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邊打邊談

聯軍主動提出停戰談判,着實讓黃峙博有點意外,不過也在情理之中。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特別是在新聞媒體眼中,聯軍在第二次戰役結束之後,主動提出與志願軍進行停戰談判,而且是軍事層面上的談判,而不是政治上的談判,是結束第二次朝鮮戰爭的大好時機。

以當時的情況,只要聯軍肯做出一點讓步,戰爭就能結束。

可是放在戰場上,這就不是一點點讓步了。

到十月二十七日,志願軍基本上光復了朝鮮全境,東線戰場上已經收復高城,推進到了三八線附近,只有西線的開城還在聯軍手中。也就是說,只要聯軍肯放棄開城,志願軍就沒有理由拒絕進行停戰談判。

題是,聯軍肯放棄開城嗎?

雖然在提出停戰談判的時候,聯軍的談判代表就提到,可以商討開城問題,但是黃峙博不是笨蛋,如果答應進行談判,光是前期的準備工作就要花上好幾天,隨後還要在具體問題上進行反覆磋商。

如果聯軍有誠意,就應該主動提出撤離開城,在三八線實現停火。

可惜的是,聯軍的談判代表沒有提到這個問題,只答應進行協商。

很明顯,聯軍在用談判爭取時間。

直接拒絕的話,顯然不大合適,畢竟聯軍表現出了高姿態,而且大肆宣傳,彷彿戰爭就要結束了。如果志願軍拒絕進行停戰談判,不但會被新聞媒體指責,也違背了志願軍入朝作戰的最高原則,即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

題是,如果答應進行談判,就得暫時停火。

黃峙博非常清楚其中的厲害關係,也就跟博茨曼耍起手段。在談判準備階段,志願軍代表就明確提出,停戰談判的前提條件是聯軍從朝鮮全境撤退,只有在聯軍全部撤退後,志願軍纔會返回談判桌。

當然,話也沒有說絕,畢竟這只是談判準備工作。

重要的是,如果聯軍不肯答應從開城撤軍,志願軍沒有必要宣佈單方面停火,也就可以在此期間發動進攻。

二十七日下午,戚凱威向黃峙博提交了攻打開城的作戰計劃。

因爲攻打首爾的行動規模更大,而且得由開城戰鬥的結果決定到底怎麼打,所以戚凱威沒有制訂攻打首爾的計劃,只是提到,在攻打開城的時候,志願軍將越過三八線,進入韓國境內,並且在進行戰役機動的時候,將擴大機動範圍,爲攻打首爾奪取前進陣地,以便在必要的時候發起進攻。

這份計劃不算完善,不過也算得上是當時志願軍能夠拿出手的最完備的作戰計劃了。

二十八日凌晨兩點三十分,開城戰役打響。

雖然前線作戰部隊的物資很不充足,一些炮兵連隊只有一個基數的彈藥,但是志願軍的前期火力準備依然強大,擔當主力的不是炮兵,而是航空兵。

在半個小時的火力準備中,志願軍出動了上百架作戰飛機,其中有四十架轟炸機。

因爲全部使用了防區外彈藥,而且在轟炸的時候,志願軍在開城北面開闢了一條寬度超過五十公里的“電磁隔離帶”,所以執行轟炸任務的作戰飛機沒有受到威脅,也沒有與聯軍的防空戰鬥機交火。

可以說,這是志願軍在完善電磁戰時創造的新戰術。

磁戰的精髓不是摧毀多少敵機,而是如何利用電磁武器破壞敵人的通信指揮系統,從而削弱敵人的制空權,使敵人無法利用制空權。大規模使用電磁武器,會產生兩面性,即在打擊敵人的時候,也讓己方部隊受到傷害。在對空作戰時,這個問題最爲突出,所以志願軍選擇了新戰術,即在己方航空兵活動區域前方建立“電磁隔離帶”,阻止敵機越過隔離帶攻擊己方戰機。

這種戰術,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志願軍的戰機投彈時,聯軍別說出動戰鬥機前去攔截,甚至沒有探測到志願軍的作戰飛機。直到炸彈落到韓軍的防禦陣地上,巨大的威力讓韓軍意識到,志願軍使用的不是炮兵而是航空兵,聯軍司令部才收到消息,志願軍空軍轟炸了開城。這個時候,即便聯軍緊急調動防空戰鬥機也來不及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輪轟炸還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效果。

要知道,在此之前,志願軍空軍很少執行對地打擊任務,挨炸的都是志願軍,而不是聯軍地面部隊。當志願軍的戰機主宰了天空,肆無忌憚的向韓軍投擲炸彈時,韓軍官兵的心情可想而知。

在地面上就打不過志願軍,在空中也打不過,這仗還怎麼打?

雖然在此之前,皮特已經按照博茨曼的吩咐,勒令韓軍死守開城,而且在戰鬥打響之前爲韓軍送去了一大批作戰物資。但是在志願軍的轟炸結束之後,韓軍仍然崩潰了,而且崩潰速度超乎想像。

天亮前,第三十九集團軍的先頭部隊就攻入開城。

只是在攻堅戰中,沒有得到補充的志願軍表現得並不理想。

當時,第三十九集團軍總共只有不到一百輛主戰坦克,而且因爲燃料奇缺,專門用來對付防禦工事的彈藥沒有及時補充到位,導致裝甲部隊嚴重缺乏突擊能力,很多時候不得不用步兵去對付韓軍的堡壘。

其他幾個集團軍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對志願軍來說,唯一的優勢就是比韓軍更加了解開城的防禦部署情況。

突破韓軍的外圍防線後,志願軍的進攻部隊拿着人民軍提供的防禦部署圖,按圖索驥的搜尋藏在地下工事裡的韓軍。

當時,韓軍主要利用了人民軍的防禦工事,新修建的堡壘並不多。

雖然在前幾個月,聯軍向朝鮮運送了不少工程物資與設備,構築了大量防禦工事,比如在第三步兵師的防線上,聯軍就用掉了十五萬噸鋼材與一百二十萬噸水泥,還就地獲取了數十萬噸河沙。但是在第二次戰役結束之前,沒有任何人想到,志願軍能夠摧枯拉朽般的消滅四個美軍主力師,而且一舉打到開城附近。也就是說,在志願軍打過來之前,韓軍僅有幾天的準備時間,而在此之前根本沒有把開城的防禦部署放在心頭,更沒有花力氣在開城構築完善的防禦工事。

要知道,在過去的三個月裡,開城不是防禦要塞,而是聯軍的物資轉運中心。

在必須全力應付後勤保障的時候,韓軍根本沒有辦法加強開城的防禦部署,也沒有這個必要。

結果就是,在志願軍打過來的時候,韓軍只能利用人民軍構築的地下工事。

顯然,這不是一個好選擇。

如果志願軍不瞭解開城的防禦部署,韓軍也許能創造奇蹟。可惜的是,志願軍比韓軍還了解開城的地下防禦工事,甚至知到每一條坑道的走向,以及在哪個地方有緊急出入口,該如何堵住這些出入口。

初的幾個小時,志願軍採用了較爲傳統的辦法,即通過爆破炸燬地下坑道的出入口。

隨着進攻全面展開,更多的部隊投入戰鬥,戰場縱深大幅度擴展,進攻部隊投入了工程兵,開始用工程手段封堵地下坑道。辦法很簡單,直接把混凝土攪拌車開上去,往坑道里灌注混凝土。

題是,這麼一來,部隊的推進速度就快不起來。

事實上,即便用別的辦法,進攻速度也快不起來。

打到二十八日下午,志願軍僅控制了開城五分之一的城區。按照這個進度,最快要到十一月一日才能佔領開城。

這個結果,顯然無法接受。

傍晚,黃峙博讓戚凱威派出了機動迂迴部隊。

要想迅速佔領開城,不但要打擊韓軍,更得打擊韓軍的士氣與鬥志,讓韓軍認爲他們已經被拋棄了。

有效的辦法不是正面進攻,而是側翼迂迴,切斷開城與後方的通道。

當然,火力打擊也不能少。

動部隊出動或不久,志願軍的作戰飛機再次粉墨登場,以更高的強度對開城進行了更加猛烈的轟炸。

當天晚上,至少出動了六十架轟炸機。

在此之前,中國空軍只調配了四十架轟炸機供志願軍使用,而且全都部署在國內,在執行作戰任務前,需要得到空軍司令部與總參謀部的批准,而不是像調動戰術戰鬥機那樣,直接安排作戰任務。

重要的是,這六十架轟炸機在當天晚上各出動了三個架次。

爲此,轟炸機的部署基地由後方的戰略空軍基地轉移到了靠近中朝邊境線的前線戰術空軍基地。

這三輪轟炸,在很大的程度上讓韓軍絕望了。

要知道,一百八十架次的轟炸機,總共投下了一千六百多噸炸彈,而且都是一千公斤級的重磅炸彈。雖然轟炸精度上不去,轟炸對藏在地下工事裡的韓軍沒有多大威脅,但是持續一整夜的轟炸,足以讓韓軍膽戰心驚。

天亮前,向南迂迴的第五十四集團軍切斷了從開城到板門店的公路。

隨後,從西面繞過來的第四十七集團軍毫不費力的攻佔了祖江裡,切斷了另外一條通往韓國的公路。

到此,開城被志願軍合圍。

對於困守開城的六萬韓軍來說,這絕對是最大的災難。

在無法與聯軍司令部取得聯繫,甚至無法得知有沒有救援部隊的情況下,韓軍最後那點鬥志也蕩然無存了。

第35章 孤注一擲第24章 反擊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79章 撲火第216章 遲來的醒悟第59章 再接再厲第1章 海軍強國第12章 漸行漸遠第62章 暗涌滾滾第49章 場外因素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51章 整軍備戰第49章 首輪空戰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97章 長遠考慮第48章 關鍵戰報第31章 風捲殘雲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53章 繼續打第40章 奮起直追第86章 全力以赴第2章 唯一選擇第76章 水下力量第30章 周旋第27章 瘋狂計劃第8章 擴軍浪潮第179章 救星第1章 新崗位第32章 關鍵時刻第112章 和平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50章 大無畏第4章 戰爭危機第22章 大決戰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224章 內耗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1章 新崗位第50章 大漠揚威第44章 蛇困淺灘第68章 措手不及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190章 總攻第31章 風捲殘雲第45章 無用之舉第17章 運氣不錯第78章 兩強標準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34章 公衆事件第33章 引流疏導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83章 一錯再錯第94章 戰略價值第22章 年關第49章 場外因素第4章 不留活口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162章 彈雨第19章 新戰線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3章 把握機會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68章 上前線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59章 猶豫不決第47章 前哨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44章 加速追擊第37章 抽絲剝繭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307章 壁壘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66章 不可避免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91章 再接再厲第4章 怎麼打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22章 年關第78章 兩強標準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26章 戰爭宣言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36章 分外之責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76章 作戰策劃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9章 十萬火急第205章 突襲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24章 空中打擊
第35章 孤注一擲第24章 反擊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79章 撲火第216章 遲來的醒悟第59章 再接再厲第1章 海軍強國第12章 漸行漸遠第62章 暗涌滾滾第49章 場外因素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51章 整軍備戰第49章 首輪空戰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97章 長遠考慮第48章 關鍵戰報第31章 風捲殘雲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53章 繼續打第40章 奮起直追第86章 全力以赴第2章 唯一選擇第76章 水下力量第30章 周旋第27章 瘋狂計劃第8章 擴軍浪潮第179章 救星第1章 新崗位第32章 關鍵時刻第112章 和平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50章 大無畏第4章 戰爭危機第22章 大決戰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224章 內耗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1章 新崗位第50章 大漠揚威第44章 蛇困淺灘第68章 措手不及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190章 總攻第31章 風捲殘雲第45章 無用之舉第17章 運氣不錯第78章 兩強標準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34章 公衆事件第33章 引流疏導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83章 一錯再錯第94章 戰略價值第22章 年關第49章 場外因素第4章 不留活口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162章 彈雨第19章 新戰線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3章 把握機會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68章 上前線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59章 猶豫不決第47章 前哨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44章 加速追擊第37章 抽絲剝繭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307章 壁壘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66章 不可避免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91章 再接再厲第4章 怎麼打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22章 年關第78章 兩強標準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26章 戰爭宣言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36章 分外之責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76章 作戰策劃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9章 十萬火急第205章 突襲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24章 空中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