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信心十足

早在中日戰爭爆發前,中國海軍就接受了一批J-32,用做主力防空戰鬥機。

雖然隨後幾年,受全球自然災害影響,中國海軍沒有按照計劃進行全面換裝,但是從二零三九年開始,海軍逐步加大了J-32的訂單,計劃用J-32取代所有艦載防空戰鬥機,並且計劃用J-33取代所有多用途戰鬥機。只是到戰爭爆發前,交付的J-33並不多,主要提供給飛行教練部隊,沒有裝備作戰部隊。也就是說,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兵仍然保留了部分第四代戰鬥機。

只是,在任務配置上,中國海軍做了調整。

主要就是,美國海軍的第五代艦載戰鬥機還沒有大批量服務,主力仍然是F-35C。雖然F-35C的後期型號,比如F-35C的第三次大改型,即F-35M的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各方面都超過了第四代戰鬥機,達到四代半的水準,但是J-25的後期型號,比如J-25P的性能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照樣達到了四代半的水準,絲毫不比F-35M差,在中國海軍一向強調的制空作戰能力上,仍然比F-35M好一些,屬於典型的四代半艦載制空戰鬥機,能夠勝任絕大部分作戰任務。

受此影響,中國海軍沒有把J-32當成純粹的制空戰鬥機。

二零四零年,海軍訂購了一批多用途型的J-32B,並且委託成飛對已有的J-32進行多用途化改進。

到戰爭爆發時,海軍總共接收了九百餘架J-32,其中六百多架是多用途型。

因爲“長江”級航母配備的電磁彈射器總行程長度只有九十七米,而彈射J-32至少需要一百一十米,所以J-32沒有配備給“長江”級航母,只提供給“崑崙山”級航母,達到了每艘九十架。

當然,實際配置量遠沒有這麼多。

正常情況下,一艘“崑崙山”級航母有三個戰鬥機大隊,一般是兩個J-32大隊與一個J-25P大隊。這種情況下,至少有一個大隊的J-32是制空型,另外一個是多用途型,J-25P大隊則以執行攻擊任務爲主。

戰爭爆發前,牧浩洋對艦載航空兵的部署做了調整。

按照他的制訂的配置方案,J-25P大隊轉爲執行制空任務。因爲在J-32服役前,J-25P就是主力制空戰鬥機,所以改變任務類型,對飛行員沒有多大挑戰。兩個J-32大隊中,只有一箇中隊,即十二架J-32爲制空型,剩下五個中隊的六十架J-32B全是多用途型,以執行打擊任務爲主。即便是制空型的J-32,其主要任務也不是用於艦隊防空,而是爲攻擊機羣護航。

這一配置方式,最大限度的強化了艦載航空兵的攻擊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正是航母戰鬥羣存在的價值。

真正的海軍大國,絕對不會讓航母戰鬥羣執行防禦任務,因爲航母存在的主要價值就是進攻。

只有進攻性得到發揮,航母纔有存在的意義。

二月九日,印度空軍偷襲中國艦隊的時候,東印度洋艦隊的艦載航空兵就在與西印度洋艦隊進行訓練,而主要訓練內容就是提高J-32B的打擊能力,讓飛行員掌握在夜間攻擊敵艦隊的戰術技巧。

此事,特遣艦隊的航空兵就是按照這個標準配備的。

四個艦載航空兵聯隊中,各有三個戰鬥機大隊,裝備十二架J-32、六十架J-32B、二十四架J-25P,與四架備用戰鬥機,此外還有一個綜合勤務大隊,裝備五架ZY-1F、四架Y-1D與六架垂直起降飛機,總計擁有各類作戰飛機一百一十五架。以“崑崙山”級的航空作業效率,特遣艦隊能在一個攻擊波次中出動二百四十架J-32與J-32B,隨後還能出動四十架防空戰鬥機。

與之相比,印度艦隊的航空作業能力就差了很大一截。

雖然以潮汐作業法,五艘“尼米茲”級航母也能一次中出動二百四十架戰鬥機,但是在此狀態下,必須大幅度壓縮防空戰鬥機的出動數量,而且每艘航母出動四十八架戰鬥機,至少需要四十分鐘才能全部升空。與之相比,特遣艦隊在每艘航母出動六十架戰鬥機時,作業時間在半個小時以內。

更重要的是,特遣艦隊能用J-32與J-32B執行攻擊任務。

從戰鬥機的性能上講,特遣艦隊擁有十分明顯的優勢。

別的不說,如果印度艦隊在發起攻擊之後,遭到特遣艦隊攻擊,執行艦隊防空任務的二十架F-35C肯定不是四十多架J-32的對手。只要掌握了準確情報,牧浩洋甚至能夠壓縮護航戰鬥機的數量,增加攻擊機的數量。即便印度艦隊全力進行防空作戰,把防空戰鬥機的數量增加到一百架以上,也不見得能夠在爭奪制空權的戰鬥中,擊敗由四十八架J-32組成的護航戰鬥機羣。

可以說,只要找到了印度艦隊,牧浩洋就有足夠的把握一舉消滅印度艦隊。

相反,即便找到了特遣艦隊,印度艦隊指揮官也沒有把握消滅特遣艦隊。

原因很簡單,即便特遣艦隊已經派出了攻擊機羣,只留下J-25P執行防空任務,也能在艦隊上空保留四十多架戰鬥機。如果不計損失的話,還能在預警機發出警報之後,讓剩下的J-25P升空。也就是說,印度艦隊的攻擊機羣將面對近百架J-25P,而印度艦隊在安排攻擊任務的時候,不可能安排半數以上的戰鬥機執行護航任務。即便退一步,即印度艦隊安排了半數以上的戰鬥機執行護航任務,剩下的一百多架F-35M發動的攻擊,也很難突破特遣艦隊的防空網。如果特遣艦隊沒有搶先發起攻擊,印度艦隊的攻擊機羣就要面對以J-32爲首的艦載防空戰鬥機羣。在此情況下,即便所有F-35C都執行制空任務,也無法擊敗特遣艦隊的防空戰鬥機。

很明顯,印度艦隊基本上沒有擊敗特遣艦隊的可能性。

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利用中國艦隊回收返航的戰鬥機、艦隊官兵換崗的機會,印度空軍根本不可能成功偷襲中國艦隊。

這也正是五角大樓在評估中印艦隊交戰結果的時候,看低印度艦隊,對印度艦隊不抱太大希望的主要原因。

同樣的,這也是牧浩洋肆無忌憚的主要原因。

只要找到印度艦隊,他就有足夠的把握殲滅印度艦隊。

當然,這個把握,不僅僅來自艦載航空兵。

在特遣艦隊裡面,至少有八艘攻擊核潛艇,此外周渝生還調動了東印度洋艦隊與西印度洋艦隊的潛艇部隊。

當時,在印度洋上,中國海軍至少部署了十六艘攻擊核潛艇。除了八艘伴隨特遣艦隊活動之外,另外八艘中的兩艘跟隨“長江”號返回瓜達爾港,還有兩艘留在了馬爾代夫羣島西北海域,剩下四艘均在戰爭爆發之後,全速返回東印度洋,在安達曼-尼科巴羣島南面部署了封鎖線。

如果印度艦隊直接向東航行,尋找特遣艦隊決戰,就要經過這道潛艇封鎖線。

也就是說,印度艦隊在攻擊特遣艦隊的時候,很有可能遭到潛艇偷襲。

除了潛艇,牧浩洋手裡還有一支足夠強大的打擊力量,即海軍的岸基航空兵與空軍的戰略航空兵。

雖然南安達曼島上的躍龍空軍基地遭到了印度空軍轟炸,部署在這裡的反潛巡邏機全部撤走,但是印度沒有轟炸孟加拉國與緬甸的軍事基地,所以海軍依然能夠向東印度樣派遣反潛巡邏機。

這些反潛巡邏機都能攜帶反艦導彈執行對海打擊任務。

此外,空軍的H-20B與H-30都能攜帶反艦導彈、甚至是反艦制導炸彈,攻擊數千公里外的印度艦隊。也就是說,這些轟炸機能夠從中國本土起飛,借道緬甸進入印度洋,協助特遣艦隊作戰。

顯然,印度艦隊的處境就沒有這麼優越了。

雖然印度海軍也有不少潛艇,特別是前幾年從德國引進的八艘AIP常規潛艇,性能上非常不錯,最大潛航速度達到了二十七節,基本上能夠伴隨艦隊作戰,但是隻要印度艦隊的航速保持在二十七節以上,這些潛艇就無法發揮作用,更不可能趕在印度艦隊之前,偷襲特遣艦隊。

至於印度空軍,根本無法攻擊離岸兩千公里外的特遣艦隊。

相對而言,印度海軍的反潛巡邏機的威脅更大一些,只是印度海軍的指揮體系還沒有先進到能夠隨心所欲的動用岸基航空兵配合艦隊作戰的地步,因此在使用反潛巡邏機時,存在很多難以克服的困難,比如如何讓反潛巡邏機與艦載航空兵同時發起攻擊,以及如何爲反潛巡邏機提供有效的指揮引導。如果不能協同作戰,而是單獨派遣反潛巡邏機發起攻擊,無異於自尋死路。要知道,在嚴密的艦隊防空網面前,速度慢得出奇的反潛巡邏機根本沒有機會發射反艦導彈。

掌握着如此多的優勢,牧浩洋沒有信心纔是怪事。

只是,他也需要解決一些關鍵問題。

當時,最關鍵的問題不是如何殲滅印度艦隊,而是如何及時找到印度艦隊。

要知道,在沒有偵察衛星的情況下,艦隊只能依靠偵察機,而用偵察機在廣袤的東印度洋上尋找一支艦隊,無異於大海撈針。

牧浩洋非常清楚,只有及時找到印度艦隊,並且消滅印度艦隊,才能扭轉戰局,拖下去只會對特遣艦隊不利。原因非常簡單,只要印度艦隊證明能夠拖住特遣艦隊,就很有可能促成美國參戰。

第8章 經濟賬第95章 快馬加鞭第46章 預料之外第19章 水深火熱第53章 橄欖枝第41章 求生第50章 沉默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166章 硬骨頭第52章 空中力量第78章 兩強標準第85章 科技戰爭第3章 把握機會第16章 巢臼第4章 艦隊出港第77章 誘餌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70章 忙裡偷閒第85章 矛盾爆發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149章 放棄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57章 戰術偵察第28章 力所不及第47章 金蟬脫殼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21章 動員第96章 部署到位第135章 全局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228章 導火索第284章 轉變第69章 左右爲難第236章 消耗戰第55章 兩手準備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68章 措手不及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52章 全速追擊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32章 迫在眉睫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268章 光速第86章 精心部署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16章 中東戰爭第22章 橫掃全球第39章 餘輝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227章 滅絕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54章 自亂陣腳第46章 大戰略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29章 力挽狂瀾第47章 金蟬脫殼第45章 深海猛龍第32章 匹夫有責第13章 希望尚存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50章 重創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52章 順手拈來第28章 屈服第49章 場外因素第16章 急轉直下第78章 多此一舉第51章 再接再厲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54章 準備反擊第64章 退與不退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26章 轉折點第17章 緊急出動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55章 兩手準備第28章 風馳電掣第282章 秘密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41章 瘋狂準備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4章 艦隊出港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41章 求生第166章 硬骨頭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75章 預演第60章 圍剿
第8章 經濟賬第95章 快馬加鞭第46章 預料之外第19章 水深火熱第53章 橄欖枝第41章 求生第50章 沉默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166章 硬骨頭第52章 空中力量第78章 兩強標準第85章 科技戰爭第3章 把握機會第16章 巢臼第4章 艦隊出港第77章 誘餌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70章 忙裡偷閒第85章 矛盾爆發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149章 放棄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57章 戰術偵察第28章 力所不及第47章 金蟬脫殼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21章 動員第96章 部署到位第135章 全局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228章 導火索第284章 轉變第69章 左右爲難第236章 消耗戰第55章 兩手準備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68章 措手不及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52章 全速追擊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32章 迫在眉睫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268章 光速第86章 精心部署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16章 中東戰爭第22章 橫掃全球第39章 餘輝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227章 滅絕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54章 自亂陣腳第46章 大戰略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29章 力挽狂瀾第47章 金蟬脫殼第45章 深海猛龍第32章 匹夫有責第13章 希望尚存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50章 重創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52章 順手拈來第28章 屈服第49章 場外因素第16章 急轉直下第78章 多此一舉第51章 再接再厲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54章 準備反擊第64章 退與不退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26章 轉折點第17章 緊急出動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55章 兩手準備第28章 風馳電掣第282章 秘密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41章 瘋狂準備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4章 艦隊出港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41章 求生第166章 硬骨頭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75章 預演第60章 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