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要致富先修路

上艾縣寺的堂屋狹小破敗,與荊州劉表所建的學舍比起來絕對會被甩開九條街。

不過一衆北上士人經過這段時間的長途跋涉,見多了地方凋敝破敗的景象,哪裡又會在意什麼飲宴環境,更何況此番算是顏良給他們舉行的接風宴。

經過簡單梳洗更衣過後的衆人都很快就來到堂內,一一入座。

正面朝南的主位自是以顏良爲主,坐在正中間,除此之外,顏良還邀請了在座資歷最深的崔鈞坐在他右首,讓本縣縣長朱淮坐在他左首。

上艾縣縣長朱淮,字扶值,廣陵人。

在顏良來到常山之前,朱淮是靈壽縣丞,當時靈壽地方不靖,縣令、縣尉俱缺,只有朱淮一個長吏在任,勉強撐起了靈壽縣的擔子。

發生賊帥王當率人下山劫掠一事後,顏良委派了陳正爲靈壽尉,負責加強靈壽地方防衛。

其後,陳正向顏良進了恢復房山鐵官的策略。

當時顏良不欲使鐵官之事爲外人得知,便把朱淮從靈壽縣丞的位置上調走,升爲了上艾縣長。

這上艾縣長雖是正印官,但上艾地處偏遠,治理起來比靈壽更難上幾分,算不得是多好的差事。

但朱淮也並無怨言,老老實實地赴任。

來到上艾後,顏良又派了昌琦這個莽夫擔任上艾營督,負責上艾周邊防務。

有了顏良的命令,昌琦老實不客氣地搶奪了原本屬於縣長的一些權限。

好在朱淮此人性格外柔內剛,也不與昌琦起紛爭,只是做好地方政務之事。

半年來,二人倒也配合十分默契,並無什麼需要顏良操心的破事。

眼下顏良拉朱淮坐在身旁,也是表示對他工作的肯定。

漢時以右爲尊,故而右側的位置盡數給北上的客人,左邊則坐着顏貯、顏枚、顏益、辛儒、蘇寧、衛恂等文武吏員,以及縣丞、縣尉、功曹、主簿等佐吏。

至於那幾個被挑選來參加宴會的本地士紳只能敬陪末座,當然,他們也不會有意見。

先前在甘陶水畔,該說的場面話已經都說過了,眼下在宴席之中,便不用再多客套,純粹是吃吃喝喝,聊聊衆人路上見聞,也聊聊衆人最爲關心的剿滅張燕經過。

這些自不消由顏良來分說,自有顏貯、辛儒等口才便給之士代勞。

此次攻打黑山各寨的過程本就跌宕起伏,衆將的表現都可圈可點,如今在顏貯、辛儒等人口中略一藝術加工,更是描繪得激情澎湃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當然,故事是一樣的故事,聽故事的人卻各有各的側重點。

魏延這個鐵憨憨當然對那些臨陣搏殺最爲感興趣,聽得是眉飛色舞十分投入。

馬鈞則對改進後的投石機十分感興趣,只想親眼見一見如何操作。

張機對那些戰鬥中的傷患如何治療處理感興趣,聽聞討逆營中專門配備了醫護隊,更請名醫樊阿坐鎮,便生出了立刻去拜訪討教之心。

有些人的腦回路更清奇,對顏良收服賊將杜長,令其招降諸山寨爲上上策,有道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嘛!

總之各人有各人的關注點,但無一例外的是都對這場酣暢淋漓的大勝感到由衷欽佩。

衆人聊興正濃時,縣裡的門亭長匆匆入內,來到縣長朱淮身邊耳語了幾句。

朱淮先是微微一驚,隨後喜形於色,看了一眼顏良後對門亭長吩咐了幾句。

顏良自然注意到了這一幕,不過既然朱淮沒有請示自己就作了決定,那他也不必過問,想必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過不多時,那門亭長去而復返,不過這次不是一個人入內,而是帶了一大幫人來到堂外。

只見門亭長走到堂中對顏良行禮道:“稟告府君、縣君,本縣士紳蔣德等十數人有要事稟告。”

顏良聞言後看了左首的朱淮一眼,朱淮回以一個善意的微笑,並沒有說什麼。

顏良便心中瞭然,定是好事而不是壞事,便說道:“既如此,便請本縣鄉親們入內吧!”

“諾!”

隨後,在門亭長的指引下,十餘個士紳便依序入內,爲首的赫然是先前在縣寺外一番雄談闊論的蔣德。

在座衆人對本縣百姓突然鬧出這麼大的動靜也十分好奇,那幾個先前就入內有份與會的士紳更是皺着眉頭心想這些沒被邀請入內的傢伙要鬧什麼幺蛾子。

蔣德卻並沒有理會旁人的目光與議論,在堂中的施施然拜倒,對顏良行了個大禮後道:“今日明府有幸駕臨鄙縣,並在縣寺大宴賓客,然本縣縣寺年久失修,堂屋更狹小不堪使用,草民蔣德等二十餘人有感於此,自發募集錢款,更願出人爲工,爲本縣修葺縣寺、城牆,以謝明府掃滅賊寇,恢復地方安靖之德,還望明府、縣君準允。”

說完還雙手持着一卷帛書高舉過頭道:“此中書有自發募集的人員及款項清冊,還請明府、縣君過目。”

顏良一聽就樂了,自己剛剛纔給這些不長眼的士紳點眼色,這些傢伙果然就認慫了,立刻來示好。

而在座的其餘人等也是議論紛紛,心想這討逆將軍就是不同凡響,請我等吃個飯都有人覺得飯店不夠闊氣要幫着擴建一番。

而那幾個先前受邀入內的本地士紳則目瞪口呆,心想臥槽這些傢伙竟然還有這一手。

對於這些義民義舉,顏良自然不好拒之門外,不過他也不表態,而是說道:“扶值,此乃上艾縣務,你可自決之。”

朱淮朝顏良抱拳道:“謹受命!”

然後朱淮就說道:“爾等義民既有此心,本縣自當成人之美,蔣君,你且將名錄當衆念來!”

蔣德再度叩拜道:“草民等謝過明府、縣君成全之恩!”

顏良心想好嘛,主動送錢來還要謝我成全他,這人臉皮厚得可以,是個人物。

只聽蔣德念道:“故主簿蔣德煜德出錢兩萬,故主簿趙某出錢兩萬,故遊繳王某出錢一萬六千,故賊曹陳某出錢一萬五千…………處士劉某五千,合共二十八萬七千錢。”

被蔣德唸到的人名共二十五人,最多者出錢兩萬,最少者也有五千,其中大多數人都曾經是郡縣吏員註明曾經的職位,少數沒有出仕的稱爲處士。

這年頭地方上要興修什麼祠堂廟宇或是治河開渠,找地方百姓募捐是常例。

不過通常這些地方士紳捐款都小氣得很,一兩千、兩三千十分正常,能有五千算是出手十分大方。

然而這一回,他們最少者也出錢五千,多的一兩萬,可以說是相當之有誠意。

最關鍵的是,這並非是地方上官員發起的募捐,而是士紳自發行爲。

這說明啥?

說明地方大治,百姓感恩戴德啊!

這一出精彩至極的義民義舉,當下便被在座的不少文人騷客記錄下來,想必日後他們各自的自傳、詩文或是與友人的書信來往裡會提及今日之事,再度幫顏良和上艾縣長朱淮刷一波聲望。

顏良對這些士紳們如此識趣也很滿意,請人吃個飯還賺了二十多萬錢,這些錢莫要說修葺縣寺,就是全部推倒重新建一座都綽綽有餘。

當然,顏良可不會也不會允許如此豪奢的行爲。

節儉是美德,上艾縣寺只需稍稍擴建一番,餘下的錢可以派作其他有益國計民生的事情上,比如修路等等。

蔣德唸完之後,重新把帛書卷起高舉過頂。

朱淮爲了表示重視,站起來親自上前接過帛書,然後遞給顏良查看。

顏良看過之後道:“不料本縣士紳如此尚義,不知此事是何人所倡議啊?”

蔣德道:“正是區區與諸君閒談之間提及,諸君紛紛慷慨解囊響應,故而有此一行。”

顏良笑道:“嗯!不錯不錯!你喚作蔣德,曾任縣主簿?如今從事何營生啊?”

蔣德答道:“唯在家耕讀爾!”

顏良對朱淮道:“扶值,你治下多有遺才,看來你未能盡數拔擢啊?”

朱淮道:“明府教訓得是,在下到縣後,亦多次徵辟蔣君等賢才,然下吏德行不彰,爲能盡皆得用,而蔣君才美尤甚,下吏正欲薦之於明府面前。”

顏良轉頭問道:“蔣君可是覺得上艾池小,不能盡情施展?”

顏良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暗藏玄機。

若是蔣德順着朱淮與顏良的意思說下去回答說是,看似是向顏良示好,但無疑會令人覺得他有些看不起朱淮,所以纔不願應闢。

而若是蔣德回答說不是,便錯過了被顏良招致麾下的機會,又無法解釋爲何先前不應闢。

然而這個兩難的問題卻並沒有難倒蔣德,他毫不停頓地答道:“前時縣君發來辟命時,在下雖有效力之心,然當時家母有恙在身,在下需時時侍奉在側,不得脫身,不得已而婉謝之!”

蔣德這個回答立刻博得了在座衆人的好評,時人最重孝道,蔣德不但避過了兩難的回答,更順勢宣揚了自己的孝行,可謂是完美答案。

見蔣德沒有踩雷,顏良也是頗爲讚許,說道:“蔣君純孝,只不知如今令堂身體可曾康復了麼?”

蔣德道:“有勞明府關心,家母已大爲好轉。”

顏良道:“既如此,扶值可再度徵辟蔣君,想必此次蔣君不會再推脫了吧?”

蔣德答道:“在下自當謹遵明府、縣君之命。”

話雖如此說,但蔣德心中還是稍有遺憾。

他本以爲自己帶頭來了這一出應當能夠得到顏良的青眼,被徵辟入郡府,沒想到還是屬意自己出仕縣中。

自己之前便做過一任縣主簿,在縣中除開功曹更權重、五官掾更清貴之外,已經無過於主簿者,實在是前途有限。

便是上艾長朱淮也以爲顏良順勢徵辟此人也是理所應當,沒料到仍是讓自己徵辟蔣德。

不過顏良之後的話卻讓朱淮、蔣德的疑慮盡去,他說道:“先前因爲井陘商道封禁之事,上艾未能得到大力發展,而今張燕授首,黑山之患不日可解,這封禁之策也當更易,上艾正大有可爲。”

“且黑山新克,正需妥善治理,上艾縣還當擔起這個重任纔是。諸君還當多多努力,若能治理得當,上艾或能由下縣轉爲上縣,諸君亦會各有升遷。”

顏良此話一出,等於是印證了蔣德在縣寺外的那番言論,讓縣中諸吏員,以及在場的本地士紳都大爲振奮。

尤其是被蔣德忽悠同來的衆士紳,覺得出了錢跟蔣德來這一趟是來對了。

他們雖然不如蔣德一樣被顏良所重視,但日後定會被縣長朱淮重視、重用,且不會擔心糾治他們先前的不敬之罪。

更何況他們率先得知了將以上艾爲中心,恢復井陘商道,開發黑山,絕對是大大的利好,各家都能提前籌措安排,以得到這份紅利。

於是在場的縣吏、士紳俱都起身而拜,向顏良表示定不會辜負厚望,要齊心協力將上艾發展起來云云。

顏良自是一番溫言嘉勉,又說道:“上艾地方貧瘠,多山丘少平地,若純靠田畝生產,僅得溫飽爾,故而需要來往商賈互通有無,而促使商賈來往有何要點,汝等可說得出來麼?”

朱淮想了一想後答道:“在下以爲是保障安全、市租關稅公平兩點。”

顏良頷首道:“誠然,若賊人肆虐,道路不靖,則商旅不可得保障,若市租關稅不公,則商賈不能得其利。”

“俗話說得好,無利不起早,無保障,無利益,自是商旅斷絕。”

“眼下黑山之患平滅可期,商旅安全無虞,而市租關稅會由郡縣一同擬定,務求公允得宜。”

“此兩點能做到,商旅自然不絕於道。”

“除此之外,我以爲還有一點十分重要,那便是道路。”

“井陘連接冀並,乃古之要道,可如今陘道年久失修,部分路段步行尚可,但車輛騾馬難以進行。對此,郡縣當合力推進,將井陘拓寬平整,妥善保養,使得來往道路暢通無阻。”

“除此之外,從上艾向西通往上黨,向北通往太原,向南通往羣山谷地間的道路也要一併修繕。”

“要致富,先修路。若上艾四通八達,勢必能成爲連接冀並的重要樞紐,則大治可期也!”

第421章 父子交心第371章 馬縣長與老工師第519章 不間斷配合第585章 藥莊第233章 把妹是個技術活第205章 探監田元皓第574章 韓侯嶺第22章 樂極生悲第230章 靈壽公審第312章 中山大商蘇雙第137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205章 探監田元皓第588章 會觀星的顏良第83章 團結陣線第9章 山崗軍議第422章 張燕託孤第262章 分而化之第61章 三面夾攻第44章 殘月彎刀第534章 奪占城頭第381章 最爲爽快羅掌櫃第249章 勾心鬥角第358章 變故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288章 漢室二宗親第449章 黑山後事第431章 合兵第111章 以退爲進第574章 韓侯嶺第15章 一夕三驚第51章 巧換戰俘第544章 破虜障第284章 三字歌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431章 合兵第128章 己吾匪事第6章 施之以恩第543章 古北口第248章 曹孟德的雄心第121章 爲何是烏巢?第445章 不明就裡王彥雲第588章 會觀星的顏良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214章 回鄉第29章 黎陽來使鼻孔朝天第347章 各有任用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72章 再度對決第113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287章 除夕第376章 無形的戰爭第357章 徹夜深談第436章 車輪戰法第534章 奪占城頭第384章 進山第509章 上谷牧苑第2章 死了又死第592章 原來是種馬劇本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82章 劉延獻策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104章 河北霸主的心思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擊第505章 奇特的請求第575章 “山賊”第564章 賀喜第325章 鐵官令趙叡第267章 真香第518章 下基層第101章 決戰當在官渡第180章 借五十萬石糧第576章 不裝了我攤牌啦第409章 曲轅犁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151章 但有戰死夏侯,無生降夏侯第206章 遊說第507章 望爾俱爲鯤鵬第3章 求生亦不易第401章 變生肘腋第189章 解救目標任務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121章 爲何是烏巢?第431章 合兵第353章 水鏡先生第281章 顏良的怒火第127章 南蠻巫術和道家仙法第516章 火力壓制第398章 追擊第495章 格鬥大師魏文長第559章 曹操的心頭恨第78章 孝子畢軌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23章 三個人三句話第106章 巧借他人之力第102章 紙上論兵足擬千軍萬馬第48章 攻城還是追逃?第343章 常山風物第144章 臨陣應變第7章 鄉野之民
第421章 父子交心第371章 馬縣長與老工師第519章 不間斷配合第585章 藥莊第233章 把妹是個技術活第205章 探監田元皓第574章 韓侯嶺第22章 樂極生悲第230章 靈壽公審第312章 中山大商蘇雙第137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205章 探監田元皓第588章 會觀星的顏良第83章 團結陣線第9章 山崗軍議第422章 張燕託孤第262章 分而化之第61章 三面夾攻第44章 殘月彎刀第534章 奪占城頭第381章 最爲爽快羅掌櫃第249章 勾心鬥角第358章 變故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288章 漢室二宗親第449章 黑山後事第431章 合兵第111章 以退爲進第574章 韓侯嶺第15章 一夕三驚第51章 巧換戰俘第544章 破虜障第284章 三字歌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431章 合兵第128章 己吾匪事第6章 施之以恩第543章 古北口第248章 曹孟德的雄心第121章 爲何是烏巢?第445章 不明就裡王彥雲第588章 會觀星的顏良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214章 回鄉第29章 黎陽來使鼻孔朝天第347章 各有任用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72章 再度對決第113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287章 除夕第376章 無形的戰爭第357章 徹夜深談第436章 車輪戰法第534章 奪占城頭第384章 進山第509章 上谷牧苑第2章 死了又死第592章 原來是種馬劇本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82章 劉延獻策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104章 河北霸主的心思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擊第505章 奇特的請求第575章 “山賊”第564章 賀喜第325章 鐵官令趙叡第267章 真香第518章 下基層第101章 決戰當在官渡第180章 借五十萬石糧第576章 不裝了我攤牌啦第409章 曲轅犁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151章 但有戰死夏侯,無生降夏侯第206章 遊說第507章 望爾俱爲鯤鵬第3章 求生亦不易第401章 變生肘腋第189章 解救目標任務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121章 爲何是烏巢?第431章 合兵第353章 水鏡先生第281章 顏良的怒火第127章 南蠻巫術和道家仙法第516章 火力壓制第398章 追擊第495章 格鬥大師魏文長第559章 曹操的心頭恨第78章 孝子畢軌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23章 三個人三句話第106章 巧借他人之力第102章 紙上論兵足擬千軍萬馬第48章 攻城還是追逃?第343章 常山風物第144章 臨陣應變第7章 鄉野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