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

趙禎自然也發現了在座宗室以及勳貴的“求知”的眼神,眼下自然不能把事情說出來,畢竟今天的的主要目的是祭地,在這個關口把宗室改革說出來,難免讓人心寒。

對宗室下手是趙禎早就計劃好的事情,宗室是東城豪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相對獨立的部份,這些人自視甚高,雖然屬於東城豪門,但卻常常獨立於東城豪門而存在。

趙禎用的是典型的分而劃之,把一個龐大的目標切割成倆個,如此一來便輕省了許多,宗室雖然是大宋的特權階級,但他們擁有最爲致命的缺點,依附於皇權而存在。

事實上皇帝纔是宗室的領頭人,也是他們的“大家長”,宗室要想擺脫皇權的控制根本不可能,他們每往上一步都是在觸及皇權的核心。

既沒有上去的可能,也沒有脫離的可能,如此便註定宗室無論怎樣都要依附皇權的存在。

以往若是遇到宗室和勳貴以及資本進行聯手的情況,一般的王朝早已出現了危機,皇權已經干涉到他們最核心的利益,這時候的矛盾衝突足以使得勳貴和宗室,豪門聯合起來除掉干涉他們利益的人。

皇帝又如何?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皇帝這時候都會成爲絆腳石,而不是他們的君父!

大宋之所以如此穩定,最大的原因便是趙禎早早的改革了軍隊,並且把武將籠絡在自己的麾下。

文臣不用攏絡,大宋眼下的制度就是的文臣必須支持皇權,如此一來勳貴和一部分他們培植起來的官員根本就沒有機會犯上作亂。

但即便如此,他們也醞釀出了好幾次的動盪,且都是和軍隊有關。

趙禎對此已經警惕,無論是明面上的兵部還是參謀兵事院,亦或是暗地裡的黑手,皇城司都在盯着大宋軍隊的一舉一動。

趙禎把所有的軍權都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中,直到他覺得趙旭有能力執掌的時候纔會交給他,因爲這是他護佑自己,護佑天家,護佑大宋的利器,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趙禎自己就是大宋的“執劍人”!

有了國家暴力機器在手中,趙禎纔有改革的底氣,有了改革纔有大宋繁榮的今天,以及大量的賦稅,掌握了大宋的財政纔有錢養軍,這是一個循環的過程,任何一環都不能出現問題。

趙禎知道自己給大宋帶來的改變意味着什麼,說不定頃刻之間就會被推翻,而只有他自己知道,這麼做是對的,是天下大勢,是國家發展的必然過程。

封建社會正在出現資本主義,而眼下的大宋已經不再是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階段,而是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時間。

皇權與資本之間的矛盾已經開始凸顯,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

後世有兩種資本主義的存在,一種是君主立憲,另一種是共和,共和制又有兩種,一種是總統共和制,一種又是議會共和制。

但趙禎發現,以上這些都不符合大宋的需求,華夏百姓有些奇怪,他們經歷了太多的分分合合,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甚至不願自由解放,而是願意在皇帝的領導下,在這個大家長的帶領下向着未來前進。

所以趙禎在走一條前世人沒想過,後世人沒走過的道路,帝國資本主義。

這不是帝國主義,也不是單純的資本主義,而是一種意識形態上依舊是屬於王朝帝國,經濟形態上屬於資本主義的全新政治體系。

君王依舊保留封建王朝的最高領袖地位,同時保留封建時代的官僚制度,但卻在經濟上實行資本主義的方針。

但前提條件是,趙禎作爲君王要把當初他扶植起來的豪門消滅掉。

東城豪門在某種意義上是干擾趙禎計劃的,這麼多年來他不光是退出朝堂查漏補缺,更是在研究自己的這套理論體系的正確與否。

這是一個龐大且繁雜的任務,趙禎在不斷的謀劃,以及不斷的實施,正真明白趙禎理論的人在大宋一個也沒有。

即便是秘閣中的穆修,張從質以及蘇軾三人對趙禎的計劃也是毫不知情。

趙禎打壓宗室,打壓佛門,擡高除了儒學之外所有學說的地位,着手瓦解東城豪門這般龐大的利益集團,這些都是在爲大宋的轉型做一次全面的準備。

這其中甚至包括把趙昀支到遙遠的方丈洲,這是趙禎給大宋保留的一個火種,也是一個重啓華夏最好時代的備份。

這些年已經有一些百姓開始前往方丈洲定居,永遠離開大宋這片熟悉的故鄉,這些人都是大宋未來的希望,趙禎給這些人配備了最好的儒學老師,同時也給了他們最先進的思想。

大概知道趙禎計劃的人也唯有趙昀一人而已,這個性格和思想都趨近於自己的兒子是趙禎最大的驕傲。

兩人這麼多年來的書信內容從沒有人看過,都是以最高級別的密信規格往來的,趙禎在看過趙昀的書信後會燒燬,而趙昀同樣如此。

父子兩在做一件驚天動地卻默默無聲的事情,這其中連趙旭也不知道,趙禎還沒決定決定要告訴趙旭這些。

趙旭作爲一個守成之君是綽綽有餘的,但他確實不適合作爲一個銳意進取的力圖求變的君王。

作爲有能力的趙昀,他自然而然的要擔當起重任,在外打拼要比在大宋守成要困難的多。

趙禎那句“天家有出息的孩子就應該做天下最難的事情,就要成就另一方大事業!”這句話不是在安慰皇后和太子,而是發自肺腑的真話。

對於趙禎來說,西面的吐蕃並不是大宋最大的威脅,隨着大宋軍隊開始換裝火器,敵國外患已經不能對大宋造成多大的威脅,這也是趙禎並不在意吐蕃的原因。

“滅此朝食”是氣吞蒼宇的宣揚,但卻是要有實際利益纔去做的,吐蕃土地並不肥沃,氣候也不適合漢家百姓,否則現在根本就不需要趙禎動手,吐蕃便已經是漢家文明的“固有領土”。

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二十九章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另一個人的寶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
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二十九章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另一個人的寶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