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

理論思想再怎麼科學正確,也不如現實的利益打動人心。

王書輝知道,想在距離現代社會近四百年前的,封建制度發展到頂峰時代裡,宣傳和推行現代思想,是非常不現實的,甚至是荒誕的想法。

所以,他充分的認識到,他想要改造封建社會,推動中國向更進步的方向發展。那麼,他所制定的政策,所宣傳的思想,就必須和普通人的切身利益,實實在在的結合在一起。

團體、政黨、組織,他們之所以存在的基礎,就是這個團體、政黨、組織首先要有針對他們內部的,能夠讓成員緊密團結在一起的共同綱領。

但是,僅僅是代表了這個團體本身的成員的共同利益,只能保證這個組織的生存。想要讓這個組織發展壯大,它就必須代表社會中一部分人的現實利益。

當然,這個組織可以代表佔社會上極大多數人的利益。爲了他們的利益,代表他們的利益,爭取他們的利益。也可以代表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爲了他們的利益,代表他們的利益,爭取他們的利益。

在世界進入工業化時代,在生產力發展到蒸汽時代之前。整個社會的利益分佈雖然在整體上是明朗化的,但是在具體的利益分佈的細節上,則是一種複雜化的態勢。

比如說,在對現存的明王朝的態度上。因爲國家稅收的實現,是現實的,對所有納稅者的利益損害。所以,無論是本身處於封建社會上層建築中的地主、官僚、士人,還是普通百姓,貧農僱農,他們都有相同的利益趨向。那就是,反對朝廷的稅收和加徵。

只不過,在面對同樣困難的時候,兩者採取的措施上,有極大不同。

封建地主和官僚組成的利益既得集團,可以憑藉他們在封建王朝中的社會地位,轉嫁自己身上的稅收和加徵,到普通百姓和貧農僱農身上。這樣,在對封建王朝的態度上,整個中國社會產生了分裂。官僚階層和大土地所有者與普通民衆之間,產生了利益訴求的分歧,兩者的對抗是長期的。

所有的普通百姓和貧僱農,都希望徹底的沒有這個稅收,或者這個稅收可以少繳納。而地主和官僚們,因爲本身就是封建王朝統治階級的組成部分,他們則認爲,只要可以轉嫁損害,保證自身的利益,就足夠了。

所以,歸根結底,那些即使是有口皆碑的善良鄉紳,實際上,也是披着善良畫皮的剝削者和壓迫者。他們掠奪和壓迫貧僱農的同時,做出修橋鋪路的舉動,確實看起來是良紳是善人。但是,他們自己並不從事實際的生產活動,他們自己並不創造一分錢的實際價值,他們的財富都是靠剝削實現的。他們修橋鋪路,所使用的,仍然是從貧僱農身上剝削出來的財富。

王書輝知道封建社會的本質和真相,他所要做的,就是取得處於社會大多數的,受壓迫受剝削的勞苦大衆的支持。他要關注和爭取他們的利益,把他們團結在自己的團體中和團體周圍。

從中國人民實事求是的本性出發,只有只有王書輝能夠實現他們現實的利益,才能獲取他們的支持。在這之後,認識到王書輝確實是代表他們利益的人,就能夠相信王書輝,贊成王書輝,支持王書輝。

只有他們相信了王書輝,王書輝纔有可能對他們進行教育,告訴他們這個封建制度的真相。才能領導他們,建設更先進,更進步的工業化的新中國。

這個事業,在完全沒有工業化理念,見到一口壓力井都嘖嘖稱奇的明代中國人中實現,其難度,是難以想象的巨大的。

王書輝即使具有穿越時空的神奇力量,但是,讓古人認識和理解近現代科學知識,仍舊是艱鉅的任務。他目前所能做的,只有慢慢的培養那些,還沒有被封建思想堵住頭腦的年輕人。畢竟他們接受新事物的好奇心還沒有消退。

從目前的結果上看,王書輝對這七十多個學生的初級教育,還是非常成功的。

馬鬆華的家產,很快就在警務處的科學刑訊,和審計處的系統化的登記中,被全面的整理了出來。馬家名下,各房各支所佔有的土地,有明確官方地契的總共有近十萬畝。而馬傢俬自開荒隱匿的田產,也有近十萬畝之巨。

看到紙面上的數據,教導員和家丁們不禁目瞪口呆。在他們的概念中,地主能夠佔有幾十上百畝的土地,就已經非常的驚人了。這種一個家族佔有幾十萬畝土地的情況,他們無法想象。

王書輝看了統計數據之後,則是覺得,怪不得馬鬆華在枝江實力滔天,也被看成是個土豪村夫。他可是知道,嘉靖朝的內閣首輔徐階徐華亭,名下土地有四百萬畝以上,而且還能夠全部免稅。這幾十萬畝的土地,在晚明時期的官僚地主集團中,根本連個下等都排不上。

要知道,即使明朝的藩王,雖然動輒就號稱有幾萬頃,幾百萬畝的土地。但是,那些土地,都是被當地官府所把持的。具體的經營和耕種,全部都是當地的官僚地主們控制。以萬曆皇帝的弟弟潞王爲例。他號稱有藩王莊田四萬頃。但是,他本身是見不到一丁點土地的。地方官完全把持這些莊田,每年給他最多六萬兩銀子作爲王田的收入。

而像朱由梓這樣的遠支郡王,朝廷都沒有分配給他一畝土地。只有每年1000石糧食的俸祿,摺合銀子只有五百兩而已。遠沒有普通的一個官僚地主的實際收入高。

枝江王府過去的王田,實際上是幾代枝江王,在和本地地主的競爭搶奪中積累下來的。他們就是以此來支撐王府的高額支出。

爲幾千名佃農分田的工作,是涉及周邊十幾個村鎮的近萬人口的海量工作。依靠僅僅幾十個教導員,那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王書輝已經制定了具體的進度表,等後面抓捕和處決馬鬆華的工作結束之後,才能開始展開。

在分配了一部分人手,將馬鬆華家的大量財產運回大營,又安排人手,駐紮馬家大院之後。王書輝帶領了一百個全副武裝的武裝人員,直接開進枝江縣城。

負責守衛枝江縣城的兵丁,還沒等發出警訊,就被王書輝的手下一弩射死。枝江縣衙的人還沒等反應過來,整個枝江縣衙,就被圍了個嚴嚴實實。幾個沒有辨明風色的衙役,剛剛吆喝了幾聲,就被一槍戳死。

在枝江縣知縣唐文光,還沒有搞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的時候。兩隊一等家丁就魚貫而入,將整個縣衙三十多個武裝人員全部繳械。隨着一隊隊的家丁開進縣衙,把持了各個要害位置。這個時候的唐文光才搞清楚了狀況,他知道,自己的縣衙,已經被不明身份的武裝力量攻陷了。

就在手腳冰涼的唐文光以爲大勢已去,在師爺的幫助下,在後衙的房樑上掛了一根褲腰帶,正準備爲國盡忠的時候。一個衙役才連爬帶滾的進來稟報。原來,這種驚天動地的聲勢,居然是枝江王府的縣主儀賓王書輝來訪。

唐文光因爲剛纔的驚嚇,連腿都動不了。他在師爺的攙扶下,氣急敗壞的趕往前衙。剛一進前衙,唐文光的火氣就降了一半,心裡的涼氣又竄了上來。只見大堂上,一個頭戴黑紗大帽,穿着一身淺藍色道袍,周身沒有佩戴任何配飾的高大年輕人,正在饒有興趣的打量着縣衙大堂裡的設施。他的身旁,是一羣身強力壯,穿着統一青色服飾,端着弩弓對着地上跪着的佐貳官員和衙役的青年兵士。

在高大年輕人的正前方,枝江縣縣丞,在江北地區氣焰滔天的馬鬆華,被五花大綁,嘴也被牢牢堵住,死死的跪在年輕人的腳邊。兩個拿着鋼槍的家丁一左一右,用槍尖頂着馬鬆華的後腦。

唐文光見了這般情景,不禁冷汗直流,他吞嚥了幾口吐沫,帶着顫音虛張聲勢的叫道,“大膽狂徒!你是何人,竟敢衝擊縣衙,侮辱朝廷命官!”

王書輝聽到動靜,轉頭看了眼唐文光。之後,他擡手一指旁邊跪着的,那個剛纔前去報信的衙役。立即就有一個家丁,擡手就是一弩,將那個衙役當場射死。

弩箭直接射了在衙役的脖子上。應該是射中了動脈的關係,衙役脖子上竄出來的鮮血,濺到唐文光的官服上。這樣的情景,嚇得唐文光驚慌失措,差點就當場尿了出來。

看着到處檢查自己身上是不是有傷口的唐文光,王書輝開口道,“我剛剛派了這個人給唐知縣稟報。可是,唐知縣現在卻不知道我是誰。可見,這個賊人,也是反賊馬鬆華的黨羽。對於這種十惡不赦的反賊,小子我就替唐知縣收拾了吧。”

唐文光聽了這話,立時就明白了。這個王書輝並不是想要造反,而是上門來向馬鬆華問罪來了。

明白了怎麼回事,魂魄歸位的唐文光不禁火冒三丈,他大聲對王書輝說道,“王書輝,你雖然是王府儀賓,可是朝廷自有尊卑法度在!你怎麼膽敢私闖縣衙,綁架官員,殺害公差!你這般作爲,是將朝廷法度視爲何物!”

王書輝聽了這話,禁不住笑了起來,他對唐文光說道,“縣令大人這個時候纔想起朝廷法度麼。馬鬆華身爲你的下屬,居然勾結匪徒,派遣亡命三次攻打本縣宗室。這等聳人聽聞的謀逆大惡,怎麼不見唐縣令遵循朝廷法度的。”

說完這話,王書輝收起了笑容,冷聲對唐文光說道,“知縣大人可以無視宗室安危,我雖身爲人婿,卻還要遵循法度。我今番前來縣衙,就是來告訴唐縣令,馬鬆華喪心病狂,今天早上,他聚攏匪徒,想要第四次刺殺我家岳父大人。”

唐文光聽了這話,臉都綠了。他想到,馬鬆華難道瘋了不成。再有幾天,兩京宣旨的官員就要到縣。他怎麼敢在這個時候再次動手。

王書輝等到唐文光消化了這個信息之後,繼續說道,“不過,他的邪謀,被我事先發現。府裡提前組織了人手,打散了前來刺殺宗親的匪徒。可是,那羣跑散的反賊卻反噬了馬家。他們已經將馬家上下四十三口,全部殺死。我派人前去警告,卻來不及了。我來縣衙,就是向縣令大人稟報案情的。”

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12章 婚事(4)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368章 在山東(3)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26章 開始(2)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7章 準備(3)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370章 在山東(5)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30章 日常(2)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9章 起步(3)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304章 終結者(1)第368章 在山東(3)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28章 開始(4)第13章 立足(1)第22章 起步(6)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9章 婚事(1)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72章 在山東(7)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17章 起步(1)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382章 東改編1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15章 立足(3)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51章 馬縣丞的末日(3)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372章 在山東(7)
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12章 婚事(4)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368章 在山東(3)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26章 開始(2)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7章 準備(3)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370章 在山東(5)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30章 日常(2)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9章 起步(3)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304章 終結者(1)第368章 在山東(3)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28章 開始(4)第13章 立足(1)第22章 起步(6)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9章 婚事(1)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72章 在山東(7)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17章 起步(1)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382章 東改編1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15章 立足(3)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51章 馬縣丞的末日(3)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372章 在山東(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