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

張巡放棄睢陽城之後,擺在李嗣業大軍面前的是兩條南下道路,一條是順着運河沿途城池,經過徐州、宿遷、高郵,最終到達揚州,臨視長江天險。另一路也是從睢陽出發,下陳州,汝南、淮安、進入南陽盆地,進攻襄陽,先取荊襄之地,然後順江而下一統天下。

按照李嗣業的謀劃,他更傾向於立足於揚州,渡江進攻鎮江,一旦渡過鎮江,便可取金陵餘杭,江南朝廷毫無還手之力。他的用意是避難就易,襄陽城池堅固,郭子儀在那裡經營日久,想要攻克襄陽非常困難。雖然說揚州對面的百里長江江面對他來說也是天險,但終究地理因素還是容易克服的。

中書令徐賓卻提出了反對意見,向他進言道:“主公,長江非漕運河道可比,我們修建的這幾條戰船,在大江上也如同一葉扁舟。我軍雖有火炮之利,但兵卒不通水性,也不便水戰。揚州的對面便是鎮江城,城池據江畔而守難以攻克。昔日曹操南下所屯兵的赤壁江面,遠不及揚州與鎮江水面寬闊尚且難以克敵,我軍若與朝廷水軍交戰,即使有火炮怕也難取勝。”

李嗣業細細思慮之後,又問徐賓道:“兵卒不慣水戰,那如果我在揚州修建水寨建造百尺大艦呢?船身如高樓,甲板寬闊如履平地,過江便可登城,在這樣的船上兵卒還會暈船不成?”

徐賓又道:“主公,船身過大並非好事,大則難以操縱,無論大船小船,都需要兵卒用雙手划槳,一旦到達江面,大船難以轉圜,況且鎮江至金陵一帶山巒縱橫,水網密佈,水田阡陌。渡江之後不利於騎兵跋涉,且只能放棄騎兵優勢與敵軍步戰,對我軍極爲不利。”

“無論是否要從揚州南下進攻京口,襄陽也非取不可,平定江南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李豫並非昏庸之主,相反還頗有建樹,唐軍中還有郭子儀,僕固懷恩,李晟、張巡等名將。如果不能佔據荊襄,僅從揚州,高郵突破,一旦渡江就會變成孤軍,且後勤補給難以爲繼。如今我們已經奪得蜀中,漢中,只要攻破襄陽,南下江城,便可借長江漢江水利,使蜀地、漢中與荊襄連成一片,繼而有望一統天下。“

李嗣業經過反覆思量之後,才幽幽地說道:”徐公說得對,孤自平滅史朝義,南下擊敗郭子儀佔據洛陽、睢陽以來,竟有些自信過頭飄乎所以,殊不知唐之實力仍在江東,想要完全平定,還需要做長遠打算。”

段秀實上前叉手說道:“以屬下愚見,我軍兵力雄厚,完全可以三路出擊,東路南下攻揚州,中路南下攻合肥安慶,西路南下進攻南陽盆地,屯兵於襄陽城前,先把長江以北全部收入囊中,之後再考慮如何渡江南下。”

李嗣業把目光投向徐賓問:“徐公,以你之見呢?”

徐相公笑道:“只要不過長江,無論怎麼打主公都是穩操勝劵,什麼三路,五路,九路全無禁忌。除此之外便是襄陽,主公若沒有做出十足的準備,千萬不要動襄陽。”

“既然如此,那就三路大軍南下,徹底掃除江北殘敵。”

李嗣業以段秀實東路軍總管,主攻方向是揚州,張光滔爲中路軍總管,主攻方向爲安慶,田承司爲西路軍主總管,主攻方向爲南陽、襄陽。三路大軍對盤踞在長江以北的頑固親唐勢力進行打擊。東路軍段秀實的進攻非常順利,沿途州縣望風歸降,即使有不願意投降的州城,順着運河南下的炮艦對着城頭上一陣炮轟,多數都要棄城而逃。

等大軍到達揚州時,渡過長江南逃的士紳和百姓乘坐的小船佈滿了江面。段秀實麾下的幕僚參軍向他建議道:“將軍,百姓舉家遷移,人口流失會使淮北農耕受到破壞,將軍何不將麾下的炮船橫於江面之上,開炮恐嚇他們,定能夠阻止大部分的百姓南逃。

段秀實捋須搖搖頭說道:“不可,民心只可疏不可堵,他們想逃就讓他們逃走便是,只有善待留在江北的百姓才能夠挽回民心。等將來我們南下一統之時,他們依然是社稷之民,這才真正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段秀實率兵到達揚州後,李嗣業命他在揚州城外的江面上修築水寨,打造戰船,把聲勢造得越大越好。

揚州對面的京口城已經是戒備森嚴,唐軍大將李晟在鎮江城的水寨訓練了一支萬人的水軍,其中有黃龍大艦六十餘艘,各式小船不計其數。而且唐軍在水軍的訓練方面遠非雍軍可比,軍中個個都是逆行擊水三十里的健將。

中路軍總管張光滔率領的是他麾下的河東軍,他們剛開始還順風順水,沿途州縣紛紛投降,等最後到達安慶城下時,才遇到了真正的阻力。

安慶太守劉長卿不過是一介書生,卻能夠在家國存亡的關鍵時刻披堅執銳,手持橫刀站在城牆上毅然組織軍民抵抗。

此刻安慶城內真正唐軍的兵力只有兩千人,劉長卿短短几日之內便組織起八千多軍民,加固城牆部署防禦工事,發誓絕不讓安慶落到雍軍手裡。

張光滔派人在城牆下連番喊話勸降,劉長卿怒而射敵,任憑敵軍如何利誘都不變其忠節。張光滔的耐心終於被耗光,盛怒之餘下令攻城,只不過他這一路俱是河東的輕騎兵和跳蕩,沒有火炮加持,也沒有弩車等攻城器械。只得臨時命人砍伐樹木打造攻城梯進攻城牆。

劉長卿在守城方面頗有天賦,他調配人手在各個城門口來回輪換,將身經百戰的兵卒和民團搭配起來使用,並且琢磨出許多可以居高臨下反覆殺敵的利器。攻上城牆的唐軍被這些利器殺得七葷八素,再度攀上時已經是膽戰心驚。

安慶攻城戰役進行了一個多月,張光滔遲遲無法拿下安慶,愈發急火攻心,口中發誓等攻下城池後,定要將劉長卿五馬分屍。

西路軍田承司的行軍路線最短,他所率領的是幽燕騎兵,還有李嗣業強行徵調的契丹和奚部等兩支鐵騎,在所有南下的軍隊中行軍速度最快,僅僅用了六日便到達南陽城下,經過二十多日的激戰之後,南陽太守於深夜突然攜軍民撤出,並且一把火燒掉了城內居民房,留給了雍軍一座燃燒的空城。

田承司算是完成了任務抵達了襄陽城下,但他在進攻南陽的二十多日裡,兵力損耗太大,士氣也逐漸低落,對橫亙在面前的襄陽早已經構不成威脅。

他只能向李嗣業呈上信件,請求他派大軍前來會攻襄陽。

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一百八十章 郎君不懂妾意濃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辯勢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遇不速客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一百五十九章 當兵有好處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軍重聚魏州界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驚心之言論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楊家三姊第七百七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六百七十二章 離開長安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二百零九章 李校尉來訪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戰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二百三十五章 箭雨襲城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一百零六章 魔鬼城孤守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
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一百八十章 郎君不懂妾意濃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辯勢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遇不速客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一百五十九章 當兵有好處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軍重聚魏州界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驚心之言論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楊家三姊第七百七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六百七十二章 離開長安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二百零九章 李校尉來訪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戰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二百三十五章 箭雨襲城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一百零六章 魔鬼城孤守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