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登陸開始

十一月十四日,登陸艦隊在第一艦隊的護送下到達戰場。

當天,第一艦隊與第二艦隊對預定登陸場:新喬治亞羣島的旺烏努島進行了數天來最爲猛烈的火力打擊。

新喬治亞羣島是所羅門羣島的一部分,在瓜達爾卡納爾島西北,旺烏努島離瓜達爾卡納爾島大約三百公里,正好在陸戰隊遠程火炮的打擊範圍之內,而且該島上的美軍守衛兵力薄弱,沒有建設太多的堅固防禦工事。更重要的是,旺烏努島的地勢較爲平坦,島上有一座美軍的空軍基地與兩座野戰機場,還有足夠開闊的沿海平地,有足夠的地方容納四個陸戰師的數萬官兵,還能開闢更多的機場。此外,旺烏努島西北,與新喬治亞島相鄰的海峽的平均水深在三十米以上,可供所有級別的大型艦船進入,是較爲理想的錨泊地,還能開闢出供船隻臨時停靠的桑葚碼頭。

這些因素,使旺烏努島成爲中國陸戰隊的首選登陸地點。

後來,有人認爲,美軍過於大意,沒有在旺烏努島構築堅固的防禦陣地,甚至沒有部署足夠的防禦部隊。

顯然,這種觀點根本站不住腳。

所羅門羣島大大小小有一百多座島嶼,其中面積足夠大,可以作爲陸戰隊橋頭堡的島嶼有三十多座,即便以瓜達爾卡納爾島爲中心,在方圓四百公里、也就是以陸戰隊遠程火炮的最大射程爲準,這個區域內的大型島嶼也有二十多座。如果美軍完全以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標準來構築防禦設施,並且部署相當的兵力,那麼需要運送的工程物資就不是幾千萬噸,而是幾億噸,另外還得動用美國的全部地面部隊。也就是說,完全依靠修築防禦工事、加強防禦部署的方式,根本守不住所羅門羣島。

從戰術上講,守衛羣島,不是修築多麼堅固的防禦工事、也不是部署大量地面部隊,而是掌握制海權與制空權。只要有制海權與制空權,就算不修防禦工事、不部署地面部隊,也能守住。在丟掉了制海權與制空權的情況下,通過加強地面防禦的方式來守衛島嶼,最多隻能拖延敵人的進軍速度。

說得直接一些,就是盡最大能力使中國海軍花更多的時間來攻佔所羅門羣島。

在戰爭期間,時間就是一切。

有了時間,美軍才能獲得更多的戰艦,才能重新組織艦隊,也纔有機會奪回被中國軍隊攻佔的所羅門羣島。

事實上,這也正是美軍的防禦策略。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早在二零五三年初,也就是美軍放棄進軍沖繩島之後,剛剛被提拔爲太平洋艦隊司令的弗倫奇就意識到,遲早有一天,中國海軍會進軍所羅門羣島,而且美國海軍到時候將難以抵擋,所以才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以非常極端的方式,把瓜達爾卡納爾島變成了西南太平洋上最堅固的軍事要塞。

弗倫奇做這些,無不是在爲美軍爭取時間。

在弗倫奇看來,只要能夠在所羅門羣島拖住中國軍隊幾個月,美國海軍就能在實力恢復之後奪回制海權。

當然,僅僅依靠被動防禦,顯然無法達到這個目的。

事實上,只要中國軍隊瓦解了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美軍的作戰能力,就沒有必要攻打這座島嶼。

從戰術上看,這也是中國陸戰隊攻打旺烏努島的主要原因。

說得直接一點,就算瓜達爾卡納爾島上儲備了足夠美軍生活幾年的物資,而且堅固的地下防禦工事能使美軍免遭火力打擊,在中國軍隊的高壓下,美軍也無法對附近島嶼上的中國陸戰隊構成威脅。

接下來,中國陸戰隊只需要把旺烏努島變成進軍澳洲大陸的橋頭堡就行了。

只是,中國陸戰隊在旺烏努島的建設工作是一個過程,不可能在一天之內完成,至少得持續好幾個月。

對美軍來說,要想守住所羅門羣島,除了阻止中國軍隊攻佔瓜達爾卡納爾島,還得阻止中國軍隊在旺烏努島上修建軍事設施。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切斷航線。顯然,美軍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也就只能設法讓中國軍隊在旺烏努島上花更多的時間。也就是說,美軍得對中國軍隊的建設工作搞破壞,比如攻擊向旺烏努島運送物資的船隻、打擊島上的軍事設施與軍隊等等。

有能力執行這個任務的,除了部署在澳大利亞的航空兵,就只有美國海軍了。

當時,弗倫奇已經對此做了力所能及的準備。

按照他的部署,第三艦隊拆分成了五支單獨活動的小型艦隊,其中第31艦隊由四艘巡洋艦與四艘多用途驅逐艦組成,第32艦隊又一艘巡洋艦、三艘多用途驅逐艦與四艘反潛驅逐艦組成,第33艦隊由六艘反潛驅逐艦組成,第34艦隊又一艘反潛驅逐艦與十六艘導彈快艇組成,第35艦隊由十二艘導彈快艇與十六艘水翼艇組成。每支艦隊都有特殊的安排,也都肩負着獨特的使命。

按照弗倫奇的設想,除了第31艦隊與第32艦隊,另外三支艦隊將是抗擊中國陸戰隊登陸所羅門羣島的主要作戰力量。

原因是,另外三支艦隊都以中小型戰艦爲主,具有很強的作戰靈活性。

十一月初,第34艦隊與第35艦隊就已進駐所羅門羣島,第34艦隊部署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的霍尼亞拉港,第35艦隊則以馬基拉島的塔瓦拉哈爲基地。按照弗倫奇的部署,第34艦隊主要負責阻擊進入所羅門羣島海域的中國艦艇,第35艦隊則主要在夜間,突擊中國海軍的登陸場。

至於另外三支艦隊,全部部署在澳大利亞的港口。

當時,弗倫奇對以大型戰艦爲主的第31艦隊與第32艦隊沒抱多大希望,只是覺得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讓這兩支艦隊去引誘中國主力艦隊進入珊瑚海,或者靠近所羅門羣島,爲小型艦隊夜襲創造機會。

第33艦隊是主要的護航艦隊,負責掩護前往所羅門羣島的運兵船。

可以說,弗倫奇利用了一切能利用的海軍力量。

當時,在第三艦隊裡,除了美國戰艦之外,還有十四艘澳大利亞海軍與六艘新西蘭海軍的戰艦。

只是,這些戰艦都已陳舊落後。

事實上,除了第33艦隊的六艘反潛驅逐艦,第三艦隊裡沒有一艘是在大戰爆發時美國海軍裡的主力戰艦,比如五艘巡洋艦中,只有一艘澳大利亞海軍的巡洋艦較爲先進,另外四艘都是在戰後啓封的老式戰艦。

在所羅門海戰中倖存下來的美軍戰艦,驅逐艦全部在澳大利亞的造船廠維修,巡洋艦則全部回到了美國西海岸的造船廠。其實,這些戰艦就算修好了,也不會編入艦隊,因爲其性能根本無法跟隨“美國”級航母作戰。之後,所有在大戰前建造的戰艦,全部被美國海軍編在了地區性艦隊或者護航艦隊裡面。從二零五四年開始,面對威脅日益嚴重的潛艇,美國海軍也組建了大量護航艦隊,而且仿照中國海軍的做法,把快速貨輪改裝成能夠攜帶反潛巡邏機的護航航母。

在所羅門羣島,美國海軍真正的主力,已經是那些排水量只有幾百噸的導彈艇。

後來,很多人都認爲,美國海軍沒有建造小型的全電動潛艇是一大失策,因爲在所羅門羣島這類環境下,小巧靈活的全電動潛艇具有無與倫比的價值,能夠在攻擊核潛艇去不了的地方活動。甚至有人認爲,如果美國海軍也有足夠的全電動潛艇,中國陸戰隊根本不可能登上所羅門羣島,因爲那些進入登陸場的艦船,將是全電動潛艇的活靶子,根本不可能生存下來。

當然,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而且後來得到了實戰證明。

只是,在二零五三年底,美國海軍根本就沒有全電動潛艇,甚至沒有開始建造這類廉價的潛艇。要到二零五四年,在燃料電池的產量得到提升,滿足陸軍的地面戰系統之後還有富餘的情況下,美國海軍纔開始建造全電動潛艇,組建專門的電動潛艇部隊,而要到二零五五年,美軍的全電動潛艇才能在戰場上發揮顯著作用。到那個時候,在中國海軍中服役與正在建造的全電動潛艇超過了六百艘。

到了十一月十五日,登陸前的準備工作全部到位。

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只是,十五日的氣象條件非常糟糕,海面上浪高超過四米,就算能夠登陸,也有較大的風險。

接下來兩天,氣象條件仍然沒有好轉。

結果就是,司馬文正不得不一再推遲登陸時間。

直到十八日凌晨,風力開始降低,而且預測會有十個小時以上的時間窗口,氣象條件最快也要到十八日夜間纔會轉變。

司馬文正沒再等待,在天亮前下達了作戰命令。

此時,在登陸艦上等待了三天的陸戰隊官兵早就不太耐煩了,都急切盼望着登上那座重未涉足過的島嶼。

事實上,在十四日夜間,就有一小隊陸戰隊的特種部隊登上了旺烏努島。

這支部隊,正是牧浩洋最初服役的兩棲特種部隊,只是早已更名爲特種陸戰隊,爲陸戰隊最精銳的特種部隊,被西方國家稱爲“中國的海豹突擊隊”,而該部隊的官兵,全都以跟牧浩洋做隊友而驕傲自豪。

十八日清晨,登陸行動正式開始。

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5章 泰山北斗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89章 輪番轟炸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1章 新崗位第43章 薄弱環節第11章 取經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15章 受害者第6章 定論第70章 後果第12章 開戰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20章 混戰第76章 熱點地區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13章 希望尚存第268章 光速第117章 高姿態第66章 入朝方略第303章 幸運兒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42章 開戰時機第11章 打擊利器第238章 不歸路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33章 超級航母第51章 時間點第31章 事態惡化第179章 救星第268章 光速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175章 犯糊塗第43章 根源第24章 重大發現第194章 誘餌第54章 生於憂患第56章 家宴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41章 反擊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73章 餘波第17章 經貿競爭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49章 拋開幻想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12章 和平第284章 轉變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29章 初顯身手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87章 積極爭取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20章 混戰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48章 全身而退第41章 求生第10章 重在過程第15章 虧本買賣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44章 歷史使命第43章 南亞明珠第47章 金蟬脫殼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39章 積極備戰第51章 時間點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282章 秘密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46章 大戰略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79章 撲火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48章 關鍵戰報第27章 瘋狂計劃第5章 最終辯論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44章 加速追擊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41章 瘋狂準備第13章 分外事第117章 負擔得起
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5章 泰山北斗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89章 輪番轟炸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1章 新崗位第43章 薄弱環節第11章 取經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15章 受害者第6章 定論第70章 後果第12章 開戰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20章 混戰第76章 熱點地區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13章 希望尚存第268章 光速第117章 高姿態第66章 入朝方略第303章 幸運兒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42章 開戰時機第11章 打擊利器第238章 不歸路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33章 超級航母第51章 時間點第31章 事態惡化第179章 救星第268章 光速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175章 犯糊塗第43章 根源第24章 重大發現第194章 誘餌第54章 生於憂患第56章 家宴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41章 反擊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73章 餘波第17章 經貿競爭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49章 拋開幻想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12章 和平第284章 轉變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29章 初顯身手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87章 積極爭取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20章 混戰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48章 全身而退第41章 求生第10章 重在過程第15章 虧本買賣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44章 歷史使命第43章 南亞明珠第47章 金蟬脫殼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39章 積極備戰第51章 時間點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282章 秘密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46章 大戰略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79章 撲火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48章 關鍵戰報第27章 瘋狂計劃第5章 最終辯論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44章 加速追擊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41章 瘋狂準備第13章 分外事第117章 負擔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