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

洪武元年,置高郵州,領興化、寶應二縣,屬揚州府,洪武四年,升高郵州守禦千戶所爲高郵衛。

如今高郵裡邊最有名的一個,就是已經賦閒在家種田的王永吉,不少行人都說,別看這小子如今是個種地的,沒準哪天就飛黃騰達回到朝廷當大官去了。

說來也是,姓王的雖說在任上沒做出什麼政績來,可好歹也是一方總督,封疆大吏,常人幾輩子都坐不上的大官,人家試過了。

就算是在家種地,那也能顯出他的本事。

王永吉給當今皇帝上了一封絕命疏,如今搞得是人盡皆知,就連路邊光腚到處跑的小屁孩,都知道這事兒。

王永吉自己也常叨叨,說他是有滿肚子的才能,奈何無處施展,換句話來說,就在家等着你皇帝派人三顧茅廬來請呢!

來的人也快,摺子託人交上去的八天之後,就有一堆雜亂的腳步聲停在王永吉家門口。

“這是前薊遼總督王永吉的家嗎?”

正在洗衣服的劉氏聽見應了一聲,擦擦手趕了出去,不過她開門後卻面色很是驚訝,這就是一幫衙門裡的差人啊。

難不成小的那個又闖禍了,劉氏想了半天就是沒把這事兒往自己那頗有才能的男人頭上想,半晌過後才猶猶豫豫的道:

“這...是啊,你們是?”

沒成想,爲首的那差頭直接出示了一塊令牌,冷語道:“我們是知州衙門的。”

說着,他蠻衝進院中,前後打量一番,又道:“有人揭發王永吉任期內與叛國賊吳三桂私通建虜,近日居家又暗通白蓮邪教,我們懷疑你家中藏有私通書信,給我搜!”

“你們,你們怎麼能這樣呢?”

劉氏大驚失色,趕緊去攔,可她一介女流之輩怎麼可能擰得過一幫瞪着眼睛朝前涌的差役,只能眼睜睜看着這十幾個差役衝進去到處亂翻。

不過攔不住,叫他們翻也就翻了,反正劉氏自問自己家老爺是沒做過什麼虧心事,不怕這幫惡鬼敲門,須也是翻不出什麼來的。

可誰成想,一個走進內房的差役走出來手中拿着一份書信和一本經卷,“差頭,發現勾結建奴書信一封,邪教經卷一份!”

這差頭看了彙報這人一眼,心道說的怎麼這麼死板呢,就是潑黑水也不能潑得這麼明顯吧?

好在周圍除了這啥也不懂的老孃們也沒誰在,不要在意這些細節,上頭叫抓人潑髒水,潑出去也就成了。

“還在想沒有這回事兒?”差頭回頭看了一眼面色慘白的劉氏,裝模作樣冷笑了幾聲,大手一揮正要下令,此時又一個差役跑出來,喊道:

“差頭,王永吉不在家中!”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就在這等,什麼時候回來什麼走!”差頭怒喝道,看似穩的一比,其實已經心裡有點慌了。

這老小子要是真拋妻棄子就這麼跑路了,自己可就不好辦了,沒準好事變壞事,立功不成還要受到懲處。

不過虎毒不食子,他王永吉再怎麼說也是讀過書的,還當過薊遼總督這麼大的官兒,不可能幹出這種人神共憤之事吧。

差頭不知道,出去打醬油回來的王永吉鬼精得很,大老遠見到一幫老百姓圍在自己家外頭就沒敢回去,問了路人才知道是官府圍住了。

這老小子正如差頭擔憂的那樣,醬油一仍,直接轉進小巷子裡就沒影了,到了第二天不見人,差頭只好回去覆命。

遭知州狠批一頓是免不了的,差頭也是沒法,誰能知道這老小子扔下妻子兒女轉頭就跑了?

這事兒知州衙門算是辦砸了,可別擔心,駐軍是幹什麼吃的?

不過高郵知州李如安和守備樊龍有挺大的隔閡,文人的通病,那就是看武夫不順眼。

樊龍初到任上,李如安見他年紀輕輕就做了守備,而且還是神武軍的皇帝嫡系兵馬出身,又立過不少大功,簡直是年輕有爲的典範,錢途不可限量。

姓李的當時就動了心思,誰也不想一輩子做個知州不是,入仕途那都是有野心的,沒幾個純真的孩子,爲了拉攏樊龍,就想把自己女兒嫁給他。

後者一聽高興壞了。

李知州這女兒大家閨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能娶了這種女子,簡直前世修來的福分,世代老農民的樊家祖墳都要冒青煙。

樊龍當然二話沒說直接點頭同意,每天樂樂呵呵就等着拜堂成親,李知州的女兒也和一般女子不同,挺喜歡孔武有力的將軍。

郎有情妾有意,李如安和樊龍兩面宣傳,搞得高郵州文武基本全知道,就等着喝喜酒了,可後來姓李的反悔退婚了。

怎麼回事兒呢?

原來是李如安情報功夫沒做足,樊龍雖然是神武軍出身,但卻根本不是正兒八經的淮西子弟。

這貨原來是當山賊的,後被招安立了功纔是如今這副模樣,這這麼行?

一個上山落草的山賊,就是當了守備那骨子裡也還是個山賊,虧得本官還以爲他是淮西子弟,如今懶蛤蟆想吃天鵝肉,那是根本不可能滴。

自己女兒苦苦哀求,李如安完全置若罔聞,甚至命人把她關了起來,擰着脖子就是不同意這門婚事了,整的樊龍是一臉懵逼。

鬧明白緣由之後,樊龍這性子上來,任誰勸也不好使了,直接提兵上知州衙門,說要把自己未過門的老婆從她親爹手裡搶救出來。

一看事兒鬧大了,就有人趕緊跑去揚州府找總兵韋昌東救場子,你底下的人鬧起來了,趕緊管管吧,不然知州衙門都要給拆了。

韋昌東嚇了一跳,這可不是小事兒,趕緊親自跑到高郵訓了樊龍一頓。

樊龍性子野,但他卻不像高傑那樣容易鑽死衚衕,進去了出不來,自從歸順了朝廷樣樣條理都分得很明白。

韋昌東到的時候其實那股氣早過去了,自然也根本不敢真拆了知州衙門,不然估計朝廷也能分分鐘調來大軍,像諸王之亂似的,把自己徹底擺平。

說到底當時樊龍就差個臺階下,畢竟如今也是一州守備,韋昌東剛好給了他這個臺階,總兵都親自來了,你小子還不給面子?

不過雖說那件事過去了,可樊龍依舊放不下知州家的那個女兒,心裡癢癢啊,還有這口氣不出,心裡也憋得慌。

聽麾下軍兵報告,說是知州衙門辦砸了這麼簡單的一個事兒,樊龍失笑幾聲,接下來第一時間命人封鎖了四處城門,然後就端坐在府裡,等着那老小子上門求自己。

李如安恨鐵不成鋼,但想來想去能在這麼大一個州城裡找到人的,也就只有軍營才能辦得到。

要是這事兒辦不成,莫說日後升遷,便是如今這道坎也過不去了,用王德化的話說,這點兒能力都沒有還做什麼知州?趁早下課讓皇上另選賢能得了。

不久之後,樊龍看着一臉討好來到自己面前的知州李如安,淡淡笑了幾聲,道:

“風水輪流轉,今天總算到我這兒了,別來無恙啊,李大人?”

“明人不說暗話,你女兒我娶定了。”

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四章:以毒攻毒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
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四章:以毒攻毒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