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

包拯在看望文卷之後,便仔細的摺疊起來,鄭重的揣進袖口,他的模樣是發自內心的尊重上面的東西。

原本的那股“激憤”也消失的一乾二淨,望向趙禎一禮後道:“臣有罪,在官家面前失了禮數!”

趙禎無奈的搖頭道:“這也不是你包希仁第一次這般了,朕已經習慣,朕把你當做魏徵來用,自會有唐太宗的氣度。”

誰知包拯卻再次整肅表情道:“官家聖明,但臣還是要諫言,您不應該這般瞞着臣,君臣之間唯有互通消息才能主聖臣良……”

趙禎有些無語,這話說的是真沒錯,作爲帝王趙禎當然有權利不告訴包拯事情的真相,當然,包拯也有權利譴責這一行爲。

君臣之間的關係在歷朝歷代都是相輔相成,互相配和的關係,在這一點上包拯說的並沒有錯。

三才在邊上看的是目瞪口呆,他沒想到包拯在這個時候居然還能說出這麼有道理的話來,且讓官家都爲此啞口無言,誰說包公最爲耿直?這麼看來他在朝堂上也沒白混啊!

最後趙禎還是要客客氣氣的把包拯送走,雖然他明日的超會上依舊要當着朝臣以及太子的面宣讀自己的《認罪疏》,但這並不妨礙趙禎對他的禮遇。

這也是一個極好的說明,當包拯被禁中的步攆擡出來了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爲他是得到了皇帝的禮遇,誰也不會料到他第二天在大朝會上宣讀自家的《認罪疏》。

朝堂大殿之上,便是趙旭望向包拯的眼神都有些呆滯,誰能想到這個在朝堂上認罪,且態度極具恭謙的包老倌,居然在昨天逾越的指責了大宋的官家。

最不可思議的是,官家居然還用步攆把他送出了禁中,送出了宮城!

散朝之後,這件本來不大的小事立刻發酵成爲堪比盛唐時的君臣軼事,顯然官家和包拯的關係就如同唐太宗和魏徵。

這是明君賢臣的重要典範,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最要緊的是,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東城豪門的商號徹底完蛋的時候,一邊是百姓對官家的歌功頌德,一邊是東城豪門絕望的哭號。

雖然還有幾個月的時間,但問題已經開始發酵,來自東京城的消息幾乎是瞬間便擊潰了他們最後的心理防線。

他們幾乎家家都向錢莊借了大筆的錢財,甚至抵押出了家中的一切,爲的自然是殊死一搏,但沒想到東京城的官營買賣和蔡記再次降價。

剛開始受到東京城的消息,他們覺得是東京城的人瘋了,但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消息彙總到神都城,他們終於慌了手腳。

東京城是大宋貨運的集散之地,大同府同樣也是如此,南有汴梁,北有大同,這是大宋商賈刻進腦袋裡的事情。

大同府曾經是大宋和遼人交易的重要場所,當初大宋最大的榷場便是開設在大同府的,後來遼朝被趙禎攻滅,契丹的商賈幾乎都留在了大同府。

東京城是大宋南方貨物北上的集散地,而大同府卻是北方貨物向南運輸的集散地,這兩座城池都在影響這大宋的物價。

一南一北,雖都是大宋的經濟中心,但卻相互之間亦有來往,甚至有直達的火車方便運輸並且繞過了神都城。

凡是大宋數得上名號的商賈都要在兩地開設商號,當然,總號必定是要安置在神都城中的。

大宋有一座政治中心的神都城,還有一南一北兩座經濟中心,這便是大宋眼下最重要的規模和發展趨勢。

當然在東西方向上亦有重鎮,西面的京兆府長安城,東面的應天府都在快速的發展。

甚至連徐州都稱爲大宋的鹽鐵重鎮,在這裡徐州彭城利國監的工匠人數已達數千人,每日生產鍛造的鋼鐵不計其數,就沒有一天停工過,大宋對鋼鐵的需求是與日俱增。

別的不說便是長長的鐵路就需要大量的鋼鐵,唯有如此才能不斷的爲大宋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當然在大同府和徐州也都設有東城各家的商號,亦有官營買賣和蔡記的身影。

在全國開設店鋪,這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只要掙錢,只要這裡地方繁榮,那就把店鋪開到哪裡!

這是大宋商賈一致認爲的事情,當然這裡的物價也受到大同府和東京城的影響。

兩座城池就是大宋一南一北經濟與行動的風向標,東城豪門皆以完敗而告終,被逼無奈之下還要向錢莊歸還價格不菲的利息。

但這些利息只不過是他們借款的小頭而已,東城各家幾乎都在破口大罵,罵官營買賣和蔡記的無德,罵錢莊的誘騙,罵背叛之人的無情無義,甚至罵皇帝的手段狠辣。

可即便如此,他們也從未想過是不是自家的問題造成了今天的局面,是不是他們之前做的太過分了纔會有今天的報應?

沒有過,這些人幾乎從不會反省自己,認爲這是應該的,是當初家族爲大宋流血犧牲換來的的功勳,是當初和官家利益交換得到的應有財富。

在這個時候他們只會想到自己曾經爲大宋做過什麼,而絕不會去向自己做沒做過對不起大宋和趙禎的事情。

人都是健忘的動物,在這個時候他們當然會只顧自己不顧旁人。

於是這些當初打算一夜之間“擊敗”官營買賣和蔡記的“賭徒”們便向錢莊“細聲慢語”的說明問題,希望再度款項一點時間,讓他們在拖上一年甚至兩年的時間把借款還上,這段時間他們甚至願意繼續付給不菲的利息。

但可惜的是,他們的要求卻被拉比給拒絕了。

在拉比看來這當然是一筆不錯的交易,拖上一年的時間,錢莊就能多收一年高昂的利息,但可惜的是卻違反了當初簽訂的契約。

在一賜樂業人眼中,契約的價值高過一切,只要雙方之間簽訂了契約,那就是無可更改的事情。

“實在不行,諸位可以先在契約到期之日把錢款還上,待這比借貸結束之後,再次向錢莊借款一年,這是唯一的辦法了。”

當錢莊的小夥計和顏悅色的把話說出來的時候,東城豪門的總號掌櫃齊齊變了臉色。

此時他們心中早已開罵:“若是能還上,現在還尋你囉嗦個甚?!”

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
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