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

不得不說,在黃臺吉死後,雖然代善和多爾袞兩人在各方面的能力都無法比擬黃臺吉,但是兩個人身上還是有着優秀的部落領袖的素質的。

多爾袞的決斷非常的果決。在發現了後金女真在復興軍面前無比脆弱的事實之後,他立即就拋掉了作爲愛新覺羅氏的興起之地的瀋陽地區,帶着他麾下所剩不多的物資和全部的人口,立即逃到往蒙古草原。

爲了保證自己的撤離行動的安全,他還深謀遠慮的擊破了可能對他的遷移行動造成威脅的大淩河堡,打的祖大壽部落荒而逃。在這之後,他立即和大隊人馬會和,帶着七萬多女真人和蒙古人向大寧方向移動。他的最終目的地是臣服於後金政權的喀爾喀蒙古駐地。

而在多爾袞帶着人馬撤出瀋陽地區之後,代善的決斷居然一點兒也不比多爾袞猶豫到哪裡去。他把瀋陽城內的物資和人口蒐羅一空之後,在瀋陽城內放起了大火。之後他就果斷的帶着所有具有移動能力的人口(除了女真人和蒙古人外,他也沒放棄漢人奴隸)共十二萬人,一起向鐵嶺衛以北的安樂州地區撤退。

他的最終目的地,是早就被兼併和同化了的,已經變成了八旗各部成員的海西女真的故地奴兒干都司地區。

所以當復興黨遼南根據地派出的部隊到達瀋陽城外的時候,看到的是空無一人,已經被大火燒成了廢墟的瀋陽廢城。

但是這也並不是說整個遼東地區就只剩下目前不到三十萬人的復興黨治下的遼南根據地人民了。無論是多爾袞還是代善,這些已經享受慣了農業文明成果的人,都沒有充分的認識到從農業文明退化到遊牧漁獵文明的巨大差距和困難。

雖然因爲受到蒙古人的巨大影響的關係,他們在遷移過程中都驅趕着大量的牛羊牲畜作爲糧食,但是有限的牛羊牲畜根本就無法滿足幾萬十幾萬人口的供給需要。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那些沒有特殊待遇的普通女真人,還是處於被壓迫被剝削狀態的蒙古人和漢人奴隸,都開始在遷移的過程中大量的逃散。

落荒而逃的問題就在這裡,即使多爾袞眼睜睜的看着自己原本是七八萬人的人口一天天的減少到四萬人,可是爲了保證自己的移動速度,爲了保證自己核心部隊的戰鬥力,他根本就沒辦法抽出人手來追捕逃跑的人。

代善面對的情況也是相同的。他那十幾萬人的龐大隊伍中,能夠得到優先供給和照顧的都是些女真貴族。在遷移的過程中那些底層的女真人、蒙古人和漢人奴隸的生活比平常更要惡劣一百倍。

這樣一來,無論是底層女真人、蒙古人還是漢人,他們自然而然的都會逃離代善的隊伍,跑到外面自謀生路。除了少部分野性未馴的“生女真”直接逃進了深山老林之外,那些過慣了穩定的農業社會生活的女真人、蒙古人和漢人奴隸,直接就逃回了瀋陽地區,準備投靠復興軍。

他們可是都知道,復興黨對普通的女真人、蒙古人並沒有什麼敵意的。他們中的不少人都知道,復興軍麾下有一支叫做復興新軍的部隊。在這支部隊裡,投降的女真人、蒙古人都會得到安置,獲得一份工作,甚至可以轉化身份直接爲復興軍效力。

所以,當代善帶領着只剩下四萬人的隊伍抵達了撒叉河衛,當多爾袞領着三萬多人的隊伍抵達喀爾喀部駐地,當遼南復興軍抵達瀋陽城外的時候,大約有兩萬多的女真、蒙古和漢族奴隸逃兵,零零散散的散佈在瀋陽廢城周圍地區,急切的期盼着復興軍的到來。

不僅是他們在心裡埋怨復興軍來的太晚了。執行本次任務的復興黨遼南軍區的混編旅自己,也對軍區這麼遲緩的才做出決定感到不滿。

在明明可以打上一場漂亮的追擊戰的情況下,放着十多萬敵人就那麼跑到北邊去追之不及了,這種情況讓遼南軍區的各級指戰員們深感鬱悶。但是一切行動聽指揮是他們必須堅持的。即使不能理解軍區的決定,新組成的只有三分之一是作戰部隊,剩下的三分之二的部隊是生產建設兵的混編旅,還是按照軍區的命令,老老實實的開始執行新瀋陽的建設任務。

兩萬六千多名女真、蒙古和漢族逃兵,很快就被複興軍接收了下來。

這些人的出現,實際上還是讓混編旅方面挺驚喜的。要知道,按照中央方面下發的建設規劃,在渾河邊上建立起一座全新的城市,這是需要大量的基本勞動力支持的。這兩萬六千各族降人,可謂是一場及時雨了。

席日勾力格這個名字聽起來似乎挺好聽的,但是這個蒙古名字的意思卻是比較粗鄙的。席日勾力格在蒙古語裡的意思是黃狗崽子。

被人叫成黃狗崽子,對於這個問題,席日勾力格自己並不怎麼在乎。作爲一個曾經的其他蒙古部落的奴隸,之後又被女真人掠走再次成爲奴隸的底層人物,席日勾力格對於自己的尊嚴沒有什麼專門的關注。他更加關注的問題是生存問題。怎麼能夠在主子的剋扣和管事的打罵下生存下來,這纔是佔據了席日勾力格腦袋裡的全部空間的重要問題。

席日勾力格十二歲因爲部落戰爭淪爲其他部落的奴隸。在他所在的新部落的主子們歸降後金之後,他又成了個後金治下的蒙古牧奴。他在被掠到瀋陽城之後,一直在一個女真大貴人家中當一個專門照顧馬匹的馬伕。

作爲一個爲了吃飽肚子無所不用其極的下等人,和代善帶領的大部隊一起向北遷移的席日勾力格很明確的認識到,自己如果不逃掉的話,那麼在隊伍中完全沒有任何地位的自己,在大部隊裡的處境將會越來越差。

終於,在一次停駐中,席日勾力格趁人不備偷了一袋子馬料作爲乾糧,騎着一匹自己負責照看的馬,逃離了大部隊。

一直在瀋陽城內的貴人府邸裡養馬的席日勾力格當然不知道復興黨是怎麼回事兒。不過他的運氣不錯,在出逃的路上遇到了不少和他一樣趁機逃跑的人。

其中有一個漢人奴隸在和他分享了他偷來的馬料之後告訴他,只要跑到復興軍那裡就有活路了。復興軍專門對付貴人主子,但是卻不會爲難窮苦人,還會給逃過去的人安排一個能夠吃飽飯穿暖衣的營生幹。

能夠吃飽飯,這件事情可能對於現代人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對於古代人,特別是末世時代的古代百姓來說,那就是完全是一種奢望了。就像在現代社會裡貧困到吃不上飯吃不飽飯的情況相當稀奇一樣,在古代農業社會裡,富裕到吃得飽飯,因爲控制不住自己的口腹之慾得了諸多的富貴病的情況則是非常罕見的。

席日勾力格這個年輕的蒙古牧奴並沒有任何的人生理想。能夠吃飽飯,光是這一點就足夠打消他的任何顧慮了。

就這樣,席日勾力格和同伴們逃回瀋陽地區之後,就盼星星盼月亮的等着復興軍的到來。

按照復興黨的中華民族大家庭政策。不管席日勾力格這個蒙古名字好不好聽,表達的意思吉祥不吉祥,反正到了復興黨治下都要換成三個字的漢字名字,而且只有這一個漢字名字。正是因爲這樣的原因,席日勾力格在成爲復興軍的臨時勞工之後,獲得了一個黃立格的新名字。

席日勾力格本人並不在乎自己叫什麼名字。叫黃立格也好,叫黃狗剩也好,叫狗崽子也好,無論叫什麼名字,能不能吃飽飯活下去纔是他唯一的重心。

不過席日勾力格在成爲復興軍的勞工之後很快的就記住了自己的名字黃立格,並且很快就把它作爲唯一的名字使用了。甚至於不到三天的時間,黃立格居然學會了用鉛筆寫自己的名字。

這倒不是說復興軍的政工幹部們真的具有紅警裡尤里那樣的洗腦威能。這單純的就是因爲,在復興軍治下過嚴謹嚴密的組織生活,記不住自己的名字不能快速的報出自己的名字。而不能快速的報出自己的名字,則是要挨軍棍的。

挨軍棍這件事情,對於黃立格來說倒沒什麼。關鍵是,一旦報錯了自己的名字,自己就會被餓飯。而餓飯這件事情對於黃立格來說,簡直就沒有任何刑罰比這更可怕了。

黃立格的表現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因爲在成長的過程中遭遇的飢餓實在太多太普遍了。所以當黃立格當上了復興黨的勞工可以隨便吃飯吃飽爲止之後,黃立格就變得對於吃飯這件事情更加的執着了。

要不是記住了自己的名字可以在每餐飯中增加一個鹹蛋,會寫自己的名字可以在晚餐的時候加一個午餐肉罐頭的獎勵擺在那裡,以黃立格的智力水平,正確的寫出自己的名字這麼高難度的事情,他怎麼可能輕易的做得到呢?

正是因爲對鹹蛋和午餐肉的追求,才使得黃立格認真好學了起來。

和那些漢人奴隸出身的勞工不同,作爲蒙古人的黃立格覺得在勞工營裡的生活即幸福又辛苦。

說幸福,是因爲每天三頓飯都可以吃的飽飽的。兩個雜糧饅頭,一大碗玉米粥,再加上不限量的蒸土豆。每頓飯還有一大碗的骨頭湯煮蔬菜(雞鴨骨架加上蔬菜)喝。黃立格怎麼說也活了十幾二十年了(到底是多少年他自己搞不清楚),這樣的日子他還是第一次過上。

更主要的是現在的黃立格不再需要和牲口們一起睡在髒兮兮臭哄哄的牲口棚裡了。他在勞工營裡每天穿着乾淨整潔的勞工勞動服和結結實實的帆布鞋,每天都要洗個熱水澡,每天都可以睡在乾乾淨淨暖暖和和的房間裡,那有着厚實被褥的牀鋪上。這讓黃立格不知道有多幸福。

但是與之相對的則是,和那些本身就在漢語上沒什麼太大困難的漢族人以及那些本來就經常使用漢語的女真人不同,作爲蒙古人,黃立格聽懂漢語的問題不大,但是說漢語和寫漢語就完全不行了。

因爲使用習慣的問題,在勞動營每天晚上的夜校課堂上,黃立格的學習進度非常的落後。即使有漢語拼音這麼好的工具,即使有復興軍的戰士們手把手的教導,黃立格在文化學習上的進度仍舊非常的緩慢。

因爲學習進度直接和生活待遇聯繫在一起,所以黃立格心裡別提有多着急了。好在黃立格的室友裡有一個有一點兒點兒文化基礎的漢人奴隸出身的勞工室友,他就是那個曾經在路上和黃立格一起分享馬料的朋友。在他的幫助下,黃立格的成績才勉強跟上。

因爲從海州到瀋陽的鐵路還沒有開始動工,也因爲從海州到瀋陽的公路也只修到了鞍山地區,而且在公路修至鞍山後,遼南根據地開始投入大量精力進行鞍山鋼鐵廠的建設工作,所以除了廢了不少力氣,使用蒸汽輪船和專用的內河蒸汽拖船通過三岔河經渾河對瀋陽地區進行的基礎補給以外,一段時間內,已經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鞍山鋼鐵廠重點工程建設上的遼南根據地在近期階段,還真就沒辦法抽出專門的人力物力來,快速開通一條從海州到瀋陽的標準公路。

在這種情況下,瀋陽地區很多本來可以使用機械進行的建設工作,就不得不變成純人力的工作了。

比如說在瀋陽地區自己進行道路建設和房屋建設方面,本來可以使用壓路機和混凝土攪拌機進行的工作,現在都變成了人力完成。再比如說,很多市政建設的挖掘工作完全可以由機械來承擔,現在也變成了勞工們拿着鐵鍬去挖了。

瀋陽軍管會的那些幹部們實實在在的體會到了人力和機械之間巨大的效率差距後,纔對他們已經熟悉習慣了的,已經有些審美疲勞了的那些工程機械,真心實意的感激了起來。

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35章 理念(3)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4章 穿越(4)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79章 大練兵(3)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79章 大練兵(3)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80章 大練兵(4)第366章 在山東(1)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22章 起步(6)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3章 穿越(3)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369章 在山東(4)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6章 準備(2)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30章 日常(2)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28章 開始(4)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9章 婚事(1)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
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35章 理念(3)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4章 穿越(4)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79章 大練兵(3)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79章 大練兵(3)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80章 大練兵(4)第366章 在山東(1)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22章 起步(6)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3章 穿越(3)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369章 在山東(4)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6章 準備(2)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30章 日常(2)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28章 開始(4)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9章 婚事(1)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