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

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該問的問,不該問的不問。這樣的處事道理,現代人往往把它作爲重要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人的素質。可是在明朝末年這個時代,一個普通的大戶人家的家奴就知道的非常清楚,執行的非常徹底。

趙家富是南直隸的一個大海商家的家奴。他家幾代人都在這個趙姓海商家生活,全家人都是這個大海商家的家生奴僕。

江南地區的海商的貿易行爲,主要還是針對日本和南洋的。不過因爲朝鮮方面也有一些貂皮人蔘之類的特產,所以走北方航線和朝鮮做生意的雖然不多,也還是有的。

南直隸趙家的主要業務也是針對南洋地區的。自從復興黨的工業品大批量的進入江南市場以來,復興黨的工業品也成了趙家的重要貿易內容。在這些江南的大地主大商人眼裡,復興黨是不存在的,只有復興商社這個商業組織存在。他們認爲復興商社就是王書輝這個在荊州地區勢力頗大的郡王女婿經營的產業。

因爲大部分江南地區的地主豪紳們都知道枝江王府和南北兩京的那些大太監的關係非常的熱絡,所以即使復興黨的工業品傾銷給他們造成了一定的利益損害,可是他們還是對復興黨採取了一種防範中合作的態度。

和那些背景複雜的江南大地主大商人不同,趙家屬於那種買賣很大,但是背景比較淡薄的類型。趙家一直巴結着南京的鎮守太監,通過這個太監的關係,趙家和復興黨的商業合作一直比較緊密。

正是因爲這樣的原因,在得知復興黨南京辦事處在招募朝鮮語翻譯的時候,趙家負責朝鮮方面貿易的二房當家老爺主動的找到了復興黨南京辦事處的負責人,把自家的幾個懂朝鮮語的家奴送給了復興黨。

就這樣,原本趙家的家奴趙家富一家成了復興黨治下的百姓。到了復興黨治下以後,趙家富的老婆被安排到復興軍海軍學校裡從事後勤工作。趙家富的兒子和女兒進了少年軍接受教育。而趙家富本人則因爲他的特長(朝鮮語),成了復興黨商務局的一個普通職員。

雖然在復興黨治下生活了也有半年多了,甚至能寫會算的趙家富還通過了脫盲考試和小學學力測試獲得了小學文憑,可是趙家富還是沒太搞清楚復興黨是怎麼回事兒。

私蓄武力,把持地方。這樣的事情,作爲江南大海商家的家奴,趙家富其實是見過很多的,他並會因爲這個對復興黨的所作所爲大驚小怪。所以他最開始以爲復興黨應該就是王書輝這個郡王女婿經營起來的勢力。

可是隨着他對復興黨的瞭解越多,他對於復興黨反倒越來越看不明白了。說復興黨是豪強地主吧,復興黨也確實通過“巧取豪奪”等等“燒殺搶掠”的不法手段弄了不少的地。可是復興黨對老百姓泥腿子,卻比官府和那些真正的豪強地主要好一萬倍。就是他這個大戶人家的家奴,作爲一個掌握着專門技術(朝鮮語翻譯)的有用的人才,他在趙家的待遇也沒有復興黨對治下的老百姓好。

不過,常年的奴僕生涯,幾代人的奴僕身份,讓趙家富知道什麼是該操心的,什麼是不該操心的。

趙家富非常有職業道德的認爲,自己作爲一個小小的商務局裡的職員,只要對得起局裡發給自己的工資也就夠了。至於復興黨是好是壞,復興黨是要造反還是要如何,那就不是他該關心的事情了。

朝鮮航線,趙家富以前的時候走過十來趟。可是到濟州島他卻是第一回。復興黨的翻譯工作並不是非常好做。那是因爲在和朝鮮方面交流的時候,不少復興黨的語言,趙家富根本就找不到什麼對應的翻譯。

在這樣情況下,趙家富就按照自己過去的習慣對復興黨的聯絡人員的語言進行翻譯。

金德順不是聽不懂天朝話,他的漢語水平其實非常的高。實際上,他不僅可以熟練的使用漢字吟詩作對,而且他還掌握了一口流利的鳳陽官話。只不過復興黨聯絡員的普通話口音和鳳陽官話差距太多,所以他和那個穿着天朝錦衣衛官服的復興黨聯絡員交流的時候,只能通過趙家富這個通譯。

聽到天朝商人要在濟州島僱傭人手,金德順立即表示在這方面毫無問題。而且爲了表示出自己對於天朝的仰慕和尊重,金德順大筆一揮,撥發了三千流放犯給復興軍方面無償使用。

復興黨的聯絡人員對於金德順的看法是非常好的。畢竟和大明朝的那些在集中營裡也死硬的官員不同,這個朝鮮官僚對復興黨的要求有求必應。現在聽說金德順願意提供三千人力給基地方面無償使用,這個年紀才二十五歲的年輕人誠心誠意的對金德順表示了感謝。

其實他不知道的是,對於金德順來說,濟州島上的流放犯從來不是什麼對他有用的東西。濟州島的可耕地有限,但是朝鮮這個小國家卻是個水淺王八多,廟小妖風大的地方,長年累月的黨派鬥爭和政治傾軋,使得濟州島這個小小的邊陲海島上,積累了大量的在政治鬥爭中失敗的流放犯。

在濟州島上,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的事情給這些人幹。這上萬人的流放犯集中在濟州城裡,大量的消耗濟州島緊缺的需要外運的糧食物資,實際上對於金德順這個濟州島的最高長官來說完全就是一種負擔所在。

金德順把這三千人給復興軍方面無償使用不假,可是金德順可不準備給這三千人提供糧食。對於他來說,能夠節省三千人的口糧,那絕對是個中飽私囊的好機會。至於復興黨方面能不能承擔這三千人的糧食,那就不是他金德順的事情了。

復興黨能夠承擔三千人的額外糧食嗎?回答是很明確的。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和其他物資比較起來,糧食、服裝這類東西,基地方面一點兒也不缺乏。這些東西都是不佔地方,一個集裝箱(木板集裝箱)就能裝一大堆的東西。

特別是糧食。復興黨食品廠生產的壓縮軍糧和午餐肉罐頭,可是按照五千人一年的數量準備的。實際上,因爲復興黨的船隻從武昌經長江出海到濟州島只需要一週左右的時間,所以現在在濟州島上的兩千五百名海陸軍士兵和兩千名生產建設兵,根本就用不完這麼多的糧食物資。

所以,用糧食僱傭濟州島上的本地勞動力修建基地,是一個非常划算的事情。

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26章 開始(2)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80章 大練兵(4)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304章 終結者(1)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311章 終結者8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382章 東改編1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367章 在山東(2)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34章 理念(2)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34章 理念(2)第7章 準備(3)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5章 準備(1)第367章 在山東(2)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15章 立足(3)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29章 日常(1)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15章 立足(3)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19章 起步(3)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383章 東改編2第51章 馬縣丞的末日(3)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26章 開始(2)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374章 在山東(9)
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26章 開始(2)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80章 大練兵(4)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304章 終結者(1)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311章 終結者8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382章 東改編1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367章 在山東(2)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34章 理念(2)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34章 理念(2)第7章 準備(3)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5章 準備(1)第367章 在山東(2)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15章 立足(3)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29章 日常(1)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15章 立足(3)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19章 起步(3)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383章 東改編2第51章 馬縣丞的末日(3)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26章 開始(2)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374章 在山東(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