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極限

二零五二年十月八日,國慶長假後,牧浩洋比往常提前了兩個小時,一大早就來到總參謀部,處理這幾天堆積下來的文件。

建立參謀長會議制度的事情已經確定下來,在牧浩洋離任之後,將由戚凱威先擔任參謀長會議主席。雖然黃瀚林一再挽留,希望牧浩洋以海軍參謀長的身份留在總參謀部,但是牧浩洋謝絕了元的好意,因爲在二零五七年之前的過渡時期,陸海空三軍司令部將得到保留。搜索最新更新盡在13800100;???也就是說,牧浩洋不當總參謀長,依然是海軍司令。

與以往不同的是,海軍司令只是一個榮譽頭銜,而且海軍司令部的主要工作只是負責海軍的日常鍛鍊與管理,在嚴峻問題上沒有決策權。如此一來,留在總參謀部的海軍參謀長纔是海軍的頭號領導人。

這麼做,也主要是爲了推動總參謀部改革。

不管怎麼說,在過渡時期,參謀長會議存在很多問題,而且不可能把各軍兵種司令部的工作立即移交給總參謀部。

這幾年下來,牧浩洋最大的收穫是戒掉了煙癮。

雖然在注射了抗癌疫苗之後,因吸菸導致肺癌的機率已經變得微乎其微,但是吸菸總不是個好習慣,而且牧浩洋也上了年紀。用他的話來說,他還希望在退役之後能夠過幾年安穩日子,當一個好爺爺。

wWW .Tтka n .℃o 戒了煙,不等於沒有了壞習慣。

比如,喝咖啡的勁頭越來越大了。

一般情況下,牧浩洋是早中晚各一杯,而且都是黑咖啡。秘早就知道他的習慣,因而提前爲他準備好了現磨現煮的咖啡。

在這個年代,喝咖啡,特別是新鮮咖啡已經成爲一種奢侈。

原因很簡單,從二零四六年開始,農業工廠幾乎取代了保守農業,絕大部分農作物都是在人造環境下種植出來的。在市場作用下,保守農業逐步被淘汰,保留下來的都是一些經濟類農作物,比如咖啡豆。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在二零四七年出臺了“退耕鼓勵政策”,即鼓勵農民退耕還林,把農田改形成林地與草原,恢復自然生態面貌,在經濟上給予農民一次性補助。

中國在這麼做,其他國家也在這麼做。

從二零四九年開始,在電能問題得到處理之後,美國也開始推廣農業工廠,淘汰保守農業。相對而言,美國主要採取了市場手段,即利用農業工廠在生產效率上的優勢逐步把保守農業擠出市場。

當然,保守農業並沒完全被淘汰。

在一些領域,特別是經濟農作物方面,保守農業仍然有生存空間。比如,一些需要栽培好幾年才能成熟的農作物,像果樹等,保守農業就有較爲明顯的優勢,而且農業工廠在該領域暫時沒有取得嚴峻突破。

如此一來,經濟農作物就成了保守農業的主要項目,這其中就包括咖啡豆。

可惜的是,中國不產咖啡豆,需要從東南亞、南亞與非洲進口。

現實上,在這個時代,保守農業就是“奢侈行業”。原因很簡單,保守農業的生產效率非常低,因而社會生產成本極爲高昂。在勞動力嚴峻不足的大背景下,導致保守農業產物的價格非常高昂。

能夠說,任何需要過高人力投入的產品,都能夠看成是“奢侈品”。

當然,牧浩洋不用爲喝的咖啡買單。

在騰耀輝擔任總參謀長期間,喝咖啡就成了軍隊內部的流行文化,牧浩洋又把這一文化揚廣大。結果就是,在牧浩洋擔任總參謀長的第一年,後勤部門就與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簽署了協議,以年度採購的方式購買咖啡豆與咖啡製品,而這一協議的有效期到本世紀末。

喝完當天的第一杯咖啡,牧浩洋才坐到辦公桌旁。

還沒看完第一份文件,桌上的電話;

就響了起來。

“我是牧浩洋老李啊,你有什麼事好,我等你過來。”

放下話筒,牧浩洋稍微思索了一陣。

電話;

是李明陽打來的,而且用的是保密線路。這並沒讓牧浩洋覺得奇怪,因爲在他的印象中,李明陽永遠是那種精力用不光的“人”,似乎每天都在軍事情報局加班,從來沒有疲憊過。

真正讓牧浩洋覺得奇怪的,還是李明陽的口氣。

很焦急,似乎有很重要的事情急着跟他商量。

想了想,牧浩洋又拿起了文件。反正李明陽正在趕過來,等他到了就知道了,沒有必要勞心費神的去猜測到底生了什麼事。

半個小時後,秘帶着李明陽走進了辦公室。

讓秘把處理好的文件拿出去後,牧浩洋去給情報頭頭倒了杯咖啡。

“看樣子,你的咖啡癮比我還大,大清早就喝上了。”

“你可別說,在認識你之前,我很少喝咖啡。”

“這麼說,還是我的錯了”

牧浩洋笑了笑,說道:“老李,大清早的跑過來,不會爲了喝杯咖啡少字”

“當然不是爲了喝咖啡。”李明陽從隨身照顧的公文包裡取出了一份文件,丟到了牧浩洋麪前。“這是我們對去年蒐集到的情報做出的總結分析演講,我覺得你應該看看,所以就趕了過來。”

牧浩洋拿起一看,是對美國國內情況的分析演講。

雖然這與軍事情報沒有間接關係,但是關係到了美國的軍備水平,所以不斷由軍事情報局負責。

“有必要爲此特地跑一趟嗎”。牧浩洋有點奇怪,因爲這樣的演講,每年都有,而李明陽以前並沒有爲此特地來找過他。

“你先看,等下我再細緻註釋。”

牧浩洋沒再多問,因爲李明陽不是那種沒有目的就做某件事情的人。

這份演講的重點放在了經濟上,而不是軍事上。

按照裡面給出的總結性結論,美國在二零五一到二零五二財年度的實際軍費開支已經接近聯邦總開支的百分之五十。因爲還有數千億美元的秘密開支,而這些大多會用到與軍事有關的項目上,所以軍費開支總額肯定在聯邦總開支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在此基礎上,李明陽按照美國在過去十年間軍費增長幅度的平均值得出了一個結論,即在新的財年度,美費實際開支將達到聯邦總開支的百分之五十五左右,在二零五三到二零五四財年度,肯定會突破百分之六十。

這個結論正是李明陽要說明的問題。

早在二零三八年,牧浩洋擔任副總參謀長的時候,就對中美軍備競賽做了預測,認爲軍費開支達到中央財政開支百分之六十就是上限,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誰先達到這個水準誰就會挑起戰爭。

當然,這不是毫無根據的論斷。

現實上,做出這個判斷的不是牧浩洋,而是經濟學家。

經濟學家給出這一論斷的理由非常簡單:當軍費開支佔到中央財政百分之六十時,中央政府就得宣佈破產。

由此,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即誰能堅持得更久一些。

準確的說,誰能在軍備展不遭到嚴峻影響的情況下,愈加有效的利用軍費,儘可能晚的達到臨界點。

現實上,在二零三八年之後,中美軍備預算就是參照這個標準制訂的。

只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肯定存在偏差。

當時,中美雙方都認爲,要到二零五五年才能達到臨界點,但是現在看來,在二零五三年的時候,美國就有可能達到臨界點。原因很簡單,受各種因素影響,美國的軍費利用效率不斷不如中國。

當然,除了利用效率,還有社會承受能力的問題。

早在第二次印度洋戰爭之後,牧浩洋就委託國內的經濟學家,對中美兩國承受軍備競賽的能力做了評估。

當時,得出的結論是,軍備競賽對中國有利。

原因很簡單:中國在社會經濟體系、民衆忍耐能力、區域經濟體等三個主要方面的承受能力都過了美國。

說得簡單一些,百分之六十不是中國的極限。

按照經濟學家給出的結論,中國的實際承受能力在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七十五之間,當然得有前提條件,即以中國爲核心的地區性經濟體的展度不斷保持下去,才能對外轉嫁經濟壓力。

這個結論,間接影響了隨後幾年的國防政策。

要知道,在二零四五年之後,中國的國防開支不斷略微高於美國。因爲人民幣的實際購買能力高於美元,所以費開支實際上比美國高得多,也才能在軍備競賽中逐步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從現實意義來看,這等於中國在向美國施加壓力,迫使美國逐年提高軍費開支,彌補前一年度產生的差距。

對美國來說,這明顯不是什麼好事。

作爲政策的主導者,牧浩洋非常清楚,如果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那麼在二零五五年前後,中美軍備競賽就將迎來分水嶺,到時候要麼是美國經濟轟然倒塌,要麼是美國主動引第三次世界大戰。

也就是說,牧浩洋早就料到了這個結果。

當然,李明陽在這個時候趕來,提交給牧浩洋的評估演講中,不會僅僅只有總結性的結論。李明陽的目的是警告牧浩洋,戰爭隨時有可能迸,因而他就得拿出更有說服力的東西來引起牧浩洋的重視。

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219章 火線第59章 於公於私第44章 理想主義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16章 暗藏殺機第3章 大難不死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68章 一己之力第72章 新崗位第20章 剋制第76章 自知之明第199章 等不起第70章 重擊落空第20章 混戰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49章 拋開幻想第84章 守株待兔第61章 猛然醒悟第92章 怎麼打第87章 接敵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11章 矛盾心態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14章 無聲對抗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89章 一枚導彈第41章 進退兩難第70章 內部矛盾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21章 粒子風暴第65章 明智之舉第116章 敗不餒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1章 關鍵人物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44章 艦炮怒吼第75章 咄咄逼人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96章 迴歸正位第41章 反擊第12章 絕命之行第45章 阻止戰爭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5章 鐵娘子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9章 做徹底第52章 兇猛打擊第4章 怎麼打第71章 新理論第287章 警鐘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6章 定論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7章 又見熟人第50章 大漠揚威第82章 理論突破第49章 最佳選擇第18章 左右逢源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71章 打撈沉船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37章 刺刀見紅第61章 戰略禁運第169章 亂戰第6章 點火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25章 偃旗息鼓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68章 歷史時刻第1章 海軍強國第45章 補欠賬第9章 備戰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4章 艦隊出港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9章 臨時考覈第83章 科學寶藏第9章 備戰第28章 裁軍大會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91章 浮上水面第38章 合作愉快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9章 以退爲進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27章 利誘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
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219章 火線第59章 於公於私第44章 理想主義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16章 暗藏殺機第3章 大難不死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68章 一己之力第72章 新崗位第20章 剋制第76章 自知之明第199章 等不起第70章 重擊落空第20章 混戰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49章 拋開幻想第84章 守株待兔第61章 猛然醒悟第92章 怎麼打第87章 接敵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11章 矛盾心態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14章 無聲對抗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89章 一枚導彈第41章 進退兩難第70章 內部矛盾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21章 粒子風暴第65章 明智之舉第116章 敗不餒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1章 關鍵人物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44章 艦炮怒吼第75章 咄咄逼人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96章 迴歸正位第41章 反擊第12章 絕命之行第45章 阻止戰爭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5章 鐵娘子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9章 做徹底第52章 兇猛打擊第4章 怎麼打第71章 新理論第287章 警鐘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6章 定論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7章 又見熟人第50章 大漠揚威第82章 理論突破第49章 最佳選擇第18章 左右逢源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71章 打撈沉船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37章 刺刀見紅第61章 戰略禁運第169章 亂戰第6章 點火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25章 偃旗息鼓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68章 歷史時刻第1章 海軍強國第45章 補欠賬第9章 備戰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4章 艦隊出港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9章 臨時考覈第83章 科學寶藏第9章 備戰第28章 裁軍大會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91章 浮上水面第38章 合作愉快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9章 以退爲進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27章 利誘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