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戰爭的主要動態,但大宋爲了麻痹敵人,並沒有先行運送糧草,一旦這麼做很有可能被西夏人察覺大宋的戰略意圖。

但糧草乃是軍隊的動力,一支軍隊如果沒有糧草的支援,那基本上就是廢物,當年太宗的北伐戰爭也是因爲糧草問題而出現許多不該出現的錯誤。

軍隊在抵達指定地點後便開始等待糧草,一旦糧草運達,那大宋便可向西夏發動進攻,當然其中也和西夏的情況有所關聯,軍隊的進攻也要搜尋戰機,這便需要一個極好的將領,只有這樣才能捕捉到稍縱即逝的寶貴戰機。

狄青被臨時加封爲輕易不封的驃騎大將軍,總掌大宋天下兵馬,雖然是這麼說他能調動的也只有出征的三十萬大軍而已,但即便是這樣也是趙禎給予狄青的莫大信任。

這三十萬大軍是趙禎的心血,是大宋的中堅力量,用來北伐遼朝都是足夠的,現在用來征伐西夏,便是獅子搏兔尚盡全力,狄青坐鎮北路軍駐紮在烏蘭木倫河,這北路軍是大宋三十萬大軍中最爲精銳的所在。

同時也是最爲機動的部隊,全軍上下沒有一個步卒,皆是騎兵組成,這些騎兵可不是以馬代步的尋常士卒,而是真正意義上的騎兵,五萬人的背嵬軍,五萬人的踏白軍,讓這十萬人的騎兵部隊移動迅速。

狄青身爲主將打算身先士卒,率軍親自攻伐西夏人,他們的主要作用不是攻城拔寨,而是機動絞殺,十萬人的重裝騎兵部隊在進入西夏後便分散成爲諸多單元,以五千人爲一隊,在西夏的土地上開始絞殺所有看得見的武裝力量。

這是狄青的奇襲之計,也是狄青的以戰養戰之計,這十萬人的身上用布袋揹負了足足夠他們吃上半個月的炒麪,並且還不一定用得上,因爲以戰養戰,又因西夏獨特的草原遊牧生活,大宋騎兵對西夏部族武裝的進攻非常成功,在剿滅當地武裝和反抗力量後便會掠奪大量的補給。

宋人的重裝騎兵第一次在西夏的土地上馳騁,並展露出他們的猙獰。

馬槊鋒具有明顯的破甲棱,上好的槊也會同寶劍一樣,有八個面,普通的魚鱗鎖子甲、鐵圜甲、甚至上好的明光鎧,在破甲的槊之下,一擊而破。

這是中原王朝的騎兵武器,是天生的王者,是對抗遊牧民族近千年歷史中沉澱下來的精華,大宋的騎兵身着板甲,如堡壘似得在草原上移動着,禦敵後迅速的放下頭上的面甲,之流露出一雙雙冷靜的眼睛緊緊盯着目標。

來自大食的優秀戰馬在騎士的策動下加快速度,數千人的騎兵氣勢如虹般的撲向敵人,即便是以党項人的彪悍也被眼前這一幕嚇得兩股戰戰。

隆隆的馬蹄聲便能擊潰敵人的意志,破甲的馬槊迅速刺穿敵人的身體,馬上騎士夾緊槊杆,馬槊上的留情結抵住已經失去生命的軀體,稍稍用力便會被拋出去,馬槊便能再次發動進攻。

重甲騎兵給人的感覺永遠只有絕望,党項人即便是逃跑也不是他們的對手,擅長長途奔跑的阿巴斯戰馬往往會在後期追上敵人,背部背部暴露給追兵往往是致命的。

在馬上單手便能使用的棘輪弩無情的收割着敵人的生命,這是大宋重騎兵的標準配置。

狄青發動進攻的同時,便用飛鴿向其他兩路大軍傳遞消息,並且讓人傳遞消息給青塘聯軍,讓他們知道大宋已經對西夏動手,是時候出擊了。

相比狄青坐鎮的前軍,其他兩路大軍則是要穩紮穩打的許多,他們接到了狄青的戰略部署,西路軍從大宋的西寧州出發,進攻西夏的西涼府,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切斷西夏的宣化府的甘肅軍司對興慶府的支援,進一步減少狄青與南路軍的壓力。

同時要配合青塘聯軍對西夏的瓜洲,沙洲已經肅州的圍剿,這裡有着西夏另一個戰力不俗的軍司,西平軍司。

不同以往的戰爭,大宋對西夏的戰爭是在最大程度上的殺傷敵人的武裝力量,這是一種近乎於非人道的戰略,以往的華夏戰爭多時奪取土地城池,迫使敵人沒有援助從而緩緩包圍讓敵人投降,很少有主動進攻敵人,以殺傷有生力量爲主的進攻。

但是這種戰術有着非常可怕的恐怖效應,西夏的朝廷,皇帝李元昊會不斷受到死亡人數的戰報,不斷飆升的戰死人數會讓西夏陷入恐慌和動亂。

南路軍的進攻便要平穩許多,這十萬人是以鹽州,洪州爲基礎,不斷的向興慶府進發,一路上的任務也最爲艱苦,攻城拔寨!

但這支軍隊卻有其他兩支軍隊沒有的東西,火器營。

這是一支從頭到尾就沒在大宋露過面的部隊,也是被趙禎雪藏的部隊,他們的主要任務便是在戰場上使用火器消滅敵人,進攻城池。

對騎兵和步卒來說最爲殘酷和苦難的戰爭就是攻城戰,進攻方往往要耗費更多的人命去堆填才能達到目的,而擁有火器營幫助的南路軍卻不一樣。

但一輛輛沉重的馬車打開車廂的時候,南路軍的官兵幾乎是發出驚歎的歡呼聲,黑洞洞的火炮被豎了起來,馬匹被遷走,車廂的四壁被拆除,只留下倆個輪子作爲火炮的底座移動。

百餘門火炮齊發是怎樣的震撼場景?但大宋火器營點燃火炮後,一時間連宋人自己都被驚呆了,什麼叫地動山搖,什麼叫山河變色,什麼叫天柱傾倒,什麼叫乾坤倒懸!

隨着火炮的怒吼之後,戰場上猛然安靜下來,無論是期待已久的宋人,還是吶喊助威給自己打氣的西夏人城池都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城池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城牆坍塌變成齏粉,宋軍甚至瞧見了城中建築的殘垣斷壁,此事的戰場上已經不需要作戰,在寂靜之後便是一羣党項人竭斯底裡的走出城外,每個人都抱着腦袋嘶吼,七竅流出鮮紅的血液。

這便是大宋的戰爭……

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六百九十章巷戰
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六百九十章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