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

楊懷玉和蘇軾兩人對眼前的龍山城並沒有小覷,雖然並非中京道的州城,但龍山城卻佔據了相當優越的地理環境,作爲主帥的楊懷玉肯定不會用最適合平原作戰的騎兵去攻城。

蘇軾也不會同意他這麼做,眼下最要緊的便是環繞在龍山城的四周,清除一切能威脅上四軍的契丹散兵遊勇。

他對於背嵬軍的定義相當準確,在蘇軾看來,背嵬軍和大宋所有的兵種都不一樣,這是一支純粹的騎兵部隊,沒有一個步卒夾雜其中,即便是伙伕和戰場上救治傷員的大夫都是騎兵出身。

爲了保存馬力,背嵬軍不得已才用上了馬車,否則連這些馬車都是多餘的,沒辦法,大宋的甲冑實在太重了一些,即便是來自大食的強大戰馬也無法長久揹負。

何況這些戰馬的本身便附帶有全裝的馬甲,重量已經不輕了,所以,大宋的背嵬軍是一直完全在馬背上前進的軍隊,馬車中存放的都盔甲軍械。

即便是到了晚上,守營巡邏的士兵都以騎兵爲主,只有少量的弩手會在高高的哨塔上警戒。

天寒地凍之中,軍中的帳篷睡袋被從馬車中取出,這些睡袋的內裡都是縫製上毛料的,外面則是防水防潮的苫布覆蓋,保暖的同時隔絕了寒氣,即便是在地上就寢也不覺寒冷,當然若是地上有些乾草便更好了。

蘇軾細心的在地上鋪好一層乾草,順手把火盆挑的旺一些,帳篷裡很快就溫暖如春了,一腳踢開已經在乾草上“築窩”的楊懷玉,自顧自的把睡袋鋪好鑽進。

“莫要鳩佔鵲巢,自己收拾去,一軍之帥也好意思?”

“你我還那般生分作甚?就當是在青樓妓館之中與好友酒後酣睡罷了。”

蘇軾看着不要臉皮的楊懷玉無奈的搖了搖頭,這楊懷玉雖然有些潑皮無賴的架勢,但本性卻是不壞,用父親的話說是可以深交的人物。

蘇軾的性格灑脫也就沒當回事的躺下,溫暖的睡袋裡面是上好的毛料,一點也感覺不到地上的寒氣。

楊懷玉像個蠶蛹一樣撞了一下蘇軾道:“你是文臣,在朝堂之中的時間比我長,你且說說咱們大宋奪取中京道的好處,咱們不是要一直向北打下東京道連通遼東之地的嗎?怎麼現在有突然調轉馬頭往大定府去了?”

這便是傳統武將的侷限,他們極少瞭解政局的變化,更不會揣摩帝王的意圖,和狄青彭七不同,楊懷玉常年領兵,不是在殿前司就是在侍衛親軍司之類的兩司三衙中轉悠。

要麼便是領兵在外,極少觀察朝中動向,而他家的天波楊府更是在折太君去世後便把朝堂拋在腦後,一心想着安生的賺錢。

虧得楊家一世忠烈,最終也落得如此景象,唯有楊懷玉一人從軍,連他父親楊文廣都不再領兵,從原本定州路副都總管變成了官家身邊的親從官,每日於親衛司中點卯。

官家也因楊懷玉的功績而給折老夫人追封了郡太君之號,這些在朝堂之中算不得什麼秘密,大家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

蘇軾望着楊懷玉道:“你這是在問我,我告訴你也就罷了,不過你也要回答我的問題。”

楊懷玉點了點頭:“自是應該嘞!”

於是兩隻“蠶蛹”便聚在一起說着一些平日裡,光天化日之下不會說的話來。

“爲何轉兵攻伐中京道,這話有些長,但卻也不長,原本遼人以爲我大宋北伐乃是爲了大定府,便把大軍調來了,但後來遼朝有些人不傻,看出了其中的關竅,便調兵援助東京遼陽府,此刻遼陽府便是龍潭虎穴,只待我大軍北進。你說官家知曉了這消息後,還會用兵遼陽府嗎?即便遼東滿地都是黃金也去不得!”

楊懷玉好奇的問到:“官家是如何知曉的呢?”

蘇軾翻了個白眼:“你這話便是問道於盲,我若是知曉便也不會在你的軍中任職行軍司馬了不是?”

楊懷玉尷尬的笑道:“也是,你且說說中京道的好處,聽說這大定府乃是遼朝最大的陪都,怕是不好相與。”

蘇軾點了點頭:“此言不錯,要說這中京道可就話長了,此地乃是一處寶地,尤其是對關外之民來說更是如此,遼中京道原爲奚人世居地。奚,原稱庫莫奚,與契丹異種而同類。

北魏時,奚與契丹相分離。隋時,其主要活動在今西拉木倫河流域。唐時,其地東北接契丹,西接突厥,南白狼河北焐,其國西抵大洛泊,距回紇牙三千里,多依土河護真水。

奚與契丹同出於鮮卑宇文部,二者曾長期並肩而立。但一山其容二虎?唐中,二族還常遞爲表裡,號曰兩蕃;然自唐中起,契丹漸蠶食奚族。

唐末,契丹由蠶食之策轉爲侵入,無力反抗的奚族開始由陰涼川南遷琵琶川。天釣三年,阿保機又遣偏師討奚、焐諸部,並悉破降之。

鑑於此,奚族部分人口再次西南遷至嬀州以避契丹。經過如此征伐征討,契丹最終征服奚族,並盡有奚、焐之地也!”

楊懷玉開口道:“這麼說來上京道乃是遼朝起家之所,這中京道纔是遼朝壯大之地?!”

蘇軾微微點頭,沒想到楊懷玉的腦袋轉的也挺快,隨即道:“某看過官家崇文院中史料,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遼在草原上建城早自遼太祖阿保機之父族便始,契丹族對外爭戰不斷,越來越多的中原、渤海等民族的百姓被大量掠擄到中京道而後還有室韋、於厥、奚、吐渾、党項、阻卜等族,爲了安置這些人口,中京道就必須修建城。”

楊懷玉深以爲然接着恍然大悟道:“難怪中京道的州府城池和我大宋相似,原是如此,要想安置這些人,也只能學我大宋之法,以州劃分,以縣安民,以大定府管轄!”

蘇軾微微苦笑:“這纔是開始,遼太宗耶律德光即位後,不但得到了幽雲十六州,還多次對中原攻伐,我大宋雖然抵禦北伐,但卻也終究是棋差一招,遼人掠奪大量我中原百姓入北方草原,這中京道便是其中之一了。”

楊懷玉隨即笑道:“現在可不同了,咱們大宋奪回了燕雲,已經兵出中京道,遼人江河日下矣!”

“也不可掉以輕心……”

“唉!酸儒忒沒勁了些!”

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
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