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出人意料

牧浩洋在六月一日上午回到北京的時候,阮玉傑已經搭上黎平寇爲他安排的專機,在飛往河內的路上了。

見到黃峙博的時候,牧浩洋還沒有回過神來。

與所有參戰官兵的感受一樣,這場戰爭來得快,去得也快。

在不到一個月的作戰行動中,隊的傷亡微乎其微。空軍方面,只損失了十四架作戰飛機,而且八架是非戰鬥損失,僅有五名飛行員陣亡,被俘的兩名飛行員在五月三十日獲得解救。海軍只損失了七架作戰飛機架是非戰鬥損失,僅有一名飛行員陣亡,還有一名飛行員重傷致殘。陸戰隊陣亡官兵一百二十七人、傷三百六十八人,此外還損失了三架運輸直升機。陸軍陣亡官兵八十六人、傷一百二十七人,損失了八十四輛坦克戰車,此外還損失了七架直升機。

如此的傷亡與損失,連黃峙博都有點難以相信。

要知道,在做出戰爭決策的時候,黃峙博讓秘書準備了兩千個信封,打印了兩千份沒有填上名字的陣亡通知書。

“你子絕對是個福將。”黃峙博很高興,也有點興奮。“之前,老騰還跟我打賭,說你至少要增兵兩次,能在十月底結束戰爭就非常不錯了。沒想到,不到一個月,你就率領部隊凱旋而歸。”

“不是我的運氣好,是越軍太不經打了。”

“或者說,是我們的軍事建設方針沒有錯。”黃峙博呵呵一笑,說道,“我們用打全面戰爭的方式去對付越南,肯定是殺雞用牛刀。當然,這也與我們的戰前判斷有關。誰能想到當年能正善戰的越軍竟然如此不堪一擊呢?”

“也許,在是我們最值得思考的問題。”

“什麼問題?”

“越南的問題,不在軍隊,而是在社會上。”牧浩洋停頓了一下,說道,“回來前,我見過幾名被俘的越軍將領,他們都很年輕,才四十來歲左右,沒有經歷過戰爭,對戰爭也沒有直接印象。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們不想打仗,更不想與我們打。三十多年來,越軍早已被經濟改革腐化。如果當兵的不想着怎麼去打仗,而是成天想着怎麼賺錢,那麼離失敗也就不遠了。”

“你是說,我們也存在這個問題?”

“黃總,你比我更清楚。”

黃峙博勉強笑了笑,沒有多說什麼。

事實上,隊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而且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出現過,只是被黃峙博用一個極爲巧妙的辦法解決了,那就是大規模任用前線軍官,並且給予前線指揮官更加優越的地位與更多的晉升機會,通過構築一個美好的未來來激勵前線將士,並且力所能及的爲官兵排憂解難。

這個辦法,確實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別的不說,牧浩洋在參加第二次朝鮮戰爭的時候,更多考慮的是個人問題,即在戰爭中立下戰功,儘快獲得提拔,獲取更高的軍銜,從而獲得更好的待遇,解決必須在生活中面對的各種困難。

問題是,這絕非長久之策。

說得直接一點,黃峙博不可能一直擔任總參謀長,即便騰耀輝跟他一樣,繼續重用有才能的將士,也無法保證所有軍人都能在軍隊中實現人生力量,更不能保證不會因爲其他因素而產生動搖。

事實上,這個問題已經顯現了出來。

雖然在第二次朝鮮戰爭後,相繼爆發了東海戰爭、第一次印度洋戰爭與中越戰爭,但是這幾場戰爭的規模都不大,參戰兵力非常有限。即便在參戰部隊中,表現卓越的官兵都得到了重用,但是在沒有參戰的部隊中,仍然有大批官兵沒能獲得機會,也就沒有在戰爭中實現軍人的價值。

這個問題,在陸軍中最爲明顯。

從二零一四年到二零二九年,海軍與空軍的規模都在擴大,只有陸軍的規模在縮更重要的是,海軍與空軍都是高技術軍種,軍官所佔比例比陸軍大得多,還有一支規模更加龐大的士官隊伍。也就是說,即便升爲軍官的機會並不大,數量衆多的士兵也可以成爲高級士官,待遇不比軍官低多少。在陸軍中,軍官所佔比例本來就不高,士官的數量更少,大部分都是義務兵。

顯然,沒有人願意在軍隊裡當一輩子士兵。

事實上,也不可能當一輩子士兵。

原因很簡單,中國實行的是義務跟志願結合的兵役制,士兵都是義務兵,陸軍的義務服役期限爲兩年,海軍與空軍爲三年,而且只能服役兩屆。如此一來,義務兵的最長服役年限只有四年與六年。

更重要的是,義務兵的待遇非常低,只有基本生活津貼。

顯然,義務兵不可能靠基本生活津貼維持一個家庭的生活,更別說買房、結婚、生孩子了。

事實上,軍官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以二零三零年的標準,至少要成爲少校軍官,收入才能達到城鎮收入的平均水平,而所有基層軍官的待遇都偏低。結果就是,在無望晉升爲中級軍官的情況下,絕大部分基層軍官會在達到領取國家補償的最低年限之後選擇退役,在陸軍中是十四年,海軍爲十七年,空軍爲十五年。

受此影響,軍隊裡的風氣肯定存在問題。

比如在一些身在要職、卻沒有多少晉升前途的軍官就會在服役期內儘量牟利,而不是把一切都貢獻給軍隊。

這個問題,在後勤部隊與工程部隊中最爲突出。

當然,最大問題是人才流失。

軍官大部分來自軍校,而軍校畢業生的年齡在二十一歲左右,服役十四年後,也就是在三十五歲左右退役。對於職業軍人來說,三十五歲是黃金時期,既有能力、又有足夠的經驗與精力。更重要的是,服役了十四年的軍人,肯定非常熟悉軍隊的情況,而重新培養一名經驗豐富的軍官,至少需要三到四年。

如果一支軍隊無法留住骨幹人員,也就沒有多少發展前途。

“你有什麼想法嗎?”黃峙博嘆了口氣,他必須正面這個問題。

“實行志願兵役制。”

“志願?”

“說得直接一點,從士兵都軍官,都是職業軍人。不是爲了錢當兵,那是僱傭兵。真正的職業軍人,應該把服役當成謀生的手段,而且必須建立在爲國家服務的基礎之上,即把軍人的利益與國家的利益統一起來。在軍人報效祖國的時候,也能獲得應有的好處,得到更廣泛的尊重。”牧浩洋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年輕人加入軍隊,也才能讓軍隊保持活力。”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關鍵是社會認同度,以及軍隊提供的待遇。”

黃峙博笑了笑,沒有開口。

“這些年來,軍人的社會地位已經大大提高,受到了廣泛尊重。我們要做的,只是提高軍人的待遇。”

“這可不是事。”黃峙博嘆了口氣,說道,“正式編制內總共有二百二十萬軍人,即便按照社會平均工資計算,每年的人事支出也將高達六千億元,相當於我們年均軍費開支的四分之一。”

“這個比例不算高,美軍是百分之三十二。”

黃峙博愣了一下,有點不敢相信的看着牧浩洋。

“美國的官方數據,應該沒問題。”牧浩洋笑了笑,說道,“如果我們能夠提高到這個水準,再適當調整各級軍官的待遇,就能留住大部分官兵。比如通過增加士官比例,留住更多的基層人員。”

“怎麼改?至少高級軍官中,沒有幾個願意降薪。”

“這不是願意與不願意的問題,相信只要拿出合理的制度,應該沒有多少人反對。”

黃峙博笑了笑,說道:“你不會讓我在這一年半里,推行新的兵役制度吧?”

“總得有個開頭。”牧浩洋也笑了笑,說道,“改革總有個過程,而且從穩定軍心的角度來看,總得有人扮黑臉。”

“你子……”

“黃總,我只是隨便說說,如果要降薪,我第一個贊成。”

“得了,這些事輪不到你來操心。”黃峙博笑着搖了搖頭,說道,“我會考慮,但是得在充分考慮之後才做出決定。”

“也許,可以由我打頭陣。”

“什麼意思?”

“陸戰隊肯定要擴編,計劃書已經交給你了。比起改革現有的編制,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編制更加便捷,遇到的阻力也得多。所以我覺得,先在陸戰隊推行志願兵役制,然後再向其他軍種推廣。”

黃峙博沉思了一陣,說道:“你說得沒錯,先在陸戰隊試點,能起到示範作用。”

“搞得好的話,其他軍種的反對意見也得多。”

“行,你給我一份詳細的報告,我好拿去讓總理過目。”黃峙博長出口氣,說道,“總理已經在原則上批准把陸戰隊升級爲獨立兵種,而且是與三大軍種平齊的獨立兵種,還將取消二炮。只不過,不會立即實施,而要等到兩年之後。你有兩年時間,按照你的意願打造一支全新的陸戰隊。”

“不是太充裕,不過也不是很短暫。”

“那就抓緊時間吧,趁我還在總參謀部,儘可能的解決問題。”

牧浩洋笑了笑,表示明白黃峙博的意思

第18章 圍捕第22章 大決戰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27章 樹梢優勢第167章 預見性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35章 軍事政變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25章 光明磊落第41章 標杆第62章 太陽風暴第89章 輪番轟炸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22章 大決戰第48章 交戰第116章 敗不餒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46章 登島第50章 關鍵技術第234章 決勝點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141章 入朝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96章 迴歸正位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202章 衝刺第35章 奔赴前線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61章 防空作戰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15章 全面展開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87章 接敵第31章 事態惡化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9章 以退爲進第23章 敵後營救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46章 決策點第94章 戰略價值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43章 門檻第7章 直覺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30章 全面對抗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79章 海灣第59章 擊鼓傳花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192章 選擇權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82章 戰火再起第11章 玩火自焚第33章 最後反擊第19章 伏擊第22章 出師有名第69章 左右爲難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64章 孤注一擲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13章 全權顧問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17章 地區戰爭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32章 匹夫有責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7章 關聯性第314章 大重建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63章 誤打誤撞第21章 慘敗第78章 兩強標準第37章 抽絲剝繭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63章 誤打誤撞第11章 不可否缺第68章 一己之力第38章 戰役目的第22章 大決戰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75章 主戰場第2章 利益交換第63章 毀滅第43章 根源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73章 外交戰果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21章 奪回失地第62章 暗涌滾滾
第18章 圍捕第22章 大決戰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27章 樹梢優勢第167章 預見性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35章 軍事政變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25章 光明磊落第41章 標杆第62章 太陽風暴第89章 輪番轟炸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22章 大決戰第48章 交戰第116章 敗不餒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46章 登島第50章 關鍵技術第234章 決勝點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141章 入朝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96章 迴歸正位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202章 衝刺第35章 奔赴前線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61章 防空作戰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15章 全面展開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87章 接敵第31章 事態惡化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9章 以退爲進第23章 敵後營救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46章 決策點第94章 戰略價值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43章 門檻第7章 直覺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30章 全面對抗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79章 海灣第59章 擊鼓傳花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192章 選擇權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82章 戰火再起第11章 玩火自焚第33章 最後反擊第19章 伏擊第22章 出師有名第69章 左右爲難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64章 孤注一擲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13章 全權顧問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17章 地區戰爭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32章 匹夫有責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7章 關聯性第314章 大重建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63章 誤打誤撞第21章 慘敗第78章 兩強標準第37章 抽絲剝繭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63章 誤打誤撞第11章 不可否缺第68章 一己之力第38章 戰役目的第22章 大決戰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75章 主戰場第2章 利益交換第63章 毀滅第43章 根源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73章 外交戰果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21章 奪回失地第62章 暗涌滾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