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不可否缺

來到大連,牧浩洋才知道黃峙博爲什麼提醒他地方造船廠的攻關經理。

大連是中國北方最重要的造船基地,大連造船廠則是中國海軍最重要的造船廠之一,與江南造船廠、廣州造船廠並立。過去數十年間,大連造船廠爲海軍建造了數十艘大型戰艦與不計其數的小型艦艇。

黃峙博出任副總參謀長後,由擔任海軍司令的徐褶濤提出對造船業進行重新規劃。

按照新的規劃,現有的國有控股造船廠將分成南北兩個集團。北方造船工業集團由大連造船廠牽頭,包括葫蘆島造船廠、天津造船廠、青島造船廠與連雲港造船廠。南方造船工業集團由江南造船廠牽頭,包括武漢造船廠、福州造船廠、廣州造船廠與湛江造船廠。兩個集團都有全面的造船能力,能夠承接從十萬噸超級航母到五百噸快艇的艦艇建造任務,都有獨立設計單位與配套企業。

如此規劃,只是爲了提高造船業的競爭力。

比如兩個龍頭造船廠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幹船塢,能建造五十萬噸的超級油輪。軍事方面,主要承接排水量五千噸以上的大型戰艦的建造工作,均能單獨完成航母、巡洋艦、驅逐艦、兩棲登陸艦、船塢登陸艦、快速綜合補給艦、潛艇支援艦、遠洋測繪船、大型極地科考船等大型艦船的建造工作。

在次級造船廠方面,兩個集團也旗鼓相當。

比如在北方集團中,葫蘆島造船廠主要承接潛艇的建造工作,擁有強大的設計團隊與建造隊伍,能建造攻擊核潛艇與戰略核潛艇,也能建造大型常規潛艇。在南方集團中,武漢造船廠是主要的潛艇建造單位,建造了039、040與041等型號的常規潛艇,只是暫時欠缺建造核潛艇的能力。

對於中小型戰艦,兩個集團也有各自的造船單位。

青島造船廠與廣州造船廠是中國海軍護衛艦的主要承建方,建造了052系列數十艘遠洋護衛艦。

只有增強競爭,海軍才能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好的戰艦。

既然是競爭,就不僅僅侷限在價格上。

牧浩洋剛下飛機,就被前來接他的造船廠攻關經理請上了一輛豪華轎車。雖然牧浩洋不認識車頭上那個帶有英文字母“b”的車標,但是這輛車足夠大,而且足夠豪華,肯定比黃峙博的坐車高了幾個級別。

當天,牧浩洋住進了造船廠開辦的賓館。

僅從外觀上看,沒什麼特別,更像是軍方設在各地的招待所,但是裡面的裝修與裝飾非常豪華,立在門口的那塊奇石就價值三千多萬。至於賓館的服務員,不但個個漂亮,還非常有禮貌。

這讓牧浩洋有點受寵若驚,他不過是一名海軍上校。

晚飯更加不用說了,雖然在賓館裡吃的,但是服務員在介紹菜品的時候,牧浩洋根本記不住那些花俏的名字。

他只有一個印象,餐桌上的十來樣美味佳餚,恐怕頂得上一年的津貼。

當然,這絕對是保守估計。

飯桌上,牧浩洋沒有喝酒,陪客的攻關經理也就沒有強勸。雖然攻關經理幾次提到航母的改造問題,但是牧浩洋沒有接話。

他連船廠都沒去,還沒有見到“黃帝”號,憑什麼談改造問題呢?

吃了晚飯,牧浩洋就回去悶頭大睡。

夜間,牀頭櫃上的電話響了好幾遍,他都沒有接。如果找他的是黃峙博,肯定會派人過來,不會打賓館裡的電話。

第二天一早,牧浩洋享用了一頓豐盛的早餐。

在他穿好衣服的時候,那個叫羅衛東的攻關經理就趕來了。這讓他懷疑,房間裡是不是安裝了監視探頭。

有機會,得找李明陽派幾個人來搜一遍。

賓館就在廠區旁邊,驅車過去用不了十分鐘。

“黃帝”號在七月底結束了海上訓練,八月二日回到大連港,隨後送到造船廠,爲即將開始的第二次大規模改造做準備。

衆所周知,當初從烏克蘭購買的只是一條沒有任何附加設備的船殼。

在大連港停靠五年之後,“黃帝”號才被拖上船臺,進行第一次大規模改造,安裝了動力系統、修改了艦橋與飛行甲板、調整了內部艙室結構、增添了雷達等電子設備、重新粉刷了船體,在二零一一年進行了第一次海試。

此時的“黃帝”號已經完全變了樣。

比如,安放在艦首躍飛甲板中央的十二管重型反艦導彈垂直髮射裝置被取消,增強了飛行甲板的強度,也使機庫面積增加了數百平方米。同時被取消的,還有安裝在飛行甲板外側的四套遠程防空導彈發射裝置,代之以052c型護衛艦上使用的中程防空導彈發射系統,使飛行甲板的可用面積增加了百分之十。最大的修改在艦橋上,佔用面積減少一半,安裝了國產的相控陣雷達,顯得更加緊湊,同時把飛行甲板面積增大了上千平方米。額外增添的是四套速射炮與四套近程防空導彈發射系統,以及配套安裝的電子干擾發射器、降落引導輔助系統等等。

經過第一次改造,“黃帝”號可以說是改頭換面。

與艦體相同的“庫茲涅佐夫”號相比,“黃帝”號的打擊火力減弱,載機能力則大幅度提高。

在標準情況下,“黃帝”號能搭載四十六架j-15與十二架z-8級別的直升機。

只是,在二零一一年,“黃帝”號並沒形成實戰能力。

原因有兩個:一是j-15沒能及時研製成功,而俄羅斯又關閉了su-33的生產線,因此沒有可用的艦載戰鬥機;二是動力系統不過關,嚴重限制了航母的戰術性能,也就限制了作戰使用能力。

二零一三年,j-15開始量產,第二個問題成爲制約“黃帝”號的主因。

第一次改造時,最大的問題就是動力系統。

最初,海軍提出了三種解決方案,一是採用核動力、二是採用燃氣輪機、三是採用蒸汽輪機。

核動力方案首先出局,因爲能用的只有爲093與094研製的核反應堆。要驅動滿載排水量超過六萬噸的航母,而且達到三十節的最高航速,至少需要安裝六座核反應堆。即便不考慮效費問題,“黃帝”號上也沒有足夠的空間。更重要的是,“黃帝”號最初是作爲常規動力航母進行設計的,如果改爲核動力航母,必須對艦內結構做出重大改動,比如取消煙道,增強反應堆艙的防護力度,必然導致工程規模浩大,降低工程效率,最終花費很有可能超過重新建造一艘同級別航母的全部費用。

隨後,燃氣輪機方案也被踢出局,原因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合適的大功率燃氣輪機。

這下,剩下的只有蒸汽輪機方案了。

正是在二零零六年左右,通過採購“現代”級驅逐艦,從俄羅斯獲得了艦用大型蒸汽輪機,“黃帝”號的改造工作才提上日程安排。

只是,從俄羅斯採購的蒸汽輪機並不過關。

在海試中,“黃帝”號的最高航速只達到二十七節,比海軍提出的基本要求低了百分之十。雖然這個航速足以滿足艦載航空兵作戰需求,航母只需要達到二十六節,j-15就能從左側的重載起飛點上,以最大起飛重量滑躍升空。但是在實戰應用中,二十七節肯定滿足不了作戰需求。

東海衝突,已經證明了航速的重要性。

除了功率不達標,可靠性也是一個關鍵問題。從第一次海試算起,八年裡,“黃帝”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港口或者船廠維修,每次進港,都要對動力系統進行全面檢修,才能保證下次出海不出問題。

受此影響,八年來,“黃帝”號沒有執行過一次滿時作戰部署。

根據海軍提交的報告,“黃帝”號最長的一次出海時間只有三十七天,遠沒有達到設計時提出的九十天。

要知道,在作戰部署中,美軍的航母往往得在海上活動半年左右。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企業”號還創造了連續部署一年零十個月的紀錄。

僅有三十七天的部署時間,讓“黃帝”號成了一艘走不遠的航母。

不可否認,“黃帝”號在中國海軍中有着極爲重要的地位,因爲這是中國海軍第一艘具備作戰能力的航母,還是一艘能夠使用常規戰鬥機的大型航母。通過“黃帝”號,中國海軍瞭解了航母,也熟悉了航母。但是從軍事價值上看,“黃帝”號與西方海上列強的第一艘航母非常相似,即不具備實戰能力。

如果沒有迫切的作戰需求,“黃帝”號很有可能以訓練航母的身份,在中國海軍服役三十年以上,在第一艘國產航母達到設計的最大服役壽命之前纔會光榮退役,海軍沒有必要對其進行第二次改造。

建造一艘嶄新的航母,使其獲得全部戰鬥力,至少需要十年。

因爲“黃帝”號是改裝得來的,所以在自建航母的時候,還會遇到很多麻煩,仍然得摸着石頭過河,前期的建造規模肯定不會很大,不可能像美國那樣,把一級成熟的航母連續建造十艘。

如此一來,中國海軍就很有必要對“黃帝”號進行第二次改造。

在國產航母大批量服役之前,“黃帝”號是中國海軍不可否缺的遠洋作戰力量。。.。

更多到,地址

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65章 明智之舉第53章 繼續打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54章 突然襲擊第8章 擴軍浪潮第20章 剋制第22章 大決戰第52章 兇猛打擊第94章 託管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66章 回家第17章 遠景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15章 全面展開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51章 再接再厲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63章 誤打誤撞第166章 硬骨頭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60章 艦隊北上第65章 完勝之途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1章 禁運效果第51章 護身符第77章 太有主見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43章 各有所謀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34章 空軍出擊第11章 不可否缺第8章 節外生枝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8章 膽識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73章 外交戰果第41章 瘋狂準備第179章 救星第19章 關鍵結點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21章 次優選擇第57章 提前行動第62章 軍方接觸第74章 爭取時間第98章 假戲真做第17章 遠景第5章 戰略方向第159章 盟軍第49章 第二戰場第48章 針鋒相對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57章 戰術偵察第10章 迎難而上第190章 總攻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2章 利益交換第90章 突發奇想第30章 虎口逃生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46章 預料之外第39章 救援行動第32章 關鍵時刻第15章 宣戰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52章 統一意見第13章 新兵能戰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10章 裝甲主力第65章 明智之舉第64章 孤注一擲第43章 根源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238章 不歸路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37章 抽絲剝繭第60章 海蛇之吻第238章 不歸路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277章 小心爲上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19章 兩手一起抓
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65章 明智之舉第53章 繼續打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54章 突然襲擊第8章 擴軍浪潮第20章 剋制第22章 大決戰第52章 兇猛打擊第94章 託管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66章 回家第17章 遠景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15章 全面展開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51章 再接再厲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63章 誤打誤撞第166章 硬骨頭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60章 艦隊北上第65章 完勝之途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1章 禁運效果第51章 護身符第77章 太有主見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43章 各有所謀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34章 空軍出擊第11章 不可否缺第8章 節外生枝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8章 膽識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73章 外交戰果第41章 瘋狂準備第179章 救星第19章 關鍵結點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21章 次優選擇第57章 提前行動第62章 軍方接觸第74章 爭取時間第98章 假戲真做第17章 遠景第5章 戰略方向第159章 盟軍第49章 第二戰場第48章 針鋒相對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57章 戰術偵察第10章 迎難而上第190章 總攻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2章 利益交換第90章 突發奇想第30章 虎口逃生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46章 預料之外第39章 救援行動第32章 關鍵時刻第15章 宣戰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52章 統一意見第13章 新兵能戰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10章 裝甲主力第65章 明智之舉第64章 孤注一擲第43章 根源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238章 不歸路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37章 抽絲剝繭第60章 海蛇之吻第238章 不歸路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277章 小心爲上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19章 兩手一起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