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

熱鬧的年關過後,上京城卻沒有消停下來,在趙禎的刻意刺激下,這裡的市面甚至比契丹人統治之下更加繁榮,臨橫府中未來得及遷走的百姓一律被集中到了上京城。

其中有一部分契丹人和本就不打算隨蕭撻裡遷徙的漢人……

這麼多的人口想要一下都遷走是不可能辦到的,何況有人故意躲藏就是爲等待宋軍的到來,歸附大宋?

大宋對待漢人可要比契丹人客氣得多,畢竟是同種同源,看着都會覺得親切,當然契丹人在這裡得到的待遇也不差,基本上和漢人差不多,只不過沒有得到漢人那般的照顧罷了。

趙禎下旨,三令五申的強調不許爲難歸順的契丹百姓,即便是出了什麼問題,也必須交由官府法辦,不得私自處理。

如此一來契丹人在臨橫府也算過的不錯,最少有房住,有寒衣,有吃食,有錢掙。許多契丹百姓甚至覺得在大宋治下也沒什麼不好。

雖然他們不知跟隨女皇北遷是一副什麼樣的光景,可他們至少知道眼下他們過的比原本契丹統治的要好。

人都是會比較的,契丹人也不例外,他們還是生活在臨橫府,還是生活在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可明顯的感覺到了不同,相比原本契丹治下的臨橫府,眼下大宋的臨橫府更適合居住。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這話可不假,大宋和契丹的國力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大宋可以給上京道的居民提供相當出色的後勤供給。

什麼樣的商品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商賈做不到的。

並且最爲重要也是對曾經契丹百姓衝擊最大的就是糧價,這裡的糧價真的便宜,只需要十個大錢便能買上一斤,這些都不算什麼,最主要的是還不限量,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只要你的錢夠就行。

雖然這十個大錢的糧食是陳糧,但卻並不妨礙吃,對於大宋遷徙過來的百姓是不屑一顧的,但對於曾經的契丹百姓卻是趨之若鶩。

這麼便宜的糧食上哪去找?

有些人恨不得把家中的所有錢財都換成糧食,以備不時之需,同樣的價錢只能賣半斤新糧是隻有宋人才會去買,契丹百姓可不會這麼做。

於是乎大宋的糧商便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陳糧擺上去沒幾天就售賣一空,而新糧卻要好幾天的時間,於是乎這些商人便以最快的速度把倉庫中的陳糧都掉出來,然後低價售賣。

畢竟這是契丹百姓自己願意的,又能怪得着誰?

有些好心的商賈還提醒契丹的漢人,告訴他們這些糧食都是陳糧,口感不好不說,還不易於儲藏,只不過多花幾個大錢,便能獲得新糧,何樂而不爲?

可這些漢人卻完全對這些善意的勸告置之不理,情願吃硌牙的陳糧也不願多花幾個錢吃新糧。

只不過沒過多長時間就出現問題了,契丹百姓終於知道爲何要買新糧的道理,他們買回去的陳糧有些因爲儲藏不當開始黴變,冬日裡還算好些,只要沒沾水,黴變的地方挑出去還能吃,可若是天氣漸暖,那就徹底不能吃了。

此時他們才發現,大宋的糧商們清一色的賣出的都是新糧,此時他們才後悔不迭。

但畢竟是人家當初提醒過,也沒有辦法找後賬,就算是鬧到衙門之中,也是糧商佔理,只能拼命吃這些還沒有壞掉的陳糧也算是鬧出了一個笑話。

趙禎看着奏疏頗爲無奈,也覺得同情,這些人都是被餓怕了,原本的宋家百姓也是如此,若不是疆土擴大,若不是拿下南海諸國,大宋的糧食也是不夠吃的。

直到後世也不過是過了千禧年才解決了飢餓的問題,若是沒有大量的土地,華夏千百年來就是一個空空如也的胃。

還好現在人並不如後世那般的多,水稻的雜交和耕種土地也有大幅增加,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自己做的最爲正確的事情就是在南海用兵,推廣農莊經濟,解決了北方的糧食匱乏。

在三才的伺候下穿了一件綾縑五色華衣,束髮之後用簡易的發冠豎起,一根樸實無華的玉簪固定。

綾縑五色華衣本來不是尋常百姓能穿的,但隨着大宋的經濟繁榮,這些規矩庶民早已置若罔聞,朝廷對這種典範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後來趙禎便下旨改革服色,出去名黃色,硃紅色等官品顏色,其他的隨意百姓穿搭,這五色華衣也就成爲尋常百姓之家必備的一套衣服,但一般人家也不會在非節的時候穿着。

畢竟這衣服可不便宜。

如此一來最先繁榮的便是大宋的成衣鋪子,裡面的各種服飾都有,只要不犯禁,你愛怎麼穿就怎麼穿。

趙禎穿着綾縑五色華衣,站在人羣之中根本就沒有什麼顯眼的,最多會有人覺得是家道殷實的人家而已,見面的時候客氣一些罷了。

誰能想到是一國之君在大街上閒逛?

蔡伯俙返回神都去了,只不過他在走之前留下了許多政策,給上京城乃至整個臨橫府“打了一針興奮劑”。

命人開辦了大量的官府營生,開始了以基建爲主的安民之策。

要知道他開辦的任何一個官府營生都帶動了大量的產業,數萬,乃至數十萬的活計圍繞着他們展開。

最重要的就是修路,趙禎在長街上走了沒多久便遇到了數位招供的牙行夥計,他們招的都是青壯的大小夥,領的也都是修路勞力的活計。

只要你年輕力壯,哪怕上了歲數只要能幹活,就能有口飯吃,有工錢可拿。

趙禎一路上看到了許多青壯被牙行夥計挑選上,站在一起等待派活,一輛馬車過來便把人都裝走,當場就駛向工地,工錢都是每日付清,給了勞力很大的滿足。

修路一直是大宋最爲提倡的事情,所有人都看到了交通便利所帶來的好處,當然現在也已經不是朝廷修路了,而是外包給了商賈,把要修繕的地段畫出來,包給不同的商賈,他們自己招人,商量工錢,負責工具和原料。

朝廷需要的便是付給工錢,材料費用便是商賈自己講價,講的越低,商賈掙得便越多。

這還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局面,於是上京城中便出現大大小小數十家“工程隊”,當然現在叫做“修路行”。

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
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