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

平心而論,如果不計較魏忠賢身上和所有的大明朝的文官武將一樣的貪污情節的話,他這個大明朝的大管家還是比較合格的。

天啓皇帝和他的祖父萬曆皇帝還不一樣。萬曆早年張居正專權專政是不假,可是因爲那個治標不治本而且還在客觀上殘民害民的一條鞭法,雖然從根本上直接的促進了明朝末年的土地兼併導致了大量的農民破產,可是就當是來說,張居正還是自己的學生萬曆皇帝攢了不少的家底兒的。

按照史書上的記載,張居正死掉的時候,大明朝中央庫存白銀高達1250萬兩。

對於萬曆皇帝來說,他是託了張居正的福,所以他不用像他的爺爺嘉靖皇帝和他的孫子天啓皇帝那樣爲國家財政的狀況頭疼。甚至於他還可以憑藉着充足的國家財政,遊刃有餘的打勝三場大規模的戰爭。

當然了,就像嘉靖皇帝通過平定倭寇疏通海外貿易給自己的孫子留了一定的家底一樣,萬曆皇帝也通過派遣太監擔任稅監的方式實現了國家財政的開源,給他的孫子天啓皇帝留下了不少的家底兒。

相比較來說,天啓皇帝登基後面臨的情況要比他的祖父和父親的時候壞的多。因爲東林黨在萬曆晚期和泰昌時期以及天啓早期的胡亂折騰,國家的財政收入萎靡的厲害。要不是有萬曆皇帝留下的家底兒以及魏忠賢的勉力支撐,遼東的戰爭和西南的戰爭早就因爲國家財政的困難全面的失敗了。

所以,在天啓皇帝這個沒有給弟弟留下什麼家底兒的“先皇”嚥氣之後,還沒有確定年號的崇禎皇帝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最最現實,最最殘酷的財政困難。

內帑方面不到百萬兩的銀子,戶部方面五十萬兩上下的銀子,加在一起的這一百四十來萬兩的銀子,用來填一年遼東那個大窟窿勉勉強強是夠了。

可是當家的難處就在於,你不僅得考慮現在而且還得考慮以後。現在朱由檢要面臨的問題就是,這一百四十萬兩左右的銀子,除了要填遼東的窟窿之外,還得用來賑濟陝西、山西、河南等地的災民。

這些錢明顯是不夠的。

而且,除了遼東的軍費和山陝地區的賑濟之外,官員的俸祿要不要發?黃河的水患要不要治理?大運河的河道要不要清淤?

所謂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崇禎皇帝聽着魏忠賢一個一個的報告着大明朝每一年必須的開支的時候,想到自己手裡只有一百四十來萬兩的銀子,臉是越來越綠了。

人在遇到了困難之後,就可以從這個人的反應上看出這個人的性格了。

如果是一個性格堅強的人,他面對困難的時候往往都會比較從容鎮定。然後,他回勇敢的面對這個困難,努力的解決這個困難。

但如果是一個性格懦弱的人遇到困難了的話,他的第一反應不是面對現實,第一他會想要逃避現實,第二他就會想法設法的把產生問題的責任推給其他人。

從朱由檢在歷史上的所作所爲來看,他並不是個性格堅強的人。當李自成率領闖軍攻進北京城之前,朱由檢選擇了在煤山上上吊自殺,而不是選擇帶着家人大臣到南京去重整旗鼓。事實上,如果朱由檢去了南京的話,南明小朝廷的壽命甚至可能會因爲減少了帝位內鬥而延長一段時間。可是朱由檢沒有這麼做。他選擇了逃避,選擇了自殺。

作爲一個性格懦弱的人,剛剛登基不過一個來月的朱由檢面對朝廷的財政危機,第一反應居然是把火氣撒到了魏忠賢的身上。他用一種帶着顫音和怒火的語氣打斷還在介紹着朝廷每年正常的各項開支的魏忠賢,質問他道:

“皇兄把江山社稷都交給你來管,你就是這麼管的嗎?你這是辜負皇恩!”

聽到皇帝的指責立即跪地賠罪,這是太監宦官們的本能反應。魏忠賢聽到朱由檢的質問,立即跪地頓首,大呼有罪。

可是跪在地上磕頭魏忠賢心裡卻在腹誹個不停。很是有幾分光棍氣的魏忠賢在心裡嘟囔着:“要不是老子這些年的輾轉騰挪,你們朱家的這個家早就當不下去。就這樣,你這個小兔崽子還想把老子攆走呢。現在還把事情怪在我的頭上啦!真tm的冤枉啊!”

朱由檢真的是感到頭疼了。他走下寶座,氣哼哼的四處走動。不過很快,儒家的教育對他開始產生作用。他想起中記載的孔聖人說評價顏回的話,“不遷怒,不貳過。”

想到大明朝如今的狀況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結果,想到大明朝的現狀是自己的祖父萬曆皇帝,自己的父親泰昌皇帝以及自己的哥哥天啓皇帝共同給自己留下的爛攤子。朱由檢對於魏忠賢的怒氣也就消散了。

他先是讓魏忠賢起來,然後有些焦急的問他道:“你替皇兄執掌朝政這麼多年,這種缺錢的事情都是怎麼解決的?”

魏忠賢現在的心態,實際上已經是非常的自暴自棄了。作爲一個已經知道自己最終結局是南京養老的老太監,他對於皇帝的態度並不是非常的惶恐的。

對於魏忠賢來說,忠誠心這種東西不是天生的。天啓皇帝信賴他,重用他。雖然有着用自己當擋箭牌的目的,可是魏忠賢卻覺得自己能夠在大明朝的當家人的位置上施展抱負,那是天啓皇帝對他的恩遇。

所以他纔會盡心竭力的報答天啓皇帝,努力的當好大明朝的家,讓喜歡木匠活兒的天啓皇帝儘量能夠省點心。

可是自己眼前這個性情急躁但是卻沒有什麼擔當的年輕皇帝,對於自己卻是防備重重,沒有一丁點兒的信任。魏忠賢覺得自己並沒有效忠朱由檢的義務。他準備要毫不留情的給新皇帝出個大難題。

“回皇爺的話。要不是大行皇帝信重奴婢,奴婢這等廢人如何敢當大明的家。不過皇爺既然問道奴婢了,奴婢也只能如實向皇爺稟報。”

“這朝廷沒錢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可是朝廷沒錢並不代表這天下沒錢。想要解決錢的問題,無非就是稅收二字而已。”

“但是奴婢也要和皇爺說實話,這收稅的事情,現如今做起來也不容易了。向老百姓收稅的話,已經不能再多收了。”

“說起來這些年朝廷因爲邊事加徵了遼餉。朝廷多收一兩銀子,下邊的官吏就能把銀子收成十兩。東廠也好,錦衣衛也好早就奏報了,就是在江南地方,都有很多老百姓都因爲日子過不下去鬧事兒的。所以從老百姓頭上收稅,怕是陝西的事情就會在全國鬧開。”?時空之門1619

———————————————————————————————

第369章 在山東(4)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307章 終結者4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370章 在山東(5)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174章 審判(2)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370章 在山東(5)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371章 在山東(6)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4章 起步(8)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383章 東改編2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79章 大練兵(3)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24章 起步(8)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75章 大豐收(1)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22章 起步(6)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38章 妖僧(2)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15章 立足(3)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368章 在山東(3)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197章 武昌起義(7)
第369章 在山東(4)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307章 終結者4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370章 在山東(5)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174章 審判(2)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370章 在山東(5)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371章 在山東(6)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4章 起步(8)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383章 東改編2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79章 大練兵(3)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24章 起步(8)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75章 大豐收(1)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22章 起步(6)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38章 妖僧(2)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15章 立足(3)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368章 在山東(3)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197章 武昌起義(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