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出人意料

牧浩洋在六月一日上午回到北京的時候,阮玉傑已經搭上黎平寇爲他安排的專機,在飛往河內的路上了。

見到黃峙博的時候,牧浩洋還沒有回過神來。

與所有參戰官兵的感受一樣,這場戰爭來得快,去得也快。

在不到一個月的作戰行動中,隊的傷亡微乎其微。空軍方面,只損失了十四架作戰飛機,而且八架是非戰鬥損失,僅有五名飛行員陣亡,被俘的兩名飛行員在五月三十日獲得解救。海軍只損失了七架作戰飛機架是非戰鬥損失,僅有一名飛行員陣亡,還有一名飛行員重傷致殘。陸戰隊陣亡官兵一百二十七人、傷三百六十八人,此外還損失了三架運輸直升機。陸軍陣亡官兵八十六人、傷一百二十七人,損失了八十四輛坦克戰車,此外還損失了七架直升機。

如此的傷亡與損失,連黃峙博都有點難以相信。

要知道,在做出戰爭決策的時候,黃峙博讓秘書準備了兩千個信封,打印了兩千份沒有填上名字的陣亡通知書。

“你子絕對是個福將。”黃峙博很高興,也有點興奮。“之前,老騰還跟我打賭,說你至少要增兵兩次,能在十月底結束戰爭就非常不錯了。沒想到,不到一個月,你就率領部隊凱旋而歸。”

“不是我的運氣好,是越軍太不經打了。”

“或者說,是我們的軍事建設方針沒有錯。”黃峙博呵呵一笑,說道,“我們用打全面戰爭的方式去對付越南,肯定是殺雞用牛刀。當然,這也與我們的戰前判斷有關。誰能想到當年能正善戰的越軍竟然如此不堪一擊呢?”

“也許,在是我們最值得思考的問題。”

“什麼問題?”

“越南的問題,不在軍隊,而是在社會上。”牧浩洋停頓了一下,說道,“回來前,我見過幾名被俘的越軍將領,他們都很年輕,才四十來歲左右,沒有經歷過戰爭,對戰爭也沒有直接印象。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們不想打仗,更不想與我們打。三十多年來,越軍早已被經濟改革腐化。如果當兵的不想着怎麼去打仗,而是成天想着怎麼賺錢,那麼離失敗也就不遠了。”

“你是說,我們也存在這個問題?”

“黃總,你比我更清楚。”

黃峙博勉強笑了笑,沒有多說什麼。

事實上,隊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而且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出現過,只是被黃峙博用一個極爲巧妙的辦法解決了,那就是大規模任用前線軍官,並且給予前線指揮官更加優越的地位與更多的晉升機會,通過構築一個美好的未來來激勵前線將士,並且力所能及的爲官兵排憂解難。

這個辦法,確實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別的不說,牧浩洋在參加第二次朝鮮戰爭的時候,更多考慮的是個人問題,即在戰爭中立下戰功,儘快獲得提拔,獲取更高的軍銜,從而獲得更好的待遇,解決必須在生活中面對的各種困難。

問題是,這絕非長久之策。

說得直接一點,黃峙博不可能一直擔任總參謀長,即便騰耀輝跟他一樣,繼續重用有才能的將士,也無法保證所有軍人都能在軍隊中實現人生力量,更不能保證不會因爲其他因素而產生動搖。

事實上,這個問題已經顯現了出來。

雖然在第二次朝鮮戰爭後,相繼爆發了東海戰爭、第一次印度洋戰爭與中越戰爭,但是這幾場戰爭的規模都不大,參戰兵力非常有限。即便在參戰部隊中,表現卓越的官兵都得到了重用,但是在沒有參戰的部隊中,仍然有大批官兵沒能獲得機會,也就沒有在戰爭中實現軍人的價值。

這個問題,在陸軍中最爲明顯。

從二零一四年到二零二九年,海軍與空軍的規模都在擴大,只有陸軍的規模在縮更重要的是,海軍與空軍都是高技術軍種,軍官所佔比例比陸軍大得多,還有一支規模更加龐大的士官隊伍。也就是說,即便升爲軍官的機會並不大,數量衆多的士兵也可以成爲高級士官,待遇不比軍官低多少。在陸軍中,軍官所佔比例本來就不高,士官的數量更少,大部分都是義務兵。

顯然,沒有人願意在軍隊裡當一輩子士兵。

事實上,也不可能當一輩子士兵。

原因很簡單,中國實行的是義務跟志願結合的兵役制,士兵都是義務兵,陸軍的義務服役期限爲兩年,海軍與空軍爲三年,而且只能服役兩屆。如此一來,義務兵的最長服役年限只有四年與六年。

更重要的是,義務兵的待遇非常低,只有基本生活津貼。

顯然,義務兵不可能靠基本生活津貼維持一個家庭的生活,更別說買房、結婚、生孩子了。

事實上,軍官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以二零三零年的標準,至少要成爲少校軍官,收入才能達到城鎮收入的平均水平,而所有基層軍官的待遇都偏低。結果就是,在無望晉升爲中級軍官的情況下,絕大部分基層軍官會在達到領取國家補償的最低年限之後選擇退役,在陸軍中是十四年,海軍爲十七年,空軍爲十五年。

受此影響,軍隊裡的風氣肯定存在問題。

比如在一些身在要職、卻沒有多少晉升前途的軍官就會在服役期內儘量牟利,而不是把一切都貢獻給軍隊。

這個問題,在後勤部隊與工程部隊中最爲突出。

當然,最大問題是人才流失。

軍官大部分來自軍校,而軍校畢業生的年齡在二十一歲左右,服役十四年後,也就是在三十五歲左右退役。對於職業軍人來說,三十五歲是黃金時期,既有能力、又有足夠的經驗與精力。更重要的是,服役了十四年的軍人,肯定非常熟悉軍隊的情況,而重新培養一名經驗豐富的軍官,至少需要三到四年。

如果一支軍隊無法留住骨幹人員,也就沒有多少發展前途。

“你有什麼想法嗎?”黃峙博嘆了口氣,他必須正面這個問題。

“實行志願兵役制。”

“志願?”

“說得直接一點,從士兵都軍官,都是職業軍人。不是爲了錢當兵,那是僱傭兵。真正的職業軍人,應該把服役當成謀生的手段,而且必須建立在爲國家服務的基礎之上,即把軍人的利益與國家的利益統一起來。在軍人報效祖國的時候,也能獲得應有的好處,得到更廣泛的尊重。”牧浩洋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年輕人加入軍隊,也才能讓軍隊保持活力。”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關鍵是社會認同度,以及軍隊提供的待遇。”

黃峙博笑了笑,沒有開口。

“這些年來,軍人的社會地位已經大大提高,受到了廣泛尊重。我們要做的,只是提高軍人的待遇。”

“這可不是事。”黃峙博嘆了口氣,說道,“正式編制內總共有二百二十萬軍人,即便按照社會平均工資計算,每年的人事支出也將高達六千億元,相當於我們年均軍費開支的四分之一。”

“這個比例不算高,美軍是百分之三十二。”

黃峙博愣了一下,有點不敢相信的看着牧浩洋。

“美國的官方數據,應該沒問題。”牧浩洋笑了笑,說道,“如果我們能夠提高到這個水準,再適當調整各級軍官的待遇,就能留住大部分官兵。比如通過增加士官比例,留住更多的基層人員。”

“怎麼改?至少高級軍官中,沒有幾個願意降薪。”

“這不是願意與不願意的問題,相信只要拿出合理的制度,應該沒有多少人反對。”

黃峙博笑了笑,說道:“你不會讓我在這一年半里,推行新的兵役制度吧?”

“總得有個開頭。”牧浩洋也笑了笑,說道,“改革總有個過程,而且從穩定軍心的角度來看,總得有人扮黑臉。”

“你子……”

“黃總,我只是隨便說說,如果要降薪,我第一個贊成。”

“得了,這些事輪不到你來操心。”黃峙博笑着搖了搖頭,說道,“我會考慮,但是得在充分考慮之後才做出決定。”

“也許,可以由我打頭陣。”

“什麼意思?”

“陸戰隊肯定要擴編,計劃書已經交給你了。比起改革現有的編制,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編制更加便捷,遇到的阻力也得多。所以我覺得,先在陸戰隊推行志願兵役制,然後再向其他軍種推廣。”

黃峙博沉思了一陣,說道:“你說得沒錯,先在陸戰隊試點,能起到示範作用。”

“搞得好的話,其他軍種的反對意見也得多。”

“行,你給我一份詳細的報告,我好拿去讓總理過目。”黃峙博長出口氣,說道,“總理已經在原則上批准把陸戰隊升級爲獨立兵種,而且是與三大軍種平齊的獨立兵種,還將取消二炮。只不過,不會立即實施,而要等到兩年之後。你有兩年時間,按照你的意願打造一支全新的陸戰隊。”

“不是太充裕,不過也不是很短暫。”

“那就抓緊時間吧,趁我還在總參謀部,儘可能的解決問題。”

牧浩洋笑了笑,表示明白黃峙博的意思

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51章 護身符第37章 再接再厲第45章 面面俱到第48章 突發奇想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84章 戰略平衡第50章 民間力量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6章 暗藏殺機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60章 立即反擊第89章 一枚導彈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30章 小事化大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236章 消耗戰第53章 繼續打第93章 空中偷襲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237章 攻堅戰第85章 矛盾爆發第83章 試探第41章 瘋狂準備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23章 敵後營救第26章 威逼第55章 決戰在即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90章 突發奇想第9章 備戰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13章 無限制第76章 作戰策劃第6章 戰略籬笆第48章 交戰第228章 導火索第17章 新的選擇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8章 圍捕第38章 猛攻第57章 提前行動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65章 明智之舉第73章 餘波第40章 豐收時期第94章 託管第46章 逃命第3章 大難不死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4章 科技競賽第21章 一鍋端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57章 提前行動第88章 十字路口第97章 長遠考慮第12章 幕後推手第65章 全面行動第116章 敗不餒第27章 利誘第97章 戰前會議第30章 緊急攔截第62章 弄巧成拙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18章 左右逢源第86章 膠着第74章 迴歸第6章 愈演愈烈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5章 來晚了第27章 山窮水盡第91章 浮上水面第117章 高姿態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64章 千鈞一髮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55章 兩手準備第26章 轉折點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69章 左右爲難第2章 經濟基礎第2章 鬥爭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43章 薄弱環節第37章 小國海軍第12章 絕命之行
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51章 護身符第37章 再接再厲第45章 面面俱到第48章 突發奇想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84章 戰略平衡第50章 民間力量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6章 暗藏殺機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60章 立即反擊第89章 一枚導彈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30章 小事化大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236章 消耗戰第53章 繼續打第93章 空中偷襲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237章 攻堅戰第85章 矛盾爆發第83章 試探第41章 瘋狂準備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23章 敵後營救第26章 威逼第55章 決戰在即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90章 突發奇想第9章 備戰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13章 無限制第76章 作戰策劃第6章 戰略籬笆第48章 交戰第228章 導火索第17章 新的選擇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8章 圍捕第38章 猛攻第57章 提前行動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65章 明智之舉第73章 餘波第40章 豐收時期第94章 託管第46章 逃命第3章 大難不死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4章 科技競賽第21章 一鍋端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57章 提前行動第88章 十字路口第97章 長遠考慮第12章 幕後推手第65章 全面行動第116章 敗不餒第27章 利誘第97章 戰前會議第30章 緊急攔截第62章 弄巧成拙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18章 左右逢源第86章 膠着第74章 迴歸第6章 愈演愈烈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5章 來晚了第27章 山窮水盡第91章 浮上水面第117章 高姿態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64章 千鈞一髮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55章 兩手準備第26章 轉折點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69章 左右爲難第2章 經濟基礎第2章 鬥爭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43章 薄弱環節第37章 小國海軍第12章 絕命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