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

登州有一地,應能眺望海中蓬萊仙山而聞名於世,漢武帝東巡,於此望海中蓬萊山,因築城以爲名。於是便有了蓬萊縣城,此地可跳海而望,隱約間瞧見水波不驚中有一仙山在霧氣中忽隱忽現。

此處偶爾可見一座仙山漂浮於雲朵之上,謂之海市蜃樓,堪稱人間仙境,凡有仙緣者無不來此朝拜以示尊崇,時間長了,所謂的蓬萊仙山就變成了蓬萊仙島,也不知是說的海中島嶼還是天空中忽而閃現出的仙山。

雖然如此,可在大宋鄧州,蓬萊,可不是那麼友善,甚至不願有人前來這裡,不因其他,只因這登州蓬萊縣城對面有一大宋禁忌之地——沙門島。

說來諷刺,這沙門島堪稱鬼門關處、人間地獄,且就在蓬萊縣對面,不知當年漢武帝前來眺望的仙山可就是它?

要說他的位置,其實距離蓬萊縣不遠,只在六十里海中,海舟行者,必泊此避風,又因五代時置沙門寨,因此得名,但就是這個並未有什麼可怖之處的名字卻讓大宋從百姓到官員畏之如虎!

自宋太祖建隆三年起,開始將犯人刺配沙門島。此外,通州島和瓊州等海島也是大宋發配犯人的主要地點,太祖的智慧自然是獨樹一幟的,這樣一來便有三點好處。

大宋開國之初,沿襲五代舊制,朝廷往往把犯人都發配到西北邊陲之地,結果這些犯人一有機會就開溜,逃亡到塞外成了流寇,這些流寇又會被回鶻等部收編,成了他們的爪牙,從而對大宋邊防造成威脅。

太祖猛然驚覺這不是養虎爲患嗎?於是遂下令該流放的犯人不再往秦州、靈武、通軍等西北邊防之地發配,而是發配到南方,以通州島、海南島二地爲主。

後也不知是因路途遙遠,還是這兩座島被犯人擠滿了,遂又增設沙門島。

其二更爲直接,便是爲了加強對重罪囚犯的管制。

這三個海島通常離大陸比較遠,只要管死島上的船隻,海島就無法自由出入,成爲與世隔絕的禁區,犯人們插翅難飛。

其三便是從趙禎親政之後纔開始實施的,可以補充海防兵員。如今的大宋航海技術早已領先世界,登州海島衆多,天然的避風港自然也多的很,大宋已建立了戰力不俗的海軍,犯人中罪過不大,且有冤案者,可以成爲海防兵員的補充和後勤。

管理沙門島的長官爲監押,雖然是沙門島上的最高管事,可他不但要受提點五島使臣察舉,還要受朝廷派出的京東路提點刑獄使轄制,權利也相對小得多,只是在沙門島上一切都要聽他的。

這裡的囚犯也大多是犯死罪且獲寬恕之人,多配隸登州沙門島,大多數是犯事的農、工、商等普通百姓,但也有一些獲罪的官員,諸如腐敗受賄的貪官、辦事不力的檢田使、行醫無方的御醫、工作失誤的天文術士之流,所以沙門島可謂是三教九流皆有。

真正讓趙禎這位皇帝重視沙門島的乃是京東路轉運使王舉元的上疏,這封《沙門弊疏》中有一句話讓趙禎頗爲駭然。

“每年配到三百人,十年約有三千人,內除一分死亡,合有二千人見管,今只及一百八十,足見其弊!”

也就是說本來配額三百人的沙門島十年時間中發配了三千人,除去大宋律法中允許囚犯意外死亡的一部分人,應當有兩千人尚存,可後來只有區區一百八十人左右,這樣的死亡率已經高達十之八九!

後來趙禎下旨徹查,畢竟這些官員既然不是死罪,就不應該死掉,只要是人口無論如何都是對大宋有用的,哪怕做些苦力也能創造價值啊!

後來王舉元徹查後再次上疏,奏疏中的內容看的趙禎也沒脾氣。

最主要的原因是沙門島缺囚糧……沙門島的供糧乃自給自足制,由島上的八十多島戶供給。

一開始,發配來的囚犯人數不多,囚糧供給還跟得上,可後來各地索要的送囚名額越來越多,審刑院將此島額定刺配人數由二百人增加到三百人,可這一百人的增額遠遠滿足不了各地的需求。

送過來的犯人大量增加,獄卒人數也必須與之匹配,於是島上人滿爲患,島戶們有限的糧食產出根本無法不夠分,遭殃的當然是囚犯,於是成批餓斃,其中不乏還參雜着一些得罪了獄卒的島民!

再加上島上的根本就沒有人在乎囚犯的性命,自然也就沒有大夫,原本發配而來的御醫便成了香餑餑,但他只能爲獄卒或是官吏服務,因爲沙門島只能殘酷地演繹着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控制人數,否則所有人便無法生存。

爲了維持島上的犯人始終保持在二百人以內,不管配來多少犯人,超過島上的承受範圍就要淘汰掉,自然的淘汰太慢,獄卒們便會使用非常手段,將健康囚犯以各種手段迫害致死。

這便是多年前趙禎受到的奏疏,也因爲這奏疏罕有脾氣的趙禎大發雷霆,親手砸了皇宮中沙門島送來的血珊瑚,嚇得靈兒瑟瑟發抖,因爲他覺得這東西噁心,乃是沙門島枉死之人的鮮血鑄就。

在此之後,趙禎下旨,凡是沙門島之獄卒,皆數落地爲囚!駐軍看守不得私放,而同樣的趙禎也在沙門島增設海軍,名爲破浪,以沙門島爲主港,利用發配之囚在工匠的率領下修造海軍戰船。

而最主要的一點便是,沙門島上的囚糧皆有三司負責,以人數爲基,逐年變動,即便是道上有島民囚犯三千也不會再有人餓死了。

數年時間,這沙門島就變成了一座海上的勞改農場,匠人在此處指揮囚犯建造戰船,以功勞減免發配時間,如此一來沙門島的戰船一躍成爲大宋建造的最快,最好的戰船,從沙門島回到大宋的囚犯也逐漸增加,這給了島上囚犯以極大的鼓勵。

而破浪軍也在這些做工精巧,工藝精湛的戰船幫助下,一躍成爲大宋海軍中最爲強勢的一支,他們還有練手的機會,時常出入東海絞殺海寇,或是擔任護送大宋來往於倭國船隊的重任。

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
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