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

趙禎與歐陽修所看重的東西並不一樣,雖然他也厭惡太學體,但本次科舉並非是單單用來打擊太學體,更爲重要的是提高格物地位,自從趙禎親政以來,從未對格物懈怠過,不斷的提高格物的地位。

這次科舉不光是把格物科設置成爲常科,更是把格物列入進士科的必考之中,與帖經、墨義,詩賦的地位一樣重要,雖然今年的效果不是很好,學子們所知曉的也不過是臨時抱佛腳的簡單知識,但意義卻不一般。

會試的時候也許還好一點,主考官還會手下留情,但到了殿試,那可就不一樣了,趙禎要親自考校這一屆登科進士的格物,到時間是留,是走全憑趙禎的一句話。

趙禎之所以離開考場是不願看到眼前的醜態,可以說這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正如歐陽修所說的那樣,用惡去試探善,得到的只會是惡。

但趙禎並不後悔,歸根結底的說,善惡早已就定了下來,也許是自己的問題,也許有諸多的迫不得已,但最終還是他們自己有問題,並且被扯了出來,單單是看結果,那些人中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負責檢查的都是禁軍中的老手,有沒有夾帶,擡眼看一看,伸手試一試便知曉。

沒人理會那些“人品有虧”的學子,沒人在乎他們是否付出了十年甚至更多的寒窗苦讀,在看到他們以舞弊之名被推出考場之後,圍觀的人都以咎由自取來歸納他們,他們是一類人,品德有瑕……

許多人接受不了這個事實,人潮一般衝向禁軍組成的人牆,但很快就被禁軍推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有多少是禁軍的對手,何況禁軍手中還有強大的器械,雖不能當場格殺,但卻能讓這些學子在地上哀嚎……

許多人在看到他們的悽慘模樣之後心生憐憫,但更多的人卻是無動於衷,在這個時代,學問可以不好,可以不精深,但人品卻要是頂尖的,現在的百姓可知道不少的聖人之言。

在他們看來,儒家思想薰陶下的讀書人就應該是“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

“失敗者”很快會被遺忘,無論他們有多倒黴和悽慘,最多成爲人們驚醒的榜樣,相信在下一次大比時應該很少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誰也不知道最後會不會突然沐浴搜身,而這正是歐陽修留下的一道警示難題……

即便是到了象徵春季的二月,寒冷的氣息依然沒有消退,反而有了愈演愈烈的驅使,這完全違背了自然的發展,古人總結出來的時節是沒錯的,《爾雅》有云:二月爲如。如者,隨從之義,萬物相隨而出,如如然也。

可今年的春天卻依然遲遲不來,春日遲遲的結果便是農人無法播種,直接影響到了春耕春種,這是關係整個國家的大事,朝廷當中的所有人都在爲此忙碌,甚至連司天監都開始了求春活動……

趙禎知曉原因但沒法解釋出來,現在的格物還沒到能詳細解釋小冰河現象的時候,也無法抵達遙遠北方的西伯利亞,所以他只能穿上隆重的大裘冕,上面蜀錦織就,栩栩如生的十二章紋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着迷離的光芒。

靈兒正在爲賀蘭雪解釋這些章紋:“小娘娘,你看,日、月、星辰,取其照臨之意;山,取其穩重、鎮定之意;龍,取其神異、變幻之意;華蟲,美麗花朵和蟲羽毛五色,甚美,取其有文彩之意;宗彝,取供奉、孝養之意;藻,取其潔淨之意;火,取其明亮之意;粉米,取粉和米有所養之意;黼,取割斷、果斷之意;黻,取其辨別、明察、背惡向善之意。”

靈兒一口氣說完所有的章紋的寒意,得意的望着自己的弟弟們,即便是趙昀知曉其中的意思,也是一臉恭維的望着老姐,他知曉,若是不屑,必將遭受一頓“暴打”。

賀蘭雪非常聰明,在入宮之後第一時間不是和皇后等人搞好關係,而是先收買了靈兒,身爲草原女子的賀蘭雪精通騎射之道,一次“意外”中在北京城郊的獵場中遇到了正在學習騎射的靈兒……

趙禎望了一眼身邊的王語嫣,人家的臉上完全沒有一絲波瀾,當真是適合做皇后的料子,其實相比起來,賀蘭雪的身上多了幾分妖冶,反而是王語嫣的身上更有高貴的氣質。

女人是無論如何不能參加祭天儀式的,除非特殊原因,比如那位武曌,或是帶着太子一同前往,否則便是牝雞司晨,國將不寧!

在趙禎出發之前,三天的大比也結束了,歐陽修急急的趕來送上這次會試的貢生名單,而且把會元以及他所認爲不錯的考卷一併帶來了。

趙禎對三才揮了揮手道:“把這些卷子收起來,留着朕路上看,三才傳旨所有貢生跟隨百官之後,一同祭天,歐陽學士傳旨貢生,本次殿試的策論便是如何應對這場春災!”

歐陽修和三才對視一眼,一同躬身道:“謹遵陛下旨意!”

於是這些新鮮出爐的貢生還沒來得及休息,便跟隨皇帝以及百官前往南郊祭天,並且他們還得到了殿試的題目,“春災慢慢,何法應之?”

看似簡單的八個字,卻要用上十二分的腦子才能說的清楚,最難的卻是給出辦法,顯然官家這是在問政於下,豈能不好好應對?

於是這原本十分光榮的南郊祭天,卻變成了學子們的負擔,不單單是要冒着寒風徒步前往,還要在路上思考問題,誰知道官家會不會在回朝之後開始殿試?

若是真的在回朝之後便開始殿試,那留給貢生們的時間可真就不多了。

北京城的百姓們沸騰了,他們從未見過如此隨意卻又充滿智慧的殿試,官家最是不拘一格,以春災爲策論真是再好不過,一下便能看出這些貢生們的策論高低。

不光是貢生們在思考春災之難,就是北京城中的百姓,跟隨趙禎祭天的官員,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因爲春災已經是一場蔓延至整個大宋的災難,並非一州一府之地的受災。

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
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