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獨立思考主動探尋

幾個疏勒官員並沒有感覺驚訝,他們雖不是遊牧政權,遊牧部族的生活方式卻知道得很清楚。對於突騎施所謂的全盛時期並無羨慕,只有同情。爲什麼要轉場三千里?因爲人丁繁盛,牛羊成羣,乃至草場承受不起。幾十萬牲畜過境,不消幾日百里牧場就被啃得乾乾淨淨。一年轉場百次,不得喘息,這簡直是受罪吶,生而爲人的樂趣何在?

李嗣業思慮片刻,得出的結論卻是,這簡直是超低的軍事成本,一次遠征僅僅相當於一年轉場。

農耕民族的軍事成本包括,動員,調集糧草、徵募兵丁、選派將領、臨戰參訓、然後還有朝堂爭論不休,調用國庫半年的賦稅,一場戰爭足以使弱國傷筋動骨。

也許作爲一個將領的終極目標,不止是取得勝利,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戰爭成本。

就如漢初時期,匈奴南下劫掠,長安人心惶惶,羣臣不寧,漢武帝幾次北伐匈奴皆傾舉國之力遠征。但到西漢後期陳湯、甘延壽兩個邊將竟不通過皇帝就能對匈奴發動戰爭。等到東漢時,對外戰爭基本已經維持在州郡的範圍內。這其中不只有匈奴勢力衰退的原因,更深層的原因是漢朝的軍事制度經過百年發展,軍事成本已經維持到很低的程度。

低成本的軍事制度也意味着對戰爭的耐受力越強,況且軍隊的強弱與成本幾乎關係不大,兩宋時期軍隊甲冑精良強弓勁弩成本夠高吧,但該弱還是弱,導致每一場對外戰爭就是一場國難。古往今來,擁有低成本軍事組織的一方通常佔據着主動權,在心理上也存在優勢,而且永遠不會有“輸不起”的情況。

曹魏的屯田制,明朝朱元璋的衛所制度,都是爲了降低軍事成本所做的努力,並且在一定時期內,它們發揮了很大作用。

初唐是府兵制的巔峰時期,從西魏開始到太宗時期已經相當成熟,軍事成本達到了最低,正是因爲如此,經歷過戰亂的初唐無需數代積累,在短時間內就連續平定了東西突厥,擴張出了安西都護府。

如今雖說正處在府兵制向募兵制的轉型期,但安西軍僅以兩萬四千人控制西域廣袤的土地,也算與低成本軍事力量的代表了。

李嗣業自認爲在提高戰鬥力的前提下,還能夠再壓縮成本,將來他還要摸索方法,如何用安西北庭的低成本對抗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的高成本。

“李鎮使,李鎮使。”裴國良的話打斷了他的沉思。

“如何”

裴國良又問:“你給拿個主意,該如何規劃”

李嗣業點點頭說道:“我同意頡比羅的說法,把軍牧區設在蔥嶺至徙多河下游,不過是四五百里的轉場,如果連這點距離都接受不了,又何談打仗。軍中馬匹除保證物資運送,驛傳,軍令下達外,明年春季起全部轉移至蔥嶺的高山草場,沿着河流向下,到秋冬季節已經轉場至疏勒鎮附近。”

“那我疏勒境內的牧民呢”

“我建議各州統一形成放牧聚落,沿着天山南脈和葛羅嶺,四季牧場根據高度進行規劃。當然這只是我的意見,最後還要你這個都督拍板決定,由各州司馬組織商議,結果怎麼樣,你們來定。但是有一條禁令必須實施,那就是軍牧場內嚴禁牧民放牧!”

裴國良點頭諾諾,衆官員噤若寒蟬。

衆人牽馬準備下山,途中李嗣業望着遠處高山起伏的冰雪線,突然開口道:“其實還有一個終極問題。”

“什麼終極問題。”裴國良緊跟着問。

“無論如何規劃,如何擴大牧場,最終由於牧民和牲畜的擴張,草場還是會不堪重負,這個終極問題該如何解決”

衆人默不作聲,一邊行進一邊低頭思索。

這時山下有千隻羚羊羣正在遷徙,這可是疏勒地區難得一見的景象,它們的隊列有百丈多長,成年公羊在隊列外圍,母羚羊和幼崽在隊列中央,據說這些羚羊的目的地是興都庫倫山南方的印度平原。也只有在磧西這山巒起伏博大的地方,才能見到這壯觀的生命奇景。

頡比羅似有所感,指着那些羚羊道:“將軍瞧見了嗎碎葉川東西的山丘草原上有幾十萬頭這樣的羚羊,它們和我們一樣,也依靠這廣袤的草原爲生,可我從未聽說過羚羊能給草原帶來禍患,這是爲什麼”

李嗣業沒有說話,心想你就繼續科普下去吧,畢竟食物鏈這玩意兒從我嘴裡說出來就太low了。

“因爲騰格里掌控着這一切,他爲草場創造了羚羊,又創造了狼羣來控制羚羊的數量,使得草原能夠春夏秋冬,交替輪迴生長。但作爲騰格里的嬌子,我們卻凌駕在這些之上,草原終有邊界,而繁衍卻沒有界限,我們必須承擔起騰格里賜予我們的職責,主動控制牲畜的數量,不要超過草場能承受的極限。”

他接着又補充了一句:“但這個很難做到,人有貪慾,從來都不會滿足。”

李嗣業先是點了點頭,又說道:“其實可以做到,需要置身於利益之外的權力來干涉壓制。”

頡比羅擠出一絲笑容問道:“李鎮使的意思是,由大唐和安西都護府來擔當草原上的仲裁者可惜大唐也只以自己的威嚴和利益爲基準,他們不會考慮到這麼細緻的地方。”

裴國良和都督府的人都皺起了眉頭,這個突騎施部落頭人膽子真大,什麼話都敢往外禿嚕,大唐和都護府也是你一個小小的遊牧首領能夠評價的裴都督看了李嗣業一眼,見他沒什麼反應,才鬆了一口氣。

“規劃就這麼定下了,嚴格的分界點隨後派人來釘界樁和標牌,我們回去。”

一行人翻身上馬,沿着赤河畔向疏勒城方向而去。

回到疏勒城後,頡比羅立刻向李嗣業提出請求要回去,李鎮使恩准了他的請求,並派封常清給他送行。

第二日上午,李嗣業難得清閒,參觀了趙正義道長修建完工的內院和煉丹房,這個院子孤零零地聳立在城東南的平地上,四面無依無靠,瞧着有點兒落寞。

走進院子裡也瞧着很冷清,老道長不知從哪裡移植了一顆柏木,正圍着圈爲它拍土。這樹所種的位置清幽宜人,還真給這院子帶來了幾分意境,只是移植的季節不對,這樹要能成活纔是稀奇了,看來這老道除去煉丹,也不會點兒別的。

老道瞧見李嗣業進門,連忙放下木鍬,拱手迎上前去:“李將軍公務繁忙,日理萬機,還能抽出時間來光臨驚雷觀,貧道感激莫名吶。”

李嗣業呵呵一笑,卻突然問他:“搞到丹爐了嗎”

“沒有,”趙正一如實回答:“磧西離中原太遠,不好籌措運送,所以貧道打算自己鑄一個。”

“你還會鑄鐵”李嗣業挑了挑眉毛問。

“其實不是鐵,乃是青銅,也不能完全是青銅,青銅不耐火,裡面應該有一層陶土層用來隔熱。貧道的做法是先燒製出陶土爐,然後在陶土爐的外層以沙土做模具,澆鑄出青銅的外殼。只有爐還是不行的,上面還要抽汞器,才能夠將丹砂中的硫和汞分離開來。”

李嗣業沒有耐心聽他講解這個,擺擺手說道:“你什麼時候去採集原料。”

“快了,等我將丹爐煉好。”

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五百六十一章 瑰寶如羽衣霓裳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將軍初回城第六百五十五章 天寶十二載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四百一十五章 可汗心思誰人知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七百三十九章 玉環香消玉殞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六百五十八章 預謀伏擊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三十章 香鋪中吃煎茶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軟刀子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遇不速客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三百九十七章 仙女的夫君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一百四十三章 今年冬天特別冷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關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旋女入守捉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無將使賀蘭成名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三百四十一章 可汗無可救藥?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四百三十一章 玄元燈樓設想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一百零四章 強與弱,意志的較量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三百三十一章 賜宴麟德殿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謂退敵之策
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五百六十一章 瑰寶如羽衣霓裳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將軍初回城第六百五十五章 天寶十二載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四百一十五章 可汗心思誰人知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七百三十九章 玉環香消玉殞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六百五十八章 預謀伏擊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三十章 香鋪中吃煎茶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軟刀子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遇不速客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三百九十七章 仙女的夫君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一百四十三章 今年冬天特別冷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關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旋女入守捉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無將使賀蘭成名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三百四十一章 可汗無可救藥?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四百三十一章 玄元燈樓設想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一百零四章 強與弱,意志的較量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三百三十一章 賜宴麟德殿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謂退敵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