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

角廝羅從來都不知道什麼叫仁義之心,事實上他自己都曾經懷疑過自己。

自從被那兩個豺狗一般都骯髒傢伙利用后角廝羅便知道自己越來越殘暴和不擇手段了,他甚至認不清水盆之中的自己還是不是自己。

少年人所擁有的東西現在已經不在自己的身上,隨着自己權利的增加,實力的擴張,膽氣卻越來越小。

最可恥的的是自己明知這是懦弱和退縮,但理智卻無數次的告訴自己這是最正確的選擇。

漢人總是善於總結: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

消息如同高原上的大風,來得及快,董氈的撤退很順利,但宋軍的遊騎卻無法剿滅。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宋軍的遊騎已經能衝出關隘數百里開始偵查敵情了?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挑釁和打臉。

但這個時候的角廝羅並沒有考慮羞辱這件事,相反他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他知道眼下最好的辦法是無視他們的存在,董氈做的很好,百十騎的青唐騎兵完全有能力解決掉那數十騎。

他只需要帶着青塘部的各族抵達烏思部和脫敢部的土地上就好,這是一段艱苦的行軍,但同樣的對於宋人來說也是如此。

只可惜青塘的土地要拱手讓給大宋了,那是自己一輩子打拼下來的土地,是青塘部的財富所在。

雖然不想承認,但大宋皇帝的那句話說的很有道理“存人失地,人地兩存。存地失人,人地兩失。”

現在的青塘對自己和整個吐蕃的用處不大,雖然也是高原的一部分,但對於宋軍來說卻不算高,大量的邊軍已經在寧夏路和蘭州集結,他們的目標不用說便是青塘,宋人對那片土地的窺視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西夏還在的時候他趙禎就打算向自己借那片被他們稱作河湟的土地,那時的自己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只要有西夏的存在,只要西夏和大宋之間依舊對立,那佔據主動的人便是自己。

雖然大宋在最後獲得了勝利,大宋皇帝成功的娶了西夏的那位年輕的太后,可同樣大宋也收到了西夏臨死之前的全力一擊。

角廝羅比誰都清楚那一丈宋軍的損失,也只有華夏王朝才能經得住這樣的損失,若是換成青塘便沒有翻身的可能。

當年西夏的消失使得角廝羅下定決心一定要跟隨大宋,跟隨大宋的皇帝趙禎,在自己沒有強大實力的時候,絕不能在宋人面前暴露出任何的不敬。

可最後他還是慫了,在羊腸道的時候就該被宋人埋伏,然後拼殺突圍,如此宋人便全無信用可言,別說他大宋皇帝趙禎的聲譽,便是大宋的聲譽也會一落千丈。

但可惜,自己實在接受不了部族精銳全軍覆沒的代價。

埋伏宋人的那一站實在是成功的,那是角廝羅第一次品嚐到擊敗宋軍的滋味,之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宋人愚蠢的犯下了接二連三的錯誤,使得角廝羅對青塘部未來的規劃越來越清晰。

時間,他所需要的就是時間,一個強大部族的發展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曾經輝煌的吐蕃已經消失在了亂世之中。

各部之間的征伐從未停止過,吐蕃一直是個堅強而勇敢的民族,只需要時間讓這頭猛獸舔舐傷口,那他就有機會再次站立起來,向世人發出它的怒吼。

宋人強大,但那是在平原丘壑,山林之間的強大,那個東方的龍只能在大地上散發威嚴,卻不能在吐蕃的土地上放肆!

角廝羅相信,他手中掌握了高原的土地,擁有一個高原屏障之後,可以使出千變萬化的手段來對付宋軍。

只要宋人膽敢踏上高原的土地,那吐蕃必會讓其付出代價,這個時代就是這樣,曾經的大宋給青塘帶來了繁榮和富足,這一點角廝羅銘記在心。

但同樣的這些繁榮和富足也讓角廝羅看到了大宋的強大,這個王朝居然只是用了商賈之術,便讓青塘強盛與西夏,這一點他有最直觀的感受。

強於西夏也意味着強於吐蕃,所以他才能在吐蕃高原上稱王稱霸,因爲這些部族根本就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東西與青塘抗衡。

除了勇士,牛羊,駿馬之外,他們一無所有,那些鹽鐵技術全部掌握在了極爲強大的部族手中,他們把這些當作是一種領先的手段,遏制中小部族的發展。

牛羊,駿馬,寶石,甚至是女人和男人都成爲換取鹽鐵的重要物資,被人家卡着喉嚨,自然永遠無法強大起來。

這也是高原上永遠的規則之一,混戰在驚醒,強大的部族之間的戰鬥都是在消耗小部族,這是最愚蠢也是最明智的一點。

所以當角廝羅接手吐蕃高原的時候,強大的部族依舊強大,小部族依舊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吐蕃人用古老的智慧避免着自己的滅亡。

整合他們最好的辦法就是像大宋皇帝一樣,把所有的部族都變成一個利益的共同體,吐蕃是完整的,這一點必須要明確下來。

紅色的宮殿之中,各部頭人聚集的所在,無論大小部族,無論人口多少,只要是一個部族就會有人來參加這場吐蕃的盛世。

角廝羅在高原上宣佈吐蕃王朝的復興,無數身披絲綢的騎士在草原上奔走,把消息告訴每一個部族,話不多,只有一句:“順者昌,逆者亡!”

這些部族的頭人知道,若是自己不去參加這場盛會,最終便會引來所有部族的報復,因爲他們被認爲不算是高原上的子孫。

宮殿之中異常安靜,在此之前吵鬧的宮殿因爲倆個部族首領的拼殺而亂成一團。

短刀被抽出來的時候各部頭人居然圍成一團呼喊助威,在他們看來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力量去解決。

巨大的長刀如同開天闢地的巨斧,輕鬆的斬落了兩顆碩大的頭顱,鮮血使得紅色的宮殿更加奪目,但卻澆滅了各部頭人心中的火熱。

這時候沒人會去計較鐵甲武士打斷決鬥的魯莽和神聖,因爲角廝羅陰冷的目光在他們的身上徘徊。

這就是絕對的權利,這就是絕對的力量,任何抵達布達拉宮的人都要服從大讚普的權威,沒有他的命令,誰也不能在這座宮殿中放肆。

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紙老虎!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七百七十章東京羊毛貴如油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
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紙老虎!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七百七十章東京羊毛貴如油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