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承天事變(6)

大約是早上四五點鐘吧,沒有鐘錶作爲計時器,老百姓一般也很難搞清楚現在是什麼時間。宋三子就是在這個大約四五點鐘的時候起的牀。他在黑暗中從牀上坐起身來,有些不適應的揉了揉自己的肚子。

是的,宋三子對於自己的肚子目前的狀況有些不適應。倒不是他對於飢餓感不適應,畢竟在他的人生裡自從他記事兒開始,他就一直有一種“燒心”的感覺。

在宋三子看來,每天早上起牀感到“燒心”,這是一種正常的感覺。曾經有一次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他吃了一次飽飯之後,身體上的“燒心”感不見了。他才知道,“燒心”其實就是飢餓這種感覺的一種強烈化的表現。

宋三子今年十九歲了。現年十九歲的他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了。他上面有不到四十歲的父母,中間有三個十來歲的弟弟,再加上他自己的老婆和兩個孩子,一家人住在一個只有三間屋子的破破爛爛勉強擋雨的院子裡。

宋三子曾經問過自己的父母兄弟,他們是不是也每天都被這種“燒心”感糾纏着。結果,每個人都給了他肯定的答案。

宋三子現在不感到“燒心”了,那是因爲他昨天在“大莊園”的工地裡幹活,吃了一整天的飽飯。他對於這種吃飽之後的睡覺起牀時的輕鬆感非常的不適應。雖然這種感覺已經持續三四天了。

從自己目前的感覺上,宋三子推斷自己的父母兄弟和老婆孩子應該都在感受這種沒有“燒心”感的新奇感受。

說實話,雖然不知道幸福是一種什麼樣的體會,但是宋三子全身上下都被一種莫名的踏實和舒服的感覺包裹着。

其實,宋三子不僅對肚子裡的感受感到陌生。實際上,他對現在自己周身的所有感覺都有些陌生。

因爲昨天回家之前已經在大莊園的澡堂裡洗了一個熱水澡,所以他現在周身都有種輕鬆的感覺。

自從母親和婆娘從“管事”(復興會幹部)那裡領回了幾張編織的非常平滑緊密的席子之後,自家的牀板就變得舒服起來。母親和婆娘把乾乾的稻草鋪在牀板上幾層,然後再把金黃色的席子鋪在稻草上,一躺上去,渾身上下就都輕鬆了起來。

聽一個小旗的莊二說,和大莊園簽了長“身契”的名字叫做擰職工的人的待遇要比這好的多。人家都睡得都是裡面裝了棉花的鋪蓋。

其實宋三子自己也知道,他們這些打短工的肯定沒有那些扦契的長工們的待遇好。單看發的衣服就知道了。同樣是厚厚的帆布外衣和棉布的內衣。自家這種短工只有兩套,顏色是那種淺草色的。人家那肖工們卻給發了三套,顏色也比自己身上的深。

雖然有些小小的嫉妒心,可是宋三子還是對幾天來的日子感到心滿意足。父親和自己以及三個弟弟在工地上都有活幹。母親和老婆給工地做飯。一天三頓隨便吃的飽飯都是莊園上安排的。幹一天活兒,每個人還可以從莊園上領回三斤糧食。一斤白亮亮的精米,一斤黃澄澄的藩米和一塊一斤重的糧磚。

藩米和糧磚他都吃過了。味道雖然有些奇怪,可是吃飽肚子一點兒問題也沒有。工地上的伙食就是這些東西煮的。

吃喝都是莊園上包的,家裡的男女老少都能在工地上幹活。一天下來,就是全家人就能淨落到手裡二十多斤實打實的糧食。

更何況,工地上還每人給發了兩套衣服。衣服的樣子雖然奇怪,但是布料又結實有暖和,又能擋風又能擋雨。其他像搪瓷飯缸水杯,草鞋草蓆之類的好東西也沒少給。

宋三子從十歲開始就和父親一起給百戶家扛活。這樣的好日子,這樣心善的主家還是第一次遇到呢。

宋三子現在想的就是,好好的把手頭的活兒幹好,一面給主家好好儘儘心出出力,一面給自己多掙些糧米。偶爾有時候,宋三子也會羨慕那些膽子大的,敢和莊園上扦契的年輕軍戶。看到他們全家上下都被接到莊園裡面過好日子,宋三子是真心羨慕。

雖然外面的氣溫最多隻有十來度,可是宋三子睡覺的時候只是穿了一條短褲。莊園上發的衣服結實不假,可是對於宋三子來說,這樣的好衣服新衣服,平常的時候他是捨不得穿的。無論是在工地上還是在家裡,他都是着上身,下面穿一條滿是補丁的褲子。

宋三子起牀的聲音雖然不大,但是睡在他身邊的老婆卻已經敏感的發覺自己的男人已經醒了。和宋三子不同,他的老婆宋陳氏沒有想那些不着邊際的事情,眼睛上的眼屎還沒擦乾淨她就對宋三子說道:“當家的,你趕進去西屋把爹孃和弟弟們叫起來。今天的活兒也不少,千萬別去晚了。”

邊說着話邊穿着衣服的宋陳氏比宋三子大三歲,今年已經二十二了。古代的勞動婦女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三從四德”,作爲宋家的主要勞動力之一,宋陳氏快人快語能當一多半的家。

“你就是個窩囊廢,看看隔壁人小滿家。人家根本就不怕那個老王八百戶。人家全家都投了莊園了。我都聽小滿家的(小滿老婆)說了,簽了長契,當了復興會的佃戶,家家都給分卓子。四季的衣服,一天三頓的飯食都是復興會給出。孩子還能不花錢就和會裡的先生唸書。長大了都有當官兒的希望。”

說到同小旗的小滿家,宋陳氏的氣就更大了。她繼續數落宋三子道:“小滿被百戶那老王八打的瘸了條腿,走路都是打晃兒的,人家莊園上都要,都讓他家入那個復興會。你不缺胳膊不少腿的,爲什麼不要入那個復興會。”

“我都和伙房的“管事”(復興會的一個後勤幹部)都打聽了。只要入了那個復興會,孩子都不用咱們自己養了,那個復興會給養。到頭來一個孩子每年還能從會裡得幾兩銀子。咱們家要是入了會,光是孩子就能給家裡掙多少銀子。偏你這個窩囊廢害怕那個老王八百戶,害得咱家少掙了多少錢。

———————————————————————————————

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8章 準備(4)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9章 婚事(1)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8章 準備(4)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79章 大練兵(3)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28章 開始(4)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6章 理念(4)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18章 起步(2)第9章 婚事(1)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2章 穿越(2)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28章 開始(4)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
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8章 準備(4)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9章 婚事(1)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8章 準備(4)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79章 大練兵(3)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28章 開始(4)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6章 理念(4)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18章 起步(2)第9章 婚事(1)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2章 穿越(2)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28章 開始(4)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