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

李嗣業帶着自己的團隊進入了梨園,包括他的大鼓和嗩吶,梨園樂營將李龜年和雷海青親自在門外相迎。

由於皇帝還沒有到來,他們邀請李嗣業沿着梨園的樹下緩緩前行,穿過了一片草圃和花田,走進位於梨園最南端的樂藝亭。在梨園中,其餘的所有殿閣都是用來排練的,只有這裡是用來進行音樂探討的。

當他們提出要討教的時候,李嗣業的心裡還是有些慌,他是真不懂古時的樂理,僅僅知道的也只是宮商角徵羽這五個調,然後如何拔高如何放低完全不清楚,就算把曲譜拿出來也只是一頭霧水。

幸好這幾位只是同他談音樂感覺,談論如何把這些激昂的聲音釋放出來,這就有了可忽悠的餘地。他對流行音樂的構成還是有一點點的瞭解,把這些瞭解變成一種獨特見解,應該沒有什麼人會懷疑。

“我發現好聽的東西只是一種漸變的重複,不斷地進行重複,只改變其中的一部分,就會產生韻律上的共鳴。”

李龜年低頭默想了一下,發現還真是這樣,《將軍令》前後的曲調非常相似,這個發現讓李龜年異常振奮。

幾人談了一會兒,雷海青等人陸續離開,坐在李嗣業面前的就只剩下了李龜年。這位樂聖回頭警惕地望了望四周,發現確實沒有旁人在場,才湊到李嗣業面前壓低聲音道:“在這座梨園中,在這座長安城中充斥着無數的靡靡之音,破陣舞的曲譜放在竹篋中吃灰,民間也不再表演大面,守衛長安的南衙十六衛和北衙四軍沒有人再唱大陣樂。聖人忘記了大唐靠什麼來立國。

“初時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祖太宗起於晉陽,入關中,掃蕩天下割據,創立大唐基業,纔有了秦王破陣舞,如今南內花萼樓和東內麟德殿裡衣袂飄飛,舞姬細腰,君王消沉,霓裳羽衣曲就是靡靡之音!”

李嗣業被他的話嚇了一跳,藝術家果然容易衝動。在梨園這座大唐官辦的音樂機構中,竟然敢說出這樣的話。

他也扭頭看了看四周,也回過頭來說道:“確實是靡靡之音,但它的藝術成就也是不可否認的。”

李龜年堅決地搖搖頭:“霓裳羽衣曲妝點了盛世,可如今聖人之只知歌舞,不理國事,京師軍隊混跡街巷。李林甫讒言矇蔽聖人,嫉賢妒能,獨掌朝政十餘年,致使公侯皆出自其門。非其門下者,便打壓排擠,使其數十年不得升遷,長此以往大唐危矣。”

“以前我自認爲只是一個樂師,何德何能爲天下盡一份力。但聽到中丞所創作的將軍令之後,我才知道我是可以的!我不要創作那些靡靡之音,我要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激勵聖人,激勵天下人,回到大唐最初的尚武與治世德政。”

我的媽呀,一首曲子還要把李龜年的命運給改變了。

李嗣業擡手尷尬撓了撓頭,不知道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如果連將軍令都激勵不了他們,你李龜年就算是創作出再激昂的曲子,恐怕也起不到任何成效,況且皇帝本人的態度最重要,如果皇帝不喜歡這種東西,你一味給他灌輸,反而到頭來禍及你自己。

李嗣業能夠感受到李龜年身上的質樸,這也是他爲什麼會成爲樂聖的緣由,他也本能地不想讓這位音樂家參與政治。儘管李龜年現在是梨園的頭號樂營將,深受聖人寵愛。但天性質樸的他,一旦因爲作曲而得罪了李林甫,這隻奸猾的老狐狸想要對付一個伶官,不會有多大難度。

他故作警告地問道:“你說出這番話,難道就不怕我是李林甫的黨羽嗎?如今朝中上下可全是他的人。”

李龜年雙手按着膝蓋,挺胸擡頭傲然說道:“人都說字如其人,文如其人,我覺得這些話都不對。寫字的人可以不用把個性藏在字中,寫文的人可以說違心的話,只有創造樂曲吹奏樂曲的人才能樂如其人,我們只有把自己的真心情意灌輸在樂曲中,先得打動自己,然後才能打動別人。”

“只有我們這些創曲的人才能明白這個道理,虛假的情感堆不出樂曲,只能堆出擰巴的東西。李將軍能夠創出激越雄渾的將軍令,令我們在場的這些人豪情發於心端,這種意圖激勵聖人激勵天下人的壯志,豈能夠作僞。”

李嗣業沉默地點了點頭,李龜年說的這個很有道理,樂曲不需要轉化,可以直接將心境喜悅態度一股腦地傾訴出來,說沒說謊確實一眼就能看出。但關鍵是這將軍令不是他的曲子,而且也不是憑空創作的,追本朔源還來自於大唐宮廷。所以李龜年這個從音樂看一個人的內心的理論,還不一定就是真理。

但是,既然李龜年將此視爲真理,那定然是大唐作曲家們的共識,那麼李隆基也是作曲家,皇帝也一定認爲將軍令就是從自己心中迸發出的赤子豪情。

有什麼比獲取皇帝的信任更重要,這是關乎前途生命的大難題,想想之前被李林甫殺害的皇甫惟明、韋堅、被迫害致死的李適之,還有最終被貶的王忠嗣,不正是因爲皇帝與他們之間產生了信任危機,因爲他們與太子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只要涉及太子,皇帝對他們的信任就會蕩然無存。

那麼現在他肯定獲得了李隆基的信任,這種獲取的方式,可比安祿山所用的在皇帝面前裝逼扮醜飆演技來得光彩。

他奶的,我就不相信有態度的音樂人爭不過你這喜劇之王。

這時太監袁思藝走進樂藝亭,繞到了李嗣業面前。李嗣業和李龜年從地上站起來以示尊敬。對於這些皇帝身邊的人,要儘量照顧到他們的心理,因爲他們這些人身體殘缺,也造成一定心理上的殘缺,自尊心和敏感度比正常人要強烈。

“李中丞,”袁思藝笑眯眯地說道:“陛下駕臨麒麟殿,特意讓奴婢來找你。”

李嗣業客氣道:“有勞公公了,還請公公到在前面引路。”

袁思藝低下頭,將拂塵揮手掃到了左臂上,微微馱着背在前方,李嗣業跟在後面。他看着袁思藝有點面熟,猜測着說道:“我似乎與公公有過一面之緣,好像上次入長安敘功時,引我去見聖人的就是你。”

袁思藝聽聞此言,對李嗣業好感加倍,謙虛地笑道:“李將軍身爲一鎮節度使,又是梨園的樂營將,整日奔波忙碌,還能夠記得奴婢,果真是了不得。”

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四百三十九章 玩耍也是門道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三百章 商路多艱辛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郎自蘭州來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二百零八章 發餉(感謝林林鴻起來、書友201……8974飄紅打賞)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八百九十一章 兵者詭道傳謠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六百零三章 節度使職責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天子辯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陽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五百零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儀進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四百三十一章 玄元燈樓設想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三百四十二章 安排親衛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貿易野心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住赤河驛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五十六章 興化坊功名路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七百九十二章 相州鏖戰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六百三十九章 楊李鬥秋風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一百二十六章 帶兵應當有擔當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四十章 西市街道對壘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二百章 校場整訓
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四百三十九章 玩耍也是門道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三百章 商路多艱辛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郎自蘭州來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二百零八章 發餉(感謝林林鴻起來、書友201……8974飄紅打賞)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八百九十一章 兵者詭道傳謠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六百零三章 節度使職責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天子辯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陽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五百零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儀進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四百三十一章 玄元燈樓設想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三百四十二章 安排親衛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貿易野心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住赤河驛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五十六章 興化坊功名路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七百九十二章 相州鏖戰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六百三十九章 楊李鬥秋風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一百二十六章 帶兵應當有擔當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四十章 西市街道對壘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二百章 校場整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