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

李嗣業在長安逗留多日後,決定上皇帝上表,稟明邊防事關重大,不可一日無將,要儘快結束長安的日常活動,回到安西北庭。

皇帝收到奏疏後欣然應允,命文武百官在城外官驛爲他送行,這個待遇之前安祿山也享受過。

官員們深知李嗣業已經躋身於帝國的新貴,在待遇上已經和佔據幽燕的那位平分秋色,將來會不會更高猶未可知。不過就現在來看,他在朝中有楊家這棵大樹枝蔓交錯,估計將來也是一路飆升,絕不會有下跌的機會。

李大夫要離開的消息剛傳發下去,大大小小的官員們就已經派人跑到城外的官驛道邊佔地,這叫做近水樓臺。你離得驛站越近,能與李大夫說話的機會就越大,雖然這機會是茫然不確實的。但仍舊有衆多小官不辭勞苦協同家中奴僕佔好位置,搭建一個草廬圈起來,表明送別之時這裡是我的地盤,任何人不得擠佔侵吞。多數有心人耗盡家中積蓄,在草廬中準備一樽好酒,說不定到時候李大夫駐足停留,他們趁機上去獻酒告別,說不定能討個露臉,從此讓李大夫記住了呢。

據說安祿山的兩個心腹幕僚高尚和嚴莊就是如此獲得注意的,但這終究只是傳言,很多人不把它當真。就算不是真的,那在場送行的也有許多朝中大佬,只要能得楊國忠或李林甫一眼,彷彿就能改變人生命運。

親自去佔地的,派人跑去佔地的,或是打點驛站幫忙留位的,終究只是些小魚小蝦。真正的大佬哪裡需要如此費勁的操作,他們只要從站在某個位置上,衆人就會被他們身上散發出的光芒所懾,紛紛退讓開來。有的人甚至出行都是一種前呼後擁,輕輕鬆鬆就能將現場的秩序給打亂。

等城外驛站前後三裡驛道的位置全部被搶空後,人們才聽到從城中傳來的消息,說是李大夫三天之後才動身出城。這讓困守在此的官員或僕役們心中哀嚎,怎麼這麼不守時!好不容易搶佔了一塊佔盡優勢的風水寶地,就這麼白白放棄,等他日再來,這地方早已易主。

但眼下已經是初冬時節,夜裡尤爲寒冷,在這片空曠的關中平原上,一陣席捲着寒潮的風吹來,足以將人凍個通透。寒冷把官員和小吏的貧富差距顯現出來,家中有僕人的便留僕人在原地看守,自己回城中睡覺,貧窮的小吏們只能白日自己撿拾柴枝,等到夜裡的時候點燃篝火,蹲在火前搓着僵硬的手指,後背依然冷得如冰塊。即使將蘆花衾被裹在身上,仍舊瑟瑟發抖。

而那些富裕官員的僕從都可以身披羊毛大氅,花幾個銅錢買一捆大柴,夜裡鑽進停留在原地的馬車車廂,鑽進狐裘錦衾中嘬兩口小酒昏昏欲睡。

這些在篝火前等待的官吏中,就有兩個來自集賢院的小吏,其中一人叫張康,一人叫杜甫。

兩人在集賢殿書院的身份均是無品級的書直吏,在雕版印刷尚未普及的今天負責謄抄學術典籍,每月領不足一千錢,兩鬥祿米,日子過得相當清苦。長安城中充斥着大量這樣的胥吏,每日如蟻羣般忙忙碌碌,在統治者的眼中他們都是可來回調用的工具人,豈不知他們每個人的心底都暗藏着夢想和匡扶社稷的大志。

張康和杜甫都是這樣的人,兩人穿着白色書生襴袍,手肘和肩頭上繃着補丁,伸出乾柴般的雙手伸到篝火上空,寒氣侵吞着他們的肩膀,鼻子和臉龐發紅,恨不得將腦袋縮進肚子裡。

杜甫擡頭望着漆黑的天幕,嘆了一口氣道:“天寒地凍,長夜漫漫,如何能夠熬過去,難道你我二人不但要爲五斗米折腰,還要爲這五斗米凍斃在這寒風中?”

“此言差矣,杜兄,我們今日寒冷辛苦是爲了什麼,不就是爲了他日能享榮華富貴嗎?這個位置是我好不容易佔來,距離驛站只有半里地,只要熬過這三日,我們或許能得到向李大夫敬獻水酒詩詞的機會,你將你前日作的那首詩獻上去,定然能得大夫青睞。”

“在節度使麾下做文官幕僚乃是積攢資歷,將來藉助李大夫的人脈,或許能做一州刺史也說不定。”

張康口中不停地絮叨着,連忙扭轉身體藉着火焰去烤他的後背,杜甫冷得牙關打顫,口中說道:“不如我們兩人輪流替換在這裡守着,等到第三天李大夫隊伍出城前,我們再出來等待如何。”

“你可算了吧,回到長安城就不冷了嗎,租住的瓦屋房子夏日漏雨,冬日漏風,你一無炭盆,二無羊毛衾被,在城中和這荒郊野外有什麼區別。”

杜甫咂摸了片刻,感覺張康的話很有道理,只是他與張康的志向從來不同,他要致君堯舜上,要保國救民,爲大唐王朝續寫輝煌。像這般爲了做官而待在寒風中苦苦等待,與他個人孤高的品格並不相符。

天邊地平線上升出了朝霞,把矗立在大地上的驛站輪廓勾畫得層次分明,他們等待來了光明,會驅趕走黑暗和寒冷。但這只是無數日夜交替中的一輪而已,昨夜逝去,今夜將會來臨。

隔壁守着位置的奴僕從馬車中打了個寒顫走下來,懷中抱着一個木炭銅爐,身上披着厚厚的羊毛大氅,他斜睨了一眼守在冷卻火堆前的兩書生,曬笑道:“還在這兒等呢?杜甫,張康,我勸你們別瞎耽誤功夫了,我家阿郎好歹是個八品的小官,你兩位連品級也沒有,能輪得上你們去露臉嗎。等到後天長安城中有頭有臉的官員都會來,到時候你們兩位怕是連容身之地都沒有。”

張康只是拱手笑笑,盡顯君子的好脾氣,杜甫扔下了手中的柴枝,憤懣地說道:“想我二十歲學得滿腹詩書,困頓京師,卻只能惹得一羣繩營狗苟之輩在耳邊啼叫恥笑,道德文章學來何用?”

奴僕聽得這話,頓時氣惱得很,叉起腰在旁邊罵道:“學了兩句窮酸詞句就敢說自己經天緯地了!什麼東西,就你這副德行,到死都是胥吏!還自命清高,你要是真清高,就不必跑到這裡跟我們這羣繩營狗苟之輩一起攀附權貴。你這不是當了婊子還要立牌坊嗎”

杜甫聽罷氣憤難抑,索性甩開了袖子,揹負雙手往城門的方向而去。

張康在身後連忙喊道:“子美你幹什麼去!何必在意他人言語相激!”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張五郎不必挽留,杜子美自有打算。”

……

外城郭金光門剛剛打開,杜甫逆着人流往城中走來,他一路向南,走到永和坊附近。看到坊中店鋪有剛開鍋熱氣騰騰的胡餅,不禁感覺腹中餓得咕咕響,但一摸腰間還剩幾個銅子,最終忍下飢餓,回去煮一碗粟米粥喝吧。

他進入永和坊中,由於此地靠近南城郭且有些偏僻,坊中民宅不多,多是些舊庫房和菜圃農田。他租住的房子也在這裡,屋頂苫蓋茅草,牆壁剝落破舊。他平素裡都吃住在集賢殿書院中,只有沐休的時候才被趕回到這裡。

杜甫推開房門,來到角落裡把隱藏在草蓆下的米罐子找出來,抓出一把米扔進銅鬥中,準備生火煮粥。

“杜子美可在?”

杜甫驚惶地回過頭來,卻見一名身穿緋色缺胯袍,頭戴武官樣襆頭,腰間挎着橫刀的漢子站在門外。此人雙眼透亮,顴骨較高,皮膚粗糲得像被風沙吹蝕的斑駁城牆。

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閉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郎自蘭州來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九百二十六章 江城漢口陷落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樓調解宴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國劫皇宮第六百七十八章 高尚相府離間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九十九章 安西都護出行圖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二百零八章 發餉(感謝林林鴻起來、書友201……8974飄紅打賞)第七百三十九章 玉環香消玉殞第一章 從擂臺打到長安城第六百七十二章 離開長安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問,諸事繁雜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二百六十八章 雜事尤其瑣碎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一百八十五章 別離循循善誘第二百三十章 潛伏爪牙忍受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八百九十一章 兵者詭道傳謠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二章 不良帥張小敬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堅固的小城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一百四十九章 尤關棉被的商戰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九百一十二章 效仿蘇定方第六百四十三章 楊國忠無能之怒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四百二十五章 官官相護第一百七十九章 未來的寄託與雞湯第三百一十六章 創造老子神像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二百六十四章 尷尬的信使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四十章 西市街道對壘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一百五十七章 購甲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
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閉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郎自蘭州來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九百二十六章 江城漢口陷落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樓調解宴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國劫皇宮第六百七十八章 高尚相府離間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九十九章 安西都護出行圖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二百零八章 發餉(感謝林林鴻起來、書友201……8974飄紅打賞)第七百三十九章 玉環香消玉殞第一章 從擂臺打到長安城第六百七十二章 離開長安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問,諸事繁雜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二百六十八章 雜事尤其瑣碎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一百八十五章 別離循循善誘第二百三十章 潛伏爪牙忍受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八百九十一章 兵者詭道傳謠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二章 不良帥張小敬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堅固的小城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一百四十九章 尤關棉被的商戰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九百一十二章 效仿蘇定方第六百四十三章 楊國忠無能之怒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四百二十五章 官官相護第一百七十九章 未來的寄託與雞湯第三百一十六章 創造老子神像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二百六十四章 尷尬的信使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四十章 西市街道對壘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一百五十七章 購甲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