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以談備戰

.在談判桌上,黎平寇就沒有這麼客氣了。

第一次會晤,黎平寇就明確提出,中國不是談判參與者,只是撮合者,即以美國爲首的聯軍要想實現停火,應該跟朝鮮與志願軍談判。作爲愛好和平的國家,中國願意協助雙方進行談判。

這個表態,大出斯特勞斯所料。

只是其中原因,並非深不可究。

中國沒有正式出兵朝鮮,而是以志願軍的名義派兵參戰,就是爲了避免與美國發生直接衝突,從而引發大國間的正面對抗,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既然如此,中國就沒有理由與美國談判。

黎平寇表明立場後,雙方的高層會晤就變得簡單了。

在斯特勞斯提出請求後,黎平寇立即同意知會朝鮮與志願軍,盡力協助交戰雙方儘快實現停火談判。

只是,在一個關鍵問題上,雙方仍然存在分歧。

當時,黎平寇明確提出,要談判,得首先實現停火,即在長期停火的基礎上進行停戰談判,而不僅僅是停火談判。只是從程序上講,在進行停戰談判之前,肯定得對停火問題進行談判協商。

斯特勞斯的態度剛好相反,認爲在沒有達成停戰協議之前,停火沒有實際意義。只要達成了停戰協議,停火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就沒有必要強調先停火、還是先談判,更沒有必要爲了談判而停火。

這個分歧,差點使雙方再次談崩。

還好,最後階段,斯特勞斯做出讓步,答應在朝鮮與志願軍同意談判的情況下,可以在談判期間進行暫時停火。

這個結果不算好,也不算壞。

黎平寇沒有急着返回北京,他還要代表中國參加聯合國大會,呼籲其他愛好和平的國家與人民出面結束這場沒有意義的戰爭。

消息很快就傳了回來,黃峙博開始着手準備談判工作。

九月二十八日,志願軍、人民軍的代表在泉城裡與美軍、韓軍代表進行了第一次非正式會晤。

此次會晤不涉及停戰問題,只商定停火時間段與談判地點。

停火時間段的問題還不大,雙方均同意,在談判期間進行暫時停火。可是在談判地點的問題上,雙方的分歧非常大。美韓堅持在戰線上進行談判,比如泉城裡,而志願軍與人民軍則認爲應該在三八線上進行談判,板門店就是理想選擇。

經過短暫磋商後,志願軍與人民軍做出讓步。

不是說在此時讓步等於軟弱,而是考慮到安全問題。誰都知道這次談判,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戰火隨時可能復燃,在戰線上談判相對方便一些,也更加安全。只是志願軍與人民軍也明確提出,如果談判破裂,那麼下一次談判也得在戰線上進行,即打到哪,就在哪裡談。

達成這個協議後,雙方一致同意,在三天後,也就是十月一日進行第一次正式談判。

按照之前協商的結果,從十月一日凌晨零點開始,雙方暫時停火。

消息傳出去後,泉城裡立即成爲關注焦點。

很多人並不看好這次談判,認爲交戰雙方達成停戰協議的可能性非常低,原因可以歸納爲三點。一是戰場態勢並不平衡,志願軍沒能光復朝鮮全境,也就沒能達到入朝作戰的根本目的,很難在這個時候向聯軍妥協。二是志願軍與聯軍都沒有達到極限,雙方都有能力改變戰局,獲得更大的勝利。三是雙方的底線相差太遠,聯軍不可能主動撤退到三八線,志願軍也不可能就此停住前進的腳步。

也有很多人認爲,即便停戰的希望不大,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促進雙方通過談判結束衝突,恢復地區和平。

不管怎麼說,交戰雙方終於向談判桌靠攏了一點。

在志願軍內部,看好這次談判的人也不多,甚至可以說沒有。

黃峙博一邊安排談判,一邊動手爲第二次戰役做準備。九月二十九日,他就動身前往前線,考察作戰部隊的情況,慰問前線指戰員。當天,陸風烈從濟南軍區、成都軍區與蘭州軍區各抽調一個集團軍,即第五十四集團軍、第十三集團軍與第四十七集團軍,編入志願軍戰鬥序列。按照陸風烈的命令,三個集團軍將在十月三日、十月五日與十月六日到達,聽從黃峙博指揮。

與地面部隊相比,空中力量更加關鍵。

打到第一次戰役結束時,志願軍空軍幾乎全軍覆沒,前兩批調派的近八百架先進戰鬥機只剩下了不到五十架,其中半數還是海軍航空兵的艦載戰鬥機,真正能夠參加戰鬥的作戰飛機不到三十架。

實戰證明,沒有制空權,地面戰很難打。

在第一次戰役中,志願軍地面部隊的表現非常突出,打了不少漂亮仗,可是隻要到了白天,就很難發起進攻,甚至難以組織有效防禦。關鍵就是,志願軍沒有制空權,地面部隊很難在聯軍的空中打擊下活動。

按照志願軍的評估,如果有制空權,哪怕是有限制空權,地面部隊的傷亡數字也能減少四成。

要想打好第二次戰役,必須爭取奪回制空權。

可惜的是,志願軍無法獲得足夠多的先進戰鬥機。

開戰前,中國空軍與海軍航空兵中,以j10、j11、27sk、30、fb爲代表的第三代戰鬥機的總裝備量在一千架左右,其中八百架已經調配給志願軍,剩下的兩百架是保證國土防空的必要數量。

也就是說,志願軍只能依靠國內飛機制造企業。

兩個月內,成飛、沈飛與西飛能生產多少戰鬥機?

拿成飛的j10來說,即便兩條生產線全速運轉,月產量也不會超過兩百架。戰前,成飛只有一條j10的生產線,而且長期維持在基本運轉狀態,即在保證基本產線工人的條件下所達到的最低產能,大概月產量只有五架,即便加班加點,月產量最多達到十架。要想提高產線產能,首先得招聘更多的工人,然後得對工人進行基本培訓,至於建造第二條戰鬥機生產線,更需要時間,肯定無法在兩個月內讓生產線達到最大產能。在戰爭動員下,也需要大概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實現,而中國沒有進行戰爭動員,也不可能進行戰爭動員,提高軍事產能自然更加困難。

j10如此,其他先進戰鬥機的情況也差不多。

事實上,即便產能上去了,這些第三代戰鬥機也很難讓志願軍奪回制空權。

在不考慮使用電磁武器的情況下,志願軍的主要問題是沒有制信息權,沒有一種足以對抗f22a的制空戰鬥機。如果使用第三代戰鬥機,只能以數量取勝,而志願軍空軍的規模肯定無法超過聯軍。

能解決問題的,只有還在試飛的j20。

可惜的是,這種被寄予厚望的戰鬥機,最快也要到二零一五年才能完成試飛,量產更是幾年後的事情了。

按照總參謀部的安排,到十月六日,也就是地面部隊補充到位的時候,志願軍最多能獲得一百二十架戰鬥機,其中八十架是j10與j11b,因此到時志願軍的制空戰鬥機數量在一百架左右。

這個數量,肯定不足以挑戰聯軍的制空權。

爲了獲得更多的戰鬥機,黃峙博專門安排母祁鐵回到北京,聯繫各大軍區,想方設法的從其他部隊借調戰鬥機。

母祁鐵盡了全力,可收效並不大。

爲了支援志願軍,其他部隊已經把編制壓到極限,一些航空團只有幾架用來應景的戰鬥機,還有一些部隊甚至暫時撤消編制,把飛行員安排到訓練部隊,去飛教練機了。就算其他部隊的指揮官給黃峙博面子,最多能借來一二十架戰鬥機。

顯然,志願軍也需要時間,才能組織起第二次戰役所需兵力。

既然如此,談判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黃峙博沒有親自參與談判,而是把具體工作交給了楊禹方。爲了應景,人民軍派遣了一名少將充當談判團最高代表。

這也可以理解,志願軍是“客”,人民軍是“主”。在朝鮮的基本國家利益上,自然應該由人民軍出頭,志願軍只是協助人民軍作戰,也就只是協助人民軍進行談判,沒有必要搶風頭。

重要的是,這只是初期談判。

如果真有希望結束戰爭,志願軍就應該唱主角,至少應該派遣一名將軍擔任談判團的最高代表。

黃峙博沒讓戚凱威參加談判,因爲他得負責擬定第二次戰役的作戰計劃。

事實上,當時參加談判的志願軍代表,幾乎都是沒有多少事的參謀軍官,其中就有牧浩洋少校。

作爲技術代表,陸雯也參加了談判。

月一日凌晨,志願軍與人民軍談判代表團離開鹹州,前往泉城裡。

因爲泉城裡在聯軍的實際控制之下,所以談判會場由聯軍準備,聯軍談判代表在九月三十日夜間就已到達。

七點三十分,雙方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商議談判內容。

與陸雯預料的一樣,聯軍明確提出在交戰中限制使用電磁武器,並且列舉出了理由。作爲談判內容,志願軍無法拒絕聯軍的要求,只是也沒有理由完全接受聯軍的意見,即不再使用電磁武器。

當然,這不是主要談判內容。

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41章 求生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26章 威逼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20章 權衡利弊第27章 商船立功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45章 阻止戰爭第73章 餘波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26章 重拳出擊第54章 準備反擊第43章 根源第37章 遠洋護衛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58章 戰爭餘燼第26章 排兵佈陣第273章 共同化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13章 風起雲涌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36章 急轉直下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257章 切入點第78章 兩強標準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37章 抽絲剝繭第63章 不可避免第6章 第一步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71章 打撈沉船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7章 關聯性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77章 誘餌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43章 闖關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153章 關鍵日第298章 決裂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16章 強渡第79章 撲火第84章 連環拳第25章 先做準備第306章 第一步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168章 暴風雪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39章 機會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42章 開戰時機第66章 入朝方略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20章 剋制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92章 長遠目光第28章 出人意料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26章 逐步推進第132章 臨界點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81章 同盟集團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9章 十萬火急第25章 奮起一戰第58章 潛艇伏擊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71章 任人唯才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1章 收假第7章 又見熟人第57章 老少校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257章 切入點第319章 反思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13章 周密計劃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120章 多面手第80章 援助第76章 水下力量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28章 一觸即發第75章 主戰場第86章 全面競賽
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41章 求生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26章 威逼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20章 權衡利弊第27章 商船立功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45章 阻止戰爭第73章 餘波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26章 重拳出擊第54章 準備反擊第43章 根源第37章 遠洋護衛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58章 戰爭餘燼第26章 排兵佈陣第273章 共同化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13章 風起雲涌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36章 急轉直下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257章 切入點第78章 兩強標準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37章 抽絲剝繭第63章 不可避免第6章 第一步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71章 打撈沉船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7章 關聯性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77章 誘餌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43章 闖關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153章 關鍵日第298章 決裂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16章 強渡第79章 撲火第84章 連環拳第25章 先做準備第306章 第一步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168章 暴風雪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39章 機會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42章 開戰時機第66章 入朝方略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20章 剋制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92章 長遠目光第28章 出人意料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26章 逐步推進第132章 臨界點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81章 同盟集團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9章 十萬火急第25章 奮起一戰第58章 潛艇伏擊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71章 任人唯才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1章 收假第7章 又見熟人第57章 老少校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257章 切入點第319章 反思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13章 周密計劃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120章 多面手第80章 援助第76章 水下力量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28章 一觸即發第75章 主戰場第86章 全面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