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

復興黨海軍第一艦隊副總指揮、艦隊司令徐遠志是漁民家庭出身。別看這個年輕人只有二十二歲,但他是王書輝的第一批弟子。他就是當年枝江王府別園不遠處的長江邊上的那個獵戶和漁民混合聚居的小村子裡的孩子。

在封建農業時代裡當個漁民並不是一個很容易的事情。別看和普通的農民比較起來,漁民們好像不用受地主的高額地租以及高利貸的盤剝,可是他們照樣要受到漁霸這種存在的剝削和壓迫。

徐遠志十歲就開始和自己的老父親一起在長江邊上打漁。那個時候他就知道,打漁這件工作有多艱難了。因爲生產力水平的限制,在古代打漁也不是說水裡有很多魚就能隨便打的上來的。沒有相應的保鮮手段,沒有健康的市場秩序,徐遠志和他的老父親辛辛苦苦從長江邊上打上來的魚除了自己吃掉以外,不是爛掉,就是用非常低的價格被枝江縣的漁霸收走。

相比起那些租種土地爲生的佃戶們,漁民的生活實際上更加的艱難。畢竟相比較種地來說,在長江上打漁這個工作,是隨時隨地都有喪命的可能的。

徐遠志十三歲的時候,王書輝把他所在的整個村子都控制了起來。他的父親成了復興黨罐頭廠裡的一個工人,他的母親在復興黨的食堂裡上班。他自己則成了王書輝的弟子。

從1619年到1624年,徐遠志從一個普普通通的漁家少年,飛速的成長爲一個接受了全面教育的復興軍戰士。到1625年,他已經完成了復興黨海軍學校裡的教育,全面通過了思想政治、專業技能和軍事技能的考覈,成了復興黨海軍的一員。

從小蒸汽船到大明輪船,從飛剪帆船到混合動力軍艦,徐遠志在復興黨長江艦隊裡迅速成長,最終脫穎而出,被複興黨中央軍委任命爲第一艦隊的副總指揮、艦隊司令。

在這九年的時間裡,徐遠志吃了多少苦,捱了多少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在王書輝眼裡,徐遠志其實並不能算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幹部。至少在思想領域裡,這個年輕人雖然能把復興黨的政治理論掌握的很好,但是他知道徐遠志是個思想很激進的人。正常情況下,他這樣的年輕人必須要在基層積累足夠的經驗之後才能走上領導崗位。不過,在海軍這樣技術性很強的兵種裡,專業技能在職務分配上的分量要更重一些。而徐遠志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非常的出類拔萃。

在完全採用新技術的復興海軍裡,像徐遠志這樣的沒有到地方和基層接受過鍛鍊的年輕人非常多。

所以,在幹部的配備上,王書輝專門挑選了一批比較老成,工作經驗豐富,思想比較成熟的政工幹部,在第一艦隊裡擔任各級教導員和政委。現年二十七歲的艦隊總指揮、政委武宏傑就是這批政工幹部的代表。

對於濟州島的炮擊行動,陸軍出身的武宏傑心裡其實並不怎麼贊同。

可是政工幹部不能干擾軍事指揮,這是復興軍內的鐵律。在這種制度下,武宏傑就是不同意徐遠志的決定,他也不能公然的干涉徐遠志的指揮。

不過在登陸行動完成之後,武宏傑還是專門找到了徐遠志和他交流想法。

徐遠志這個人真的是個不好打交道的人。面對武宏傑的質疑,他用參謀部門的作戰計劃和演習慣例來回答了武宏傑。說完了這些話之後,徐遠志還非常不滿的提醒武宏傑不要干涉指揮人員的業務判斷。這讓比徐遠志大五歲的武宏傑有點不高興。

作爲一個有着豐富經驗的政工幹部,武宏傑知道像徐遠志這樣的年輕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犯教條主義的錯誤。艦隊參謀部裡的那些年親人和徐遠志一樣,都是那種一板一眼的傢伙。讓他們動動腦子靈活應對問題的難度可正經的不小。

在徐遠志那裡碰了一次釘子之後,武宏傑並沒有偃旗息鼓。在和濟州島的朝鮮官方接洽並劃定了租界範圍開始基地建設之後,武宏傑再次找到了呆在船上不肯下來的徐遠志。

“遠志同志。軍事行動的基礎是什麼你是知道的吧。”

“武政委,後勤補給是軍事行動的重中之重,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你這個老兵不可能不知道。我又不是普通的幹部,你不需要使用這種引導式的方法和我交流。有什麼你就直說吧。”

像徐遠志這麼衝的語言風格,對於武宏傑這樣的老政工其實算不了什麼。在復興軍內,武宏傑是最早擔任營一級總教導的那批政工幹部之一。和徐遠志這樣的年輕指揮員交流思想,武宏傑的經驗是非常豐富的。

“呵呵,你說的很對。最近幾天的基地建設工作開展起來之後,我發現我們現在要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物資不足的問題。即使有專門的五艘物資運輸船,可是在濟州島這個物資貧乏的地方,別說軍事物資了,就是最基本的生活物資,都是非常不足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過去我們在湖北的時候隨時可以調用的磚瓦,在濟州島上就非常的缺乏。根據情報部門的瞭解,濟州島上甚至連磚窯都沒有。想要在島上開展基建工作,目前階段只能是用石頭作爲建築材料。水泥也只能靠我們自己運輸。”

“武政委的意思我明白了。軍委命令我們建設軍事基地的目的不就是這個嗎。濟州島只是作爲物資和部隊中轉站存在的。目前階段軍委和中央並沒有準備在濟州島上進行全面建設的計劃。”

徐遠志其實也知道自己命令艦隊炮擊海灘的行爲有些孟浪了。目前階段,復興黨只在長江中下游建立了一些小型的煤水補給站。艦隊出了長江口之後,無論是軍艦的煤水還是相應的炮彈等軍事物資,都是完全沒有補給的。軍艦上的炮彈和士兵手裡的子彈,那是用一點兒少一點兒的。

可是作爲一個年輕人,徐遠志實在是不願意在第一次合作的武宏傑面前低頭。

不過想到比自己大五歲的老大哥,同樣是老資格的武宏傑對自己一直沒有使用上級對下級的態度,反而和顏悅色的和自己交流思想,徐遠志心裡也是有些過意不去的。

他想了一小會兒之後,有些磕磕絆絆的對武宏傑說道:

“政委你不用擔心。在後面的行動裡我會更加謹慎一點兒的。第一次指揮大型的軍事行動,我確實有點過度緊張了。”?時空之門1619

———————————————————————————————

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26章 開始(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14章 立足(2)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74章 審判(2)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7章 準備(3)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306章 終結者3第34章 理念(2)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17章 起步(1)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10章 婚事(2)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385章 東改編4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6章 準備(2)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21章 起步(5)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75章 大豐收(1)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173章 審判(1)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24章 起步(8)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173章 審判(1)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368章 在山東(3)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388章 光復遼南3
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26章 開始(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14章 立足(2)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74章 審判(2)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7章 準備(3)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306章 終結者3第34章 理念(2)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17章 起步(1)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10章 婚事(2)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385章 東改編4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6章 準備(2)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21章 起步(5)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75章 大豐收(1)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173章 審判(1)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24章 起步(8)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173章 審判(1)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368章 在山東(3)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388章 光復遼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