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

復興軍派遣營代表呂嶽就曾經對秦良玉講過軍隊的“政治理念”這個問題。

呂嶽說:“只要是在華夏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都是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只要是使用漢字作爲文字,認同中華文化的人,就都是中華民族的同胞。奢崇明和安邦彥集團的罪行在於,他們要背叛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他們否認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

至始至終,復興軍那幾百個士兵都沒有承認過他們自己參與的平叛行動是在爲大明朝效忠。這樣的事情就擺在面前,秦良玉實在是不能放心王書輝和復興會。

更主要的是,復興會在白桿兵內部,也在若有若無的對朝廷進行着詆譭和攻擊。他們對白桿兵士兵們進行的宣傳有:

比如遼東將門對白桿兵的迫害。(白桿兵在遼東戰場上死了好幾千的同胞。)

比如遼東的文官和西南的文官對白桿兵的鄙視和壓迫。(這是大明朝傳統,特別對白桿兵這種“土兵”,這種傳統更加明顯。)

比如朝廷的那些大官們是怎麼通過“飄沒”的手段貪污白桿兵的軍餉和供給的。(這倒是大家都一樣的待遇。)

再比如,朝廷裡掌權的宦官是怎樣因爲索賄不成就將他們的老頭人馬千乘害死的。(這可是血淋淋的事實。)

要是復興軍的那些士兵和幹部是在造謠生事。秦良玉自然可以直接的就將他們趕出白桿兵去。可是,復興軍的那些士兵和幹部們對白桿兵說的那些事情,都是實實在在的發生了的事情,都是在現實中正在上演的事情。

更主要的是,復興軍的士兵和幹部爲自己的亡夫馬千乘鳴不平。復興會的士兵和幹部把自己的亡夫馬千乘說成是偉大的“民族英雄”,是了不起的東漢王朝的開國功臣馬援的後人。更把“馬革裹屍”,“老當益壯”這些典故教給了所有的白桿兵。

在這種情形下,秦良玉就是知道復興軍這些人的宣傳是別有用心的,卻也真真正正的沒辦法反駁復興軍的這些話,反對復興軍做的那些宣傳。

說起來,復興軍在白桿兵裡所做的事情,除了教導士兵們讀書寫字,幫助白桿兵樹立民族意識,組織白桿兵進行軍事訓練之外,對於白桿兵內部的那種兵爲將有的封建弊端,復興軍是一點兒也不會涉及的。

在秦邦屏和秦民屏看來,在王家侄子的親兵們的教導下,自己麾下的士兵戰鬥力節節上升,軍事素質節節上升不說。原本有些蠻橫呆滯的士兵們不僅更加的團結而且更加的忠誠了。他們都覺得白桿兵比過去更好指揮,更好掌握了。

從這個角度上說,秦良玉說王書輝想要和暗中插手白桿兵和石柱宣撫司的控制權,非常的說不過去。只不過,從秦邦屏這個理論上的外人的角度出發,這種爲王書輝喊冤的話,他沒有資格說出來而已。

秦邦屏覺得自己是外姓人,不好把給王書輝喊冤的話說出口,可是同樣是外姓人作爲秦家最小的兒子的秦民屏,卻覺得自己該爲王家侄子說幾句話。

一直沒有開口強忍着自己的秦民屏發現,自己的大哥和三姐開始陷入到沉默之中,他終於忍耐不住開口了。

“三姐,你怎麼又開始了啊。從三年前王家侄子給咱們送兵甲送糧草開始,你就對王家侄子猜忌不斷。到底是怎麼回事啊?難不成人家王家侄子敬仰咱們兄弟爲國效力,全心全意的對咱們扶持這麼多年,好心全讓你當了驢肝肺了不成!”

不會說話的人,你這輩子也別想讓他學會說話。秦民屏這個人讀書雖然也不少,可是從小到大,他過得都是肆無忌憚的日子。所以,有什麼說什麼已經成了秦民屏的個人風格了。

作爲大哥的秦邦屏照例呵斥了他幾句。不過他把大哥的話當成是清風撫耳,毫不在乎的繼續說道:“我年紀都已經過了四十歲了,我也是明白事理的人了。其實三姐說的那些我也明白,無非是怕王家侄子在石柱比馬家更得人心,害怕外甥大權旁落罷了。”

“要我說啊,別說人家王家侄子是王室宗親,是正經八百的正牌子儀賓貴人,根本就不可能把一個小小的石柱土司這麼個窮山惡水的地方放在眼裡。就是人家真有這個心思,又能有什麼大不了。要不是朝廷的規制不許的話,這麼個破爛的石柱土司,送給人家王家侄子又如何?”

“說真的,這麼個窮山惡水的地方,到底有什麼好稀罕的。王家侄子幫着外甥和咱們家,在忠州在荊州建的那些產業,那些繅絲廠、紡織廠、玻璃廠、肥皂廠什麼的,哪個不是一本萬利,吃幾輩子也吃不完的。這麼個窮山惡水的石柱,要不是王家侄子派人來整治,山民百姓到現在連飯都吃不飽。人家貪圖你這石柱什麼啊!”

秦邦屏雖然心裡頭認同自己弟弟的話,但是他不能容許自己的弟弟這麼明目張膽的打三妹秦良玉的臉。根本不等秦良玉做出反應,秦邦屏一下子把手邊的茶盞摔在了地上,然後大喝一聲:“你住嘴!”

看到秦民屏有些不滿意的努了努嘴。秦邦屏用一種語重心長的語氣對秦民屏說道:“這裡有你說話的地方麼?說到底,別管三妹是怎麼看待王家侄子的,我們秦家也不是石柱宣撫司之主。三妹纔是石柱之主,外甥纔是石柱之主。”

“我們兄弟到底還是和王家侄子一樣,是爲了宣撫司效力的外人而已。石柱的事情到底該如何辦理,只能聽三妹和外甥的。你一個外姓人,怎麼能越俎代庖,說出這種沒分寸的話來!”

秦良玉聽了自己的弟弟埋汰自己的目光短淺,埋汰自己的自我感覺良好,不可能是不生氣的。但是她也知道自己的大哥最喜歡讀的書是《春秋》。他說起話來的時候,頗有皮裡陽秋的味道。所以,她也從大哥訓斥自己的四弟的話中明白了大哥的立場。

確實,作爲忠州世家,秦氏兄弟並沒有把石柱宣撫司太怎麼放在眼裡。在自己的兄弟眼裡,他們爲石柱效命全是看在同爲兄妹的面子上,是一種道義上的支持。他們把一直以道義爲名支持白桿兵的王書輝看成是和他們一樣的人的。

大哥的話裡明顯的帶着和王書輝同仇敵愾,覺得自己遭到了秦良玉這個石柱之主的猜忌的味道。

秦良玉聽明白了自己哥哥的意思,一時間大感頭痛。自己的哥哥和弟弟都不能理解自己,她怎麼會不感到心力憔悴呢。

正在秦良玉想要解釋幾句,準備和自己的哥哥弟弟解釋嫌疑的時候,自己的兒子馬祥麟突然站了起來。

他用一種非常少見的堅定口氣對秦良玉說到:“母親大人!孟子說‘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這話對不對呢?”

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19章 起步(3)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9章 婚事(1)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40章 妖僧(4)第371章 在山東(6)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173章 審判(1)第372章 在山東(7)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371章 在山東(6)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25章 開始(1)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36章 理念(4)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374章 在山東(9)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21章 起步(5)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366章 在山東(1)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373章 在山東(8)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21章 起步(5)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146章 簡單邏輯2
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19章 起步(3)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9章 婚事(1)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40章 妖僧(4)第371章 在山東(6)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173章 審判(1)第372章 在山東(7)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371章 在山東(6)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25章 開始(1)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36章 理念(4)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374章 在山東(9)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21章 起步(5)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366章 在山東(1)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373章 在山東(8)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21章 起步(5)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146章 簡單邏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