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起步(1)

二十幾年來,王書輝一直是在現代社會的底層環境中長大的。

他對中國人的理解和認識,也是從底層獲得的。在熟悉歷史,搞社會科學出身的王書輝看來,雖然中國人在解放之後從封建社會進入了現代社會,但是中國人民的本性,幾千年來沒有絲毫改變。

中國人民比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都優秀的原因在於,從堯舜禹湯的上古時代,到生產力大發展,生產關係大變革的現代社會。幾千年來,他們都保持着實事求是的基本態度。注重實際,關心實際,熱衷於改善自身生存環境,這種融入到血脈當中的生存態度,幾千年來一直不變。

在王書輝看來,民族主義的問題是一個僞命題,中國人實際上並不在乎民族主義的問題。對於統治者的態度,中國人民看似消極,但是這種表面上的消極,實際上,是他們面對幾千年來走馬換燈的統治者們,有着一種處變不驚的從容心態。

是的,中國人不在乎誰是統治者,什麼人充當統治階級,也不關心統治者和統治階級採取哪種意識形態治理國家。只要統治者能夠維護社會穩定,爲普通的中國人提供一個相對公平,能夠讓普通人改變自身生存條件的社會環境。那麼中國人就根本不在乎統治階級在上層建築裡咋咋忽忽的宣傳哪一種思想。他們會完全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改善自身生存條件的努力之中去。

清王朝作爲一個不同民族的,殖民主義性質的反動政權。爲什麼能夠避免了元蒙統治者,不到百年就被趕出中原的失敗呢。從根本上講,在滿清統治者的掠奪屠殺和漢族地主官僚的剝削壓迫之間,中國人認爲,野蠻瘋狂的滿清統治者能夠提供給他們一個相對穩定的生存環境。而且滿清反動政權的上層,策略性的選擇了維護封建科舉制度,也讓中國人看到一個可以改變自身生存條件的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才在滿清統治者,變態殘忍的統治下,忍受了268年。直到清政府在列強侵略和內部造反的情況下,連中國社會的基本穩定都不能維持的狀態下,又廢除了科舉制度,扼殺了廣大中國人,改變自身社會地位的唯一的,哪怕是鏡花水月的虛幻希望,才被全體中國人民,毫不留情的踢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跟着我有肉吃。”這是一個王書輝在網絡上經常看到的,充滿戲謔意味的口號。不過在王書輝看來,無論是什麼穿越者,穿越到哪個朝代,哪個環境,想要改變中國,就必須要贏得最廣大人民的支持。而滿足廣大人民的需要需求,就是能夠獲得他們支持的基本條件,就是他在明朝末年,能夠改天換地,徹底的改造封建中國的最堅實的基礎。

王書輝獲得明末中國人民的支持的計劃,就是從給那些爲他工作的僱傭勞動者,提供普遍高於明朝末年,甚至於高於清朝,高於民國時代的生活條件開始的。他相信,只要他能夠建立一個穩定的體系,不斷的給爲自己工作的勞動者們,提供穩定的,充足的,高質量的生活條件,他們就會從中國人民的本性出發,從自發到自覺的擁護王書輝的領導。而王書輝相信,在廣大中國人民的擁護下,在穿越時空的金手指提供的物資和技術的支持下,他在明朝末年改造中國,把封建中國推動到近現代水平的工業國家的可能就是存在的。

當朱由梓回到枝江王別園的時候,看到的就是佔地兩百餘畝的枝江王別園內外,火熱的勞動景象。負責修建院牆的家丁們在幾個匠師的指揮下,正在開始修建一個規模龐大,不僅包含了別園,也包含了前幾天挨着着別園外牆修建的幾排保暖彩鋼房的大院牆。

朱由梓沒有把這個變化放在心上,但是本來就瞭解建築的大管家劉懷一,卻從院牆的正在開挖的地基上,看出這個院牆規模的龐大。在他推測下,這個院牆建好之後,恐怕比枝江縣城的城牆還要高大厚重。

朱由梓回到家裡,本想着立即和自己的好女婿表表功勞,但是找了一圈之後,在修繕別園的繁忙工人中沒有找到王書輝的影子。問了二舅哥之後才得知,自己的好女婿不在家中,而是和自己的女兒,帶着幾個小孩子和五個二等家丁到縣城去了。

朱由梓的性情向來大大咧咧,也沒有自己的女兒和豬哥出去閒逛會不會被佔便宜的擔心。一轉身回到自己的房間裡,讓大舅哥幫他把王書輝送給他的老古董的大喇叭留聲機拿出來,放上一張楚劇《穆桂英休夫》的唱片,把幾個幫着整理院子的舅哥們找了回來,拿出王書輝送給他的那些餅乾糕點,泡上王書輝給他的花茶,請舅哥們和他一起,喝茶吃點心聽戲。

朱由梓這個人真的是遺傳了自己祖先遊手好閒、好逸惡勞的基因了。

他對於任何劃時代的,未來的科技和用品都有一種安然處之的態度。王書輝原本還覺得,要給他解釋留聲機,水泥等一些現代用品會很麻煩。沒想到這位不過三十多歲的“老爺子”,根本就不在乎這些東西是從哪裡來的,是什麼原理。

只要知道了留聲機能夠唱出那種他從沒聽過,卻又很喜歡聽的,名字叫做楚劇的戲曲,點心很好吃,衣服很好穿,馬車很好坐,鐵爐子燒水泡茶很方便之後,他就沉迷於戲曲的好聽,點心的好吃,衣服的舒適,馬車的氣派,茶水的香濃之中。至於其中的原理結構,在知道了怎麼使用之後,他連問都沒問。這種情況,讓王書輝心裡大嘆自己的擔心是浪費了感情了。

王書輝最近發現,從現代換銀子到古代花,是一件很愚蠢很麻煩的事情。他覺得既然自己是要在古代推動社會發展,那麼像水泥,磚窯等這些技術水平相對簡單的工業製品,就沒必要在現代採購,運到古代來。但是在古代開展這些初級工業的建設,除了技術和設備可以直接向現代採購之外,沒有充沛的資金也是不行的。

沒有充沛的資金,就不能大規模的招聘工人,沒有充沛的資金,就不能大規模的開採和購買原材料。那麼在明末賺錢,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古代社會有十大暴利行業。分別是鴉片貿易、絲綢之路、香料航路、黃金航路、私鹽貿易、染料貿易、刀劍貿易、洋布貿易十個方面。王書輝覺得,鴉片貿易,大可在海軍力量建設起來之後,對日本、朝鮮和東南亞各國開展。絲綢之路已經沒落,不需考慮。黃金航路和香料貿易掌握在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手裡,一時半會兒的還涉及不到。染料貿易在近代化學工業建立起來之前沒什麼戲。

唯獨私鹽貿易、刀劍貿易和洋布貿易,王書輝完全可以依靠現代社會的海量供應進行開展。在他看來,雖然目前階段在本時空,還不能進行這方面的工業建設,但是他完全可以通過現代社會的海量供應,嚮明代進行食鹽傾銷、刀劍傾銷和布匹傾銷。至少在目前來說,在現代和古代之間倒賣食鹽和布匹,就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最關鍵的是,這麼做可以很快的積累起開展初級工業建設需要的資金。

王書輝想到了這點之後,就準備和以前在王府幹過採買工作,又在縣城裡的貨棧當過幾年掌櫃的孃家四舅,一起到枝江縣城考察明末的基本貿易環境。帶着幾個準備作爲助手培養的小孩子和五個二等家丁,正要坐上馬車前往縣城的時候,朱微妏這個小蘿蔔頭從角落裡跳了出來,吵嚷着一定要和王書輝一起出去。

朱微妏的四舅舅劉懷季尷尬的不得了。和朱由梓不同,雖然也是在王府長大,但是作爲孃家人的劉家,畢竟是管家出身,以前接受過王府官員嚴格的禮法教育,對於規矩禮儀很是重視。最簡單的表現,就是七個舅舅不像那些僱傭的流民那樣,稱呼王書輝爲少東家,而是堅持一本正經的管王書輝叫“王儀賓”。

明代對宗室親王、郡王之婿,孫女婿,曾孫女婿,玄孫女婿通稱儀賓。《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中有,“親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縣主,孫女曰郡君,曾孫女曰縣君,玄孫女曰鄉君,婿皆儀賓。郡主祿八百石,餘遞減有差。”

也就是說,枝江王府現在真正意義上有爵位在身的,就是小籮卜頭朱微妏。作爲末代枝江王的曾孫女,他的父親和祖父雖然沒有繼承爵位,但是朱微妏一出生就自動的獲得了縣君爵位。這是明王朝宗室譜牒上有明確記載的。別看沒有錢糧俸祿,也沒有封地田土,朱微妏一出生就有南京禮部的官員前來登記,她可是貨真價實的宗室縣主。

現在,這位縣主大人從哪個不知名的角落裡跳了出來,拽着王書輝的胳膊吵吵嚷嚷,讓注重規矩禮節的劉懷季,十分尷尬也十分頭疼。反倒是王書輝這個豬哥,看到朱微妏一身明代材質和工藝的少女服飾。一身花冠裙襖,大袖圓領,上面是淡粉色的棉布上衣,下面是深藍色的絲綢襖裙,配上在各種營養藥和充沛飲食供應下,開始抽條發育的身材,原來像個小籮卜頭的朱微妏,顯得清純可愛的要命,讓他心中暗暗的吞着口水。

活到二十多歲,王書輝還是第一次遇到一個女孩子衝着他撒嬌賣萌呢。所以這個光棍豬哥二話不說的就答應了朱微妏的要求,領着她一起到枝江縣城閒逛去了。

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79章 大練兵(3)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27章 開始(3)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76章 大豐收(2)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75章 大豐收(1)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4章 穿越(4)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39章 妖僧(3)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33章 理念(1)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16章 立足(4)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39章 妖僧(3)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367章 在山東(2)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80章 大練兵(4)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27章 開始(3)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173章 審判(1)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382章 東改編1第311章 終結者8第30章 日常(2)第14章 立足(2)第373章 在山東(8)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373章 在山東(8)第25章 開始(1)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
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79章 大練兵(3)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27章 開始(3)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76章 大豐收(2)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75章 大豐收(1)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4章 穿越(4)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39章 妖僧(3)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33章 理念(1)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16章 立足(4)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39章 妖僧(3)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367章 在山東(2)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80章 大練兵(4)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27章 開始(3)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173章 審判(1)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382章 東改編1第311章 終結者8第30章 日常(2)第14章 立足(2)第373章 在山東(8)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373章 在山東(8)第25章 開始(1)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