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

十幾門火炮集中在一起給人以無可匹敵的猙獰感,趙禎看着長長的炮身和厚重的炮管眼睛發亮,這個超越文明的戰爭巨獸終於要在宋遼對抗的戰場上亮相,說不定它還能改變戰爭的模式。

趙禎看着禁軍們熟練的操作火炮,清理炮膛,裝填火藥,並用杆子將火藥壓實,最後裝填炮彈,這熟練程度完全不亞於後世的炮兵,尤其是每次使用多少的火藥,都有詳細的劃分,來自軍械司的匠人在一旁指導,趙禎甚至還看到了火藥的定量裝填。

走上前去趙禎撫摸着冰冷的炮身對匠人開口問到:“火藥的用量多少你們是怎麼判斷的?”

匠人躬身道:“啓奏陛下,軍械司進行過詳細的實驗,多遠的距離使用多少的火藥用量都是有講究的,有的時候並非是越多越好,要在能力範圍之內把彈丸送的越遠才越好,當然還要保障精準,這些都是有要求的,種監丞說的比下官清楚!”

趙禎驚訝的望着他道:“這麼說你還是官身嘍,身居幾品?是何職銜?”

“微臣四品太中大夫,現任軍械司火炮操演……”

隨着匠人的話四周的禁軍狠狠的吸了一口涼氣,這火炮操演就是教人使用火炮的官職,居然能有正四品的官銜,這要說出去,還不讓朝廷的一幫文臣上吊自殺?!

這些匠人可沒有參加科舉,亦沒有什麼門第當作靠山,而是通過腦子和手打拼出來的,就這本領就讓人高看一眼,還別說人家裝填的火炮着實比自己裝填的要準確,說能射多遠就能射多遠,從未有過折扣,這段時間禁軍們可是從匠人的身上學到了不少的竅門和經驗。

許多禁軍的炮手把這些知識當成了家傳的學問,以後子孫參軍,就憑他爹操炮的學問還不是穩穩的當上炮兵?!

“嗯,四品太中大夫依然是清貴的官銜,上一步則得罪人,下一步則不能顯示朝廷對格物的看重,難怪種世衡向朕要的官銜都是你這般的四品官。”

擺弄火炮的匠人把鐵質炮彈塞入炮膛,用推杆壓緊壓實,轉頭對趙禎道:“官家,臣下倒是覺得這四品官剛剛好,就不用爲財物發愁,又不會有太多的政事糾纏,在軍械司中每日與格物打交道好不快哉!”

趙禎開始的時候以爲他是沽名釣譽,現在看來好似真的如此,因爲到現在他也沒有說出自己叫什麼,只不過是以下官,微臣,臣下之類的謙稱,而一點也不想讓自己這個皇帝記住他的名字。

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學者精神?一心一意的搞研究而從來不把別動東西放在眼裡,如果不是因爲自己這個大宋皇帝提供他研究的所需,也許這貨就不準備打理自己了……

面對這樣的人你還真的不好發火,人家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難道還有錯不成?趙禎彷彿吃了好大一塊饅頭被噎住一樣,忘了一眼不斷指揮禁軍的匠人,趙禎覺得還是不要在他面前發火的好。

十七門銅鐵合金的火炮擺在一起,威武的衝着遼人的中軍大帳,如今的火炮經過軍械司的改良體積和強度已經小了不少,最少沒有原先在東京城的那麼大,這主要歸功於大宋採礦和冶煉技術的提升,當然它和鑄造技術也是分不開的。

曾公亮,丁度兩人對火炮的癡迷簡直是到了骨子裡,不斷的實驗各種金屬,最後得出現在的條件之下,使用銅鐵結合的辦法最好,銅和鐵的熔點都不是很高,鑄造的氣孔問題也被他們攻克,大宋火炮的炮身既有強度又有延展性,完全符合當初趙禎定下的標準。

唯一的問題是製造的速度比較慢,而且特別花錢,因爲同鐵合金的難度和氣孔造成的各種問題,製造一門合格的火炮最少要浪費掉兩道三門火炮的材料,其中花費的人力物力就更不用說了。

趙禎撫摸着冰冷的炮身,難怪有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的說法,這火炮確實燒錢,如果沒有好的效果,還真對不起自己的前期投入,要知道當年國庫可不是那麼豐足,研製火炮的錢都是從內藏庫中出的……

匠人指導禁軍中的炮兵觀察風向和風速,並且對其進行了估算,這讓趙禎看的無比驚訝,沒想到這些軍械司的匠人已經注意到了風對炮彈的影響,並且還能把這些影響進行大概的估算加入到火炮的調整之中。

火炮已經調整完畢,並且爲了十七門火炮同時發射,火炮的引信都是選用一樣的材質和一樣的長度,所有的炮兵站在火炮的邊上手舉火把等待趙禎下令。

趙禎看着遼人中軍大帳微微皺眉,耶律宗真這小子在明知自己沒有死的情況下還敢向析津府打動攻擊,這說明他的有恃無恐,按道理來說雙方的軍力如何,兵力如何,器械如何,張儉作爲謀臣應當是知道的,爲何他沒有勸耶律宗真另尋他法而是真的準備進攻析津府。

越是到了緊要關頭,趙禎便越是喜歡胡思亂想,但時間不等人,既然當初遼人派遣刺客來刺殺自己,那就對不起,血債需血償,你派人射我一箭,那我對你開炮也說得過去。

趙禎可沒有什麼避諱,他是個實用主義者,只要有用的東西,他纔不會在乎什麼禮法之類的東西,揮了揮手,彭七手中的小紅旗就死命的搖動,十七門火炮發出整天的怒吼,明亮的火光甚至比天空中的太陽還耀眼刺目。

………………

此時的耶律真宗完全不知十七顆鐵質的炮彈在空中呼嘯着向他飛來,軍營外已經響起了騷亂聲,他也聽到了析津府方向傳來的巨響,難道這就是大宋的攻城利器?

可在守城的時候它有什麼用?耶律宗真覺得自己身大遼的統帥,應該瞭解大宋的新式武器,於是他便離開了自己的大帳。

身邊的斡魯朵熟練的把皇帝的御馬牽了過來,皇帝的習慣他們很清楚,每當遇到敵人的時候他都喜歡上前一看究竟。

耶律宗真翻身上馬,馬兒在他的控制下小跑着前進,但很快突如其來的呼嘯聲就讓馬兒優雅的步伐變得急促,如夜梟般淒厲的叫聲從遠處傳來,只用了半個呼吸便從耶律宗真頭上劃過,最後落在他剛剛離開的中軍大帳……

高大華美的御帳瞬間被摧毀,白色的苫布在空中飛舞,一時間御帳範圍內的人和物消失的一乾二淨,整個御帳附近的一切都如同被一個巨大的鐵犁犁過一遍。

連高高飄揚,代表皇帝的飛龍旗幟也消失不見,就如突然被一個巨人拔掉一般,整個御帳乃至中軍被撕開了一道巨大的口子,因爲那些鐵質的炮彈在擊御帳後並未停歇,而是在地上翻滾着,彈跳這向前衝去,留下一道道泥水與血水混合在一起的痕跡……

此時的耶律宗真乾嚥了一下口水,如果自己晚一點出來……

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
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