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宣戰

從軍事上講,美軍的突然襲擊取得了了不起的勝利,以至能夠說幾乎爲美國奠定了勝利的基礎。可是從政治上講,美軍在不宣而戰的情況下發動突然襲擊,已經犯下了一個嚴峻錯誤。

二十一日下午,美國國會召開了緊急會議。

商討的議題不是向中國宣戰,而是總統盧卡斯擅自下達作戰命令,能否已經違反了憲法修正案。

要知道,交戰權不在總統手裡,而是在國會手裡。

按照美國的法律,美國總統只能間接調動陸戰隊執行防衛性質的軍事行動,任何涉及到與他國交戰、或者向他國發起進攻的軍事行動,都需要由國會授權,總統只能在獲得國會授權之後才能下達命令。

超越國會下達進攻性軍事命令,等於違背憲法。

在美國,違憲是非常重的罪名,就算總統有司法赦免權,也足以因而引咎辭職。

問題是,法律是有彈性的。

在討論中,國會議員明顯分成了兩派,而爭論的焦點就是:主動攻擊中國海軍基地能否屬於進攻性質的軍事行動。

如果結論能否定的,就算總統的做法依然涉嫌違法,性質也輕了許多。

辯論不斷持續到當天晚上,兩派議員仍然沒有能夠達成共識。

晚上八點三十分,盧卡斯來到國會,做情勢說明。

現實上,在這個時候,盧卡斯已經違憲了,因爲在當天中午,他就通過康拉德向中國總理遞交了宣戰書。

只是,在處理手段上,盧卡斯耍了點花招,即沒有公開向中國宣戰。

有趣的是,杜小蕾也沒有立即公佈消息。

也就是說,當時外界並不知道美國總統已經向中國宣戰。

盧卡斯先斬後奏的行爲,已經把美國國會逼到了角落裡,美國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向中國宣戰、要麼承認犯下戰爭罪行。現實上,只有一個選擇,因爲就算那些反對戰爭的議員也不可能選擇後者。

更重要的是,在美國國會中,和平主義者只是少數。

在盧卡斯做了情勢演講後,衆議院議長就發起了“戰爭表決”。

十一點不到,衆議院以三百七十四票支持,通過了“戰爭表決”,並且決定賦予盧卡斯戰時特權。

僅僅半個小時之後,參議院也在喝彩聲中,以七十八票支持通過了“戰爭表決”。

由此可見,當時在美國國內,戰爭派佔絕對多數,支持以戰爭方式處理中美紛爭的絕對不是少數人。如果考慮到美國國會議員與西方集團、特別是財團的關係,能夠肯定財團纔是戰爭的最大支持者。

明顯,盧卡斯是有恃無恐,早就知道國會不會給他製造麻煩。

從某種意義上講,國會需要的就是一位敢於採取實際行動,而不是把時間花費在辯論上的總統。

在順利擺平了國會之後,盧卡斯還需要處理一個問題。

等他回到白宮的時候,戰爭已經迸發了十多個小時,而美國卻沒有正式向中國宣戰,即美國在實質上已經是不宣而戰了,也就是說美國已經違反了國際法,需要面對國際社會的指責與非議。

當時,盧卡斯首先做的是跟英國、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與以色列等主要盟國首腦通電話

,對情勢做出細緻說明,註釋美國的立場,以及爲什麼要突然襲擊中國。

這麼做,就是爲了爭取盟國的支持。

問題是,並非所有盟國都與美國穿一條褲襠。

在視頻電話

會議上,澳大利亞總理首先提出,除非美國能夠爲澳大利亞提供實質性的安全保障,不然澳大利亞不會向中國宣戰,而所謂的“實質性安全保障”,主要指美國必須向澳大利亞派遣足夠多的軍事力量,並且在西南太平洋方向上發動進攻,把澳大利亞的本土防線向外延長數百公里,確保澳大利亞不會遭到中國的戰略打擊,愈加得阻止中國在西南太平洋上發起進攻。

隨後,以色列總理也表達了擔心。按照以色列總理的說法,在沒有足夠的把握下,以色列不會參戰,而讓以色列參戰,必須有一個先決條件,即美國出兵協助以色列擊敗周邊的阿拉伯國家。

現實上,連加拿大與墨西哥都表示了擔心。

當時,較爲積極的只有英國,而且也不是無條件支持美國,即美國必須在英阿福克蘭羣島問題上表明立場。

針對盟國的要求,盧卡斯都做出了明確回答。

只是,在具體軍事措施上,盧卡斯建議首先成立盟軍司令部,統一調動與部署盟國的軍事力量。

可惜的是,這個提議遭到了大部分盟國的拒絕。

澳大利亞與以色列都要求美國首先採取行動,即提供間接軍事支援,纔會考慮加入盟軍司令部,而巴西更間接表示不會加入盟軍司令部,也不會參與軍事行動,只保證正常的貿易往來不受影響。

當時,巴西的理由很間接:美國首先發動了戰爭,而不是中國打的第一槍。

雖然在這個時候,新加坡總理沒有表明立場,但是也表達了擔心,或者說是對美國在不知會的情況下發動戰爭表示了反感。

從立場上看,新加坡恐怕是最靠不住的。

原因很簡單,在大戰時期,中國肯定不會在乎與美國的關係,也就會首先對新加坡發起攻擊,而美國在短期內不可能爲新加坡提供軍事援助,也就不可能確保新加坡的安全。即便美國提供了軍事援助,以新加坡的基本情況,也不可能頂住隊的地面進攻,而且倒黴的肯定是新加坡。

看得出來,盟國的立場對美國非常不利。

換個角度看,就能發覺盟國的立場大多與當前局勢有關,即美國已經取得的軍事勝利並不具備決定性,戰局肯定會有反覆,而任何國家都得考慮一個問題,即美國能否像保證的那樣戰勝中國。

所幸的是,盧卡斯也早就有所準備。

在盟國首腦提出質疑的時候,盧卡斯提到了一件非常關鍵的事情,即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迸發,最終只有一方能夠取得勝利。中國取勝的話,不管是澳大利亞、還是以色列,都不可能獲得實質性的好處,反而會因爲與美國的同盟關係,在戰後淪落爲二流、以至是三流國家。只有協助美國打贏這場戰爭,其利益與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才能得到保證,因而任何質疑美國的行爲都起不到協助作用,只會對自身利益形成要挾。沒有來自盟國的支援,美國不可能打贏這場戰爭。

明顯,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對美國的盟國來說,與美國同盟的基礎就是共同利益,因而在美國已經與中國交戰的情況下,只能無條件的支持美國。

最終,幾個盟國首腦表示,美國向中國正式宣戰之後,將在二十四小時內採取行動。

這下,問題變得簡單了。

盧卡斯要做的,只是向中國正式宣戰。

只是,在進行電視講話之前,盧卡斯還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與俄羅斯總統進行單獨通話。

如果說,英國、澳大利亞、以色列這些盟國的主要價值是增強美國的戰爭實力,那麼俄羅斯的價值就體現在軍事層面上,即協助美國牽制龐大的中國陸軍,讓中國不得不在戰爭初期把重點放在大陸方向上。

問題是,說服俄羅斯總統的難度更大。

與其他盟國不同,在美俄同盟協議中,俄羅斯不承擔義務,特別是在美國主動挑起戰爭的時候,俄羅斯沒有義務向美國的敵對國宣戰,只有在美國遭到攻擊的情況下,俄羅斯纔有義務參戰。

更重要的是,當前的局勢非常不明朗。

雖然中國海軍遭受重創,但是在歐亞大陸上,海軍根本派不上用場,中國陸軍依然有足夠強大的實力,而且中國空軍沒有遭受喪失。即便美國能在太平洋上取勝,也不見得能在大陸上協助俄羅斯。

在這個時候向中國宣戰,俄羅斯等於自尋死路。

除此之外,美俄同盟關係並沒公佈,因而俄羅斯在政治與外交上還有迴旋餘地,沒有必要立即與中國攤牌。說得間接一點,就算美國戰敗了,中國也不會立即拿俄羅斯開刀,因而在戰後的世界新秩序裡,俄羅斯仍然能夠保住其二流強國的地位,處境不會比美國戰勝中國差多少。

正是如此,俄羅斯總統的立場非常明確,俄羅斯不會參戰,但是也不會支持中國,將保持中立地位。只是俄羅斯總統同時表示,俄羅斯會維護與美國的優良關係,確保俄美貿易不受影響。如果美國肯給予適當的協助,俄羅斯還會在中立政策上偏袒美國,比如限制與中國的貿易往來。

這個答覆,早在盧卡斯的預料之中。

雖然對於俄羅斯的立場,盧卡斯非常不滿,但是他仍然得讓俄羅斯總統相信,美國纔是俄羅斯的盟友。結果就是,在俄羅斯總統拒絕參戰之後,盧卡斯依然做出了許諾,即在俄羅斯遭到攻擊之後,美國會兌現同盟協議,爲俄羅斯提供間接軍事援助,並且在太平洋方向上加強對中國的軍事壓力。

談好這些,盧卡斯纔在白宮發表了電視講話。

美國東部時間二十二日凌晨一點,即中國北京時間二十二日十四點,美國總統盧卡斯正式向中國宣戰。

第77章 誘餌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62章 弄巧成拙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10章 迎難而上第117章 高姿態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71章 再上戰場第43章 根源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54章 準備反擊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196章 突襲第5章 戰略方向第94章 託管第73章 沉默是金第82章 十一比八第34章 盟友第114章 向前看第32章 分兵攔截第190章 總攻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1章 千錘百煉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96章 瞞天過海第13章 風起雲涌第15章 轟炸任務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27章 商船立功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84章 守株待兔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41章 孤注一擲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198章 追趕第306章 第一步第76章 自知之明第63章 全力以赴第24章 重大發現第190章 總攻第71章 新理論第131章 掃蕩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14章 首相之死第49章 場外因素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45章 越界第45章 越界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70章 內部矛盾第1章 關鍵人物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26章 戰略空運第67章 突然打擊第71章 拼盡全力第44章 歷史使命第6章 點火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21章 奪回失地第69章 左右爲難第18章 猛然覺醒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13章 狙殺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81章 屏障第7章 又見熟人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46章 大戰略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248章 災難第307章 壁壘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50章 關鍵技術第154章 總撤退第80章 另尋出路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184章 強攻第97章 針鋒相對
第77章 誘餌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62章 弄巧成拙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10章 迎難而上第117章 高姿態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71章 再上戰場第43章 根源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54章 準備反擊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196章 突襲第5章 戰略方向第94章 託管第73章 沉默是金第82章 十一比八第34章 盟友第114章 向前看第32章 分兵攔截第190章 總攻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1章 千錘百煉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96章 瞞天過海第13章 風起雲涌第15章 轟炸任務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27章 商船立功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84章 守株待兔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41章 孤注一擲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198章 追趕第306章 第一步第76章 自知之明第63章 全力以赴第24章 重大發現第190章 總攻第71章 新理論第131章 掃蕩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14章 首相之死第49章 場外因素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45章 越界第45章 越界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70章 內部矛盾第1章 關鍵人物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26章 戰略空運第67章 突然打擊第71章 拼盡全力第44章 歷史使命第6章 點火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21章 奪回失地第69章 左右爲難第18章 猛然覺醒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13章 狙殺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81章 屏障第7章 又見熟人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46章 大戰略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248章 災難第307章 壁壘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50章 關鍵技術第154章 總撤退第80章 另尋出路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184章 強攻第97章 針鋒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