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光復遼南6

曾經在中原地區實行過不到百年時間統治的元蒙貴族們,他們或許頭腦了還有點簡單的民族意識。

但是在古代社會裡,就是最先進的處於農耕文明階段的漢族人都沒有任何的民族概念,那麼認爲在北方草原上重新退化成遊牧部落的普通蒙古人有什麼民族意識,那就是扯淡了。

有奶就是娘,誰給好處就跟誰走,這纔是遊牧民族的意識特徵。俄羅斯的哥薩克,中國的蒙古人,他們都具有這樣的思想特點。

明初的時候,不少蒙古人就在朱元璋手下效力,參加了明軍。就在去年剛剛死掉的大明總兵滿桂,據說就是個蒙古人。後金手裡有蒙古八旗,沙俄那邊還有韃靼人組成的軍隊。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蒙古人並不在乎爲誰效力給誰賣命,關鍵是給這個人、勢力或者政權賣命效力能不能得到好處。

就以剛剛被複興軍遼南第一軍團的戰士們抓捕回來的這些蒙古人來說吧。除了極個別的一些部落首領進行了激烈的反抗之外,大部分的普通蒙古人對於成爲復興黨的俘虜,接受復興黨的管理,沒有絲毫的不適應的。

要知道,在蒙古人自己內部,各個部落之間的戰爭也是接連不斷的。打敗對方的部落,兼併對方的部落,這在草原上是一種常態。

用阿Q的話來說,和尚做得,他自然也就是做得。把蒙古人轉化成爲自己的附從部隊,後金女真做得,復興軍就沒有做不得的道理。

就像大部分佃農們認爲接受復興黨的領導和管理不過換了個東家一樣。這些蒙古人在自己部落首領死掉或者失敗的情況下,是非常順從的接受了復興黨成爲他們的新首領的。

雖然因爲語言不怎麼太通,遼南第一軍團的戰俘營管理人員還不怎麼太清楚這些蒙古俘虜是怎麼想的。不過從他們這幾天非常順從的從事着勞動的表現上看,這些人至少對自己的現狀並沒有強烈的反抗意識。

怎麼會有什麼反抗意識呢?

大部分的蒙古俘虜都認爲這幾天的戰俘生活簡直就是西天極樂世界般的日子。

洗熱水澡,穿着保暖的厚厚的新衣服,放開了胃口吃那些糧食和肉食。睡在暖呵呵的有厚棉褥子和棉被的堅固房屋裡。這樣的日子,別說這些大部分都是普通人的蒙古人了,就是那些中小部落的首領們,也是享受不到這樣的生活待遇的。

落後的生產力,殘酷的生存環境,要不是被逼的沒辦法,蒙古人幹嘛成天到晚的火拼。對於他們來說,哪怕就是牛羊吃的牧草都不是無限的。爲了水草豐茂的牧地,蒙古人哪一年不都得在爭奪中死掉無數的人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吧。在蒙古人那種極端的生存環境中,繁衍下一代都是極端困難的事情。要不然怎麼會有兄死弟繼這種極端的婚姻制度在蒙古人中流行呢。

就像現代社會裡的那位學者說的那樣,窮鬼們在什麼時候都是沒有生育權的,幾個光棍能一起娶一個老婆,窮鬼們就偷着樂去吧。

爲什麼會有吃人族部落的存在?爲什麼日本人會把老人送進深山餓死(神隱)?爲什麼老百姓會無動於衷的把自己死掉的孩子埋在豬圈和廁所裡漚成肥料?生產力的落後,纔會導致人類的殘忍。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所以說,對於被複興黨俘虜的這六七百的蒙古人來說,復興黨神人們舉手發雷(扔手榴彈),擡手奪命(步槍射擊)的事情確實令他們恐怖的尿褲子,讓他們把復興黨當成了魔鬼一樣的存在。可是當復興黨給他們吃給他們穿給他們好房子住之後,他們很快就壓制住了自己內心中對復興黨的恐懼,把復興黨當成了救苦救難的長生天的使者了。

在零下十幾度的情況下修路。這樣的工作當然非常的辛苦。可是對於努桑哈來說,這樣的辛苦遠沒有達到讓他無法忍受的程度。想着下頓飯可以吃到飽的那些美好的食物,想着那些味道豐富鹹味十足(蒙古缺鹽)的湯菜,開山採石這樣的工作就不是那麼艱苦了。

當然了,相比那些已經成年的蒙古俘虜,努桑哈和其他一些年紀小於十八歲的小孩兒和年紀大於四十歲的老人乾的工作要輕鬆的多。而且他們那些年紀小於十八歲的小孩兒每天也只需要幹半天的活兒。剩餘的時間裡,他們會和復興黨的“巴克西”(老師)學習文化知識。

在十多天的學習裡,聰明伶俐的努桑哈已經學會了不少普通話的生活用語,他已經把二十六個拼音字母都學的差不多了。對他非常好的“巴克西”還給他起了一個趙長生(復興軍的教導員將按照《百家姓》的順序,給所有的蒙古小孩取名)的新名字。

在趙長生看來,復興軍首領們絕對是他所知道的本事最大的人。他在工地上親眼見到那些隆隆作響冒着黑煙的大鐵牛,是怎麼把石頭嚥到肚子裡之後,又排除無數的小石子的。這樣的大鐵牛隻聽復興軍的首領們的話。這些讓蒙古人跪地磕頭的大鐵牛,復興軍的首領們只要輕輕的拉它一下,它就會老老實實的不動了。

趙長生覺得復興黨的首領們一定都是了不起的大英雄,要不然他們怎麼能降服魔鬼一樣的大鐵牛,並讓它們爲復興黨的首領們服務呢。

不僅像大鐵牛這種沒見過的東西讓趙長生覺得復興黨了不起。就趙長生最常見到的東西,比如說馬,復興黨養的馬,也要比趙長生見過的所有馬都要大好幾倍。

平均身高在155釐米以上的復興黨培育的復興馬,使用的母本是現代的東北挽馬。自然而然的,和這個時代裡的平均高度在120釐米左右的蒙古馬比較起來,高大粗壯的復興馬當然是龐然大物了。

趙長生是見識過女真人的戰鬥力不假。可正是因爲和趙長生一樣,被俘的蒙古人都見識過女真人的戰鬥力,纔會更加老實的接受復興軍的管理。

同樣見過復興軍戰鬥力的蒙古人知道,女真人或許比較兇猛,可是那種兇猛也不是沒有可抗拒性的。反倒是他們見識到的復興軍的戰鬥力對於他們來說,根本就沒有抗拒的可能性。

服從強者,這是草原民族的鐵律。

第6章 準備(2)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28章 開始(4)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25章 開始(1)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33章 理念(1)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32章 日常(4)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35章 理念(3)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26章 開始(2)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36章 理念(4)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32章 日常(4)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13章 立足(1)第30章 日常(2)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77章 大練兵(1)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23章 起步(7)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80章 大練兵(4)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7章 準備(3)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145章 簡單邏輯1
第6章 準備(2)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28章 開始(4)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25章 開始(1)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33章 理念(1)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32章 日常(4)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35章 理念(3)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26章 開始(2)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36章 理念(4)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32章 日常(4)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13章 立足(1)第30章 日常(2)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77章 大練兵(1)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23章 起步(7)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80章 大練兵(4)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7章 準備(3)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145章 簡單邏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