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

牛痘,這個大宋早已擁有的醫療技術開始的時候卻不被人看好,因爲曾經有過人痘的經驗,效果擺在那裡,誰也不覺得牛痘會有多大的效果,即便是接種牛痘的消息傳到遼朝,遼人也不覺明歷,甚至覺得趙禎和大宋瘋了。

他們的理由很簡單,連人身上的人痘都沒收效甚微,牛痘能好到哪裡去?!莫不是覺得牛比人還強?

但事實卻給了遼人一記狠狠的耳光,灤河城的事情已經傳到了遼朝之中,開始還有人覺得大宋迂腐,救治這些人簡直就是引火燒身,這些人抵達灤河城的時候怕是會有一半染上痘疫。

遼人也不傻,相反在遇到這種情況之後朝廷第一時間決定封鎖中京道,凡是中京道自許進不許出,否則一律格殺,數支精銳的騎兵部隊就遊走於中京道的外圍,當然他們要是往南去……那再好不過。

所以中京道的人才想盡一切辦法的離開,或是躲在自家的莊園之中不出來,實在沒有辦法才向大宋而去,否則誰不希望前往自己的朝廷的所在?

天子牧民,不忍其受苦,古來有之,所以災荒年的時候災民總是往都城涌去,因爲他們對皇權的信任,相信天子不會放任他們不管。

可這一次卻不同,遼朝還真的就放任他們不管了,但卻在痘疫出現的時候第一時間把原本駐守在中京道的大軍給調走了,軍隊的安全對遼朝的朝廷來說比百姓重要的多。

當然也不可能完全不賑災,人痘便是遼朝相處的“好辦法”,火上澆油莫過如是!

灤河城的消息傳入遼朝,舉國震驚,原來宋人已經掌握了治療痘疫的辦法,這簡直就是在打臉遼朝,灤河城的收治百姓和遼朝的隔絕中京道完全是辛辣的對比。

雙方之間誰高誰低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尤其是身在遼朝的漢家百姓,更是覺得遼人無情無義,但在之前卻不是這個樣子,即便是先帝在位的時候,契丹人與漢人之間的差別還沒有這麼明顯,先帝總是想着如何妥善的,安穩的處理倆個民族之間的關係。

但現在朝廷的舉動已經讓漢人心灰意冷,矛盾衝突不斷,而這次對中京道的處理更是火上澆油,在遼的漢人已經覺得朝廷已經完全的失德了。

關於灤河城的消息越來越多,這要感謝種世衡和王唯一兩人,他們在醫治好一些契丹人之後居然放他們返回家鄉……

此乃驚人之舉,不單單是遼人沒有想到,就連趙禎和大宋的朝臣也沒想到。

所謂無私者無畏,種世衡的這一舉動可謂是戰略性的,趙禎連連感嘆他的急智,一般人在這個時候絕不會想到這個問題,甚至不會讓契丹人離開灤河城。

但種世衡卻恰恰相反,在他看來,契丹人在城中本就是不安定的因素,還不如打發回遼朝,再說,就算是強留也留不住,大宋既然得了仁義之國的名聲,自然也無法扣留這些度過痘疫的人。

最爲關鍵的一點是,種世衡讓人在他們的胳膊上種下了牛痘,只不過接種的過程他們完全沒有看見而已,這些契丹人開始的時候恐懼異常,但很快他們發現,自己只不過發熱了幾天出了點輕微的痘瘡之後便安然無恙。

他們也並不比漢人愚鈍,很快便知道自己已經免疫了痘疫,只要患過痘疫便終身不染,眼下自己不就是患過痘疫了嗎?!

看了看自己胳膊上小小的傷疤,契丹人大呼神奇,這小小的傷疤居然讓自己再也不會患上痘疫,宋人的手段確實不一般,能戰勝痘疫,這已經不是尋常人所爲,聽說這東西居然是大宋皇帝發現的,這就更讓這些契丹人敬畏了。

在回到遼朝之後,他們便說出了自己的所見所聞,並把胳膊上的疤痕展示給親朋好友看,開始的時候許多人都不相信,這小小的傷疤能抵擋得住兇狠的痘疫?

可當這些同族前往得了痘疫的人家看望的時候,所有人都被這驚人的舉動驚掉了下巴,不光如此,這些從灤河城回來的人三五天,十來天過後依舊好好的,這下他們說的話便沒人不信了。

人有的時候說的話稍微誇張一點也沒什麼,但因爲牛痘的神奇和痘疫的兇猛,契丹人之間的傳言便越發的誇張,甚至牽扯到了神仙鬼怪之說,但即便如此也是有人詳細的。

而遼朝的朝廷卻派人禁止人們談論此事,消息早已不是隻在中京道傳播,而是已經在整個遼朝傳開。

有所趙禎是天上的赤腳大仙轉世,有的說是紫薇星君下凡,反正各種各樣的傳言都蜂擁而至,在淳樸的思想當中,正義的對立面便是邪惡,無論承不承認,大宋的敵人都是遼朝,那遼朝便是惡的代表……

“無辜中槍”的耶律洪基一時暴怒,但卻沒有辦法,民間的聲音沸反盈天,而中京道的痘疫也是事實,越是鎮壓,越是憤怒越會讓人們相信這個傳言。

對此他只能不屑一顧,完全不加理會,而張儉卻上疏應當向大宋索要牛痘之法,並且得到了太后的贊同,此法大善,一旦大宋不給那便是見死不救,見危不助,非仁君所爲,若是給了,雖然這個機率很小,但卻也能造福契丹,爲契丹消除痘疫的威脅,兩全其美之下爲何不求?

所以耶律賈這個熟悉大宋的往年遣宋使再次踏上了大宋的土地……

當他到達北京城的時候卻發現,城中已經出現了痘疫,但疫情卻並不嚴重,甚至被有效的控制了起來,人們肆無忌憚的在大街上行走,完全沒有因爲痘疫而變得荒涼起來。

而他們談論的也是誰家吝惜一頓早飯的錢卻不給孩子種痘,簡直是造孽這樣的話。

事實善於雄辯,眼前的景象確實說明大宋已經有了防治痘疫之法,大宋百姓的表現便說明了一切。

耶律賈進宮之後便整了整衣衫,這次大宋皇帝是在紫宸殿召見自己,而這裡是召見外臣最爲妥帖的場所,比乾宇殿,文德殿召見都要正式,並且不會有朝臣出來攪合,相對私密一點。

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
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