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

幾十年後,黃博昌的孫子,歷史學博士黃磊曾經問過自己的爺爺一個問題,“滿清軍隊和明朝軍隊有什麼不同?”

已經八十九歲的黃博昌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說:“滿清的軍隊相對比較敢死,明朝的軍隊比較不敢死。”

受了高等教育的黃磊博士從自己爺爺的回答中感到了一種隱晦的,巨大的傲慢。在這位打了一輩子仗的老軍人眼裡,無論是滿清軍隊還是大明的軍隊,在面對他的時候,似乎都只有死亡這一個結果。差別不過是敢於送死和不敢送死而已。

黃磊覺得黃博昌的回答是一種軍人的傲慢,黃博昌自己可沒有這種感覺。他不僅是個專業的軍人,同時也是個王書輝的弟子。所以,無論他的語言風格還是他的思維習慣,從來都是實事求是的。

就比如說現在吧。黃博昌領着保民軍一個大隊的士兵和調查團部隊對峙了一會兒之後,他發現對方一不進行列陣防禦,二不進行突擊衝鋒,三不掉頭就跑立即撤退,而是從上到下都處於一種迷糊糊塗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黃博昌立即命令部隊前進。

在小鼓的敲擊聲中,三排橫列的保民軍第一大隊士兵,在各自軍官的帶領下,開始踩着鼓點向前走去。

這一走可不得了。看到“叛軍”雄赳赳氣昂昂的向自己開來,陳建業做了一個下意識的動作。他一轉身,就從陣前跑向陣中自己馬車的位置。

封建軍隊和近現代軍隊的一個主要區別之一就在於,近現代軍隊的組織靠得是紀律而古代封建軍隊的組織,很大一部分要依靠部隊的士氣。也就是說,封建軍隊的士兵心理狀況非常重要。

陳建業到底是個沒用的草包。他在陣前的這種露怯的表現,讓士兵們產生了一種主將/將主要逃的心理暗示。在這種心理暗示下,沒等陳建業跑回自己的馬車,一千多個菜鳥士兵就崩潰了。他們一把撇下手中的武器(從各地衛所中搜刮的一千多根長槍),一扭頭,然後就開始撒丫子朝後跑去。

和保民軍不同,調查團的這一千多人,是排着縱隊從山谷中走出來的。自然而然的,這支部隊目前的狀況就是一種縱隊狀況。

因爲調查團部隊根本就沒明確的指揮系統,所以,排在前面的士兵開始回頭往回跑的時候,正好和排在後面的士兵臉對臉。而排在後面的士兵,根本就不知道陣前出了什麼事情,爲什麼這些人慌慌張張的往後跑。

但是呢,有句話是怎麼說來着。當老虎在追逐人羣的時候,不必一定當那個跑的最快的人,只要你比你身邊的人跑得快就可以了。

這個道理在腐朽的軍隊裡是最顯著的。發現前面的士兵開始往後跑,那些後面的士兵也不管到底發生了什麼,就立即有學有樣,來了個卷堂大散。

就這樣,還沒等保民軍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呢,兩支部隊還沒有進行任何意義上的接觸呢,僅僅是保民軍向前走了不到十步的距離,草包統領菜鳥的調查團部隊就崩潰了。

黃博昌有點對現實難以接受。說實話,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會看到這樣荒誕的一幕。別說黃博昌了,就是黃博昌身邊的幾個參謀都在面面相覷。倒是一個從保民軍裡提拔上來的年輕的參謀助理輕輕的對幾個人提醒到:“諸位老師,我們要不要追擊敵人啊?”

敵人崩潰了,那麼大家自然是要對敵人進行追擊的。不過是停頓了一分鐘左右的時間。黃博昌就命令部隊跑步前進。

所謂線式戰術,它是非常講究隊列的緊密性和嚴整性的。所以,即使是在追擊的過程中,保民軍第一大隊也不得不每跑一小段路,就要立定整理一下陣型,每跑一小段路,就再次立定整理一下隊形。

爲了保證隊伍的整齊和安全,在一定程度上犧牲速度,這是件沒有辦法的事情。

不過呢,這也不是說保民軍就一定要眼睜睜的看着調查團就那麼跑路了。畢竟,就是他們跑路,實際上也是在自投羅網的過程。因爲保民軍的第二大隊,早早的就在山谷的入口處等着他們呢。

今年二十一歲的呂元浩是王書輝的第三批學生。他參加復興會的時候,復興軍已經成軍了。他就是在這個時候就參加了非常專業化的復興軍的。

呂元浩是獵戶家庭出身,他對復興會的思想理論非常的認同。不過,除了那兩本介紹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萬世歸一律》和《萬物一統律》之外,他最喜歡的則是王書輝老師的另一本書《天演論》。

王書輝在他的讀書時代裡,曾經是個社會達爾文主義者。在一段時間內,王書輝的意識形態都是在這種催生了納粹主義的思想的影響下的。所以,自然而然的,在編纂《天演論》,介紹達爾文主義的過程中,王書輝在書中表現出一定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傾向來。

同樣的書,不同的人讀會產生不同的想法。

復興會裡那麼多人都讀過這本《天演論》,但是真正的爲書中表現出來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所傾倒的人,只有繆繆幾個。這個獵戶家庭出身的呂元浩就是其中之一。

軍國主義思想在復興軍中有一定的影響,這不能說全是這本《天演論》導致的。也不能說是呂元浩那幾個有着不成熟的萌芽狀態的軍國主義思想的軍官們的提倡。畢竟,在復興軍中,採取對抗和淘汰的方式進行訓練,對失敗者進行鄙視性處理等做法,一方面有力的提高了戰士們的訓練熱情,但是副作用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下的軍國主義思想在部隊中開始蔓延。

呂元浩在復興軍裡是以嚴苛而著名的。他無論是在當指揮官還是在當參謀的時候,都經常把“失敗就是恥辱,失敗者沒有生存的權力”等充滿了軍國主義味道的話掛在嘴邊上。甚至他還兩次因爲對士兵訓練過於殘酷,被警告處分過。

在復興軍所有的軍官中,他被士兵的投訴次數是最多的。在民主生活會裡,他的民怨是最大的。

呂元浩到了保民軍之後,倒算是有了用武之地了。在保民軍中,他那種嚴苛殘酷的風格倒是如魚得水。

說起來也是有趣。在保民軍中,復興會的八個軍事幹部裡,就屬呂元浩最能得到士兵和基層軍官的信任。他們對呂元浩的那種嚴苛殘酷做法,不僅佩服而且服氣。

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40章 妖僧(4)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2章 穿越(2)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370章 在山東(5)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36章 理念(4)第384章 東改編3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8章 準備(4)第6章 準備(2)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77章 大練兵(1)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15章 立足(3)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385章 東改編4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27章 開始(3)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
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40章 妖僧(4)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2章 穿越(2)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370章 在山東(5)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36章 理念(4)第384章 東改編3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8章 準備(4)第6章 準備(2)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77章 大練兵(1)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15章 立足(3)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385章 東改編4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27章 開始(3)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