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遠征日本海

汪譽涵收到命令時,“海蛇”號正在江華灣裡尋找機會。

雖然受地質形成影響,黃海總體上西淺東深,但是受河流沖積等因素影響,半島西側海灣的水深非常淺,江華灣的平均水深不到三十米。

這意味着什麼?

“海蛇”號的耐壓殼直徑爲六點八米,從艇底到光電潛望鏡頂部爲十一點四米,潛航的時候,稍不心就會觸底。

шωш ●тtκan ●¢ ○

撞上柔軟的海底沒什麼,可是揚起的泥沙肯定會惹來麻煩。

汪譽涵非常謹慎,進入江華灣的十多個時裡,“海蛇”號現了十幾個目標,大多數都是排水量幾百噸的型船隻,僅有一艘排水量三千多噸的散裝貨輪。在他準備攻擊這艘貨輪時,一架反潛直升機飛了過來,讓他不得不放棄攻擊。

中國潛艇已經參戰,聯軍的反潛直升機上不再只有深水炸彈。

在這麼淺的海域,深水炸彈的威脅反而比魚雷大一些。只要被反潛直升機現,幾枚深水炸彈就能讓“海蛇”號完蛋。

新命令,既讓汪譽涵鬆了口氣,也讓他非常不安。

離開江華灣固然是好事,可是去日本海未必是好事。

讓姜歆維調整好航線,汪譽涵利用吃晚飯的時間向軍官說明了情況。

“續航力不是問題,燃料電池還剩下三分之二,如果有機會爲蓄電池充電,還能節約不少電能。”輪機長霍德專中尉是軍官中的老好人,從不反對汪譽涵的決定,也不會跟其他軍官唱反調。“選擇最短航線進入日本海,還能巡邏一週。關鍵是我們得返回本土港口,剩餘潛航航程不足以來回跑一趟。”

“命令已經提到,完成任務後,可以前往朝鮮港口。”

“一週後,朝鮮港口還在人民軍手裡嗎?”提出疑問的是武器軍官狄博威少尉。

“不止一週,至少需要兩天才能到達日本海,如果遇到麻煩,被迫繞道對馬海峽,還需要三天。除非提前用光魚雷,不然得等到十天後,才能前往朝鮮港口。”霍德專笑了笑,說道,“那時候,恐怕只能從宗谷海峽或者津輕海峽進入太平洋,再從大隅海峽返回,總航程不會少於三千海里。”

“還得每天上浮一次,爲蓄電池充電。”狄博威補充了一句。

“不管怎麼樣,命令很明確。”姜歆維把目光轉向汪譽涵,軍官都反對去日本海,局勢快要控制不住了。

“航海長說得沒錯,我們必須服從命令。”汪譽涵放下叉子,把飯盤往前推了一下,說道,“如果大家想早點上岸休息,順便品嚐異國情調,就得把握住機會,儘快把最後一條魚雷『射』出去。”

“不去日本海了?”姜歆維有點驚訝。

“當然得去,不過我們不能飛過去。去日本海的路上,誰能保證不生點什麼?”汪譽涵笑了笑,說道,“雖然命令中沒有提到派我們去日本海的原因,但是你們看到了,接到命令的潛艇都得去日本海。也就是說,援朝作戰司令部正在策劃一場大規模海上戰役,潛艇是主力中的主力。現在有個問題,爲什麼派這麼多潛艇去日本海,而不是在黃海截擊前往海州的船隻?”

“肯定與聯軍在那邊的行動有關。”電子軍官白崇善少尉最後一個開口。

“白說得沒錯,”汪譽涵朝白崇善指了下,說道,“我們是執行者,不是決策者,但是這些跡象表明,聯軍即將在半島東部登6,我們的任務是去阻止聯軍登6。暫且不說有沒有機會偷襲聯軍的登6艦隊,如果我們能在朝鮮海峽裡找到機會,就能在一場戰鬥中用光全部魚雷。”

“襲擊聯軍的運輸船隊?”狄博威問了一句。

汪譽涵點了點頭,說道:“以‘海蛇’號的戰鬥力,我們的目標肯定不是美軍的航母戰鬥羣。如果打擊對象是美軍艦隊,命令中會明確提到,讓我們在日本海待命,與航空兵協同作戰。”

幾名軍官都表示贊同,因爲在針對航母戰鬥羣的對抗演習中,都格外強調潛艇與航空兵協同作戰。單靠一支力量,很難對規模龐大的美軍航母戰鬥羣構成威脅,只有多兵種協同作戰,纔有克敵制勝的機會。

“我們仍然走濟州海峽,然後在釜山海峽巡邏,等待機會。”

“要是沒有等到機會,怎麼辦?”

汪譽涵看了狄博威一眼,笑着說道:“那就溜進釜山港,把魚雷全都『射』向那些停在碼頭旁的艦船。”

狄博威愣了一下,有點不敢相信的看着艇長。

“當然,這只是極端情況。我相信,釜山海峽裡有很多機會。那邊的平均水深過兩百米,非常適合噸位較的常規潛艇設伏,反而不大適合攻擊核潛艇。只要一個機會,我們就能創造奇蹟。”

見到說得差不多了,姜歆維敲了敲桌子,說道:“還有意見嗎?”

三名軍官都搖了搖頭,表示沒有意見。

“差不多了,都回崗位吧。”姜歆維頓了頓,朝汪譽涵看了過去。

“十個時後,我們將進入濟州海峽,各部門安排好輪休,對系統設備做全面檢查,排除故障隱患。”汪譽涵掃了眼四名軍官,“雖然這不是我們的戰爭,但是得把它當成我們的戰爭看待。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而我的職責是盡最大的努力,把這艘潛艇、以及潛艇上的官兵帶回去。你們是潛艇上的主心骨,先得明白這個道理,才能說服其他人。不管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有多麼困難兇險,我們將並肩戰鬥。只有我們齊心協力,同進共退,才能戰勝挑戰、擊敗敵人。”

五分鐘後,軍官回到崗位上。

汪譽涵沒爲水兵做思想工作,而是讓軍官去說。

“海蛇”號駛向濟州海峽的時候,還有一艘o4o型、兩艘o39型、兩艘636型潛艇轉向前往濟州海峽。

爲了彌補黃海上的潛艇兵力空缺艘隸屬於東海艦隊的常規潛艇正在北上。

與汪譽涵的選擇一樣,另外五艘潛艇中,至少有四艘選擇在釜山海峽設伏,然後去朝鮮港口補充燃料與彈『藥』。

四艘潛艇中,只有那艘o4o型是aip常規潛艇。

十個時,不算長、也不算短。

經過大黑山羣島時,汪譽涵還讓“海蛇”號靠近海面,伸出通氣管,用柴油機爲蓄電池充電。

雖然能用燃料電池爲蓄電池充電,但是會大大縮短燃料電池的使用時間,還得把潛航度控制在四節以下。一般情況下,艇長情願承擔一些風險,也不願意用燃料電池爲蓄電池充電。

大黑山羣島有大大百座島嶼,大部分都是無人居住的荒島。

利用近島航線,“海蛇”以島嶼做掩護,沒有被聯軍的預警機與巡邏機現。

進入濟州海峽後,“海蛇”號的潛航度降到六節。

隨着水深加大,海洋背景噪聲降低,被動聲納的探測範圍大幅度提高。到達海峽中部的時候,汪譽涵還放出了拖拽式聲納。

海峽裡的船隻並不多,但是艦艇不少,還有幾架反潛直升機。

此時,汪譽涵已經知道636型潛艇伏擊韓國護衛艦的事。爲蓄電池充電時,“海蛇”號用衛星通信天線接收了戰場信息。爲了保持隱蔽xing,汪譽涵沒有向司令部報告“海蛇”號的行蹤。

韓國海軍加強濟州海峽的反潛警戒力度,沒什麼好奇怪的。

只是過低的航、以及爲了避開韓軍反潛巡邏區增加的航程,讓“海蛇”號在接到命令後三十個時,纔到達釜山海峽南口。

汪譽涵並不知道,“海蛇”號是第一艘到達釜山海峽的中國潛艇。

此時,那艘o4o型還在濟州海峽裡向東航行。兩艘o39型在到達濟州海峽西口後,現韓軍的反潛警戒非常嚴密,不得不繞道航行,從濟州島南面進入朝鮮海峽,再北上前往釜山海峽。兩艘636型潛艇中,只有一艘進入濟州海峽。另外一艘在進入濟州海峽前,被一架韓軍反潛直升機現,不得不緊急轉向,向西離開了韓軍控制的海域。隨後這艘潛艇北上前往新義州,向朝鮮人民軍報道。

“海蛇”號到達的時候,離它最近的o4o型潛艇在幾十海里之外,至少得等到十個時後才能到達。

汪譽涵沒有下手,因爲沒有現可以下手的目標。

聯軍停止用大型運輸船向海州運送作戰物資後,進入釜山海峽的船隻數量驟減,即便是前往釜山的船隻,也從對馬海峽北上,在對馬島北面轉向西行,避免進入容易遭到伏擊的釜山海峽。

利用拖拽式聲納,“海蛇”號在釜山海峽南口現了很多艘船隻。

可惜的是,這些船隻全都進了對馬海峽。

雖然對馬海峽是開放式海峽,中國海軍的艦艇可以無害通過,但是在法理上,對馬海峽在日本領海線內,在海峽裡襲擊過往船隻,等於打破了艦艇的無害通過權,從而對日本領海構成入侵。

此外,依靠被動聲納,無法確定那些船隻是駛往日本的貨輪,還是駛往韓國的軍用運輸船。

潛艇艇長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汪譽涵沒有拿那些船隻開刀。

在釜山海峽南口等待了四個時,“海蛇”號轉向北上,準備到海峽北口,也就是釜山港外面守株待兔。

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96章 高調第17章 運氣不錯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32章 關鍵時刻第41章 求生第45章 宣傳戰第75章 咄咄逼人第16章 準備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97章 長遠考慮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80章 援助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48章 虛張聲勢第3章 演習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38章 猛攻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76章 新機會第30章 虎口逃生第98章 戰略轟炸第13章 新兵能戰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27章 樹梢優勢第29章 力挽狂瀾第120章 餘波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35章 支柱第306章 第一步第67章 全面動員第77章 太有主見第42章 四個小時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50章 大無畏第163章 第一站第282章 秘密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93章 空中偷襲第58章 邁向戰爭第93章 同化政策第49章 最佳選擇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31章 不可避免第30章 小事化大第49章 最佳選擇第28章 裁軍大會第63章 一箭三雕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10章 重在過程第14章 拉力賽第68章 推波助瀾第16章 陰差陽錯第131章 掃蕩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21章 一鍋端第7章 突然襲擊第18章 千鈞一髮第52章 兇猛打擊第19章 人心所向第55章 兩手準備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6章 定論第14章 戰爭前奏第61章 垂死掙扎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101章 反擊第21章 決戰開始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9章 備戰第36章 破例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47章 金蟬脫殼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91章 迎難而上第175章 犯糊塗第90章 突發奇想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58章 搶先一步第7章 不測風雲第43章 門檻第75章 主戰場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3章 前沿科技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32章 金融戰爭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12章 前途未卜
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96章 高調第17章 運氣不錯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32章 關鍵時刻第41章 求生第45章 宣傳戰第75章 咄咄逼人第16章 準備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97章 長遠考慮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80章 援助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48章 虛張聲勢第3章 演習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38章 猛攻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76章 新機會第30章 虎口逃生第98章 戰略轟炸第13章 新兵能戰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27章 樹梢優勢第29章 力挽狂瀾第120章 餘波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35章 支柱第306章 第一步第67章 全面動員第77章 太有主見第42章 四個小時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50章 大無畏第163章 第一站第282章 秘密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93章 空中偷襲第58章 邁向戰爭第93章 同化政策第49章 最佳選擇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31章 不可避免第30章 小事化大第49章 最佳選擇第28章 裁軍大會第63章 一箭三雕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10章 重在過程第14章 拉力賽第68章 推波助瀾第16章 陰差陽錯第131章 掃蕩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21章 一鍋端第7章 突然襲擊第18章 千鈞一髮第52章 兇猛打擊第19章 人心所向第55章 兩手準備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6章 定論第14章 戰爭前奏第61章 垂死掙扎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101章 反擊第21章 決戰開始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9章 備戰第36章 破例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47章 金蟬脫殼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91章 迎難而上第175章 犯糊塗第90章 突發奇想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58章 搶先一步第7章 不測風雲第43章 門檻第75章 主戰場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3章 前沿科技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32章 金融戰爭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12章 前途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