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

楊國忠早就焦急地站在一旁,但不敢打斷皇帝和娘娘琢磨舞蹈,藝術家這個時候正是醞釀靈感的關頭,一旦打斷漂浮在腦袋裡的新奇點子就會像雲朵一般飄走,而且連它長什麼樣子都不記得了。

到時候聖人必然雷霆震怒,雖然不至於要他的命,但也會把他給趕宮去,他想告的狀就再也沒有機會開口說出去了。

楊玉環注意到了站在一邊的堂兄,便擡起長袖擦拭着汗水嬌聲說道:“三郎,歇一歇吧。”

皇帝解下穿在身上的襦衣,靠坐在胡牀上才注意到楊國忠,點點頭問道:”國忠,你前來有何事?“

楊國忠上前稟報道:“如今長安城中流言傳播甚囂塵上,有的說安祿山意圖謀反,有的則說盤踞河西的李嗣業意圖謀反。”

老皇帝的眼皮抖動了一下,捋着蒼白的鬍鬚問楊國忠:“你認爲呢?”

楊國忠挪動着步子上前,口氣變得小心翼翼了許多:“以臣愚見,安祿山素有反心,這流言也未必都是假的,至於李嗣業,我就不太清楚了,估計也不是假的。”

“這些都是假的。”李隆基雙手扶着胡牀站起來:“安祿山對朕忠心耿耿,每一次進京都謙遜恭順,他駐守邊鎮以來,但凡有繳獲都親自派人送來長安,從無莽撞輕狂之舉。李嗣業他功勳卓著,遠征大食,收復河中和吐火羅境,又遠征大勃律和北印度,算我開元朝的第一名將。然而他從無居功自傲,也無言行狂悖之舉。他創立西域商會,爲朕從印度引進檀香木修建丹堂,又在華清宮爲環兒修建檀木湯池,如此用心的臣子,怎麼會有謀逆之心?”

“當然,”他雙手扶着膝蓋站起來說道:“長安城裡的流言也並非空穴來風,我纔剛剛讓他兩人進京和解,結果都還沒出長安城,又互相算計掐了起來。這不過是他們兩人之間的矛盾所造成的,不要太大驚小怪。”

楊國忠卻搖搖頭說道:“陛下,就算他兩人無謀反之心ꓹ 但手中掌兵權過重,終究對社稷有害ꓹ 可設法將他們二人清除。”

皇帝有些不樂意了:“朕自開元初年以來設立邊鎮,曾經身居節度使之位者不知凡幾,若朕均猜疑清除ꓹ 我大唐的邊患還能夠穩固嗎?朕的江山由誰來守?河北與隴右需要強有力的將領進行統一指揮,才能夠呈現出作戰力ꓹ 你從未涉足軍中,自然不會懂。”

楊國忠口才本來就不怎麼好ꓹ 就連年老昏聵的李隆基都辯論不過去ꓹ 只好悻悻地叉手道:“既然如此,微臣告退。”

他走出殿門口時,太監袁思藝低聲勸說道:“左相,聖人當年能夠登上帝位,依仗的正是左右羽林軍萬騎的將士,所以他對將軍們向來是非常信任的。”

楊國忠剛從交泰殿的門樓前走出去,鮮于仲通便在另一個太監的帶領下走進來ꓹ 臉色凝重彷彿出了什麼了不得的大事。

楊國忠停住腳步問他:“怎麼回事?我不是讓你留意他們兩人是否離開長安了嗎,怎麼又突然進宮來?”

鮮于仲通連忙向楊國忠叉手行禮道:“右相ꓹ 李嗣業已於兩個時辰前離開長安ꓹ 安祿山也於一個時辰前離開京師。屬下進宮是有更重要的事情向聖人稟報。”

“我剛剛纔進宮多久ꓹ 能發生什麼事情?”

“長安城郊外的一座磚窯在挖土燒磚時ꓹ 從土中挖出一塊石碑,石碑上有謀逆讖言。屬下已經用白絹拓了下來。”

楊國忠魯莽地伸出手說道:“拿來給我看。”

鮮于仲通眯了一下眼睛ꓹ 才略顯不情願地把絲絹從袖子從掏出。楊國忠一把接過來ꓹ 將絹布從手心抖擻下去ꓹ 只見上面拓印着七個大字“大燕聖武安皇帝”。

“好!太好了!”楊國忠眉眼飛出笑容,就好像抓住了敵人的小尾巴:“竟然敢弄出這樣的妖讖!看安祿山還如何能夠躲過這一劫。”

他將這絲絹重新捲起來ꓹ 塞進了袖子裡說道:“走,跟我再去見一次聖人。”

……

楊國忠去而復返讓李隆基很惱火,還能不能安安心心地搞一會音樂了。一個疑心造反的事情三番四次一直說,難道就不能一次性給他查出個結果來嗎?

“楊國忠,你又有什麼事情,最好一次性說完,不要在這交泰殿裡來來回回,朕看得都心塞了。”

“陛下,此事非同小可,臣先給你看一樣東西。”說罷他從袖中把那白絹給掏了出來,雙手像哈達一般捧給了聖人。

李隆基接過白絹,臉色猛然一變,轉而問楊國忠:“安祿山此刻在哪裡?”

“啓稟陛下,他已經回往河北道的路上了。”

皇帝捏着白絹來回踱步,扭頭問鮮于仲通:“都有多少人見過這塊石碑,石碑現在何處?”

鮮于仲通單膝跪地回答:“啓稟陛下,一共有磚窯的十幾人見過此碑,被我連人帶碑帶到了京兆府庫房中關押,除此之外,別人絲毫不知。”

“很好,”李隆基讚許地誇獎鮮于仲通道:“做的不錯,不愧是朕的京兆尹,滴水不漏。立刻下去派人將石碑砸爛打碎,所有知情者全部給我想辦法封口,絕對不允許一人將消息傳出去。”

楊國忠趁機上前說道:“連讖言石碑都埋下了,可見安祿山真心謀反!陛下,何不派一支龍武軍將安祿山追回來,他現在還尚未離開潼關。”

皇帝挑着眼皮略顯失望地瞅着楊國忠:“自古借讖言來起事,無非是想告訴跟隨的士卒自己是天命。安祿山的駐守的地盤在幽州,在營州,他爲何不把這石碑埋在營州,卻要埋在長安城外,除了讓人知道他欲謀反外,還有什麼作用?“

“可萬一這石碑不是人爲所埋,而真的是天意呢?”

楊國忠說完這句話,連站在紫檀月洞門內的貴妃聽了都着急,皇帝者怒聲訓斥道:“所謂讖語,不過是裝神弄鬼!借之以行異端,哪裡有什麼天意顯靈之說!腦子是個好東西,可惜你沒有。下去吧。”

……

安祿山的馬車隊剛行出了潼關,范陽留後院參軍劉駱谷緊隨其後派人騎快馬送來信件。安祿山揮停馬車車隊,掀開車廂簾幕接過了這封信,當着軍師高尚和嚴莊的面撕開了信封,他抽出紙張只簡單瀏覽的一遍,頓時臉色發紫,眼前發黑,伸手扶住車廂才堪堪穩住身形。

“主公!”

高尚和嚴莊連忙上前扶住他的肩膀,看到安祿山的麪皮已經呈現出青紫色。

好個李嗣業!這一招實在是太狠,太驚嚇了。

這種行爲對他來說倒不是太吃驚,真正刺激的是書信所說的石碑上面的七個字“大燕聖武安皇帝。”因爲燕這個國號是他多少次睡夢中想到的,現在突然看到,如何不觸目驚心。

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驚心之言論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一百二十六章 帶兵應當有擔當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六百零三章 節度使職責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種宣旨接任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郎自蘭州來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樓調解宴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二百零七章 財帛動人心(感謝king-kang飄紅打賞)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三百一十七章 家有閨中損友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七百五十章 房琯自薦欲復長安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六百五十三章 孤兒寡母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三百八十八章 貧道收徒,監軍入府第五百一十五章 李林甫警惕打壓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二百六十四章 尷尬的信使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六百七十二章 離開長安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官上任跳蕩營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涼故事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氏正直兒郎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三十八章 封大倫與廢物點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二百四十四章 冒雪搬師安西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紇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四十章 西市街道對壘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
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驚心之言論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一百二十六章 帶兵應當有擔當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六百零三章 節度使職責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種宣旨接任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郎自蘭州來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樓調解宴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二百零七章 財帛動人心(感謝king-kang飄紅打賞)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三百一十七章 家有閨中損友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七百五十章 房琯自薦欲復長安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六百五十三章 孤兒寡母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三百八十八章 貧道收徒,監軍入府第五百一十五章 李林甫警惕打壓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二百六十四章 尷尬的信使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六百七十二章 離開長安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官上任跳蕩營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涼故事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氏正直兒郎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三十八章 封大倫與廢物點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二百四十四章 冒雪搬師安西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紇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四十章 西市街道對壘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