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

王書輝的岳父朱由梓,重新獲得枝江王爵位之後,就搬回到位於縣城中心的王府去了。位於王府鎮的王府別園,則作爲朱微妏的陪嫁交給王書輝使用。

王書輝送給朱由梓的那些現代傢俱,全部被他打包帶到縣城的王府裡。這就非常方便的讓王書輝把有七進院落的王府別園,改造成一所學校。

現在的王府鎮裡,已經徹底的成了王書輝的天下了。大家把原王府別園稱爲南大營,把原來王書輝的府邸稱爲北大營。

就在南大營的第一進院子的正房裡,王書輝正在給即將返回各村的工作小組成員上課。

“我們在農村乾的事情,說到底,就是在搶人,在爭人心。”

“那麼大家要問了,我們和誰在搶人,和誰在爭人心呢。我現在告訴大家,我們就是在和地主老財,和官府爭人心。等到以後,可能還要和打進中原的野韃子爭人心。和造反的草寇爭人心。”

“那麼大家還要問,我們爭人心是爲了什麼呢。這個問題其實簡單的很。我們要給受苦的廣大百姓謀福利,爭利益,這就需要很多的人來做這個工作。”

“舉個簡單的例子。前不久,大營給各個村子發放的農具,這些農具是要很多人來生產的。如果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家見過的那種村子裡的小鐵坊,能給三十多個村,幾千家的農民們人人分到農具麼。答案是很清楚的,不能。”

“我們要給受苦的窮兄弟的爭利益、謀福利,只靠我們自己這麼點人是辦不成的。所以,我們想要給窮兄弟們爭利益、謀福利,就得和窮兄弟們講明道理,發動他們和我們一起工作,給他們自己爭利益、謀福利。”

王書輝正在給農業委員會和農村工作小組成員,上農村工作指導課程。

他喝了一大口水繼續說道,“農村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其實可以總結成這幾大問題。”

“第一,要建立起廣大農民參與參加的農會組織。我派遣大家到各個村子去,打殺了那些土豪劣紳。那麼說,我們的工作就結束了麼。不是這樣的。”

“我們沒有打倒土豪劣紳之前,在廣大的農村裡,當地的管理權和行政權,被牢牢的掌握在土豪劣紳手裡。土豪劣紳就是利用這些權利,壓榨和剝削窮兄弟們的。我們打倒了土豪劣紳,不是爲了我們自己去做第二個土豪劣紳,而是要把管理農村的權力轉交給廣大的窮兄弟們。”

“農會,就是廣大窮兄弟掌握鄉村權力的組織,就是廣大窮兄弟們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掌控自己的命運的工具。”

“可能有人要問了,我們自己就可以很好的爲窮兄弟們做主,可以幫助窮兄弟們做管理工作。爲什麼還要費這個力氣呢。”

“回答這個問題也很簡單。我們畢竟是外鄉人。窮兄弟們再怎麼信任我們,也會對我們有警惕的心理。我的看法就是,既然髒活累活苦活,我們都幹了,就沒必要在這種事情上,讓窮兄弟們懷疑我們。讓他們自己選出人來,自己管理自己。什麼時候出了問題了,窮兄弟們向我們求助了,我們再去幫助他們。”

“我們既然是好人,就要把好人做到底。這就是我的想法。”

“大家不要覺得我們吃了虧。做好人,說到底就是我們爭取人心的根本辦法、具體辦法。而且從根本上講,我們也沒有吃虧。農會成立了,就是廣大窮兄弟們做了主了。而廣大窮兄弟做了主,就是說,地主老財這些我們事業的敵人沒辦法做主,沒辦法再回到農村掌握權力了。打倒了敵人,消除了敵人存在的土壤,這就是我們事業的勝利。”

聽了這話,下面坐着的聽課的農業委員會和農村工作組的成員們都笑了起來。

看到大家聽明白了自己的話,理解了自己的意思。王書輝繼續說道,“第二,要推翻地主武裝,建立農民武裝。”

“我在以前的課上給大家講過,‘槍桿子裡面出道義,槍桿子裡面出公平,槍桿子裡面出權力’。我們爲什麼能夠給窮兄弟們做主,原因就是我們掌握了槍桿子。所以,掌握槍桿子這件事情,我們時時刻刻的也不能放鬆。”

“那麼有的學員要問了。‘師尊,我們都要在窮兄弟那裡做好人,讓窮兄弟們掌握權力了,那我們怎麼握住槍桿子呢。’這個問題是在問方法。我拿這個問題來問問你們這些在下面做實際工作的人,我們怎麼握住槍桿子的。馮新民你講一講。”

馮新民本來做筆記做的手忙腳亂的,沒想到王師尊會突然提問自己。不過站起身來的馮新民想了想回答道,“師尊,搞民兵隊的工作,讓百姓自己搞,是搞不成的。他們沒接受過軍訓,不瞭解怎麼訓練部隊。所以訓練民兵隊的工作,都是我們工作組在做。”

王書輝揮手讓馮新民坐下,笑着說,“新民同學說的很對。搞民兵隊,是讓窮兄弟們有自保的能力,是讓窮兄弟們能夠依靠民兵的力量,對抗地主老財的欺侮,抗擊山匪路霸的劫掠。可是,窮兄弟們和大家不一樣,他們沒受過大營的訓練。你把大槍交給他們,他們也不會使用啊。所以,民兵隊的訓練和統領還得我們來做。”

“我們不僅訓練民兵隊的年輕後生們,學會怎麼用大槍怎麼打仗,還要教給民兵隊的年輕人文化知識。教他們武藝讓他們防身,教他們文化讓他們明理。所以,即使以後工作組離開了,村子裡的民兵隊,還是我們的人掌握着。這就是我爲什麼強調,軍事訓練和文化教育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道理。”

下面的學員聽了這話,不少人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第三,宣傳工作必須緊抓不懈。”

“爲什麼說宣傳工作要緊抓不懈呢。還是剛纔說的那個道理。我們要和地主老財爭人心,和官府爭人心,甚至以和以後進關的野韃子以及造反的草寇爭人心。”

“我們必須通過宣傳工作,把我們和窮兄弟們是一條心,我們和窮兄弟是一家人,我們所作所爲都是爲窮兄弟們爭利益,謀幸福的理念,宣傳給大家。”

“在北方有這麼句諺語:‘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又練又說真把式。’這話是什麼意思呢。這話是告訴大家,我們不僅要低頭做事,還要擡頭看路。我們不僅要實實在在的做事情,給窮兄弟們謀福。更要告訴窮兄弟們,我們的想法,我們的目標,是爲窮兄弟們謀福利。”

“窮兄弟們的眼睛是最雪亮的。他們比那羣腐儒們,更要懂得孔丘說的‘聽其言,察其行’的道理。所以說,爲了能夠爭取他們的信任,爲了能夠爭取他們的支持,我們必須做那個‘又說又練’的真把式。”

王書輝看了看大家,發現大家都在微微點頭。他就繼續說道,“第四,就是要把清匪清盜的工作緊抓起來。

“雖然說,因爲我們粉碎了三次馬鬆華帶領下的各種城鄉匪徒的入侵,所以,現在整個枝江縣的各路山匪路盜基本絕跡了。但是,各種小匪小盜,各種毛賊小偷,還是普遍存在於各個鄉村的。我們成立了農會,成立了民兵隊伍,就要把窮兄弟們發動起來,發揮出民兵隊的武裝力量,讓廣大羣衆看到我們槍桿子的力量。”

“從另一個角度說,我們建立了民兵隊,訓練了民兵隊。那麼,那麼我們就必須通過實際的實踐,來鍛鍊隊伍,檢驗我們的成果。”

“我在《萬物一統律》講過了,沒有實踐,就沒有認識。沒有勞動實踐,就沒有人類的進步,就沒有我們的老祖宗們的各種發明創造。所以說,沒有實踐,就沒法檢驗出什麼是真道理,什麼是硬道理。”

“民兵隊建立了,民兵訓練了。那麼,民兵隊能不能保護廣大窮兄弟,我們說的話是不是真話,我們向窮兄弟們講的道理,是不是真道理,民兵隊能不能真正的保衛窮兄弟不受欺侮,保衛窮兄弟的利益。這些疑問,就必須由民兵隊的剿匪工作來回答。”

“滅殺地主老財的工作好做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們的槍桿子足夠硬。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在針對地主老財的問題上,窮兄弟們和我們的想法是一樣,他們是支持我們贊成我們的。所以,剿匪的工作,也必須充分的向廣大窮兄弟們說清楚,說明白。必須爭取他們的贊成和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夠讓那些小匪小盜,毛賊小偷被徹底的孤立。”

“第五,開展好合作社工作。”

“我爲什麼要強調開展好合作社的建設工作呢。大家都是從鄉村出來的。大家也都知道,咱們窮苦百姓,想要買點東西,賣點東西,無不要接受地主老財開的那些鋪子的盤剝。十文錢的東西,我們想要買,至少要二十文。十文錢的東西,賣給地主老財,最多賣出兩文錢來。”

“地主老財對我們窮兄弟的盤剝,那真是無時不刻的。更嚴重的是,地主老財還通過放那些喪良心驢打滾的高利貸,來盤剝我們。咱們窮兄弟因爲這些高利貸,土地被掠奪,妻兒被買賣的慘事,真是處處都有。”

“我之所以堅持要把合作社開到每一個鄉村,就是要真正的保護窮兄弟的利益,給他們公平的買賣交易,讓他們享受評價的借貸。”

聽了王書輝說完這話,底下聽課的學員們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

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79章 大練兵(3)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369章 在山東(4)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15章 立足(3)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305章 終結者(2)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372章 在山東(7)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80章 大練兵(4)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311章 終結者8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307章 終結者4第23章 起步(7)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80章 大練兵(4)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374章 在山東(9)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1章 穿越(1)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12章 婚事(4)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174章 審判(2)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
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79章 大練兵(3)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369章 在山東(4)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15章 立足(3)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305章 終結者(2)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372章 在山東(7)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80章 大練兵(4)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311章 終結者8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307章 終結者4第23章 起步(7)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80章 大練兵(4)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374章 在山東(9)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1章 穿越(1)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12章 婚事(4)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174章 審判(2)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