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取經

.“這也太客氣了吧,來就來嘛,帶禮物幹嘛?”

“一些土特產,不值錢。”牧浩洋把東西交給勤務兵,到騰耀輝對面坐下。“騰司令,我是專程來請教你的。”

“請教什麼?”騰耀輝推開了面前的餐盤。

“黃總讓我率軍出征,而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

“你是覺得,我會反對?”騰耀輝笑了笑,說道,“最初,是我提出由你指揮,黃總只是採納了我的意見。”

牧浩洋皺起眉頭,覺得騰耀輝這話有點說不通。

“知道我爲什麼這麼做嗎?”見到牧浩洋伸手掏煙,騰耀輝把菸灰缸遞了過去。“像我們這種將領,早就被敵人摸透了。過去幾年,日本海軍搞了幾次演習,都以我指揮的艦隊爲假想敵。出任海軍司令後,我還參與指揮了幾次涉外軍事演習。可以說,任何想擊敗我軍的敵人都把我當成主要對手。相對而言,敵人對你的瞭解並不多,最多認爲你是擅長指揮特種作戰的將軍。”

“出敵不意?”

騰耀輝點了點頭,說道:“你沒有指揮過海戰,所以敵人不瞭解你,也不知道你會採用何種戰術。”

牧浩洋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這個道理也說得通。

“你是來向我取經的吧?”騰耀輝笑了笑,說道,“具體的東西,你應該比較清楚。我只強調一件事。”

“什麼?”

“一定要積極主動,只有掌握主動權,才能取勝。”

牧浩洋皺起眉頭,這不僅僅是海戰的基本戰術,也是所有戰爭模式的基本戰術。

“只要記住這一點,再充分利用手裡的兵力,就能無往不勝。”騰耀輝又笑了笑,“至於具體怎麼操作,多聽參謀的意見,但是絕對不要被參謀左右。你參加過東海戰爭,知道在作戰決策時,參謀的意見往往五花八門,每個參謀都有各自的見解。作爲司令官,你要做的就是從衆多的意見中,選出最有利、最具有可行性、也是最合適的一個,然後貫徹實施,千萬不要畏首畏尾。”

“更不能半途而廢。”

騰耀輝點了點頭,說道:“謀定而後動,想好了就做,開始做了就別管那麼多。徹底貫徹一種戰術,哪怕並非最好的戰術,也要比同時實施幾種戰術好得多。關鍵就是,參謀爲你服務,而不是你爲參謀服務。”

對這一點,牧浩洋非常清楚。

“還有什麼問題嗎?”

“騰司令,這次遠征印度洋,我們該怎麼打?”

騰耀輝笑了笑,說道:“你不是早就有主意了嗎?”

“這……”

“我也在關注你的軍事部署,日本海軍反覆無常的舉動,肯定讓你有所顧慮,不然你不會欲擒故縱,做出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來。”騰耀輝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麻痹與矇蔽對手很重要,但是千萬不要搞過頭。作戰時,準確判斷對手的戰術很重要,但是不要低估對手。”

牧浩洋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騰耀輝的意思。

“雖然很多道理都是一樣的,但是海戰與陸戰有很大的區別。戰術應用很重要,兵力同樣重要。如果兵力不如對手,你就得采用靈活戰術,絕對不要跟敵人硬拼。只有在獲得兵力優勢之後,再考慮決戰。”

“比如……”

騰耀輝笑了笑,說道:“有時間,去溫習一下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特別是歷史上那些經典海戰。”

“現在還來得及嗎?”

“當然,什麼時候都來得及。在艦隊裡,司令官就是靈魂。司令官的表現,足以決定艦隊的存亡。圖書館有相關的書籍與資料,回去的時候帶上幾本,有空就看看。哪怕只有一點幫助,也足夠了。”

牧浩洋點了點頭,說道:“行,我去借幾本與海戰有關的歷史文獻。”

“吃過早飯了嗎?”

“吃了,在賓館吃的。”牧浩洋非常知趣,起身說道,“騰司令,我就不打擾了,艦隊回來後再來拜訪。”

“我等你的捷報。”

牧浩洋點了點頭,轉身離去。

在他去海軍司令部圖書館借閱資料的時候,幾千公里之外,日本海軍也在爲即將開始的遠征做準備。

與牧浩洋一樣,日本海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不知道中國海軍的意圖。

指揮日本艦隊的不是別人,正在東海戰爭後期主宰海上自衛隊的今井利村上將。

東海戰爭後,今井利村正式出任海上自衛隊司令,隨後擔任防衛省大臣。喜田多一郎進行軍事改革,自衛隊變成國防軍之後,今井利村離開防衛省,成爲日本戰後的第一位海軍司令。

在這幾年裡,今井利村過得並不舒坦。

軍事改革的時候,今井利村不顧大局,強烈主張成立陸軍部、海軍部與空軍部,以此取代防衛省。雖然最終迫使喜田多一郎辭職,但是他也因此丟掉了防衛大臣的帽子,被接任的中島俊夫打回海軍。

不管今井利村的主張有沒有道理,在美日關係還沒完全破裂,日本還需要依靠美國的軍事援助時,軍事改革搞三極跳肯定不現實。成立陸軍部、海軍部與空軍部,只能彰顯日本的軍事野心,破壞美日同盟。

回到海軍,今井利村老實了下來,開始一心一意的壯大海軍實力。

正是在他積極推動下,日本海軍建造了“赤城”號航母。

當然,這並非今井利村想要的航母。按照他的設想,“赤城”號應該是一艘核動力大型航母,而不是常規動力航母。此外,配套戰艦中,至少應該包括兩艘核動力巡洋艦、兩艘核動力大型驅逐艦與四艘多用途驅逐艦。如果有可能,還至少應該爲航母戰鬥羣建造兩艘攻擊核潛艇。

日本並不缺乏建造核動力戰艦的技術,只是沒有政治基礎。

喜田多一郎搞軍事改革的時候,沒有順帶廢除憲法中的“無核三原則”,因此建造核動力戰艦存在法律限制。

此外,美國的態度也至關重要。

所幸的是,除了續航力與持續作戰能力,“赤城”號的其他重要戰術指標沒有縮水。

今井利村對這艘航母抱有很大的希望,即便沒有完全符合他的願望,但是他仍然希望能夠多建造幾艘。

以中國海軍爲假想敵,至少應該建造兩艘。

只是,“赤城”號服役之後暴露出了許多問題,比如電磁彈射器不過關、實際續航力低於設計指標、供電系統存在嚴重缺陷、艦內佈局不合理等等,導致防衛省取消了二號艦的建造計劃。

對今井利村來說,這不見得是壞事。

“赤城”級二號艦下馬後,防衛省啓動了第二種大型航母的建造計劃,而且選擇了核動力方案。

因爲在這個時候,仍然沒有廢出“無核三原則”,所以在設計的時候,仍然保留了常規動力方案。一切順利的話,在二零三零年左右,也就是安裝動力系統時,將廢除“無核三原則”,艦用核反應堆也將研製成功。因爲採了模塊化設計,只需要更換動力系統模塊,所以建造工程不會受到影響。

爲了彌補“赤城”級二號艦下馬造成的損失,第二種航母將同時建造兩艘。

最遲二零三三年,日本海軍就將擁有三艘大型航母,在二零三五年再獲得兩艘,達到中國海軍同期水準。

到這個時候,日本海軍將獲得挑戰中國海軍的基本實力。

在今井利村眼裡,日本海軍的未來一片光明。但是作爲日本現代海軍奠基人,今井利村非常清楚一個道理:在與中國的戰爭中,海軍並非決定性力量,龐大的航母戰鬥羣很難發揮作用。

原因很簡單:日本與中國靠得太近了。

東海戰爭只是局部衝突,如果與中國爆發全面戰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將是雙方的岸基航空兵,也就是空軍。

在雙方艦隊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東海戰場過於狹窄,根本用不上艦隊。

理智一點的話,應該把寶貴的軍事資源用來增強其他關鍵性作戰力量,比如航空兵與潛艇部隊。

可是,今井利村不夠理智。

在以打造大艦隊爲主的前提下,今井利村想出了一種可以讓海軍發揮作用的戰略,即在其他戰場上擊敗中國海軍。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能在其他地方消滅中國艦隊,日本艦隊就能在與中國的全面戰爭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麼,在哪裡消滅中國艦隊呢?

西太平洋上肯定辦不到,一是中國海軍不會貿然挑戰美國海軍,二是美國不會輕易跟中國開戰。

只要中美按兵不動,日本就攪不起大風浪。

這下,唯一的選擇就是印度洋了。

日本需要保護通往中東、非洲與歐洲的生命航線,中國也需要守住必須經過印度洋的戰略航線。

在今井利村看來,印度洋將是中日海軍的決戰戰場。

由此不難理解,今井利村爲什麼看不起常規動力的“赤城”號,想方設法讓海軍建造核動力航母。以“赤城”號的續航力,就算能到達印度洋,也會因爲燃油即將用光,無法立即投入戰鬥。

結果就是,今井利村成了日本與印度結盟的主要推手。

在他看來,只有聯合印度,日本才能在印度洋上擊敗中國。

結盟不只是一句空談、也不只是增進經貿關係,在今井利村看來,只有共同參與一場戰爭,纔算得上真正的盟友。

二零二二年,在錫亞琴冰川的大發現,爲今井利村創造了這個機會。。.。

第39章 餘輝第56章 快馬加鞭第190章 主動權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30章 全面對抗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19章 主動攻擊第21章 慘敗第20章 惹是生非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319章 反思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73章 外交戰果第39章 投送力量第25章 光明磊落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21章 慘敗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79章 海灣第42章 開戰時機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58章 海航突擊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35章 聲東擊西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25章 先做準備第92章 長遠目光第3章 演習第72章 炮擊第16章 陰差陽錯第25章 光明磊落第37章 回國第127章 雷暴第68章 歷史時刻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86章 戰術偵察第50章 重創第21章 奪回失地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27章 商船立功第40章 豐收時期第63章 毀滅第38章 猛攻第11章 導彈攻擊第48章 關鍵戰報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31章 返航第33章 再次出擊第25章 光明磊落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176章 硬碰硬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27章 地面戰爭第77章 分歧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4章 怎麼打第74章 信心十足第13章 全權顧問第98章 戰略轟炸第9章 備戰第175章 犯糊塗第15章 千慮一失第27章 地面戰爭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43章 南亞明珠第47章 假設第71章 再上戰場第45章 突然遭遇第45章 突然遭遇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109章 未來第224章 內耗第41章 瘋狂準備第52章 空中力量第34章 中流砥柱第69章 惡仗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60章 海蛇之吻第31章 不可避免第5章 來晚了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77章 太有主見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40章 奮起直追第24章 空中打擊第43章 根源第2章 離弦之箭第48章 虛張聲勢
第39章 餘輝第56章 快馬加鞭第190章 主動權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30章 全面對抗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19章 主動攻擊第21章 慘敗第20章 惹是生非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319章 反思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73章 外交戰果第39章 投送力量第25章 光明磊落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21章 慘敗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79章 海灣第42章 開戰時機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58章 海航突擊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35章 聲東擊西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25章 先做準備第92章 長遠目光第3章 演習第72章 炮擊第16章 陰差陽錯第25章 光明磊落第37章 回國第127章 雷暴第68章 歷史時刻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86章 戰術偵察第50章 重創第21章 奪回失地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27章 商船立功第40章 豐收時期第63章 毀滅第38章 猛攻第11章 導彈攻擊第48章 關鍵戰報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31章 返航第33章 再次出擊第25章 光明磊落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176章 硬碰硬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27章 地面戰爭第77章 分歧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4章 怎麼打第74章 信心十足第13章 全權顧問第98章 戰略轟炸第9章 備戰第175章 犯糊塗第15章 千慮一失第27章 地面戰爭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43章 南亞明珠第47章 假設第71章 再上戰場第45章 突然遭遇第45章 突然遭遇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109章 未來第224章 內耗第41章 瘋狂準備第52章 空中力量第34章 中流砥柱第69章 惡仗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60章 海蛇之吻第31章 不可避免第5章 來晚了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77章 太有主見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40章 奮起直追第24章 空中打擊第43章 根源第2章 離弦之箭第48章 虛張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