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

熱鬧的年關過後,上京城卻沒有消停下來,在趙禎的刻意刺激下,這裡的市面甚至比契丹人統治之下更加繁榮,臨橫府中未來得及遷走的百姓一律被集中到了上京城。

其中有一部分契丹人和本就不打算隨蕭撻裡遷徙的漢人……

這麼多的人口想要一下都遷走是不可能辦到的,何況有人故意躲藏就是爲等待宋軍的到來,歸附大宋?

大宋對待漢人可要比契丹人客氣得多,畢竟是同種同源,看着都會覺得親切,當然契丹人在這裡得到的待遇也不差,基本上和漢人差不多,只不過沒有得到漢人那般的照顧罷了。

趙禎下旨,三令五申的強調不許爲難歸順的契丹百姓,即便是出了什麼問題,也必須交由官府法辦,不得私自處理。

如此一來契丹人在臨橫府也算過的不錯,最少有房住,有寒衣,有吃食,有錢掙。許多契丹百姓甚至覺得在大宋治下也沒什麼不好。

雖然他們不知跟隨女皇北遷是一副什麼樣的光景,可他們至少知道眼下他們過的比原本契丹統治的要好。

人都是會比較的,契丹人也不例外,他們還是生活在臨橫府,還是生活在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可明顯的感覺到了不同,相比原本契丹治下的臨橫府,眼下大宋的臨橫府更適合居住。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這話可不假,大宋和契丹的國力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大宋可以給上京道的居民提供相當出色的後勤供給。

什麼樣的商品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商賈做不到的。

並且最爲重要也是對曾經契丹百姓衝擊最大的就是糧價,這裡的糧價真的便宜,只需要十個大錢便能買上一斤,這些都不算什麼,最主要的是還不限量,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只要你的錢夠就行。

雖然這十個大錢的糧食是陳糧,但卻並不妨礙吃,對於大宋遷徙過來的百姓是不屑一顧的,但對於曾經的契丹百姓卻是趨之若鶩。

這麼便宜的糧食上哪去找?

有些人恨不得把家中的所有錢財都換成糧食,以備不時之需,同樣的價錢只能賣半斤新糧是隻有宋人才會去買,契丹百姓可不會這麼做。

於是乎大宋的糧商便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陳糧擺上去沒幾天就售賣一空,而新糧卻要好幾天的時間,於是乎這些商人便以最快的速度把倉庫中的陳糧都掉出來,然後低價售賣。

畢竟這是契丹百姓自己願意的,又能怪得着誰?

有些好心的商賈還提醒契丹的漢人,告訴他們這些糧食都是陳糧,口感不好不說,還不易於儲藏,只不過多花幾個大錢,便能獲得新糧,何樂而不爲?

可這些漢人卻完全對這些善意的勸告置之不理,情願吃硌牙的陳糧也不願多花幾個錢吃新糧。

只不過沒過多長時間就出現問題了,契丹百姓終於知道爲何要買新糧的道理,他們買回去的陳糧有些因爲儲藏不當開始黴變,冬日裡還算好些,只要沒沾水,黴變的地方挑出去還能吃,可若是天氣漸暖,那就徹底不能吃了。

此時他們才發現,大宋的糧商們清一色的賣出的都是新糧,此時他們才後悔不迭。

但畢竟是人家當初提醒過,也沒有辦法找後賬,就算是鬧到衙門之中,也是糧商佔理,只能拼命吃這些還沒有壞掉的陳糧也算是鬧出了一個笑話。

趙禎看着奏疏頗爲無奈,也覺得同情,這些人都是被餓怕了,原本的宋家百姓也是如此,若不是疆土擴大,若不是拿下南海諸國,大宋的糧食也是不夠吃的。

直到後世也不過是過了千禧年才解決了飢餓的問題,若是沒有大量的土地,華夏千百年來就是一個空空如也的胃。

還好現在人並不如後世那般的多,水稻的雜交和耕種土地也有大幅增加,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自己做的最爲正確的事情就是在南海用兵,推廣農莊經濟,解決了北方的糧食匱乏。

在三才的伺候下穿了一件綾縑五色華衣,束髮之後用簡易的發冠豎起,一根樸實無華的玉簪固定。

綾縑五色華衣本來不是尋常百姓能穿的,但隨着大宋的經濟繁榮,這些規矩庶民早已置若罔聞,朝廷對這種典範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後來趙禎便下旨改革服色,出去名黃色,硃紅色等官品顏色,其他的隨意百姓穿搭,這五色華衣也就成爲尋常百姓之家必備的一套衣服,但一般人家也不會在非節的時候穿着。

畢竟這衣服可不便宜。

如此一來最先繁榮的便是大宋的成衣鋪子,裡面的各種服飾都有,只要不犯禁,你愛怎麼穿就怎麼穿。

趙禎穿着綾縑五色華衣,站在人羣之中根本就沒有什麼顯眼的,最多會有人覺得是家道殷實的人家而已,見面的時候客氣一些罷了。

誰能想到是一國之君在大街上閒逛?

蔡伯俙返回神都去了,只不過他在走之前留下了許多政策,給上京城乃至整個臨橫府“打了一針興奮劑”。

命人開辦了大量的官府營生,開始了以基建爲主的安民之策。

要知道他開辦的任何一個官府營生都帶動了大量的產業,數萬,乃至數十萬的活計圍繞着他們展開。

最重要的就是修路,趙禎在長街上走了沒多久便遇到了數位招供的牙行夥計,他們招的都是青壯的大小夥,領的也都是修路勞力的活計。

只要你年輕力壯,哪怕上了歲數只要能幹活,就能有口飯吃,有工錢可拿。

趙禎一路上看到了許多青壯被牙行夥計挑選上,站在一起等待派活,一輛馬車過來便把人都裝走,當場就駛向工地,工錢都是每日付清,給了勞力很大的滿足。

修路一直是大宋最爲提倡的事情,所有人都看到了交通便利所帶來的好處,當然現在也已經不是朝廷修路了,而是外包給了商賈,把要修繕的地段畫出來,包給不同的商賈,他們自己招人,商量工錢,負責工具和原料。

朝廷需要的便是付給工錢,材料費用便是商賈自己講價,講的越低,商賈掙得便越多。

這還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局面,於是上京城中便出現大大小小數十家“工程隊”,當然現在叫做“修路行”。

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
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