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

對於老百姓來說,在他們眼中,沒有最好的統治者,只有比較好的統治者。把這話倒過來說的話,就是在一堆爛蒜中裡選出一頭比較不爛的蒜。這就是老百姓們最淳樸最實在的政治觀念。

即使在現代社會裡,底層的老百姓固然在日常生活中會對當政者發出各種各樣的抱怨,可是在他們盡情的發泄掉了心中的不滿後,他們還是不會去參與到什麼以改變現狀爲目標的活動中去的。

老百姓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大概是這樣的:“某某某雖然不怎麼靠譜,但是他已經是那羣人裡最好的一個了。換了別人還真不一定能夠玩的轉。”

你瞧,人民羣衆就是這麼實事求是。他們對於政治的要求,不是追求最好最佳的狀態。他們只是在一大堆的選擇裡,選出那個不是最壞的選擇。

只要不是最糟糕的,最失常的,最混賬的統治者,他們似乎都可以在中國這個國家裡安安穩穩的維持着自己的統治。

中國人民真的是天底下最厚道的人民了。

從這個角度講,能在封建制度下生活兩千多年,能夠忍受兩次全面徹底的被外族的高壓統治,能在近代歷史上長時間的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剝削和壓迫的中國人民的“忍”功,絕對是天下第一的。

很多情況下,要不是統治者把國家搞的實在太糟糕,要不是統治者連人民最基本的生存權都不能保障,中國人民是絕對不會走上造反的道路的。

其實,在中國人民看似隱忍和卑怯的外表下隱藏着的,是中國人民對歷朝歷代的統治者最最深刻的蔑視。一句“肉食者鄙”,恰好能夠很精到的解釋中國人民對於一切統治者的這種心態。

說到底,王朝更替對於人民來說確實是在做出新的選擇。不過,那也不過是在舊統治者和新統治者的比爛過程中,早就對一切統治者不報任何希望的中國人民,選擇其中那個不太爛的過程。

如果是舊統治者相對比新統治者比較不爛,人民就會選擇舊統治者。這就有了封建文人們在史書中描繪的“王朝中興”。如果是新統治者比舊統治者比較不爛,人民就會選擇新統治者。同樣的,在封建文人的史書中就有了“鼎故革新”的事情。

事實是,在人民羣衆眼中,所有的肉食者都是“鄙”的。深厚的歷史教給了中國人民充分的智慧。他們對於所有的統治者都沒有抱過任何的希望。他們只是在統治者的比爛過程中,選擇那個相對不太爛的一個而已。

當然,這種情況只在一位開天闢地的偉大人物身上失常過。在他的帶領下,中國人民真的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一場親身參與創造理想制度的偉大實踐中。不過,這種歷史性的異常也僅僅不過是三十年左右的時間。在這之後,中國人民的熱情隨着偉人的逝去重新消散。歷史從新進入了統治者的比爛和人民羣衆選擇不太爛的一方的古典循環中。

王書輝知道,發生在後世的那場持續了三十年左右的中國人民全體參與的社會改造,最終並沒有成功。他也明確的知道,一方面,自己不是偉人,沒有偉人的才華和能力。另一方面,本時空的中國人也沒有經過近代那場長達一百多年的徹底絕望的亡國滅種危機的洗禮。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說,王書輝都沒有複製那場偉大的社會改造的念頭。

畫虎不成反類犬,這種事情王書輝是不會去做的。

人民羣衆需要的是相對較好的選擇。認清了這個問題的王書輝,一直以來的工作都圍繞着給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爲核心的。

好在本時空這個大明王朝全面崩潰的環境下,爲人民羣衆提供一個比大明王朝、滿清和變質的本質是武裝叛亂的農民起義者更好的選擇,並不是一個怎麼太難的事情。

這件事情對於王書輝來說真的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就以現在保民軍治下的武昌府來說吧。在已經被複興會全面滲透和控制的保民軍的治下,武昌府的幾萬百姓就過得非常的安詳和平靜。

武昌府的百姓並不會因爲保民軍的前身是造反的衛所士兵,就會對保民軍另眼相看。對於他們來說,統治武昌的是大明朝還是大清朝,是李自成還是張獻忠,這些和他們都沒有什麼必然和具體的關係。

誰能提供穩定的秩序,誰能提供充分的糧食,誰能提供全面的就業機會,誰能保證自己的生活能夠平穩的繼續下去。更好的情況就是,誰能夠給大家提供一個自己流汗流淚的努力拼搏所得的勞動成果可以保全的生活,那麼他們就會義無反顧的支持這樣的統治者。

現在的武昌城在保民軍和保民軍背後的復興會的控制下,幾萬名武昌武的百姓,過得就是這種社會秩序穩定,市場供給充足,就業崗位充分,薪酬及時合理的生活。這種生活是現在這幾萬個武昌府的百姓,幾十年間來第一次過上的好日子。

你給百姓提供他們需要的生活,百姓就會全面的支持你的統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很明顯,現在的武昌府百姓對於保民軍支持度是非常之高的。保民軍的吉祥物何祖賢已經成了受整個武昌府百姓所愛戴的領袖人物了。

因爲在復興會的控制下,保民軍的紀律非常的良好。所以,雖然保民軍不像復興軍那樣常年堅持開展“子弟兵理念實踐”運動,但是他們在武昌民衆的口中也逐漸的變成了“自家的”軍隊。他們已經開始在人民羣衆心中有了點子弟兵的形象。

就在這種情況下,出城截擊主動來犯(對外宣傳是這樣的)的新任湖廣巡撫軍隊的保民軍第一大隊和第二大隊,押着三百多名調查團潰兵俘虜和陳建業等官員回到武昌府,並馬上開始進行遊街活動的時候,整個武昌城的百姓都陷入到一種歡樂的情緒之中。

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366章 在山東(1)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374章 在山東(9)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371章 在山東(6)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80章 大練兵(4)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2章 穿越(2)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375章 在山東(10)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34章 理念(2)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21章 起步(5)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307章 終結者4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29章 日常(1)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309章 終結者6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
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366章 在山東(1)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374章 在山東(9)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371章 在山東(6)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80章 大練兵(4)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2章 穿越(2)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375章 在山東(10)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34章 理念(2)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21章 起步(5)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307章 終結者4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29章 日常(1)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309章 終結者6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