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井陘煤礦

讓顏良也沒有想到的是,這次興之所至往井陘一行竟然有如此大的收穫。

從崔琰的態度上來看,比之在鄴城與真定時要親近了不少,顯然自己的演技還不算太差。

爲了扮演好他勤政愛民的形象,顏良不免要親切地問起了黑石鄉的農耕賦稅等民生情況。

黑石鄉薔夫不免大倒苦水道:“好叫府君知曉,我黑石鄉深處羣山之中,耕地稀少,且在緩坡上的耕地也缺少水源十分貧瘠,這田賦交起來倒還勉強,再加上算賦口錢一戶人家便難有餘糧,每年到青黃不接之時,只得到山中林間採摘些野果充飢,若逢上縣裡徵發勞力服更則更爲不堪。”

漢代田賦相當輕,只是三十稅一,連百分之三都不到,看起來百姓們的負擔很輕,但實際不然。

因爲自秦起,百姓們便要被徵收人頭稅。

依漢制,民年十五以上到五十六歲出賦錢,每人一百二十錢爲一算,是爲算賦。

年滿七歲不滿十五的兒童計徵口錢,漢初是人二十錢,後來一度調整到年滿三歲起徵,之後又調整回七歲起徵,但多了三錢變爲二十三錢。

若依照正常的一個五六口之家,有田畝五十到一百,交納了田賦後,也能交得起這算賦與口錢。

只不過如今這年頭土地兼併嚴重,富貴豪家田連阡陌,多達數千傾,很多貧苦家庭只有薄田二三十畝,甚至還有無地之民,這看似人人平等的算賦口錢便對貧苦百姓十分不利。

除開田賦與算賦口錢,漢代百姓還要服更役和徭役。

服更役是爲更卒,更卒從居住地點到服更地點的路費食物都需要自備。

由於漢朝疆域遼闊,很多服更地點離開百姓們的居住地點十分遙遠,既花費時間又花費錢財,這讓更役成爲比算賦口錢更爲嚴苛的負擔。

當然,更役和徭役在胥吏面前都好商量,可以出錢入官“過更”,由官中另僱人代爲“踐更”。

可貧苦百姓們哪裡來這麼多錢請人代役呢?

因爲一些心思不純的官吏故意把服更地點指定在十分遙遠的地方,逼迫百姓不得不借錢舉債都要花錢代役,不然路途上花費的錢糧不少,且還要耽誤了家中的農時等等。

這賦稅制度都是朝廷制定的,大部分也都要上交,如今朝廷在河北說不上話,但還有鄴城在,顏良也不敢輕易在賦稅制度上做變動,對此他也十分無奈。

不過好在顏良倒騰了福利彩票和鹽鐵酒專賣,手裡有些餘錢,可以稍許造一造。

顏良道:“若是家中孩童來鄉庠縣校上學的,盡數免除了他們的口錢,有十五以上少年入郡縣學校的,算賦減半。這筆錢我會召集各地富戶募捐,若有不足的,由府庫和福利彩票盈餘來補足。我個人先捐一萬錢以做表率。”

此言一出,滿座讚歎。

崔琰這些時日走訪鄉里,更是知道很多家庭不願送孩子入學的原因是孩子們雖然做不了重體力活,但在家裡也要幫着做許多輕體力活,若是去上學了,難免耽誤家中活計。

如今顏良承諾供給上學時的吃食,再免除上學孩童的口錢,絕對會吸引所有適齡孩童入學。

崔琰問道:“此政是僅止於黑山鄉,還是惠及井陘全縣?”

顏良道:“當然不止是黑山鄉,將施行至常山全境。”

崔琰驚道:“此政大善,明府好大手筆,區區也願捐五千錢以助之。”

鄉薔夫見兩位上官都表態了,便咬咬牙道:“末吏也願捐一千錢。”

鄉三老道:“小人願捐五百錢。”

一時之間,在座各個官吏和鄉紳都或多或少認捐了部分錢款,讓顏良十分樂意,連連出言誇獎。

然後顏良道:“減免部分學子的算賦雖能稍稍補益窮困之家,然治標不治本,要使得鄉里百姓脫貧致富,還需各級官吏多費思量纔是。”

崔琰以下一衆官吏俱都低聲應諾。

顏良又問道:“如今時值寒冬,鄉中百姓可有受凍之虞?屋舍可還牢固?被服可還足夠?”

鄉薔夫答道:“黑石鄉近山,這建造屋宇的木材倒是不缺,被服等物或許不太夠用,不過鄙鄉卻不患寒冷。”

顏良略感好奇地問道:“噢?爲何不患寒冷?”

鄉薔夫道:“因着本鄉山間多產石涅,百姓們可以隨意撿拾一些回家取暖。”

顏良聞言大驚,問道:“石涅?此地產石涅?”

鄉薔夫答道:“正是,此刻堂內所燃的便是石涅。”

顏良道:“哦?快把炭爐拿來我看。”

鄉薔夫不清楚爲何府君如此看重石涅,但也依言把炭爐提來顏良面前。

顏良取走炭爐上煮着的陶壺,又用火鉗挑了挑爐膛,發現裡邊燒着的果然不是長條狀的木炭,而是一塊一塊的煤炭。

顏良不由笑道:“哈哈哈!此地竟然產煤!汝等身在寶山而不自知也。”

這石涅便是煤的此時普遍稱呼之一,相傳在春秋時便有人發現了煤的可燃性,不過卻尚未大規模利用。

顏良在房山鍊鐵的時候還建炭窯制炭,如今在一水之隔的鄰縣居然發現了煤礦,怎不讓他欣喜若狂。

崔琰問道:“這石涅……這煤也不是什麼稀罕物,爲何明府稱之爲寶山?”

顏良道:“這煤利用廣泛,既可以之生火做飯,又可取暖,且還能充作鑄冶所用。且煤開採便宜,比之制炭所費相差數倍,若能大規模出產,完全可以讓每一戶百姓都能在冬日烤火取暖。”

崔琰道:“如此說來,這煤乃是黑石鄉的寶藏,怪不得稱之爲黑石鄉,倒也貼切。既然煤生產簡便,爲何汝等不產出販運出去以爲營生?”

鄉薔夫十分尷尬地道:“這石……煤雖然取之簡便,但要運出山去卻大爲不易,通往縣城的道路不暢,只能行些小車,有些地方更是車馬難行。鄉中也不是沒人試過人背畜擔着去縣中販賣,但有錢的人家多喜用炭,無錢的人家情願自己採樵,最後這煤的價格被壓得極低,着實賺不上多少錢。”

鄉薔夫說得是實情,顏良在進山的時候見識過鄉間道路,有些地方只能匹馬通過,這種破爛道路要往外運送大宗物資實在是個不小的難題。

且若是通過人背畜擔的方法運送,那價格也就降不下來,導致需求減少,最終煤炭就形成不了一個產業。

不過有難題總有辦法,對於消極的人而言,困難總是比辦法多,對於積極的人而言,辦法總是比困難多。

顏良既然坐擁房山鐵官,便需要海量的燃料,比起制炭而言,煤更環保也更便宜,沒有不好好利用起來的道理。

顏良道:“此地既然產煤,若因運輸不便而無法利用,乃是大大的遺憾。立本,汝爲金曹掾,這鹽鐵礦產本就是你的職責之內,你當與崔令好好商議,如何開採煤礦,並順利便捷地運送出山。”

顏佑也分管着房山鐵官,因而知道兄長爲何如此看重煤炭,當下便答道:“若能將此地之煤開採運送出去,足可使黑山鄉富庶一方,下吏自當全力以赴促成此事。”

崔琰也道:“此事利國利民,下吏當盡心配合。”

鄉薔夫也是個明白人,知道這是大力發展黑山鄉的機遇,便道:“敢問府君,這煤若開採出來,果能全部賣掉?”

顏良笑道:“那是當然,能開採多少便能賣掉多少,多多益善。不過這山澤之利乃是朝廷所有,雖然不禁山中百姓取之自用,但開採販賣之事,鄉里卻做不得主了。”

鄉薔夫道:“末吏明白,只是這開採運輸所需勞力不少,可能僱傭本鄉百姓?”

顏良雖然手中有大把山賊俘虜可充作苦役,但苦役也要人來管理,一些精細活最好還是讓自願做工的百姓來擔當,所以答道:“那是當然,鄉里百姓若願意參與開採運輸,俱都可按勞計酬。不過這鄉里道路還需好好拓寬修整,本鄉里百姓們可願爲役?”

鄉薔夫道:“若是官中有意出錢爲本鄉修整道路,鄉民們自然甘願爲役。”

顏良點點頭,問道:“季珪,你看這道路之事如何?”

崔琰也十分認同修葺道路之事,只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說道:“末吏亦極爲贊同,只是縣中錢糧不多,恐無法獨立承擔。”

顏良道:“從縣裡到黑石鄉的這段道路,郡中貼補一半,季珪以爲如何?”

崔琰喜道:“若明府能貼補一半,則此路定能修葺一新。”

顏良道:“那就說定了,錢糧之事你也與立本商議。”

鄉薔夫見困擾百姓多年的道路能夠解決,心中大喜,這腦袋就轉得比平時靈光得多,說道:“關於煤炭開採與運輸之事,末吏還有一些淺見,不知當不當講。”

顏良道:“但言無妨,若是有所助益,本府大大有賞,即便說錯也無甚關係。”

鄉薔夫受了鼓勵,理了下思路道:“本鄉南邊有水名曰綿蔓水,綿蔓水自西往東在本鄉東南處又有甘陶水匯入,然後折道向北,經過井陘縣城之東,再往北匯入滹沱水。”

“若府君要大力開採煤礦,可在綿蔓水與甘陶水沿岸勘探開採,然後在河邊興修碼頭,沿着綿蔓水順流直下,可達井陘、蒲吾、靈壽,乃至於真定、九門等地。”

“如此,則運輸靡費較之陸路大爲減少,且運量與速度也能大幅提升。”

顏良看這個鄉薔夫侃侃而談,一開始還以爲鄉野之間一介小小薔夫沒什麼見識,不料此人竟然對附近地理了如指掌,且還能結合地理提出不錯的建議,光是這份主動探索解決問題辦法的態度就值得肯定。

顏良道:“你是姓陸是吧?任本鄉薔夫多久了?”

鄉薔夫道:“是,末吏姓陸名康,字安平,任本鄉薔夫已有三年。”

顏良頷首道:“本府觀你頗有幾分才具,只擔當一個小小薔夫倒是埋沒了,可願來我府中爲金曹史,協助顏掾處置曹中事務?”

陸康大喜道:“末吏謝過府君拔擢之恩。”

顏良又轉頭道:“季珪,你不會責怪我在你治下搶奪人才吧?”

崔琰笑道:“明府知人善任,乃使野無遺賢,常山大治可期也!區區又怎會計較。”

顏良道:“立本,你要隨我回元氏,此間煤礦開採之事便暫由陸曹史擔當,你倆好生商議當如何儘快開採。”

顏佑與陸康齊聲應諾道:“謹遵府君之命!”

顏良又道:“這黑山薔夫也不可缺位,在崔令找到人接替之前,陸康你且兼着黑山薔夫,一定要把水陸兩道都給修好理順了。”

陸康先前急中生智想起了水運煤炭之事,話說出去後卻隱隱擔心有了水路,縣中不再修葺陸路,此刻聽聞水陸兩路並舉,心裡的石頭便落了下來,大聲應諾道:“末吏自當盡心竭力,必不使府君、令君失望。”

顏良與崔琰在黑山又停留了一日,第二天啓程返回井陘,顏良還要抓緊趕回元氏主持郡中祭祀事宜。

至於黑山鄉鄉庠的講師空缺問題,有了顏良與崔琰親自授課,薔夫陸康與鄉三老都爭着做代課老師,二人爭執不下,最後還是崔琰做主讓二人輪流授課。

回程路上,在一處亭舍休歇時,崔琰見四下無人,說道:“敢問明府大力開採黑山之煤可是別有大用?”

顏良心裡一緊,打着哈哈道:“煤炭比之木炭好用得多,時值寒冬,若有廉價之煤供應,每家每戶都可用之取暖,百姓不虞嚴寒侵擾,豈不美哉?”

崔琰看了顏良一眼,意味不明地笑道:“可下吏卻是聽說這煤最是適合用來鍊鐵?不知是也不是?”

顏良眉頭一皺,心想難道哪裡走漏了風聲,傳入了崔琰耳中,不然爲何他要如此問話,且他這麼說又有何用意。

顏良還沒回答,崔琰又淡淡地道:“若用井陘之煤,煉房山之鐵,倒也可大得便宜之利。”

此言一出,顏良心裡有如千萬條草泥馬奔過,讓他差點託口而出一句“臥槽!”

PS:房山在西漢時稱之爲鐵山,地理志言常山都鄉有鐵,應當就在房山。井陘煤礦則在所查資料顯示最早溯至宋代就有開採,一直到9102年仍舊在開採,此地專門設區叫做井陘礦區。

本章中陸康非揚州吳郡陸康,乃是書友1505171000716303報名的龍套亂入。

第285章 六山學院第16章 走一步看一步吧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434章 滅此朝食第222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270章 濟北戰事第150章 敵援將至第53章 立效以報第329章 義從第554章 甜蜜的煩惱第536章 城內相見第170章 目標鄄城第563章 各方反應第220章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第118章 順勢而爲狐假虎威第114章 今日一別不知還能不能再見第536章 城內相見第48章 攻城還是追逃?第335章 吾道不孤第109章 當廷問對楔子 這誰頂得住啊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276章 足球比賽第444章 勇猛與雞賊第227章 房山剿匪事第415章 招撫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83章 團結陣線第74章 計點戰果第599章 多疑的袁紹第307章 崔琰薦良才第416章 分而化之第24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374章 久違的賊襲第143章 血戰長垣第221章 斂財手段第262章 分而化之第166章 州中故人相見第23章 三個人三句話第311章 黑山大練兵第427章 誘餌第278章 小才女辛憲英第106章 巧借他人之力第67章 曹公無恙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55章 關羽豈等閒第86章 馳援文丑第16章 走一步看一步吧第520章 攻克泉州第370章 義陽少年魏文長第104章 河北霸主的心思第350章 此行無憾矣第398章 追擊第41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63章 蹄聲踏踏滾木隆隆第353章 水鏡先生第214章 回鄉第435章 互狙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481章 黑夜中的怒龍第287章 除夕第437章 衝車第133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596章 捨我其誰第330章 新奇的營房第578章 孫氏兄弟與江東二張第360章 劉皇伯第150章 敵援將至第570章 批發衣帶詔第489章 狂熱第570章 批發衣帶詔第282章 事後處置第516章 火力壓制第370章 義陽少年魏文長第331章 間客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548章 來自鄴城的小動作第97章 釣條鯉魚做佳餚第127章 南蠻巫術和道家仙法第78章 孝子畢軌第338章 中道遇賊第211章 清河崔琰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擊第462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238章 蓋有非常之法也第107章 請求與拉攏第349章 學以致用第197章 官渡落幕第120章 此去烏巢第450章 觀其言而察其行第151章 但有戰死夏侯,無生降夏侯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163章 勇冠其軍胡車兒第366章 西鄂之戰第258章 神射手第495章 格鬥大師魏文長第49章 做人難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
第285章 六山學院第16章 走一步看一步吧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434章 滅此朝食第222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270章 濟北戰事第150章 敵援將至第53章 立效以報第329章 義從第554章 甜蜜的煩惱第536章 城內相見第170章 目標鄄城第563章 各方反應第220章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第118章 順勢而爲狐假虎威第114章 今日一別不知還能不能再見第536章 城內相見第48章 攻城還是追逃?第335章 吾道不孤第109章 當廷問對楔子 這誰頂得住啊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276章 足球比賽第444章 勇猛與雞賊第227章 房山剿匪事第415章 招撫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83章 團結陣線第74章 計點戰果第599章 多疑的袁紹第307章 崔琰薦良才第416章 分而化之第24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374章 久違的賊襲第143章 血戰長垣第221章 斂財手段第262章 分而化之第166章 州中故人相見第23章 三個人三句話第311章 黑山大練兵第427章 誘餌第278章 小才女辛憲英第106章 巧借他人之力第67章 曹公無恙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55章 關羽豈等閒第86章 馳援文丑第16章 走一步看一步吧第520章 攻克泉州第370章 義陽少年魏文長第104章 河北霸主的心思第350章 此行無憾矣第398章 追擊第41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63章 蹄聲踏踏滾木隆隆第353章 水鏡先生第214章 回鄉第435章 互狙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481章 黑夜中的怒龍第287章 除夕第437章 衝車第133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596章 捨我其誰第330章 新奇的營房第578章 孫氏兄弟與江東二張第360章 劉皇伯第150章 敵援將至第570章 批發衣帶詔第489章 狂熱第570章 批發衣帶詔第282章 事後處置第516章 火力壓制第370章 義陽少年魏文長第331章 間客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548章 來自鄴城的小動作第97章 釣條鯉魚做佳餚第127章 南蠻巫術和道家仙法第78章 孝子畢軌第338章 中道遇賊第211章 清河崔琰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擊第462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238章 蓋有非常之法也第107章 請求與拉攏第349章 學以致用第197章 官渡落幕第120章 此去烏巢第450章 觀其言而察其行第151章 但有戰死夏侯,無生降夏侯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163章 勇冠其軍胡車兒第366章 西鄂之戰第258章 神射手第495章 格鬥大師魏文長第49章 做人難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