第27章 動盪的根源

越南入侵老撾,是這場局部戰爭的第二個重大轉折點。

二十五日夜間,老撾當局消息,宣稱將動用一切力量,擊敗入侵的越南軍隊,並且號召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共同譴責越南,幫助老撾抵抗外來入侵,爲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

最先響應的,自然是中國。

二十六日凌晨,中國國務院總理黎平寇就在臨時召開的新聞會上宣佈,中國將以老撾盟國的身份出兵,幫助老撾作戰。

四個時後,中國國防部公告,將以懲戒越南爲目的,發動地面戰爭。

此時,柬埔寨與緬甸已經對老撾的號召做出迴應,均承諾跟隨中國出兵,共同幫助老撾作戰。

只是,西方國家的反應並不積極。

美國國務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老撾已經向越南宣戰,即便老撾軍隊沒有越過邊境線,越南軍隊的越境行動也算不上軍事入侵。隨後美國國務卿強調,美國不會介入東南亞地區的軍事衝突,但是會爲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積極促成交戰雙方儘快進行停戰談判。

顯然,美國的態度已經發生轉變。

在軍事援助無法到達越南的情況下,美國選擇了知難而退。

根據後來公佈的一些資料,在這場戰爭中,美國爲越南提供的軍事援助僅限於情報與軍事顧問。雖然在五月二十日之前,美國海軍已經向新加坡派遣了兩支航母戰鬥羣,還在澳大利亞部署與關島各部署了兩支航母戰鬥羣,但是美軍艦隊一直沒有進入南海,也沒有采取任何挑釁行動。

當時,美軍能做的,就是派預警機前往泰國灣,監視中國戰鬥機的作戰行動。

面對中國的大規模戰爭威脅,越南當局不但沒有退讓,反而立即宣稱,將爲保衛國家戰鬥到最後一刻。

只是,中國在政治上的行動並沒終結。

二十六日下午,黎平寇在國務院接見了旅華越籍知名人士代表,共同商討了越南的未來發展前景。

正是在這次會晤中,黎平寇向阮玉傑代表的越南旅華會做出承諾,幫助建立政權。

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阮玉傑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名字,可是在越南,阮玉傑卻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大人物。

作爲阮氏王朝的後裔,阮玉傑的童年過得並不幸福,在十八歲之前,爲了避免遭到政治迫害,甚至改姓武。直到三十四年前,在越南開始改革開放後,阮玉傑才恢復本姓,並且成爲第一批民間商人。

此後十年,阮玉傑主要從事對華貿易,還在二零零四年登上《財富》雜誌封面。到二零零八年,他已是越南首富,也是越南最大的走私商人,越南國內八成以上的走私商品與他有關。

在隨後爆發的金融危機中,越南經濟陷入高通脹、低增長的惡性循環之中,越南政府開始大力整治**。二零一零年,在案發前夕,阮玉傑離開來到中國。依靠雄厚的資本,阮玉傑在五年之內,成爲最有名的旅華越籍商人,並且成立了越南旅華會。雖然在此期間,越南政府多次提出引渡阮玉傑,但是中國政府均以避免政治迫害爲由加以拒絕。

事實上,阮玉傑在越南的走私活動,基本上都於越南高層有關。

根據後來公佈的一些資料,在一九九八年到二零一零年的十三年間,阮玉傑從走私中獲益近三百億美元,其中二百四十億美元以各種方式流入越南高層手中,他的個人資產不到二十億美元。

越南以整治**爲名對付阮玉傑,顯然有政治迫害嫌疑。

中國在這個時候拉攏阮玉傑,意圖非常明顯。

當天下午,越南當局就發出抗議,認爲黎平寇會見阮玉傑,是在干涉越南內政,扶持親華勢力。

顯然,越南當局沒有說錯。

二十七日,阮玉傑以越南民間人士身份,公佈了一份越南政府高層官員受賄清單,其中包括越南最高領導人。

按照他提供的賬單,越南最高領導人的家族資產超過了一百五十億美元。

隨後,幾位旅華越南民間人士公開聲稱,在國內遭到政治迫害才流亡到中國,而且人身安全一直受到威脅。

當天下午,阮玉傑發起了“百萬旅華僑民聯名活動”。

這個活動只有一個目的:證明越南政權的非法性。

中國發動了政治戰爭,越南自然不會坐以待斃。

二十七日上午,越南最高領導人下達了一條絕密命令:逮捕與拘禁阮玉傑等主要旅華僑民的家屬。

在越南領導人看來,這麼做至少可以穩定國內局勢。

結果卻事與願違。

在越南軍警開始大搜捕的時候,消息立即走漏出來,而越南當局迫害無辜百姓的報道成爲二十八日的頭版消息。

這下,西方國家坐不住了。

不管有什麼理由,越南當局都不應該把槍口對準無辜百姓,哪怕他們是阮玉傑等人的親戚朋友。

可以說,越南當局的行爲,更加證明了越南政權的非法性。

一個合法的政府,絕對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二十八日上午,黎平寇再次出現在記者面前,了一條重大消息:鑑於越南國內局勢已經完全失去控制,中國將加快軍事進攻的速度,爭取儘快幫助越南恢復正常秩序,爲東南亞地區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

半個時後,黃峙博給牧浩洋下達了作戰命令。

雖然稍微晚了一點,但是遲到總比不到好。

二十八日上午十點,牧浩洋給趙元任下達了作戰命令,地面進攻即刻開始。

十五分鐘後,第十三集團軍與第十四集團軍率先開始炮火準備。十點半,已經部署到柬埔寨東南地區的第四十一集團軍也開始了進攻前的炮火準備,空軍則全面出動,在一個時內出動了一千二百架作戰飛機。南海海面上,蓄勢待發的兩支航母戰鬥羣也加入戰鬥,出動了近百架艦載戰鬥機。

政治上搞成什麼樣子,不是牧浩洋需要關心的問題。

他要做的,只是打好最後一仗。

十二點,第十三集團軍在老街方向發起進攻,隨後第十四集團軍在涼山方向發起進攻。

下午一點三十分,第四十一集團軍越過柬越邊境線,攻入越南境內。

爲了配合陸軍作戰,阻止越軍進行大範圍戰略調動,陸戰隊在下午兩點三十分集中兵力在廣平溪方向上發起反擊。

陪同隊發起進攻的,還有柬埔寨陸軍的一個步兵師。

到了當天晚上,老撾陸軍的一個營參加了老街方向上的作戰行動,而緬甸派遣的一個步兵營也出現在了北方戰場上。

到此,越南戰敗成爲時間上的問題。

雖然越軍早已嚴陣以待,但是在中國陸軍面前,根本擡不起頭來。

二十九日天亮前,第十三集團軍與第十四集團軍先後攻佔了老街與涼山,打開了越南的門戶。隨後第四十一集團軍攻佔了胡志明市西北的鵝油下,陸戰隊則在廣平溪北岸包圍了近三萬越軍殘部。

俗話說,兵敗如山倒。

在主力部隊五去其三的情況下,越軍崩潰的速度比隊挺進的速度還要快。

根據幾位美軍顧問回憶,打到二十九日下午,越軍就喪失了鬥志,很多前線士兵根本不顧軍官的命令,各支基層部隊都出現了逃兵,一些靠近前線的部隊甚至發生譁變,士兵在制服軍官之後,主動向隊投降。

鑑於越軍已經崩潰,美國當局不得不撤出駐越軍事顧問與外交人員。

五月三十日,美國的撤離行動開始。

爲了避免誤傷,中國空軍在河內與胡志明市各開闢了兩條空中走廊,供美國的外交專機通行。

美國人都撤走了,那些妄想着打贏戰爭的越南領導人更加不敢指望什麼。

當時,河內與胡志明市的機場幾乎被恐慌的越南人擠爆,而且大部分都是越南高層領導的直系親屬。

出於政治上的考慮,美國伸出了援手。

在兩天之內,除了四百多名軍事顧問、兩百多名外交人員、以及一千二百多名旅越美國人之外,美軍還動用戰略運輸機,接走了包括越南最高領導人在內的近三千名越南人,並且爲這些人提供政治庇護。

根據後來公佈的資料,在這次大撤退中,美國還從越南運走了四百噸黃金。

因爲這些黃金是越南的國有財產,而美國沒有向越南宣戰,也就無權沒收,所以運送黃金的行動僅有少數人知道,而且全部儲存在一座秘密軍事基地內。此後,越南與美國圍繞這批黃金的歸屬權鬥爭了數十年。

這下,越軍崩潰得更快了。

五月三十一日夜間,最後一架美國運輸機離開河內後不到半個時,第十四集團軍的先頭部隊攻入河內國際機場。

此情此境,與六十多年前的西貢如出一轍。

雖然是兩個不同的政權,但是這兩個政權都敗於野心與貪婪。

不同的是,六十多年前的那場戰爭持續了十多年,而這場戰爭只持續了不到一個月。

勝利來得如此之快,讓牧浩洋制訂的很多戰爭計劃都沒用上,比如針對越南的戰略轟炸就只進行了三分之一。

也許,這不是壞事。

新政權誕生的時候,面對的不是滿目瘡痍,而是一個已經擁有了一定工業基礎的半現代化國家。。。

第159章 盟軍第10章 裝甲主力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120章 多面手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5章 來晚了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12章 封鎖第77章 針鋒相對第17章 決戰之前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88章 十字路口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77章 太有主見第46章 全速北上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65章 完勝之途第74章 爭取時間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14章 戰爭前奏第37章 刺刀見紅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2章 經濟基礎第40章 自作主張第35章 後方部署第236章 消耗戰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56章 放長線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73章 沉默是金第51章 時間點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65章 再次見面第13章 狙殺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78章 兩強標準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174章 反擊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115章 遭遇第70章 後果第45章 越界第83章 空中遭遇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14章 掃帚星第38章 狼羣第167章 預見性第38章 狼羣第16章 巢臼第29章 相互指責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80章 戰術推斷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46章 決策點第6章 第一步第21章 一鍋端第298章 決裂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46章 登島第10章 補充攻擊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75章 咄咄逼人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20章 保持沉默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56章 放長線第71章 任人唯才第15章 預判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303章 幸運兒第85章 突擊開始第58章 戰爭餘燼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94章 託管第4章 戰爭陰雲第3章 戰前會議第50章 關鍵技術第19章 第二戰線第184章 強攻第47章 前哨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35章 聲東擊西第63章 毀滅
第159章 盟軍第10章 裝甲主力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120章 多面手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5章 來晚了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12章 封鎖第77章 針鋒相對第17章 決戰之前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88章 十字路口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77章 太有主見第46章 全速北上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65章 完勝之途第74章 爭取時間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14章 戰爭前奏第37章 刺刀見紅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2章 經濟基礎第40章 自作主張第35章 後方部署第236章 消耗戰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56章 放長線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73章 沉默是金第51章 時間點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65章 再次見面第13章 狙殺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78章 兩強標準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174章 反擊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115章 遭遇第70章 後果第45章 越界第83章 空中遭遇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14章 掃帚星第38章 狼羣第167章 預見性第38章 狼羣第16章 巢臼第29章 相互指責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80章 戰術推斷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46章 決策點第6章 第一步第21章 一鍋端第298章 決裂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46章 登島第10章 補充攻擊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75章 咄咄逼人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20章 保持沉默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56章 放長線第71章 任人唯才第15章 預判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303章 幸運兒第85章 突擊開始第58章 戰爭餘燼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94章 託管第4章 戰爭陰雲第3章 戰前會議第50章 關鍵技術第19章 第二戰線第184章 強攻第47章 前哨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35章 聲東擊西第63章 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