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

趙禎與歐陽修所看重的東西並不一樣,雖然他也厭惡太學體,但本次科舉並非是單單用來打擊太學體,更爲重要的是提高格物地位,自從趙禎親政以來,從未對格物懈怠過,不斷的提高格物的地位。

這次科舉不光是把格物科設置成爲常科,更是把格物列入進士科的必考之中,與帖經、墨義,詩賦的地位一樣重要,雖然今年的效果不是很好,學子們所知曉的也不過是臨時抱佛腳的簡單知識,但意義卻不一般。

會試的時候也許還好一點,主考官還會手下留情,但到了殿試,那可就不一樣了,趙禎要親自考校這一屆登科進士的格物,到時間是留,是走全憑趙禎的一句話。

趙禎之所以離開考場是不願看到眼前的醜態,可以說這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正如歐陽修所說的那樣,用惡去試探善,得到的只會是惡。

但趙禎並不後悔,歸根結底的說,善惡早已就定了下來,也許是自己的問題,也許有諸多的迫不得已,但最終還是他們自己有問題,並且被扯了出來,單單是看結果,那些人中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負責檢查的都是禁軍中的老手,有沒有夾帶,擡眼看一看,伸手試一試便知曉。

沒人理會那些“人品有虧”的學子,沒人在乎他們是否付出了十年甚至更多的寒窗苦讀,在看到他們以舞弊之名被推出考場之後,圍觀的人都以咎由自取來歸納他們,他們是一類人,品德有瑕……

許多人接受不了這個事實,人潮一般衝向禁軍組成的人牆,但很快就被禁軍推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有多少是禁軍的對手,何況禁軍手中還有強大的器械,雖不能當場格殺,但卻能讓這些學子在地上哀嚎……

許多人在看到他們的悽慘模樣之後心生憐憫,但更多的人卻是無動於衷,在這個時代,學問可以不好,可以不精深,但人品卻要是頂尖的,現在的百姓可知道不少的聖人之言。

在他們看來,儒家思想薰陶下的讀書人就應該是“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

“失敗者”很快會被遺忘,無論他們有多倒黴和悽慘,最多成爲人們驚醒的榜樣,相信在下一次大比時應該很少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誰也不知道最後會不會突然沐浴搜身,而這正是歐陽修留下的一道警示難題……

即便是到了象徵春季的二月,寒冷的氣息依然沒有消退,反而有了愈演愈烈的驅使,這完全違背了自然的發展,古人總結出來的時節是沒錯的,《爾雅》有云:二月爲如。如者,隨從之義,萬物相隨而出,如如然也。

可今年的春天卻依然遲遲不來,春日遲遲的結果便是農人無法播種,直接影響到了春耕春種,這是關係整個國家的大事,朝廷當中的所有人都在爲此忙碌,甚至連司天監都開始了求春活動……

趙禎知曉原因但沒法解釋出來,現在的格物還沒到能詳細解釋小冰河現象的時候,也無法抵達遙遠北方的西伯利亞,所以他只能穿上隆重的大裘冕,上面蜀錦織就,栩栩如生的十二章紋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着迷離的光芒。

靈兒正在爲賀蘭雪解釋這些章紋:“小娘娘,你看,日、月、星辰,取其照臨之意;山,取其穩重、鎮定之意;龍,取其神異、變幻之意;華蟲,美麗花朵和蟲羽毛五色,甚美,取其有文彩之意;宗彝,取供奉、孝養之意;藻,取其潔淨之意;火,取其明亮之意;粉米,取粉和米有所養之意;黼,取割斷、果斷之意;黻,取其辨別、明察、背惡向善之意。”

靈兒一口氣說完所有的章紋的寒意,得意的望着自己的弟弟們,即便是趙昀知曉其中的意思,也是一臉恭維的望着老姐,他知曉,若是不屑,必將遭受一頓“暴打”。

賀蘭雪非常聰明,在入宮之後第一時間不是和皇后等人搞好關係,而是先收買了靈兒,身爲草原女子的賀蘭雪精通騎射之道,一次“意外”中在北京城郊的獵場中遇到了正在學習騎射的靈兒……

趙禎望了一眼身邊的王語嫣,人家的臉上完全沒有一絲波瀾,當真是適合做皇后的料子,其實相比起來,賀蘭雪的身上多了幾分妖冶,反而是王語嫣的身上更有高貴的氣質。

女人是無論如何不能參加祭天儀式的,除非特殊原因,比如那位武曌,或是帶着太子一同前往,否則便是牝雞司晨,國將不寧!

在趙禎出發之前,三天的大比也結束了,歐陽修急急的趕來送上這次會試的貢生名單,而且把會元以及他所認爲不錯的考卷一併帶來了。

趙禎對三才揮了揮手道:“把這些卷子收起來,留着朕路上看,三才傳旨所有貢生跟隨百官之後,一同祭天,歐陽學士傳旨貢生,本次殿試的策論便是如何應對這場春災!”

歐陽修和三才對視一眼,一同躬身道:“謹遵陛下旨意!”

於是這些新鮮出爐的貢生還沒來得及休息,便跟隨皇帝以及百官前往南郊祭天,並且他們還得到了殿試的題目,“春災慢慢,何法應之?”

看似簡單的八個字,卻要用上十二分的腦子才能說的清楚,最難的卻是給出辦法,顯然官家這是在問政於下,豈能不好好應對?

於是這原本十分光榮的南郊祭天,卻變成了學子們的負擔,不單單是要冒着寒風徒步前往,還要在路上思考問題,誰知道官家會不會在回朝之後開始殿試?

若是真的在回朝之後便開始殿試,那留給貢生們的時間可真就不多了。

北京城的百姓們沸騰了,他們從未見過如此隨意卻又充滿智慧的殿試,官家最是不拘一格,以春災爲策論真是再好不過,一下便能看出這些貢生們的策論高低。

不光是貢生們在思考春災之難,就是北京城中的百姓,跟隨趙禎祭天的官員,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因爲春災已經是一場蔓延至整個大宋的災難,並非一州一府之地的受災。

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神都再現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十章我是賭神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
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神都再現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戲成真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十章我是賭神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