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千錘百煉

燃燒的海洋

與往常一樣,吃過晚飯後,牧浩洋回到書房,啓動了網絡視頻電話。

網絡安全測試的時候,牧浩洋的目光轉到了屏幕左側的全家福上。照片是在年初,子女滿五歲的時候照的。爲了這件事,牧浩洋專程回國。俗話說,喜事成雙。在他回到瓜達爾港之前,獲得了中將軍銜。

用了五年半,才由少將晉升爲中將,絕對不算快。

誰都知道,這是晚來的晉升,或者說黃峙博刻意壓制了牧浩洋的晉升速度,給了他更多的鍛鍊機會。

再過半個月,牧浩洋就將離開瓜達爾港,回到總參謀部。

如果在三年前給他晉升,牧浩洋就得在三年前回去,也將因此丟掉指揮權,失去獲得戰功的機會。

可以說,黃峙博用心良苦。

過去的五年間,牧浩洋已經由一名默默無聞的海軍少將,成爲上千名將領中,實戰經驗最豐富的一個。

五年來經歷的戰爭與戰鬥,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來到瓜達爾港的第二個月,即二零二二年八月,牧浩洋按照黃峙博的授意,策劃了一次特種作戰行動,幫助坦桑尼亞民選總統擊敗了主要的反對派武裝組織,並且在半年後幫助坦桑尼亞民選總統掃清了國內障礙。作爲回報,坦桑尼亞在二零二三年沒收了所有由外國企業控制的土地,進行了土地改革,把土地分配給農民。隨後,坦桑尼亞與中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議,加入由巴基斯坦牽頭的環印度洋自由貿易區,成爲中國在東部非洲的第一個戰略盟友與戰略據點。爲了鞏固這個重大的戰略成果,牧浩洋向坦桑尼亞派遣了一支五百人的軍事顧問團,幫助坦桑尼亞進行國防建設。

以坦桑尼亞爲跳板,中國的非洲戰略逐步展開。

二零二三年七月,坦桑尼亞與肯尼亞因維多利亞湖水資源分配問題爆發軍事衝突,隨即演變成全面戰爭。在這場由日本支持肯尼亞、中國支持坦桑尼亞的代言人戰爭中,牧浩洋採取雷霆手段,在第一時間出動一個陸戰旅,僅用十五天就打垮了肯尼亞軍隊,在日本的支援部隊到達前佔領了肯尼亞唯一的港口蒙巴薩。三個月後,內羅畢被坦桑尼亞軍隊攻克,肯尼亞政權垮臺。雖然軍事佔領只持續了半年,隨着非盟出面干預,坦桑尼亞軍隊在二零二四年四月撤離肯尼亞,由非盟維和部隊負責過渡時期的管制工作,但是在這半年裡,日本在肯尼亞的十四個農墾基地全部被連根拔除,上千名海外農墾人員逃往烏干達,日本在東非地區的農墾行動全面破產。

隨後兩年,牧浩洋四處出擊。二零二四年七月在烏干達、二零二五年一月在贊比亞、二零二五年八月在津巴布韋、二零二六年二月在莫桑比克、二零二六年十月在馬達加斯加,分別完成了戰略重任。

到二零二六年底,東部非洲已無日本的立足之地。

當然,牧浩洋並非常勝將軍。在他策劃的軍事行動中,也有失敗記錄,而且是影響非常大的失敗。

二零二六年五月,在推翻了莫桑比克軍政府後,牧浩洋盯上了索馬里,結果遭到美軍迎頭痛擊。三個月的軍事衝突中,兩百多名陸戰隊員與特種兵血染疆場。八月中旬,在美國支持的索馬里青年民兵組織包圍了摩加迪沙之後,牧浩洋不得不做出撤軍決定,停止了在索馬里的軍事幹預行動。

這次失敗,也是隨後馬達加斯加軍事政變的直接導火索。

嚴格說來,在索馬里慘遭失敗,主要原因不在牧浩洋身上。一是牧浩洋支持的索馬里政府軍過於窩囊,在兩場主要戰役中敗得一塌糊塗。二是在戰略層面上,連傅秀波都不贊同與美國直接對抗。

盟友靠不住,後方又不給支援,不敗纔是怪事。

客觀評價,牧浩洋在這五年裡發動的戰爭,基本上沒有吃虧,反而在非洲大陸上打開了局面。

更重要的是,在所有軍事衝突中,中國動用的兵力都非常有限。

能用特種戰爭顛覆七個國家,不僅需要高超的軍事指揮技巧,還需要高明的政治眼光。

索馬里的慘敗,正是因爲缺乏政治眼光。如果牧浩洋選的不是政府軍,而是青年民兵組織,結果肯定不一樣。

顯然,牧浩洋的政治眼光很不錯,但是需要更多的鍛鍊。

難能可貴的是,在此期間,牧浩洋還肩負着海軍裝備建設的重任,平均每個月都要回國處理重大事務。

更加值得讚賞的是,在海軍裝備建設上,牧浩洋沒有受到特種戰爭影響。

黃峙博器重他,並且給予他大權,不是沒有原因。

換成其他人,肯定會根據非洲大陸上的特種戰爭,對海軍裝備建設做出調整,而不是以更遠的目光來對待。

在這五年間,中國海軍裝備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黃帝”號順利完成改裝,成爲中國海軍的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中國成爲繼美國與法國之後,第三個擁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一年半後的二零二五年六月,代號“C1”的“長江”號與代號“C2”的“黃河”號完成改裝,成爲繼“福特”級之後,全球第二種配備了電磁彈射器的核動力航母。因爲日本在建造了“赤城”號之後,沒有開工建造同級航母,而是轉爲尋求作戰能力更強大的核動力航母,所以海軍沒有對“黃帝”號進行第三次大改,也就沒有安裝電磁彈射器。按照海軍的安排,“黃帝”號將在C3號航母,也就是國產大型航母服役之後,轉爲訓練航母,不再執行作戰任務。在此之前,“黃帝”號也主要執行訓練任務。

代號“C3”的“喜馬拉雅山”號在二零二五年七月動工,預計在二零二九年十二月下水、二零三一年六月完成舾裝、二零三二年一月正式服役。同時動工,代號“C4”的“崑崙山”號將同時服役。

因爲海軍取消了“黃帝”號第三次大改安排,所以完成船臺升級後,代號“C4”的“天山”號將在二零二五年十二月動工。隨着江南造船廠二號大型船臺完工,代號“C5”的“秦嶺”號將在二零二六年一月動工。

到二零三二年底,中國海軍將擁有六艘航母。

在配套戰艦中,兩艘“北京”級巡洋艦在二零二三年一月服役艘“合肥”級大型驅逐艦在二零二三年六月服役,六艘“桂林”級遠洋護衛艦在二零二三年八月服役,最後兩艘095型攻擊核潛艇在二零二四年一月服役,首批兩艘097級攻擊核潛艇分別在二零二六年三月與七月交付。

算上海軍已有的戰艦,組建兩支航母戰鬥羣還綽綽有餘。

如此快的發展速度,被新聞媒體稱爲“中國海軍大爆發”。只不過,幾年之後,就會被稱爲“中國海軍第一次大爆發”。

在“長江”號與“黃河”號服役之後,中國海軍在航母數量、主力戰艦總噸位等各方面都超過了英國皇家海軍,成爲全球僅次於美國海軍的第二大海軍,也成爲第二支具備遠洋獨立作戰能力的海軍。

這些成就,都有牧浩洋的貢獻。

可以說,不管是指揮對外軍事行動、還是負責海軍裝備建設,任何一項成就都足以使牧浩洋在二零二五年獲得中將軍銜。

只不過,這還不是牧浩洋在這五年裡獲得的全部成就。

雖然黃峙博沒有做出明確安排,但是在瓜達爾港期間,牧浩洋還扮演了巴基斯坦軍方高級顧問的角色。

二零二四年,確定了瓜達爾港的軍用性質後,巴基斯坦海軍也參加了建設工作。

隨後,牧浩洋應阿齊茲將軍邀請,爲巴基斯坦海軍建設出謀劃策。因爲參與了第二次朝鮮戰爭與東海戰爭,所以牧浩洋還收到了穆沙拉夫上將與卡拉瓦上將邀請,爲巴基斯坦空軍與陸軍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建議。

當然,巴基斯坦軍方的主要目的,還是通過牧浩洋,獲得更多的軍事援助。

爲此,巴基斯坦還積極參與了中國在東非地區的軍事行動。雖然沒有派兵參戰,但是通過提供後勤保障等方式,極大的減輕了中國軍隊的作戰負擔,也最大限度的控制了軍事行動的規模。

如果由中國軍隊自行負責後勤保障,動用的就不僅僅是特種部隊與陸戰隊了。

二零二六年一月,牧浩洋回國之前,卡拉瓦上將親自爲他別上了榮譽中將的肩章,還順帶贈與了一枚榮譽勳章。

這讓牧浩洋有點哭笑不得,因爲這等於讓黃峙博不得不給他晉升令。

在中巴友誼上,牧浩洋做出的貢獻非常突出。在授予中將軍銜的時候,黃峙博格外強調了這一點。

這更讓牧浩洋覺得尷尬,因爲這等於忽視了他在其他方面做出的貢獻。

只是,牧浩洋沒有怨天尤人,因爲他知道自己該走什麼路,也知道該如何前進、如何才能用最少的時間實現人生理想。

爲此,牧浩洋不但沒有在二零二五年提出晉升申請,還放棄了一個在別人看來千載難逢的機會:在二零二六年出任海軍陸戰隊司令。

對曹安國與龐躍龍來說,這是機會。

在牧浩洋看來,這卻不是機會,而是歧途。。.。

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35章 聲東擊西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20章 混戰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2章 唯一選擇第11章 經濟圍剿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26章 轉折點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68章 一己之力第88章 十字路口第40章 積極主動第29章 力挽狂瀾第52章 全速追擊第46章 登島第50章 民間力量第2章 秘密任務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48章 全身而退第3章 大國實力第34章 公衆事件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71章 拼盡全力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41章 糧食投資第25章 強攻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55章 決戰在即第15章 風頭正勁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49章 果斷反擊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67章 全面動員第159章 盟軍第17章 遠景第1章 極限第48章 外派第54章 反擊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81章 前沿科技第75章 主戰場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7章 不測風雲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116章 敗不餒第70章 忙裡偷閒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31章 不可避免第9章 進軍神速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4章 戰爭危機第84章 戰略平衡第6章 爭取和平第8章 不知進退第70章 忙裡偷閒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5章 最終辯論第32章 迫在眉睫第61章 防空作戰第80章 轉變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40章 援助戰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2章 厚積薄發第98章 戰略轟炸第75章 咄咄逼人第65章 完勝之途第170章 崩潰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11章 經濟圍剿第7章 直覺第45章 深海猛龍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75章 積極迎戰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81章 臨時調整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98章 嚴陣以待第24章 勇敢面對第91章 再接再厲第7章 又見熟人第29章 選將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49章 彈道導彈
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35章 聲東擊西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20章 混戰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2章 唯一選擇第11章 經濟圍剿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26章 轉折點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68章 一己之力第88章 十字路口第40章 積極主動第29章 力挽狂瀾第52章 全速追擊第46章 登島第50章 民間力量第2章 秘密任務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48章 全身而退第3章 大國實力第34章 公衆事件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71章 拼盡全力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41章 糧食投資第25章 強攻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55章 決戰在即第15章 風頭正勁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49章 果斷反擊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67章 全面動員第159章 盟軍第17章 遠景第1章 極限第48章 外派第54章 反擊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81章 前沿科技第75章 主戰場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7章 不測風雲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116章 敗不餒第70章 忙裡偷閒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31章 不可避免第9章 進軍神速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4章 戰爭危機第84章 戰略平衡第6章 爭取和平第8章 不知進退第70章 忙裡偷閒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5章 最終辯論第32章 迫在眉睫第61章 防空作戰第80章 轉變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40章 援助戰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2章 厚積薄發第98章 戰略轟炸第75章 咄咄逼人第65章 完勝之途第170章 崩潰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11章 經濟圍剿第7章 直覺第45章 深海猛龍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75章 積極迎戰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81章 臨時調整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98章 嚴陣以待第24章 勇敢面對第91章 再接再厲第7章 又見熟人第29章 選將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49章 彈道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