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

大宋在休養生息的同時,遼朝也在處理自己內部的問題,張儉回朝之後幾乎是一日不曾停歇,當蕭太后和蕭惠兩人得知大宋皇帝居然沒有任何條件的停戰後,兩人幾乎以一種果然如此的態度。

張儉心中甚至有些憤恨,他沒想到張儉囂張也就罷了,可太后豈能如此?!她是瞭解大宋皇帝爲人的,爲何要輕視大宋眼下的實力?

事實上很快他便知道其中的道理,這是太后故意營造出來的氣氛,爲的是給遼朝上下以信心,拜日大朝會之前的晚上,太后蕭撻裡終於單獨召見他入宮了。

即便是太后但是寡婦的身份,晚上召見外臣非要緊的事是不可能的,張儉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終於能有機會當面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向太后闡明,眼下最要緊的不單單是大宋和他趙禎,而是國內之患啊!

大遼的宮門已久那麼高大冷清,只不過在宮門之後皮室軍更多了,原本還能由宮分軍在宮中巡視,現在卻不見一人,清一色的都是由皮室軍負責,原本和皮室軍一般屬於御帳親軍的宮分軍完全因爲耶律洪基之事被排擠到了宮外。

張儉微微搖頭,其實宮分軍也是太后曾經的嫡系,不過是因爲其中有些宗室附和了耶律洪基而已,最後也查出來了,是耶律孝帶着他的親兵背叛而已,整個家族的人都受到了牽連和懲罰。

而到現在也沒找到耶律賈和已經逃脫的耶律洪基,這讓張儉有些想不通,並非是覺得太后和蕭惠的能力不行,畢竟遼朝北方的土地廣闊族帳衆多,只要不是牧場或是遷徙之地,人口稀少的人,隨便找一個部落或是族帳安頓下來,絕不會有人發現。

張儉最怕的便是這個,草原實在是太大了一些,這麼多年來遼朝一度把重心放在了南方,從而對北方的草原疏於管理,這也是耶律賈帶着皇帝向北方逃竄的原因。

進入皇宮之後,張儉便在一個老內侍的帶領下穿過宮中及熟悉又陌生的建築,一路不曾停留的進入了太后所在的宣政殿,沒錯,現在太后已經就寢在了本應該屬於皇帝才能居住的召懷殿中了。

太后入主其中後,原本的奢華消失的無影無蹤,只剩下了冷清,相對於耶律洪基的召懷殿眼下卻是過於肅穆,儼然如皇陵一般讓人覺得冰涼可怖。

殿中綢緞由紅色變爲青藍色就如同幽藍的湖水,深邃冷冽,張儉進入其中之後,忍不住打了個冷顫,但這纔是開始,脖子後面的不時吹來的冷風以及身邊毫無腳步的內侍纔是真的讓人毛骨悚然。

張儉走在殿中,只覺得脖子上的汗毛被一柄小刀不斷的刮弄着,發出似有似無的摩擦聲……………………

“左丞相來了,賜坐吧!本宮問政與你。”

張儉乾嚥了一下口水,此刻他覺得自己能不能走出這大殿還是個問題,太后的眼神冷靜的可怕,彷彿一口古井任何事物都無法攪動它的波瀾。

這纔是張儉最害怕蕭撻裡的地方,眼前這個女人擁有一種男人都無法企及的冷靜,也是她這麼多年來主持大遼在和宋之帝王對抗如此之久的手段。

男人的眼光和魄力也許她比不上,但同樣的女人所擁有的細膩以及冷靜他趙禎也比不上。

張儉知道自己在和誰對話,而且知道眼下遼朝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自始自終他都是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望着太后的珠簾微微皺眉道:“太后,眼下內患必除,否則我大遼無以安寧如何與宋之周旋?不知那位可有下落?”

蕭撻裡清冷的聲音再次響起:“本宮已經受到線報,他人就在祖州!並且要聯合蕭家起事!”

即便是如此驚天的消息,張儉依舊沒有從蕭撻裡的聲音中聽到一絲慌亂,顯然這份冷靜着實讓張儉有些着急:“不知太后打算如何處理?”

蕭撻裡望着張儉道:“這也是本宮要問你的,本宮的心腹已經前往祖州,五萬皮室軍已經是精銳盡出!”

“打不得!!”

張儉立刻開口反對道:“太后,以前您囚禁陛下與清涼殿也還只是囚禁,並未對外公開,如今突然陛下打出名號與您分庭抗禮,如此一來世人皆知我大遼內患矣!”

“不是本宮要戰,而是吾兒執意要戰!”

“還請太后以天下爲重,以大遼爲重!可否有不戰之法?!”在張儉看來,太后之所以這麼冷靜,定然是做好了兩手準備,否則不可能從容淡定若斯的。

果不其然,蕭撻裡的眼中閃過一絲精光,珠簾之後的臉更加的似霧似花:“他們聯合的蕭家旁系其實就是本宮安插的人!”

嚇!這消息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對於張儉來說,祖州的耶律家和蕭家和上京城的宗室以及蕭家完全沒有關係,或者說都是被排擠,不受待見的貴族被貶至祖州,對朝廷,對太后充滿了怨恨。

所以耶律賈才帶着皇帝去了祖州,利用這些被遺棄的貴族組成叛軍,以此重新奪取皇位,但眼下太后說出這樣的話來,便是一針見血的。

她有能力讓皇帝消失的一乾二淨,甚至早就有機會置起與死地,只不過一直沒有開口,而自己的話卻成爲引出這段母殺子的元兇。

嗓子乾裂了,張儉用沙啞的聲音說道:“太后,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句話彷彿用盡了他一身的力氣,說完之後他便癱坐在地上。

而珠簾只有也是一陣搖擺,最終安靜下來,張儉沒聽見太后說的話,但卻見到那個引領自己經典的老內侍悄然走出召懷殿。

張儉忽然明白了,也許皇帝離開清涼殿就是太后手筆,或者太后知曉而故意不動手?但蕭惠當時的驚恐自己是瞧見的,不似作假,那太后的一舉一動甚至瞞過的蕭惠和蕭家。

謀殺一國之皇帝,這對誰來說都是一件極難的事情,更何況是親生母親對兒子動手,這將士就是世間殘局,有損人倫的惡行,可偏偏發生了。

張儉知曉眼下的大遼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統治者,若不是宋遼之間的乾坤倒轉,自己絕不會站在太后這邊。

可眼下需要的是一個團結完整的大遼與宋抗衡,再度內耗下去,國內再打的四分五裂,只能使得大遼早早的灰飛煙滅,給予宋人可乘之機,張儉不認爲他大宋皇帝趙禎會在這個時候坐山觀虎鬥……………

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八十七章倭女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
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八十七章倭女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