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

魯宗道滿意的走了,他對趙禎這種一查到底的心態充滿了信心,自己的學生不瞭解?只要官家說出的話一定能做到,揉不得沙子的性格纔是魯宗道對趙禎最滿意的地方。

既然官家做了保證,那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剩下的事情和魯宗道就沒了關係,各司其職纔是大宋官場的規則,他是諫官,而不是差遣官,朝中自有能臣會幫官家分憂,自己幹好自己的事情就行。

三才邁着小碎步把魯宗道這位老大難送走,在他看來魯宗道這位諫官的存在根本就沒意義,官家的心思縝密的緊,什麼事情都思慮周全,那還需要這老倌提醒?

等他會到紫宸殿的時候,卻發現官家把魯宗道說的話一字不漏的寫在屏風上,這是官家多年的習慣,只要朝臣說的有用的話他都會工整的在屏風上寫下。

小心的拿起端硯,三才走到趙禎的身側躬身道:“官家何必如此認真,真定府的事情您已經想好對策,魯參政的話就不用隨筆了吧?”

趙禎用筆尖輕沾了一下墨汁道:“你懂什麼,魯師的話雖然聽着沒什麼意義,可其中的意義卻至關重要,他今日留身奏事有多少朝臣看見?他不是代表他自己前來詢問,而是代表朝臣,也許別人不會向他打聽,但最少知道他得知詳情和朕的態度,君臣之間的信任可非同一般,兩不相疑纔是正道!”

三才訕笑道:“奴婢可不懂其中的彎彎繞,只知對官家的信任嘞!”

“你要是知道朕早就把你打發出宮給先帝守皇陵去了!”

趙禎在屏風上寫完最後一個字便走向御案,拿起一張黃紙道:“你把朕的詞頭遞給中樞,讓中樞行文發往大宋的所有衙門。”

三才躬身領旨,倒退着走了下去。

趙禎望着西北陰沉沉的天空微微皺眉,小冰河的提前到來使得大宋邊境暴露出了許多弊端,這才十月份大雪便至,難怪遼人會想方設法的從大宋走私糧草。

今年的奇寒怕是會給北方以遊牧爲生的契丹人造成很大的影響,煙雲十六州的糧食產出肯定是不夠遼人用度的,所以纔會打起大宋糧食的注意吧。

來的好!

趙禎倒是不在乎那點糧食,把河北西路的蛀蟲抓出來纔是他要乾的事情,說實話大宋的國力還沒準備好對遼國的用兵,即便是防守也是捉襟見肘的,如果遼人被這次的小冰河逼急了,熬不過這場寒冬,大宋將要面對的是一幫瘋狂的契丹人。

剛剛攆走党項餓狼,大宋的國庫已經經不起另一場大的戰事,河北禁軍能守好國門便是萬幸。

相較於和党項的關係,大宋和遼朝之間已經穩定了幾十年,雙方都不想撕破臉皮,以耶律隆緒的聰明,穩定國內的亂局纔是上上之策。

遼朝和大宋不同,它是以貴族統治爲基礎,士大夫對社會的穩定作用遠遠不及大宋,這樣一個建立在貴族統治之上的政權極其容易產生權利爭奪,即便是身爲皇帝的耶律隆緒也要擔心遼朝的貴胄搶奪他的權利,遼世宗耶律阮被耶律察割等人所殺就如一把利劍懸掛在每任遼皇的頭頂上。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趙禎仔細的研究過遼朝的政治,從他混亂的官職,不清不楚的管轄範圍,便能看出遼人政權的不穩定,連皇帝都要擔心手中的權利,這樣的國家還怎麼像一個方向使勁,還怎麼帶領國內百姓向着繁榮前進?

趙禎端起茶碗微微一笑,伸手拿起毛筆沾上硃紅,在遼國的地圖上把遼朝的五京圈出來。

遼朝先後形成五京制度。五京爲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這和大宋的四京不一樣,遼朝的五座京城都是政府辦公機構。

遼朝歸根結底是遊牧民族,其轉徙不定、車馬爲家的遊牧生活決定了皇帝的巡狩制度,其政治中心不在首都,而在捺鉢。一切重大政治問題均在捺鉢隨時決定,是處理政務的行政中心。

因氣候、自然條件的制約,四時各有捺鉢之地,也就有了五京。

其中最爲重要也是契丹人祖庭之地便是上京臨潢府。

這樣的政治制度導致了遼朝皇帝每年都要四時巡守,在上京所待的時間寥寥無幾,皇帝到處移動,朝中的官員當然也要隨同,這樣的制度雖然對地方的統治得到了加強,可對整個國家的管理運行遠遠不如大宋來的穩定。

千百年來的歷史告訴趙禎,只有穩定的政權,固守一隅的都城,才能使得國家進入穩定的狀態,這是古人留下的經驗,存在即合理,趙禎不認爲千百年的漢人智慧是沒用的,反而這種智慧使得漢人文明永久的流傳下去。

遼皇耶律隆緒即便是再睿智也無法發現自己身處一個巨大的錯誤怪圈中,即便發現也無力改變,遼國的貴族是絕不會允許他一直呆在上京。

趙禎笑着在遼國的地圖一角寫下了熟悉又陌生的四個字:一國兩制。

爲了更好統治煙雲之地的漢人,遼太宗耶律德光采取“因俗而治”的統治方式,實行分治漢人和契丹人、南北兩面官的兩院制。並且改幽州爲南京、雲州爲西京。

這一方法固然很好,但弊端也是極大的,南北院之間的政治思維完全不同,一個是遊牧民族的思維,一個是漢人的農耕民族思維,兩者本就矛盾。

遼人也不都是傻子,當然發現了其中的問題,遼世宗任用賢臣耶律屋質,進行一系列改革,將遼太宗時的南面官和北面官合併,成立南北樞密院,廢南、北大王。後來南北樞密院合併,形成一個樞密院。遼世宗的改革使遼朝從部落聯盟形式進入中央集權的時代。

可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改變,遼朝的法律,因俗而治,各地使用不同法律。民族歧視一直存在,如今的耶律隆緒契丹人法也開始使用漢律來斷。

這一點讓趙禎開始警惕,它反映漢人在遼朝的地位開始提升,利於遼國的團結,在趙禎看來可不是個好信號,但讓趙禎欣慰的是遼朝刑罰較重,而且皇帝往往隨意殺人,無法無天,出了名的暴君遼穆宗耶律璟尤甚。

即便是一代英主的耶律隆緒也依然如此,雖然他重用漢臣,可不代表他不歧視漢人!

如今煙雲十六州承擔了遼朝絕大部分的稅收,而且是重稅,小冰河的到來使得煙雲之地的漢人應該更不好過了吧?

趙禎不是幸災樂禍,而是處於理性的分析,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遼朝對煙雲的壓迫越狠,反抗的種子便壯大一分,趙禎不相信埋藏在漢人心中反抗的火焰會熄滅,如果遼人對漢人一視同仁也許還會好一點,可惜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不光在漢人這裡適用,在遼人心中也是一樣。

漢人是極爲奇怪的人種,熟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趙禎知道,如果統治者能給漢人百姓良好的生存環境,吃得飽穿的暖,那漢人就是最爲良順的百姓,如果往死了欺負他們……

對不起漢人不答應!

原本的順民,良民就會化身爲最爲暴虐的洪水猛獸,猙獰着,嘶吼着,把統治者推翻吃的連渣都不剩。

趙禎微笑着在燕雲之地的地圖上輕輕寫下:“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
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