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

現在場中變化有些讓人意外,周皇后和剛纔方正化臉上的表情如出一轍,而宮女、太監還有番子們則都是形態各異,既有泣不成聲的,也有瑟瑟發抖說不出話來的。

這個時候,崇禎皇帝又是說道:

“方正化,還愣着幹什麼?”

方正化趕緊擦乾眼淚站起來,當然明白崇禎皇帝是在指什麼事,當即是大手一揮,帶着番子們將西李押走。

這次西李臉上沒有任何僥倖,甚至連絲毫的抵抗都沒有,因爲她明白,當這番話從崇禎皇帝嘴裡親自說出來的時候,自己就是大勢已去了。

當崇禎皇帝回到暖閣的時候,王承恩正在焦急的等待。

“陛下,不好了,東林士人們聚衆鬧事,到處宣傳不利於朝廷的謠言,掌管養濟院的大使帶着百姓造反了!”

“造反,還真有人敢在京城造反?”

崇禎皇帝纔剛坐下,聽見這話後便又是‘騰’地站起身,這才忽然想起來大明還有一套福利體系讓自己選擇性遺忘了。

養濟院這東西就相當於後世的福利院,早在洪武元年的時候,朱元璋就專門下詔:

“鰥寡孤獨廢疾不能自養者,官爲存恤”。

那個時候還叫做孤老院,是如今養濟院的前身。

不久,孤老院改名爲養濟院,其收養對象自然也就變了,多爲‘民之孤獨殘病不能生者’,爲保障養濟之政的推行,洪武皇帝朱元璋將其載入《大明律》。

“凡鰥寡孤獨及篤疾之人,貧窮無親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應收養而不收養者,杖六十;若應給衣糧而官吏克減者,以監守自盜論。”

永樂年間,養濟院大規模發展,爲天下府州縣所俱有,弘治年間,養濟院更是開始由內地州縣向邊陲各衛所擴展。

在這崇禎年間,歷史上的崇禎皇帝也曾下詔,規定順天府境內各養濟院均屬衛所,三百里以內的流民,皆驗發本籍,由官司收養,三百里以外及不能行走的,則是交由地方官服接濟。

前半部分聽起來非常振奮人心,像是朝廷要開始接納流民,但事實上,後半部分卻截然相反。

崇禎皇帝在許前半部分諾了一堆空口白話,便是在後半部分開始強令各地養濟院,此後不得擅自收養孤老。

對於京師的養濟院,崇禎皇帝在詔中有詳細的規定,今後只能在國有大典或盛大慶祝活動時由皇帝下旨,部議行縣,查都城內外的老疾孤貧丐者,才能加以收養。

換句話來說,只要崇禎皇帝不下旨,全國上下的養濟院等福利機構,將永遠處於彈簧狀態,空有架子而已。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歷史上的崇禎皇帝麪皮兒薄,既想堂而皇之的把養濟院收回來,不再爲這個無底洞填土,又不想因此折損了自己的皇家臉面。

可世上哪有這麼好的事等着你,最後造成的結果無非是一個,養濟院的錢糧沒收回來,最後還惹得天下百姓怨聲載道,又爲李自成添了一波生力軍。

換句話來說,自那以後只要崇禎皇帝不下旨,全國上下的養濟院等福利機構,將永遠處於癱瘓狀態,只是空有架子而已。

自萬曆年開始,各地災害不斷,糧食欠收、土地兼併等各種毛病匯聚在一起,百姓食不果腹,以致流民氾濫成災。

地方就那麼多,錢糧早就跟不上,還有官場上無法制止的貪腐風氣,養濟院早就是名存實亡了。

實際上比明朝先名存實亡的還不僅僅是養濟院,讓快遞小李哥失業,繼而憤然造反的驛站便是其中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全國上下隸屬於太醫院的惠民藥局等等官辦機構,留着也只是空耗錢糧。

這些官辦機構的名存實亡,似乎也在預示着明朝即將完蛋,所以從另一方面來看,這詔下的沒什麼毛病。

但事實證明,這種詔令發下去之後對局勢沒有改觀,反而添了一把火,相當於朝廷承認養濟院喪失該有的作用,在當年的確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對現在的崇禎皇帝來說,這種由朝廷官辦給百姓的福利機構,到現在卻成了一堆遇見火星就極有可能燃起熊熊大火的乾柴。

當掌握這堆乾柴的人是東林黨的時候,也就是它隨時都有可能被點燃的時候。

崇禎皇帝記憶中京師的養濟院最後一次收濟還是在天啓年間,早就應該不剩下幾個人纔對,造反又能有多少人。

剛想到這裡,卻從門外聽見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李春慌慌張張的跑進來,他直接跪在地上,大聲喊道:

“不好了皇上,李掌使奉旨帶人查抄李府被家丁打傷!”

緊跟着,又有幾個小太監跑進來,他們所說也都是廠衛奉旨抄家被人抵抗受到傷亡的事情。

根據這些小太監所說,崇禎皇帝去內宮處理周皇后和西李之事這麼一會兒的功夫,京城卻已經亂成了一鍋糊粥。

欽犯們帶着家丁緊閉府門頑抗,從養濟院走出來的流民遍佈全城,到處生亂,而五城兵馬司各衙門好像事先商量好的一樣對此視若無睹,並無任何差役出動平亂。

除此之外,東林士子不再躲避在家中,開始在自己座師的授意下到處奔走,不遺餘力的宣傳當今天子昏聵,廠衛專權的各種謠言。

若歷史上的崇禎皇帝聽見這種種消息,怕早就會嚇得大驚失色,開始琢磨如何平息那並不存在的民怨,自此前功盡棄。

眼下這位崇禎皇帝雖然心中震怒,但誰都不是嚇大的,並沒什麼懼怕之情,自己是皇帝,手裡還握着兵權,難道怕了這些流民和文人?

看來還是高估了這些東林黨的耐心,這纔多久,京城內外就生出多少事情事專門針對自己這個皇帝的。

崇禎皇帝有意留情,但東林黨卻並無任何忠君之心!

“國朝養士二百餘載,如今李賊尚在山西未至,這些中山狼未曾報效,卻是先生出了僭越之心!”

“也好,一次性清理個乾淨!”

說到這裡,崇禎皇帝冷笑連連,怒極反笑,猛地拍案而起:

“詔,衛孝伯周經武率神武軍封鎖京城,許進不許出,違者斬!御馬監掌印方正化率騰驤四衛營護衛皇城,違者斬!英國公張世澤、新建伯王先通,分率京營出承天門、東華門平亂,違者斬!”

“還有,讓總督董琦帶着甲子營在城外駐軍,隨時聽調!”

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
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圍孔府(上)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