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承天事變(1)

在大明朝的湖廣行省裡,有一個地方是比較特別的。這個地方就是嘉靖皇帝的誕生地,幾十年前就已經被改名爲承天府的原湖廣行省的安陸州。

嘉靖十年八月辛丑(二十日),湖廣歸州南邏口巡檢徐震請於安陸州建立京師。下禮部議:“京師之建於典禮無據。太祖發跡濠州,改州爲府,較之安陸,事體相同,宜升爲府治以隆根本。”

於是戶部請欽定府縣名,行吏、禮二部銓官鑄印,令其赴任管事,割旁州縣以爲治屬,請應行並未盡事宜悉聽湖廣撫按等官酌議以聞。詔俱從之,乃定府名曰:承天,附郭縣曰:鍾祥,割荊州之荊門州,當陽、潛江二縣及沔陽州、景陵縣隸之。

明嘉靖間編修的《興都志》和《承天大志》均稱:“是歲,言者請建安陸州爲京師,禮官言:京師惟天子之都得稱之,文皇帝定鼎北京,實萬國朝宗之地,不必又建京師於安陸。但皇上龍飛之域,又皇考陵寢所在,宜改州爲府如鳳陽故事。上可其奏,定府名曰承天,附郭縣曰鍾祥,以重陵寢。”

承天府名和鍾祥縣名均爲嘉靖皇帝欽定。改州爲府雖爲禮官所言“如鳳陽故事”,但嘉靖皇帝並不侷限於此,而是尊顯所生,將故里定名承天,是要與北京順天、南京應天相提並論。其管轄範圍也擴大到五縣二州。

作爲嘉靖皇帝的誕生地和“龍興之地”,更因爲皇帝世系的突然轉移,所以無論是嘉靖皇帝還是嘉靖皇帝之後的隆慶、萬曆等皇帝,都把自己的老家安陸作爲一個可以和北京、南京相媲美的國都進行建設。故而承天府在大明王朝的政治體系內也被稱爲興都。

雖然承天府既不像北京那樣是明王朝實際的行政首都,也不像南京那樣因爲歷史原因有着體系完整的完全複製北京的中央行政體系,但是因爲幾代皇帝的祖籍都在這裡,所以無論是鎮守太監還是防禦部隊,在承天府內都有行政級別較高的部署。

與其他接受湖廣都指揮使司直接管理的軍衛不同,承天衛由明王朝的中央政府直接管理。承天衛的最高長官也不是承天衛指揮使,而是承天府鎮守太監。

自從復興會對於整個長江以北的衛所開始進行農場化改造以來,湖北境內的荊州、武昌、黃州、襄陽和鄖陽五府所在的由湖廣都指揮直接管理的所有軍衛,都已經被複興軍所接管。不到半年時間,這些衛所從指揮使到百戶的各級軍官及其家眷,都被送至枝江進行勞動改造了。五府軍衛所轄的軍田全部開始進入農場化改造的階段。

承天衛雖然是由大明王朝中央政府直屬的,由當地鎮守太監直接管理的軍衛,但是它並沒和其他軍衛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

到了明朝末年,別說地方軍衛了,就是號稱二十萬人的就在天子腳下的京營都一片糜爛,乃至於從中找不到一個能打仗的士兵了。所以承天衛固然名字好聽,說起來似乎比一般的衛所有面子,可是本應該有五六千人的承天衛也不過是兩個皇陵留守司方面有些明面上還看得過去的裡面全是花架子的全脫產的儀仗兵。

其他的承天衛的軍戶,同樣都是不脫產的爲各級軍官種地的農奴兵。

太監這個東西非常有趣。可能是生理上的殘缺導致的心理上的變態吧。一般的太監們,主要是那些從小就被閹割進宮的太監們,不像劉瑾、魏忠祥這些人似的在政治上有什麼抱負。他們對於金錢的喜愛反倒是超過常人的。

承天府雖說被稱爲興都,是大明王朝法理上的三個京師之一,但是因爲遠離政治中心,又地處偏遠的湖廣內陸,所以這裡不僅沒有什麼政治權利可言,而且在經濟利益上也非常的寡淡。所以,無論是在權力爭奪上還是在獲取外快上,作爲承天府鎮守太監,看起來應該位高權重的穆楠,都沒有什麼可以作爲的。

雖然名義上和南京鎮守太監同級,可是承天府鎮守太監的職責也不過是統領承天衛,管理和防衛幾座皇陵而已。管理皇陵這種事情最是吃力不太好的。做好了是你的職責,做不好就要掉腦袋。對於已經年近五十的穆楠來說,他在承天府鎮守太監的位置上不過就是安然養老而已。

穆楠在承天衛鎮守太監的位置上,也不過是像那些地方衛所的武將一樣,吃吃空餉而已。這樣的狀況讓來自京師內廷的他大感清苦。

一般的武將吃空餉,比較嚴重的也就是吃七吐三。也就是說吃掉七層的軍餉,實發三層的軍餉。這種情況指的是,本來只有三十個人的軍隊上報有一百人。也就是說,本來那三十個人的軍餉即使發不全軍官們要剋扣一部分,但是大體上還是會發下來的。

穆楠是太監不是武將。作爲天子近臣,這位吃空餉的手段也和別人不同,他老人家玩的是全吃不吐的。也就是說,穆楠麾下本來有三十個人,他上報有一百個人,等到朝廷發下經過了“飄沒”的軍餉之後,他會把所有的軍餉都收進自己的腰包,一分錢也不發給麾下的士兵。

本來嘛,穆楠就是這麼做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衛所軍戶作爲各級軍官的農奴,實際上都是些待遇極差的佃農。在封建社會裡,即使待遇比較好的佃農,也沒有主家給發錢的道理。所以不給這些已經是農奴的軍戶們發軍餉,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可問題就出在,湖廣行省雖然名義上還在大明朝的治下,可是目前掌握着整個湖北地區的軍事和經濟命脈的,已經不再是那個在武昌府的湖廣總巡撫衙門裡無事可做的湖廣巡撫了,而是掌握着四萬多近代武裝水平軍事力量的復興會。

復興會目前不僅通過復興軍掌握了湖北各府的衛所,而且也開始以荊州府爲中心,向北進行勢力擴張。面對復興會的勢力擴張,承天府首當其衝。

復興會和穆楠的矛盾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只不過是因爲復興會在承天府下屬的荊門州開展了土地改革和農場建設,所以承天衛下屬的軍戶們開始向復興會的農場大量逃奔而已。

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36章 理念(4)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30章 日常(2)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371章 在山東(6)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22章 起步(6)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382章 東改編1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304章 終結者(1)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15章 立足(3)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76章 大豐收(2)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370章 在山東(5)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370章 在山東(5)第1章 穿越(1)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12章 婚事(4)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307章 終結者4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28章 開始(4)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
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36章 理念(4)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30章 日常(2)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371章 在山東(6)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22章 起步(6)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382章 東改編1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304章 終結者(1)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15章 立足(3)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76章 大豐收(2)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370章 在山東(5)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370章 在山東(5)第1章 穿越(1)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12章 婚事(4)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307章 終結者4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28章 開始(4)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