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

火車的安全趙禎一直沒有擔心過,除了幾次佔據鐵路而造成的事故外,大宋的火車在這幾年的時間裡從未出過其他情況。

大宋的官員們彷彿達成了一種默契,只要是侵佔鐵路而引起事故的,全部都由侵佔者負責。

在火車上的時間過的很漫長,大抵是無聊的原因蔡伯俙沒事就尋三才喝酒,看着車窗外的風景從身邊疾馳而過,趙禎最終還是把杯中的酒喝下,三才和蔡伯俙兩人已經已經醉的有些糊塗了。

是啊!也該稍稍放縱一下。

大宋現在非常美好,而蔡伯俙和三才的日子也過的不錯,不光他們倆個,整個大宋的百姓過的都算不錯。

雖然沒有消除貧困和剝削,但最少有能力的人餓不死,沒能力的人有朝廷照顧。

趙禎登上火車之後特意去了火車頭看了看“車伕”的操作,同時也算是慰問一下一直在車頭操勞的匠人。

對於三才和蔡伯俙來說這是難以理解的事情,但趙禎依舊這麼做了,他希望瞭解大宋的一切,當然這對於火車的匠人來說這卻是最爲受寵若驚的事情。

趙禎的到來讓匠人緊張萬分,但他依舊是顫顫巍巍的報出了自己的名字:“小的是格物院的五品格物官孫蓋,不會擺弄其他東西,就是對蒸汽機和火車感興趣,承蒙趙都知看的上,特意差遣小的來給官家駕車…………”

“哦?這麼說是趙小五派你來的,他自己人呢?”

格物院的趙都知便是當初受到趙禎啓發,並且製作出第一臺簡易蒸汽機以及火車的趙小五,趙禎一直忙着朝政和邊事,反倒是把他給忘了。

畢竟格物院和大宋其他的衙門不同,他們更加趨向於實踐和理論總結,而不是在衙門中整天坐着。

在趙禎看來,格物院的匠人與格物官們都是最好的“科學家”他們深入實踐的第一線,不斷的進行實驗和改進,當然其中也難免會出現傷亡。

大宋的火器是由火器司研製的,而火器司便是隸屬於格物院之中的下屬職司。

孫蓋以爲趙禎在責怪趙小五,立刻擺手道:“啓稟官家,趙都知實在是脫不開身,神都城的格物院已經開始實驗新的火車車頭,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一個鈕口。”

趙禎微微皺眉後便忽然想起來了,孫蓋說的“鈕口”其實就是閥門,這是在老早之前趙禎隨手畫出來的,希望大宋能夠生產這種簡單有效的開關,但後來卻因爲太過複雜便作罷了。

說來也是無奈,在後世最爲常見的一樣東西,在大宋卻難以被生產出來,不是設計太過複雜,而是這個時代的製造水平不夠。

一個簡單的閥門卻涉及了多種鑄造工藝在其中,鍛造拼裝不是不可以,但效果卻沒有鑄造來的好。

閥門看似簡單,但卻對材料的要求和加工的技術要求極高,最少在這個時代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大宋的火車上現在還在使用槓桿式的開關,這種開關其實就是最簡單的方法,通過一個打磨好的大鐵塊配合橡膠進行密封。

需要開動閘門的時候,用人力來壓動槓桿移動大鐵球,這樣壓力就能得到釋放,從而起到減速減壓的效果。

趙禎看着緊張萬分的孫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朕可沒有怪罪趙小五的意思,只是好奇的問問罷了,他要造鈕口?”

孫蓋認真的點頭道:“就是鈕口,據說已經能夠承受一百斤水燒開的壓力!但都知說還不夠,要更多才行,最好要有五百斤,如此方能成事!”

趙禎點了點頭,但心中有些發苦,趙小五的念頭是好的,但他卻忽略了一個細節,不一定要用一個閥門來控制壓力,相反可以使用多個閥門來進行壓力的控制,以減輕負擔。

一個小小的閥門看似無足輕重,但在蒸汽機和火車上卻是極爲重要的組成部分,大宋的鋼鐵已經能夠達到承受蒸汽機壓強的程度,但閥門卻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有了它,蒸汽機的運轉將會更加的有效和可控,人類第一次掌握這種自己製造出來的力量,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

但想想大宋蒸汽機出現的時間,以及發展的時間,能夠想到閥門控制已經是相當不簡單的事情了。 wWW ●ⓣⓣⓚⓐⓝ ●¢ ○

趙小五果然沒有辜負自己多年來的期望,努力的在格物上不斷的突破。

只不過當孫蓋簡單的用煤塊在車廂上畫出閥門的解刨圖時,趙禎整個人都是蒙掉的,他看到的是一個有着相當科學性的截止閥!

而孫蓋居然還能說通其中的科學原理以及如何使用:“官家,這鈕口咱們早就有了,趙都知說了,它早在一千年前春秋戰國時就出現過,當時蜀國人將竹子桶空在一端裝上木製的柱塞防止泄漏,再把竹子放入井中汲滷以製鹽。樁塞和咱們的鈕口其實就是一個東西,只不過材質不同,所要控制的東西也不一樣罷了。”

趙禎指了指眼前簡易的解刨圖道:“格物院的匠人們都知道這個?”

孫蓋毫不猶豫的點頭道:“都知道,就是利用旋鈕的道理來的,旋鈕不斷的轉動,截鐵下降卡在管子中間,這樣一來便是關上了,反之則開!”

趙禎默默不語,雖然截斷閥是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在一根管子上安裝了類似於水閘一樣的東西,但能夠想到這一點,並且付諸實踐的人卻少之又少。

小小的閥門乃是大宋技術進步的標緻,也是人類創造力的表現。

趙禎對此非常的欣慰,在他看來趙小五不光開始改進蒸汽機,還能創造性的發明閥門,這就是大宋在格物上不斷進取的表現。

格物院原本研究的東西都是在趙禎有意無意的引導下進行的,無論是火車還是火藥,都是如此,即便是研發了工廠中的機器織機,也是通過原本的木質織機進行改裝而已。

但截斷閥的出現,完全是由趙小五等一衆格物院的格物家們自己想到的。

人類最難以創造的就是從未見過的東西,就是這一點智慧的閃光比任何聰明才智都要寶貴和璀璨。

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
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