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

在趙禎的眼中從來就沒有把王語嫣當作是一個封建時代的婦女看待,而是把她當作是自己的妻子,當然他做不到在後宮之中對每個女人都這樣。

商賈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最活躍的一幫人,而作爲商賈之女的王語嫣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家庭的印象,她的思想並不禁錮,甚至可以說是開放和前衛。

兩人又是從小就在一起,可謂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對雙方的瞭解已經到了對方動動嘴,便知其內心想法的地步。

所以趙禎有時候會把一些事情不自覺的告訴王語嫣,當然並非是朝堂之中的事情,而是他自己的打算,別小看一國皇后的重要,早在上古時期便有“後”之一字。

但那時候的“後”字指的不是皇后而是君主,直到西周時期,後這個字才專門指的是帝王的正妻。按照儒家的嫡庶之道,皇帝的嫡妻也就是皇后,每個王朝基本都是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來確定太子的人選,所以,皇后地位非常關鍵,不容小覷。

至於帝王掌握外事五權,皇后掌握內事五枚事實上就是最早的制衡系統,只不過隨着封建時代對儒家的提倡,對禮法的尊崇,對男權的強化,皇后的監督職權基本上隨着母系社會的遺風消失的一乾二淨。

天子獨大,沒有人可與之平起平坐,所以天子的配偶不可以取“齊”的諧音“妻”,只能叫“後”。

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有自己的思考,趙禎願意和皇后王語嫣商討一些事情,比如大宋的商業,趙禎有時甚至喜歡從王語嫣的口中得知該如何改進。

畢竟她是商賈之家出來的,自然比那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文人要更加通透。所以趙禎就把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和王語嫣說了,並且希望交流一番。

誰知道大抵是太過直白,讓王語嫣一時有些呆滯,根本就不知道該說什麼,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回答,只能呆呆躺在趙禎的懷中。

趙禎笑了笑:“你也莫要緊張,朕的話只是提前告訴你朕的打算,畢竟趙旭是朕的嫡長子,終究是和要登上大寶之位的。立下規矩尤爲重要,朕也要他這麼做。”

“陛下,太上皇帝之在史書之中,且都是……”

王語嫣稍稍猶豫,她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去說,趙禎卻無所所謂道:“史書上的太上皇帝要麼碌碌無爲,要麼是飛來的富貴,退位禪讓者如李淵亦是大權旁落而不得已爲之。”

趙禎少頓又道:“可朕不同,朕大權在握,天下四方無不歸附,朕是大宋正真的天子,即便禪位於兒子,也沒人敢輕視朕,朕只是希望趙旭能早點接手大宋,早日成爲合格的君王,朕太上皇的身份既能讓他接觸最高權利,又能給他解惑,一旦做錯,朕還可以及時處理,豈不更好?”

王語嫣眼睛一亮:“這就有點像是師傅帶徒弟了,而且也能讓旭兒知道,即便登上皇位也不可爲所欲爲,繼任之君亦當如此!”

趙禎滿意的點了點頭:“然也!一國之強盛在於君,皇帝是一國之本,若是皇帝爛了,這個國家也好不到哪去!除非這個國家沒有皇帝…………”

“陛下!”

趙禎稍稍尷尬,自己把一些不該說的話說了出來,但事實上就是如此,共和制度早已存在,只不過這種制度的效率相比後世的共和便差了太多。

就是因爲共和制度的不完善,所以這個時代的人自然的拋棄了他,選擇了更爲高效,更能使得國家團結,更能對抗天災人禍的封建君主制度。

“朕也就是和說說而已,既然不能沒有皇帝,那就要保證皇帝必須要有能力,有才幹,品德要高尚,但這又該如何保證?朕想了許多,最後還是覺得太上皇帝這個位置比較靠譜!”

王語嫣眼睛中露出崇拜的目光:“陛下,臣妾一屆女流,可也知道是非曲直,陛下之法乃萬世之法,臣妾佩服!能有這種大魄力的皇帝,古往今來只有陛下爲先呢!”

趙禎咧嘴一笑:“只要能讓大宋延續的時間更爲久遠,那就比什麼都強!萬世到不一定,但最少比三百年要長吧!”

王語嫣不知道趙禎的意思,但在她看來,大宋如此強盛,已經超越盛唐,豈能區區三百年便消失?

她不知道,趙禎總是未雨綢繆,把所有能謀劃的都準備好了,至於其他到也不重要,後世子孫之中若是真的出現連着兩三個廢物,那就是天亡大宋,沒有辦法。

歷史上的趙禎沒有子嗣,而現在不同,趙禎有了趙旭,趙二家的江山便算是做下去了,即便是有什麼意外,趙昀的子嗣也能頂上……

今夜的談話是趙禎第一次把心中的想法告訴了旁人,他一直在思考當初和在秘閣之中對蘇軾,張從質提出的問題,而且他也有了一些答案。

帝王禪讓制度也許是一個好辦法,這不是真的放權讓位,而是放出一部分權利,同時握有監督權,這事實上是對至高無上皇權的一種分割。

歷代帝王只想着分割士大夫的相權,分割武將的兵權,但從未有人想到分割帝王的君權,這是爲何?人都是自私的,活着的時候豈能把權利給予別人?親生兒子也不行!

即便是和自己死了,最高權利也該交給自己的兒子繼續去執掌。

只不過趙禎這樣的人還真不是這樣想的,穿越而來的他深刻明白一個道理“權利就是責任,權利就是義務,兩者是對等的存在。”

所以趙禎並沒有把皇位看的如此之重,甚至覺得這只不過是上天給他的一個使命,在獲得無上權利的同時,要想盡一切辦法拯救大宋,使得這個逐漸走向衰落的王朝延續下去。

而他趙禎做到了,對於他來說,眼下的一切彷彿是在安排後事,當遼朝被滅國,當草原也納入大宋的統治之中,當華夏一統,四方安定,自己的任務就算是結束了。

而接下來就該享受自己的人生。

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
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