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

有個叫克羅齊的意大利學者曾經說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王書輝本人對於這句話的認識是,不同的人,對於歷史的解讀都是按照自己當時不同的標準進行的。

比方說,非科學社會學的研究者們看待歷史的時候,他們看到的是精英人物對歷史的推動,才子將相創造了歷史。

再比方說,科學社會學的研究者們看待歷史的時候,他們看到的是人民羣衆對歷史的推動,階級鬥爭創造了歷史。

作爲一個穿越者,作爲一個穿越了兩個時空的歷史愛好者和研究者來說,科學社會學理論的信奉者王書輝也不得不承認,明朝末年的歷史,似乎恍恍惚惚的就像當代史一樣的現實。

一邊是封建農業社會的經濟危機導致的封建王朝的搖搖欲墜,一邊是現代工業社會資本主義制度的週期性經濟危機導致的經濟發展全面衰退。

一邊是因爲自然災害和土地兼併而陷入憤怒和絕望的人民,一邊是因爲環境危機和經濟衰退而開始鬱悶和失望的人民。

一邊是徹底的拋棄了明王朝政府,陷入對自身利益的偏執和瘋狂的封建地主階級。一邊是完全沒有任何理性和良心,只知道維護自身利益開始瘋狂擴張和進擊的既得利益集團。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社會科學就是這麼流氓。因爲沒辦法實現證僞,克羅齊對歷史的觀點,總會在現實層面隱隱約約的被證明。

克羅齊是個非科學社會學立場的社會學者。就像王書輝堅定的認爲不存在沒有立場的純粹經濟學,只有存在有立場的政治經濟學一樣。王書輝也堅定的認爲,沒有純粹的歷史學,只有唯物主義的歷史學和唯心主義的歷史學。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知道階級矛盾已經全面爆發的王書輝,對明王朝陷入滅亡的歷史進程有着充分的認識。他知道明王朝將會被爆發的階級矛盾摧毀。只不過階級矛盾是以怎樣的方式,用誰作爲主角滅亡明王朝,這樣的細節,他還不知道而已。

在現有的社會生產力水平上,在現有的歷史條件下,沒有已經覺醒的領導組織,沒有已經覺醒的革命者的教育和指導,勞動人民對於自己力量的認識還不會覺醒。

封建農業時代的勞動人民,對於統治階級的認識是非常的模糊的。他們進行抗爭,參加革命性行動的原因甚至都不是直接對抗封建統治階級。對於他們來說,他們進行抗爭,他們參加革命性行動的根本原因,是爲了解決就在眼前的生存危機。

農民造反軍勢力確實對中原地區的農民進行了裹挾。但是隻要大部分的農民們沒有面臨着生死存亡的生存危機,他們是不可能真的被裹挾起來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陝西、山西和河南地區的農民們,對於自己被“賣”給復興黨這件事情,沒有絲毫的反抗。

因爲他們參加造反,被裹挾的原因是,在絕望中主動或者被動的想要解決生存危機。而到復興黨治下生活,給復興黨“大老爺”當佃戶,當長工,做工掙錢,與參加造反當個農民軍相比較起來,一方面可以更快更直接的解決生存危機,一方面可以更安全更徹底的解決生存危機。

用一個叫張牤牛的原河南農民,現復興黨中原鐵道生產建設兵團的戰士的話來說,“不是俺不想當佃戶當長工出苦力賺錢餬口,反倒去參加造反的。而是俺們那地方像俺這樣的人實在太多,地主大戶們實在太少。俺是想當個佃戶長工而當不成,實在沒辦法才當了土賊的。”

這不僅僅是被複興黨救援下來的中原農民們的想法,就是在真定地區作戰的李自成和盧象升兵團雙方的士兵們的想法也差不多。

李自成麾下的士兵們當闖軍,是爲了當兵吃糧。盧象升麾下的士兵們成爲天雄軍,也是爲了當兵吃糧。雙方的士兵在意識形態上沒有任何的明確的不同。他們雙方互相廝殺的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在這個亂世中活下去,能夠繼續當兵吃糧。

生存,這纔是刻在一切生物基因中的東西。

在真定府這個北直隸的南大門處,這個寬廣的華北平原上廝殺的李自成和盧象升兵團,隨着戰爭的深入開始發現一個共同的問題。似乎大家手中的武器是一樣的。

這就是被後世新中國自由派非科學社會學史學家們詬病的一個問題了。無論是李自成的闖軍軍團使用的武器,還是盧象升的天雄軍軍團使用的武器,都是復興黨兵工企業的出口部門統一生產的。

標準化、工業化生產出來的武器使得雙方發現,從對方身上獲得的武器部件居然可以嚴絲合縫的和己方破損的武器拼接起來。

比方說,一個天雄軍士兵從一個闖軍的屍體上拿到的長矛矛頭,可以非常合適的和自己那掉了矛頭的長矛杆連接起來。兩個兩個完全不同的武器部件之間聯合的螺栓,是完全合適的。

再比方說,一個闖軍士兵從一個天雄軍士兵的屍體上搜到了一小袋火槍鉛彈,居然可以非常合適的填裝到自己的滑膛燧發槍裡。要知道,用這個時代的常識來說,別說是作戰雙方的火槍彈藥不能配合了,就是己方的火槍彈藥基本上也都是不能配合的。

手工業時代的產品公差可是釐米級單位的。

實際上,復興黨通過對大明政府軍和農軍造反軍雙方出售武器而獲取高額利潤這件事情,已經持續了好多年了。

農民造反軍方面通過人口和掠奪來的金銀與復興黨交換武器和物資,明王朝政府軍方面,通過金銀銅鐵現貨和復興黨交換武器和物資。只不過一個的交易地點在中原地區,一個的交易地點在魯東地區。一個交易的負責人是被複興黨看好的李巖,一個交易的負責人是同樣被複興黨看好的孫元化而已。

復興黨內對於王書輝支持的,對明闖雙方的武器貿易有不同意見的人不是沒有。

比如復興黨中央委員會主任孟離就對王書輝提出過,這樣向兩個反動武裝力量輸送武器物資,會不會加重他們對人民羣衆的傷害。

王書輝對孟離提出的問題只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反問,“難道復興黨不向這些反動派輸送武器,這些反動派對人民羣衆的傷害就會減弱了嗎”

孟離聽了王書輝的話之後就沉默了。因爲他明確的知道,無論復興黨對不對雙方輸送武器,農民造反軍都會裹挾人民羣衆成爲炮灰。無論復興黨對不對雙方輸送武器,經濟陷入崩潰的明王朝都會進一步對人民羣衆橫徵暴斂。

反倒是復興黨和雙方的武器貿易,可以使得那些被裹挾的人民羣衆通過貿易得到復興黨的解救。而且從明朝政府手中獲得的黃金白銀,也可以用到復興黨政府領導人民羣衆進行的國家建設中去。

大航海時代的全球貿易危機,因爲西班牙等殖民者對美洲白銀開採的萎縮而突然降臨。這樣一種原始的經濟危機,對於中國的影響是比較深刻的。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因爲白銀輸入的萎縮,明末中國的對外貿易開始進入全面衰退的狀況。

貨幣供應的減少,使得中國江南地區的通貨緊縮越來越嚴重。作爲世界上唯一的工業化組織,復興黨在種通貨緊縮中受到的影響也是相當大的。只不過和一般的江南商團比較起來,復興黨領導和支持的長江中上游商團在面對這種通貨緊縮的時候相對要主動一些。

因爲生產成本的低廉,復興黨領導的長江中上游商團在發現通貨緊縮的苗頭後,第一時間就全面降低了自己的出口產品的價格。棉布、絲綢、白糖、鋼鐵製品、茶葉、新式瓷器骨瓷,這些被長江中上游商團全面進行了工業化機器化手段生產的出口產品,被他們全面降價。

復興黨領導的長江中上游商團的這種做法,不僅沒有緩解通貨緊縮造成的經濟危機,更進一步的加速了通貨緊縮造成的經濟危機。

根本就沒有辦法和復興黨領導的長江中下游商團競爭的江南商業集團,在降價傾銷中開始全面破產。

在張居正改革後全面市場經濟化的江南地區,根本就無法對這種人爲競爭造成的經濟危機進行有效的反應。大量的商人和工坊主,特別是以銷售和生產棉布、絲綢、茶葉、瓷器、糖、鐵器等產品的商人和工坊主,大規模破產。

更讓他們無法應對的是,因爲江南地區經濟的全面市場化,這些身兼大地主和大商人的江南商人和工坊主,連放棄銷售和生產,轉回地主的老本行都非常的困難。

因爲爲了給自己的工業企業提供廉價的生產資料,江南地區的農田早就已經不再種植在這個時空裡價格不斷高漲的糧食作物了。早在十幾幾十年前,江南地區的農田裡就已經種滿了茶葉、桑樹、棉花等經濟作物。

在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下,比較極端的事情提前幾百年時間發生在了江南地區。復興黨高層據復興黨在江南地區的情報人員的報告瞭解到,南直隸、浙江、江西、福建等地,棉田桑田裡的燃起的滾滾濃煙,非常的壯觀。

王書輝在隨後緊急召開的復興黨中央工作會議上,明確的告訴看完了資料,正在消化這種匪夷所思的狀況的中央委員們:

“沒有生產過剩這種事實,只有生產相對過剩這種假象。”

“將近一億三四千萬的中國人民大部分都缺衣少穿,但是江南地區的資本家和商人卻在經濟危機中人爲的消滅這些相對過剩的物資。這是一種犯罪行爲”

“作爲致力於所有的人民羣衆溫飽的復興黨,我們必須要制止這種犯罪行爲”

就這樣,在1630年下半年,復興黨在江南地區開始扮演一種“救世主”的形象。

裝載着大量的復興黨中央銀行鑄幣廠生產的制式金幣、銀幣、銅幣以及鋼幣,被裝滿復興黨長江艦隊的十幾艘三千噸級的炮艦。這些幣值超過了貨幣實際價值的金銀銅鋼幣,被全蒸汽動力的大船運載着,不斷在江南地區卸下,然後這些大船又裝滿了江南地區的破產工人、農民和大量的棉花、生絲,返回復興黨的勢力範圍,成爲復興黨工廠的生產原材料。

而與此同時,已經開通了朝鮮、日本和南洋航線的復興黨,又依靠遠洋船隊,把用江南地區的棉花和生絲生產的絲綢、棉布,和復興黨在江南地低價收購和生產的茶葉、新式瓷器骨瓷、糖、鐵器,甚至武器等產品一起,直接銷往朝鮮、日本和南洋地區。

甚至於,使用蒸汽和風帆混合動力的復興黨遠洋船隊,在輕鬆地擊潰了東中國海太平洋和南中國海南海和印度洋上的黃膚黑眼、白皮藍眼、黑皮黑眼的各路各國的兼職和全職海盜或者兼職和全職海軍之後,已經把復興黨領導下的長江中上游商團的產品,賣到了中東地區正在進入頂峰階段的奧斯曼帝國。

就在1627年到1630年這三四年間,復興黨雖然在實際領土的擴張上發展緩慢,但是在經濟領土的擴張上卻是突飛猛進的。

雖然這個時代的鑄幣技術並沒有什麼絕對的門坎,可是在復興黨超越時代的機械水平和冶金技術下,復興黨中央銀行鑄幣廠大規模生產出來的各種錢幣,一方面讓這個時代的手工業工坊難以模仿而具備了極高的防僞性,另一方面目前在地球上,也沒有任何的國家和勢力具有這種規模的把金銀銅鐵轉化成金銀銅鋼幣的能力。

復興黨中央政務院主任陳封,曾經對王書輝花錢去買那些復興黨自己也高產並且高質復興黨的棉花農場生產的是優質的現代長絨棉的物資感到不解,並對這麼做會不會導致復興黨的經濟受損的問題對王書輝進行了諮詢。

當時,王書輝拿着一枚剛剛生產出來不久,印有朱元璋側面像的,專門針對江南地區投放的銀幣,對陳封說道:

“這些東西,實際上沒有任何價值。”

揮了揮手,指着窗外遠處的長江邊上覆興黨武昌工業區林立的煙囪,王書輝繼續對陳封說道:

“那些東西,纔是具有真正的價值的。”

雖然復興黨黨員們都接受了基本的政治經濟學常識的教育,但是在這個時代裡,能夠對貨幣的一般等價物性質有着充分認識的人,是非常少見的。

陳封和復興黨內的經濟幹部們或許在王書輝的教育下能夠理解這一點。但是江南地區的大地主和大商人們則完全認識不到這一點。

獲得了復興黨的大量貨幣的他們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複興黨在經濟上綁架了。反而全都真心實意的認爲復興商社真是好商社,王書輝這位郡主儀賓真是好人。這些江南地區的大地主和大商人在朝廷裡的代言人,對王書輝全都表達了全面的好感。

畢竟王書輝的舉動,可謂是拯救了這些在大明王朝裡身居高位的官僚們的身家性命的。

在王書輝的示意下,正在北京面臨着亡國危機的江南官僚集團,居然非常迅速的就通過了,早就已經死在復興黨勞改營的姚宗文,加兵部尚書,總督四川、陝西、湖廣和河南四省軍務,以及登萊巡撫張宏加兵部尚書兼山東巡撫的命令。

實際上,這些盤踞在大明王朝政權上層的官僚們,也明顯的感覺到,這一次的京師危機和以往的任何一次危機都不同。

正是這樣的原因,才使得對“有權不用過期作廢”認識深刻的文官官僚們,開始徹底的肆無忌憚了起來。

畢竟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淪陷”的陝西和河南沒有任何兵力可供姚宗文這個所謂的四省總督調配了。湖廣方面已經和遼東方面一樣,完全不聽朝廷的命令了。四川地處西陲,又要防備土司作亂,秦良玉都在“勉強”應付。

所以好像接替了楊嗣昌顯赫地位的姚宗文,其實就是個光桿司令。

至於張宏,他們對於這個原本的“閹黨”也是完全無視的。畢竟他接替的山東巡撫的位置,實際上手下也沒有任何的兵。因爲山東兵都被孫元化帶往京師勤王了。

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些大明王朝的統治階級,本時空裡的利益既得集團,現在想的不是朝廷的規矩制度,而是怎樣才能在可能即將到來的改朝換代中,保住自己的利益。

據復興黨的情報部門報告,已經駐紮大名府的高迎祥軍團的大營裡,似乎有不少操着江南口音,爲高迎祥提供京師情報的人。

這些人,好像都是北京城內的那些官員勳貴之家的心腹管家一類的人物。據說,新任兵部尚書張縉彥和內閣大學士魏藻德的家人,就在其中。

接到了具體情報的王書輝也不得不承認,歷史雖然改變了,但是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爲似乎變化不大。

只有背叛階級的個人,沒有背叛階級的階級。似乎所有的利益既得集團都是一幅相同的嘴臉。

在改朝換代中做帶路黨,真的就是這些人的宿命啊

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385章 東改編4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27章 開始(3)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20章 起步(4)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8章 準備(4)第3章 穿越(3)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23章 起步(7)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173章 審判(1)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20章 起步(4)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22章 起步(6)第11章 婚事(3)第173章 審判(1)第11章 婚事(3)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33章 理念(1)第28章 開始(4)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11章 婚事(3)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75章 大豐收(1)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33章 理念(1)第1章 穿越(1)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
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385章 東改編4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27章 開始(3)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20章 起步(4)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8章 準備(4)第3章 穿越(3)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23章 起步(7)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173章 審判(1)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20章 起步(4)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22章 起步(6)第11章 婚事(3)第173章 審判(1)第11章 婚事(3)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33章 理念(1)第28章 開始(4)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11章 婚事(3)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75章 大豐收(1)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33章 理念(1)第1章 穿越(1)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