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

經過三天的適應後.牧浩洋在第四天下午正式上崗。

錢仲泰對他的學習與領悟能力非常滿意,當天下午就帶他去幾個主要實驗室,認識了項目負責人。

雖然很年輕,而且只是海軍中校,但是作爲項目的軍方監督員,牧浩洋很受尊重口

他最關心的,也正是當時壓力最大的項目:太陽核子模型實驗。

深入瞭解之後,牧浩洋才知道,他來早了幾天,或者說運氣不大好。

按照錢仲泰的安排,在牧浩洋來到實驗中心的第五天,強子對撞機就要進行第一次高能對撞實驗,兩束質子將分別加速到每秒二十四萬公里,也就是大概零點八倍光速,然後在加速器內對撞。雖然這次實驗的主要目的是探尋基本粒子,解決高能物理學上的理論難題,但是實驗數據也會用到太陽黑子模型中,修正模型中的一些數據,爲建立更加精確的預測模型做鋪墊。

可惜的是.在牧浩洋到來前,對撞機的一個關鍵零部件出了問題。

這個故障,讓對撞實驗推遲了一個星期。

直到二零一九年三月十八日,也就是牧浩洋來到實驗中心的第十三天,對撞實驗纔在上千名科研工作者的關注下進行。

這是一個非常短暫的過程。

兩束質子在一百微秒內被加速到額定速度,對撞持續八十納秒,用“快如閃電”都無法形容。

只是.實驗中獲得的數據,足夠上千名科學家廢寢忘食的忙碌好幾年了。

牧浩洋必須要有耐心,因爲就算只需要初步結果.也要等到幾個月之後。

對他來說,這不是什麼壞事,因爲他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完成碩士的牛業論文,而且是兩篇畢業論文。

靜下心來後,牧浩洋發現,除了較爲封閉,只能每週三與每週六去鄰近的市區休息四個小時之外,實驗中心很像一座紀律嚴明的軍校。

對於已經適應了軍校生活的牧浩洋來說,並不覺得彆扭。

因爲有極爲嚴格的保密規定,所有工作人員外出都得有人陪伴,如果去市區,至少得三人同行,所以每到週六,不是陸變來叫他,就是李明陽找過來,叫他去市區散散心,換個環境。

在此期間,牧浩洋瞭解到,陸變跟他一樣,每年都過“雙十一節”。

至於李明陽是不是單身,他沒有說,牧浩洋與陸變也沒有問。

情報人員嘛,總有一層神秘棉紗,從不會主動提起個人情況,別人問也不一定回答。

四月初,牧浩洋完成了第一篇畢業論文,即與電磁戰有關的軍事電子學碩士學位的畢業論文的答瓣工作。

陸變沒有食言,找來幾名研究員級教授,而且親自出馬,爲牧浩洋開了答瓣會。

這些教授,在國內軍校中都鼎鼎有名,有他們在牧浩洋的畢業論文上簽字,含金量絕對非同一般。

實際上,陸叟就很有名氣,她的簽名就足夠了。

答瓣會後,陸變還開玩笑,說願意破例收牧浩洋做博士研究生,而且不限學時,只要他肯答應。

牧浩洋沒有答應,因爲他不想把全部青春都花在學術上。

從本質上講,他是軍人,而且他回軍校讀書,是爲了拿到晉升的門票。在他做夢都沒有想到能成爲上校之前,根本就沒有這份心思。

更重要的是,牧浩洋知道,他跟陸文走得太近了。

不管這種關係好不好,他都覺得如果答應下來,就是在利用陸受,而他早就從李冉陽等人那裡得知.陸變與陸風烈的關係非同一般。

當初,牧浩洋沒有利用與黃峙博的關係回去撈得一官半職。

現在,在知道陸變與陸風烈的關係後,他更加覺得,有必要與陸變保持距離,而不是隨波逐流。

第一篇畢業論文順利通過後,牧浩洋開始準備第二篇畢業論文。

也就在這個時候,外面發生了一件看上去波瀾不驚,實際上卻意義非凡的大事:中國國務院提交的《國家資源有序開採法》(草案)與《開放國家奎斷行業法》(草案)在經過長達兩年半的反覆審議與多次修改之後,終於在人民代表大會獲得通過,並且將於二零一九年五月一日正式生效口

這兩部法案,註定會改寫歷史。

在《國家資源有序開採法》中規定,民營企業有權參與戰略礦產資源的開採作業。雖然在審議中,修改了部分內容,比如規定民營企業不參與已探明、與已發現的礦產資源的開採工作,但是這些規定.只是在保護國營企業的利益,而沒有從根本上限制民營企業進入資源開採領域。

更重要的是,這等於讓民營企業把重點放到有爭議地區。

比如,在石油與天然氣上,民營企業只能從海洋資源入手,而中國周邊沒有爭議的海域內,大部分都已完成勘測,屬於國營企

的開採區域.而民營企業要想進入.就只能到有爭議的海域尋找資源。

結合《棄放國家壟斷行業法》,民營企業獲得了進入戰略性產業的機會。

仍然拿石油與天然氣來說,在找到境內資源前,民營企業不但可以到海外投資,從海外進口石油、或者購買海外油田的開採權,然後在國內建立獨立的煉化、加工、物流與銷售渠道,不再從國營企業採購工業成品,僅參與銷售。通過建立整套的產業鏈,民營企業能夠擺脫國營企業的控制,從根本上降低產品的銷售價格,從而促進市場競爭,解決國內的能源供應與消費困局口

這兩項法案推出,得到了幾乎所有平民本百姓的支持與擁護。

要知道,到二零一八年,中國不但是世界上第一大汽車生產國與消費國,還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汽車保有國.而且預計在二零二五年,將超過美國,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保有市場。

仍然拿石油來說,如果油價能降下來,全國近四億車主都能獲益。

即便不是車主,也能從石油降價帶動流通環節成本降低,使物流價格降低,從而使消費品終端價格降低中獲得好處。

要知道,十年前,流通環節對消費品終端價格的影響率在百分之二十左右。

也就是說.一百元的零售商品中,大概有二十元是物流成本。

此外,開放市場之後,還能降低化工產品原料的價格,而在現代社會中,化工產品幾乎無所不在,從農民使用的化肥、到汽車上的塑料零部件、再到人們身上的化纖衣物、再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食品添加劑、再到幾乎每一種傢俱與家電,都有化工產品的影子,而且都受到化工原料價格的影響口

推動這兩項法案出臺的,正是二零一四年爆發的第二次朝鮮戰爭。

按照中央政府與資助朝鮮的民營金融企業達成的協議,戰爭結束之後,中國僅爲朝鮮提供了人道主義援助,而朝鮮的戰後重建,幾乎都由民營金融企業資助的民營企業承擔,而中國的民營企業在幫助朝鮮進行戰後重建的時候,得到的正是朝鮮的資源開採權,特別是重要戰略資源的開採權。

別看朝鮮就那麼大個地方,可是影響力很快就顯現了出來。

戰爭結束的第二年,由盛世平投資成立的一家鐵礦開採公司就宣佈,在朝鮮發現了世界上儲量最大的礦山,預計足夠開採一百年,而且全面投產後的產能,能夠滿足中國與朝鮮國內建設所需的百分之三十。

這個發現,直接導致全球鐵礦石價格在二零一七年高臺跳水。

二零一八年,朝鮮礦山開始產出鐵礦後,原先霸佔着全球鐵礦石市場,而且掌握了價格主導權的三大鐵礦石公司首次以平等方式與中國的鋼鐵企業議價,結果不但沒能提高長期協議的價格,反而讓中國鋼鐵企業聯合會做出了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決定,即不再以長期協議的方式採購鐵礦石,而是現買現賣。

當然,這也在國內引發了一些問題。

別的不說,當年受到查處、移交給司法機關的國營鋼鐵企業高層管理者就有上千人。事情鬧起來後,傅秀波還調動武警在北京、上海與廣州的國際機場,以及出鏡口岸設立特別檢查站,專門對付攜款外逃的貪腐官員。

這些事情,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民營企業。

通過在朝鮮開採資源,以及幫助朝鮮進行戰後重建,成千上萬的中國民營企業在數年內發展壯大。

只是,朝鮮市場非常有限,而且國內的市場環境,讓這些企業很難在國內發展。

可以說,出臺這兩部法案,正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即爲在境外安展壯大的民營企業回國發展鋪平道路。

法案出臺後的一個月之內,境外華人民營企業的回國投資量就激增五倍。

衝在最前面,而且手筆最大的正是盛世平。在四月底,他就通過旗下公司宣佈,將在國內建立獨立的汽柴油配售網絡,並且以西歐國家的標準向市場提供高品質民用燃油,推動國內燃油市場的有序競爭。

盛世平有底氣說這樣的話,因爲他有這個資本。

當時,他的企業已經在東朝鮮灣發現了一塊儲量驚人的海上油田,只是開採難度相對較大,因爲油田所在區域的水深在一千五百米以上,屬於深海油田口此後,他不但投資進行石油開採,還在朝鮮的元山與海州建立了石油煉話與石油化工基地,而且全部面向中國的消費市場。

中具大搞市場經濟改革,最受不了的絕對不是國營企業。

要知道,這種擴張性的資源開採戰略,已經威脅到了某些國家嘴邊的蛋糕。

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12章 開戰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78章 多此一舉第27章 戰略目的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85章 突擊開始第55章 墳墓第32章 成果第86章 精心部署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25章 偃旗息鼓第20章 逼婚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51章 時間點第48章 針鋒相對第96章 部署到位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257章 切入點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89章 一枚導彈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66章 回家第233章 蠶食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38章 勞動力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46章 海軍新銳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131章 掃蕩第9章 做徹底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55章 決戰在即第71章 以進爲退第1章 禁運效果第50章 大漠揚威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58章 功虧一簣第54章 最後衝刺第10章 迎難而上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20章 政治聯盟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80章 援助第22章 誰輸誰贏第65章 門檻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29章 相互指責第37章 遠洋護衛第83章 空中遭遇第32章 大夢初醒第18章 猛然覺醒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32章 分兵攔截第248章 災難第86章 全力以赴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64章 退與不退第39章 投送力量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54章 自亂陣腳第40章 自作主張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89章 一枚導彈第117章 高姿態第5章 泰山北斗第88章 各讓一步第50章 民間力量第306章 第一步第50章 另有其人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75章 三板斧第38章 合作愉快第30章 緊急攔截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33章 引流疏導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112章 和平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68章 措手不及第40章 援助戰第89章 輪番轟炸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14章 拉力賽第33章 科技戰略第8章 經濟賬第14章 首相之死
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12章 開戰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78章 多此一舉第27章 戰略目的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85章 突擊開始第55章 墳墓第32章 成果第86章 精心部署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25章 偃旗息鼓第20章 逼婚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51章 時間點第48章 針鋒相對第96章 部署到位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257章 切入點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89章 一枚導彈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66章 回家第233章 蠶食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38章 勞動力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46章 海軍新銳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131章 掃蕩第9章 做徹底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55章 決戰在即第71章 以進爲退第1章 禁運效果第50章 大漠揚威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58章 功虧一簣第54章 最後衝刺第10章 迎難而上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20章 政治聯盟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80章 援助第22章 誰輸誰贏第65章 門檻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29章 相互指責第37章 遠洋護衛第83章 空中遭遇第32章 大夢初醒第18章 猛然覺醒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32章 分兵攔截第248章 災難第86章 全力以赴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64章 退與不退第39章 投送力量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54章 自亂陣腳第40章 自作主張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89章 一枚導彈第117章 高姿態第5章 泰山北斗第88章 各讓一步第50章 民間力量第306章 第一步第50章 另有其人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75章 三板斧第38章 合作愉快第30章 緊急攔截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33章 引流疏導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112章 和平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68章 措手不及第40章 援助戰第89章 輪番轟炸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14章 拉力賽第33章 科技戰略第8章 經濟賬第14章 首相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